目的:分析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对老年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23例;年龄61~77(63.45±12.34)岁;病程6~12(5.32±1.02)个...目的:分析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对老年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23例;年龄61~77(63.45±12.34)岁;病程6~12(5.32±1.02)个月;左侧29例,右侧31例。其中,行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者30例,为观察组;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外展活动度,术后72 h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术后UCLA、ASES、Constant-Murley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外展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72 h 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4/30)低于对照组33.33%(10/30)(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均可以改善老年肩袖损伤后的肩部功能,但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72 h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可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选择。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肩峰成形术治疗肩袖损伤后的肩峰解剖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关节镜肩袖损伤修补术的80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3.48岁。所有...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肩峰成形术治疗肩袖损伤后的肩峰解剖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关节镜肩袖损伤修补术的80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3.48岁。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的各肩峰形态参数、肩峰形态和各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手术前后肩峰指数(AI)、肩关节关键角(CSA)、外侧肩峰角(LA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的肩峰肱骨头中心边角(ACEA)、肩峰厚度较术前降低[ACEA:17.30°±4.43°vs 19.56°±5.22°;肩峰厚度:(7.26±0.68) mm vs (8.04±0.84) mm],肩肱间距(AHD)、肩峰倾斜角(AT)升高[AHD:(8.06±1.05) mm vs (7.05±1.44) mm;AT:38.81°±6.34°vs 34.68°±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患者肩峰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以Ⅱ型肩峰为主,Ⅳ型肩峰较为少见。术后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降低[(0.90±0.43)分vs (5.54±1.32)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CM)评分较术前升高[ASES:(86.47±5.88)分vs(40.89±13.54)分;CM:(85.65±9.77)分vs (41.09±12.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肩峰成形术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但不会对肩峰形态产生明显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对老年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23例;年龄61~77(63.45±12.34)岁;病程6~12(5.32±1.02)个月;左侧29例,右侧31例。其中,行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者30例,为观察组;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外展活动度,术后72 h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术后UCLA、ASES、Constant-Murley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外展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72 h 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4/30)低于对照组33.33%(10/30)(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均可以改善老年肩袖损伤后的肩部功能,但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72 h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可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选择。
文摘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肩峰成形术治疗肩袖损伤后的肩峰解剖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关节镜肩袖损伤修补术的80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3.48岁。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的各肩峰形态参数、肩峰形态和各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手术前后肩峰指数(AI)、肩关节关键角(CSA)、外侧肩峰角(LA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的肩峰肱骨头中心边角(ACEA)、肩峰厚度较术前降低[ACEA:17.30°±4.43°vs 19.56°±5.22°;肩峰厚度:(7.26±0.68) mm vs (8.04±0.84) mm],肩肱间距(AHD)、肩峰倾斜角(AT)升高[AHD:(8.06±1.05) mm vs (7.05±1.44) mm;AT:38.81°±6.34°vs 34.68°±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患者肩峰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以Ⅱ型肩峰为主,Ⅳ型肩峰较为少见。术后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降低[(0.90±0.43)分vs (5.54±1.32)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CM)评分较术前升高[ASES:(86.47±5.88)分vs(40.89±13.54)分;CM:(85.65±9.77)分vs (41.09±12.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肩峰成形术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但不会对肩峰形态产生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