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面波数据的地下核爆炸的全元素矩张量反演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永锋 李锴 +4 位作者 刘炳灿 姚国政 赵克常 张献兵 曾乐贵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5-950,共6页
区域分层介质模型下,可以将地震波场描述为矩张量各分量作为权重的基本格林函数的线性组合,利用该理论地震波场可以反演实际天然地震或地下核爆炸的震源机制,反演结果中不同震源机制成分的比重,可以用来识别地下核爆炸,该系统方法越来... 区域分层介质模型下,可以将地震波场描述为矩张量各分量作为权重的基本格林函数的线性组合,利用该理论地震波场可以反演实际天然地震或地下核爆炸的震源机制,反演结果中不同震源机制成分的比重,可以用来识别地下核爆炸,该系统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给出了基于广义反射-透射系数方法的水平分层介质模型的地震波场正演公式,并对基于该公式的单台反演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利用该公式对实际地下核爆炸进行反演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方法对利用区域少量甚至是单站记录数据检测、识别地下核爆炸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核爆炸 面波 格林函数 全元素矩张量反演方法 补偿线性偶极矢量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全元素矩张量反演方法识别地下核爆炸
2
作者 何永锋 李锴 +4 位作者 曾乐贵 姚国政 赵克常 张献兵 刘炳灿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5-992,共8页
将震源矩张量中的各分量作为权重因子,利用基本Green函数的线性组合可以对地震波场进行描述,本文利用水平分层模型下的广义反射-透射系数方法的地震波场正演公式,反演了苏联东哈萨克斯坦地下核试验场的7次地下核爆炸、3次震中位置相近... 将震源矩张量中的各分量作为权重因子,利用基本Green函数的线性组合可以对地震波场进行描述,本文利用水平分层模型下的广义反射-透射系数方法的地震波场正演公式,反演了苏联东哈萨克斯坦地下核试验场的7次地下核爆炸、3次震中位置相近的天然地震的震源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地下核爆炸震源明显含有爆炸源成分,同时包含双力偶成分(DC)和线性偶极补偿源成分(CLVD),且CLVD成分比重大,CLVD的存在可用层裂机制来解释;天然地震震源矩张量的反演结果表明,DC源为主要成分,符合剪切位错震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核爆炸 面波 GREEN函数 元素张量反演 CLVD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台网地震矩张量快速反演系统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韬 赵曦 +3 位作者 王莹 李少睿 惠少兴 王杰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897,共9页
基于美国内华达大学地震实验室的矩张量反演程序,采用JAVA和HTML语言,研发了一套近实时全波形矩张量快速反演系统,用于区域台网地震矩张量的快速产出.该系统由区域地震速报系统触发,能自动实现中等强度地震矩张量的快速反演,同时也包含... 基于美国内华达大学地震实验室的矩张量反演程序,采用JAVA和HTML语言,研发了一套近实时全波形矩张量快速反演系统,用于区域台网地震矩张量的快速产出.该系统由区域地震速报系统触发,能自动实现中等强度地震矩张量的快速反演,同时也包含人机交互模块,可进行人工校正,最终以网页形式对外服务.本文将系统运行以来成功反演的结果与USGS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台网 地震张量 快速反演 波形 JA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VTI介质微地震正演模拟与震源机制全波形反演 被引量:8
4
作者 唐杰 刘英昌 +1 位作者 韩盛元 孙成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1-319,共19页
微地震矩张量能够描述储层岩石破坏的细节,有助于了解水力压裂储层的地质力学特征,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对于非常规油气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力压裂通常在页岩油气储层中进行,震源区介质表现出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需要研究衰减各向异性... 微地震矩张量能够描述储层岩石破坏的细节,有助于了解水力压裂储层的地质力学特征,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对于非常规油气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力压裂通常在页岩油气储层中进行,震源区介质表现出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需要研究衰减各向异性介质中微地震信号的传播规律.基于观测到的微地震记录,通过波形反演能够获得矩张量,忽视震源区介质的衰减和速度各向异性会导致震源机制反演结果的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层各向异性吸收衰减作用的震源机制全波形反演方法,对于黏弹性VTI介质,采用GPU并行的伪谱法计算合成地震记录,通过全波形反演方法匹配合成波形和记录波形,借助优化算法获得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结果.本文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震源区各向异性速度和衰减参数、噪声以及观测系统等对于微地震震源机制各分量及成分反演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模型中的黏弹性各向异性对于获得可靠的震源机制反演结果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震源机制 波形反演 张量 衰减各向异性 衰减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天山中东段呼图壁地区震源深度的重新测定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艳永 唐明帅 乌尼尔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2-362,共11页
联合Hyposat法、PTD法和g CAP矩张量反演法,重新测定新疆北天山中东段呼图壁地区2010-2017年502个地震的震源深度,并对震源深度剖面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重新测定的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为15-20km,平均震源深度为16km,呼图壁MS 6.2地震... 联合Hyposat法、PTD法和g CAP矩张量反演法,重新测定新疆北天山中东段呼图壁地区2010-2017年502个地震的震源深度,并对震源深度剖面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重新测定的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为15-20km,平均震源深度为16km,呼图壁MS 6.2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km;研究区南部和中部的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20km左右,与北天山壳内低速体的层位相当,可能是上地壳和下地壳之间的韧性剪切带存在的部位,起到滑脱层的作用,研究区北部的震源深度则向浅部扩展;呼图壁MS6.2地震的发震断裂可能在清水河子断裂下方的1条隐伏反冲断层上,可能是霍尔果斯断裂向前沿断坡冲断受阻而在相反方向上发育分支反冲断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图壁地区 震源深度 Hyposat方法 PTD方法 gCAP张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宁2次M_S4.5地震震源机制及深度 被引量:4
6
作者 金春华 何秋菊 田小慧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3-205,共13页
2010年6月22日和2012年11月20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发生了2次M_s4.5地震,在银川市及周边地区引起了强烈震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利用宁夏及邻近几个省份区域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首先通过HyP2000绝对定位得... 2010年6月22日和2012年11月20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发生了2次M_s4.5地震,在银川市及周边地区引起了强烈震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利用宁夏及邻近几个省份区域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首先通过HyP2000绝对定位得到震中位置及余震震中分布;然后使用TDMT矩张量方法反演了震源机制解与震源深度。结果显示:2010年6月22日地震节面Ⅰ走向208°,倾角89°,滑动角-164°,节面Ⅱ走向117°,倾角74°,滑动角-2°;2012年11月20日地震节面Ⅰ走向284°,倾角79°,滑动角12°,节面Ⅱ走向192°,倾角78°,滑动角169°。综合Snoke法,得出这2次地震主控断层均为走向NNE、倾向NWW的右旋走滑断层;前者带有少量的拉张分量,后者带有少量逆冲分量,矩震级分别为M_w4.5和M_w4.3。根据HyP2000精定位、TDMT矩张量拟合误差和sPn深度震相等3种方法确定最佳震源深度分别为22km和8km,均属浅源地震。从定位震中和震源机制解来看,虽然2次地震震中仅差13km,但前者震源比后者深,分析其原因,可能为2012年11月20日地震由银川断裂的主断裂控制,而2010年6月22日地震由银川断裂的南支分断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宁地震 TDMT张量反演 Snoke方法 SPN震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