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结合”维度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方式 被引量:6
1
作者 汪盛玉 余亚斐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100,共9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差别有序富裕,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辩证发展富裕,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全面富裕。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差别有序富裕,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辩证发展富裕,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全面富裕。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的理想追求,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是因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仅仅停留于美好愿景的期盼和诉求,更重要的是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当代中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因为这个无产阶级政党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策略,而且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伟大政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改造现实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遵循,社会主义中国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导下的宏伟事业。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初心和使命带领人民不断实现更高更好的共同富裕,不仅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而且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方式 中国具体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要理论的鲜明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静文 陈若松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29,共4页
习近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同新时代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彰显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思想... 习近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同新时代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彰显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思想魅力。这一理论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一是突出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富民为始;二是突出创新性,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三是突出斗争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直面问题、敢于斗争;四是突出精准性,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 创新性 斗争性 精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先发展健康生产力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程
3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5-215,共1页
胡鞍钢、王洪川撰文《习近平健康思想与优先发展健康生产力研究》指出,根据新时代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新追求、新希望,应当优先充分发展哪些方面的社会生产力?这就需要研究社会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和运动规律。健康作... 胡鞍钢、王洪川撰文《习近平健康思想与优先发展健康生产力研究》指出,根据新时代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新追求、新希望,应当优先充分发展哪些方面的社会生产力?这就需要研究社会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和运动规律。健康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既是人民福祉之本,又是社会生产力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生产力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及世界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博成 朱忆天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7-277,共11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规定不可或缺的维度。在人类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现代化占据着先行示范的特殊地位,是研究现代化绕不过去的范畴,问题在于资本主义以资本增殖为...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规定不可或缺的维度。在人类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现代化占据着先行示范的特殊地位,是研究现代化绕不过去的范畴,问题在于资本主义以资本增殖为中心逻辑形成了对人的发展逻辑的强势压制,由此形成了资本财富积累和人的贫困积累的尖锐化对立矛盾,工人越劳动越贫困的社会问题严重掣肘了其现代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空间。马克思深刻洞悉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含的矛盾,为人类纠正资本主义现代化偏离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导理论。尽管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延长其生存发展周期采取了时间、空间以及福利社会政策,但这种不触及资本主义现代化矛盾根源的措施治标不治本,劳动者只能再次深陷资本增殖框架塑造的贫困化趋势中。为此,人类要消除悖论性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需要沿着马克思的理论和列宁的探索进行创新拓展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具体历史国情继承发展和创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指向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历史向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独特的历史资源和恢弘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先贤对共同富裕的构想、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对共富的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共同构成了其发展的历史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独特历史蕴涵;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新时代的百年恢弘接续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注入和拓展了共同富裕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架构内恢复了劳动者主体性,资本增殖逻辑与人的发展逻辑矛盾得到了和解,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不仅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影响,而且为人类探索新文明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后发国家走新型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开拓意义的原创性现代化探索,未来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历史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驾驭资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融合发展论--基于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与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文丰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2-285,共14页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城乡关系始终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现阶段我国正经历新经济社会形态的社会转型,城乡融合发展便成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城乡关系始终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现阶段我国正经历新经济社会形态的社会转型,城乡融合发展便成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而是要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探寻城乡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并考虑城镇化建设基础上城乡一体化现状发现,我国城乡关系发展以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实际需求为演变历程,以为群众民生谋福祉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乡村基础设施滞后,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不畅,阻碍城乡融合;城乡社会服务分配不均,制约城乡发展等诸多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严重放缓城乡共同富裕融合发展进程。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共同富裕,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新型城乡关系,整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我国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城市现代化。突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建设,打破传统城乡分离发展模式,实现城乡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有为市场与有效政府相结合的作用,打破要素流通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要素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破户籍藩篱,释放城乡发展新潜力。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以发展为主题,以问题为导向,以高质量乡村振兴为战略支点,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下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存问题,查找短板,突破要害,分析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打破分割,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性社会流动和合理配置,形成城乡统一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寻求缩小城乡差距的路径选择,以期探寻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和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空间共同富裕 城乡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要素流动 城乡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解析与实践路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与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聪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85,共15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抽象到具体、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建党百年来,共同富裕历经萌芽求索、曲折探索、初步发展、全面推进四个时期,形成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抽象到具体、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建党百年来,共同富裕历经萌芽求索、曲折探索、初步发展、全面推进四个时期,形成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历史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宣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从现在起的中心任务,明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升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内涵丰富、外延宽广、自成体系,目标上达成了全体富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内容上涵括了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统一,过程上涉及了共建富裕与共享富裕相统一,空间上统揽了局部富裕与整体富裕相统一,形态上设计了普遍富裕和差别富裕相统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源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方向目标、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等重要思想论点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是在中华优秀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科学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分别涵育、淬炼、滋养了(着)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文化根基。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新征程上,需要在始终秉承好百年求索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科学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高质量经济发展继续做大做强共同富裕的“物质蛋糕”,以高质量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共同富裕的“精神蛋糕”,以高质量平衡机制建设共尝同品齐享共同富裕的“蛋糕味道”。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力争“物质蛋糕”不掉档,“抓住”创新发展引擎促进“物质蛋糕”不减速,“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物质蛋糕”不变味。推进高质量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以优秀文化创新提升“精神蛋糕”的品质感,以科技文明建设提升“精神蛋糕”的时代感,以教育共享改革提升“精神蛋糕”的认同感。建成高质量的平衡机制,需要以“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全体人民共尝“蛋糕滋味”,以“公平”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全体人民同品“蛋糕美味”,以“持久”的健康护航机制助力全体人民齐享“蛋糕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观 方法论 物质富裕 精神富裕 文化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7
作者 朱庆葆 林之豪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2,共6页
人文经济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强调文化与经济和谐共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围绕“人”的现代化展开。在目标上,人文经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契合,重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在发展中保障... 人文经济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强调文化与经济和谐共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围绕“人”的现代化展开。在目标上,人文经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契合,重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文经济学强调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结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赋予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性,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韧性与持续性,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中国式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