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岭成矿带铀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全位成矿模式
被引量:29
- 1
-
-
作者
赵如意
王登红
陈毓川
冷成彪
秦锦华
赵晨辉
-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编号DD20160346、DD20190379)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JYYWF20183701、JYYWF20183704)资助成果
-
文摘
南岭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产出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为主,其次为碳硅泥岩型和少量砂岩型。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前人找矿勘查和科研成果,认为南岭成矿带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初始铀源、产铀花岗岩、断裂网络和含铀热液等有利的成矿条件。产铀花岗岩大多是由高硅、过铝、偏钾高碱的S型花岗岩,沿断裂分布的构造碎裂岩、蚀变岩和还原性地质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矿化与蚀变中心带发育沥青铀矿、黑色微晶玉髓、紫黑色萤石、胶状黄铁矿、赤铁矿、绿泥石等矿物组合。铀矿体形态多样,以中小规模、中低工业品位为主。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多阶段区域性拉张过程中形成了多阶段铀矿化。花岗岩型铀矿床分布于加里东隆起区花岗岩内部构造结和岩体接触带附近,矿体沿断裂与蚀变体一起赋存于氧化-还原界面和脆韧性构造转换面之间的"成矿壳层"内。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空间全位"铀成矿模式显示,不同的构造层、不同的建造、不同的岩性及不同的部位均有铀成矿潜力,但由于具体成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产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时间和不同强度的铀矿化。也就是说,难以排除某一空间部位不成矿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全位"成矿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铀成矿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尚未落实的"缺位",再根据工作区具体成矿条件指导铀矿找矿新突破。
-
关键词
南岭
铀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全位成矿
-
Keywords
Nanling region
uranium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y
metallogenic model
holomorphic mineralization
-
分类号
P619.14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湘南骑田岭矿集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秦锦华
王登红
赵正
刘善宝
郭志强
-
机构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9-654,共2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南岭钨锡多金属矿集区三维综合探测与深部成矿预测”(编号:2022YFC290510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矿产地质志”(编号:DD20221684、DD20190379)联合资助。
-
文摘
骑田岭矿集区以复杂的深部地质结构和多期、多类型的成岩成矿作用为特色,是南岭中段最为重要的有色、稀有金属资源基地之一。区域成矿类型主要包括中-低温成矿作用和中-高温成矿作用2个系列;多金属矿产的赋矿围岩具有显著的“成矿专属性”,控矿构造则表现为褶皱与多向断层联合控矿的特征;空间分布上,区域成岩成矿作用主要受深断裂控制;从成岩成矿谱系来看,该区完整记录了从印支晚期—燕山晚期的多期成岩成矿作用,两者之间时间和化学成分关系十分复杂,且晚期岩相普遍具有更高的演化程度。总体来看,该区发育印支晚期造山后伸展背景下的与壳源岩浆作用有关的锡多金属矿→燕山中晚期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的钨锡钼铋铅锌矿(西)+燕山中-晚期壳源岩浆作用有关的钨钼铋铅锌矿(东)→燕山晚期壳源与岩浆有关的锡、稀有、萤石矿的演化系列。骑田岭矿集区可能存在深及地幔的通道,且区内的小岩体从浅部至深部由岩枝过渡为隐伏大岩基。区内骑田岭岩体主要由南向北侵位于左旋构造形成的近“S”型膨大空间,在北侧前锋部位、超覆区和S型内凹部位,有利于大规模矿化的发育。从不同尺度的“全位成矿和缺位找矿”来看,骑田岭矿集区有望在类型(斑岩型、石英脉型、云英岩型)、层位(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元素组合(Li、REE、Sn)等取得突破。因此,基于骑田岭矿集区成矿规律和深部结构的总结,文章提出了2个重点远景区:①芙蓉外围钨锡铅银找矿远景区;②廖家湾-清河东钨锡铅银找矿远景区为进一步找矿勘察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成矿规律
深部结构
全位成矿、缺位找矿
成矿预测
骑田岭
-
Keywords
metallogenic law
deep structure
full mineralization and missing prospecting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Qitianling
-
分类号
P618.42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中国金矿床的预测类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7
- 3
-
-
作者
王登红
赵如意
陈毓川
王成辉
-
机构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5-954,共10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编号:DD20190173、DD20190379、DD20190379-9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1YFC2901900)
东华理工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编号:1410000495)共同资助。
-
文摘
矿产预测类型是以“矿床式”为基础,从预测的角度对矿产资源的一种分类,是沟通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方法的桥梁。文章在《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所划分8大类和15个亚类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勘查和研究成果,结合金成矿条件,对中国6大行政区域的金矿预测类型进行补充和调整,并以预测区容矿建造为依据,从时间全位的视角将中国金矿预测类型划分出80个矿床式。文章认为以“全位成矿”理念为指导,以“矿床式”为基本单位的金矿成矿预测分类方案,能够推动找矿思路从“由果及果”转变为“由因推果”。金矿预测过程中通过紧抓“深、浅、远、近”4个条件,即成矿物质的初始来源深、成矿岩体就位浅、流体运移距离远、风化剥蚀搬运近,有助于开拓找矿思路。在特定区域开展中大比例尺金矿的成矿预测时,既可以根据已知矿床的矿床式开展就矿找矿,也可以根据成矿条件结合相邻地区已知金矿的成矿规律来发现新的矿床。
-
关键词
矿产预测类型
金矿床
矿床式
全位成矿
找矿思路
-
Keywords
mineral resource prediction type
gold deposit
deposit model
holistic mineralization
pros‐pecting thought
-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