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抗RANKL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红 胡亚琦 +5 位作者 骆园飞 曾志文 刘庆 黄林如 万利娇 吴丽萍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56-659,共4页
目的:比较LY01011(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与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共850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1:1比例)至试验组(424名受试者)... 目的:比较LY01011(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与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共850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1:1比例)至试验组(424名受试者)或对照组(426名受试者)。试验组接受13剂LY01011治疗,对照组先接受3剂地舒单抗治疗,随后再接受10剂LY01011治疗。结果:主要疗效指标第13周尿肌酐校正的尿I型胶原交联N端肽(urinary 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 corrected by urinary creatinine,uNTX/uCr)相对于基线的自然对数变化值。试验组的变化值为−1.740(0.0420),对照组为−1.745(0.0421)。组间最小二乘均值差为0.005(90%置信区间:−0.088~0.097),表明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包括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LY01011是地舒单抗注射液的生物类似药,整体安全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较高,临床可继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抗RANKL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LY01011) 实体瘤骨转移 临床试验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全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表位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佀传亚 潘少坤 +4 位作者 凌志洋 伊春艳 邓志瑞 谢幼华 孙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制备全人单克隆抗体,对其亲和力、中和病毒活性及抗体所结合的抗原表位进行研究。所制备的全人抗体可应用于乙肝病毒的暴露后预防,为阻断母婴传播提供治疗手段。方法:通过流式分选和单细胞RT-PCR技术获得单...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制备全人单克隆抗体,对其亲和力、中和病毒活性及抗体所结合的抗原表位进行研究。所制备的全人抗体可应用于乙肝病毒的暴露后预防,为阻断母婴传播提供治疗手段。方法:通过流式分选和单细胞RT-PCR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结合活性,进行表位分析;Hep G2-NTCP细胞用于病毒感染,KH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HBe Ag的指标。结果:获得三株具有中和活性,可以结合三种乙肝病毒亚型S蛋白的抗体,其中1F2、2A1两株抗体的结合依赖于抗原蛋白的天然构象,2H2抗体的结合依赖于连续的氨基酸序列;1F2、2H2抗体结合的位置位于S蛋白胞外区第一个免疫环状区域。结论:利用单细胞RT-PCR技术成功制备了针对乙肝病毒S蛋白的抗体,其具有中和作用。抗原表位位于S蛋白胞外区的第一个免疫环状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全人单克隆抗体 单细胞RT-PCR 中和活性 抗体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夏玲 孙见宇 +7 位作者 殷珏 李明 周亦凭 刘云成 李万波 朱进 冯振卿 Mason Lu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9-744,共6页
目的:利用人源IgM转基因小鼠制备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灭活的狂犬病病毒CTN株作为抗原免疫人IgM转基因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高通量交叉筛选技术(HTS)制备全人源抗狂犬... 目的:利用人源IgM转基因小鼠制备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灭活的狂犬病病毒CTN株作为抗原免疫人IgM转基因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高通量交叉筛选技术(HTS)制备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鉴定单抗的人源性和抗体型,间接ELISA、斑点杂交(Dot Blot)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单抗的特异性,BiaCore X-100测定单抗结合抗原的亲和力。结果:建立了2株稳定分泌抗狂犬病病毒人源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9E3和9F2。双抗体夹心ELISA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为人源性免疫球蛋白IgM型。间接ELISA、斑点杂交实验结果表明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灭活的狂犬病病毒CTN株。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能与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特异性结合。2株单抗与狂犬病病毒CTN株抗原结合的亲和力分别为2.62×10-10mol/L、4.06×10-11mol/L。结论:筛选制备了2株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本研究为进一步筛选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免疫预防性中和抗体及其免疫治疗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IgM转基因小鼠 狂犬病病毒 全人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源抗VEGF165单克隆抗体培养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昕然 刘睿 +1 位作者 刘方堃 刘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4-739,共6页
为研究一种表达全人源抗VEGF165单克隆抗体(HVAB)的重组DG44细胞的培养工艺。在摇瓶培养阶段利用常见的流加和分阶段温度控制培养的方法,初步确定培养工艺。在生物反应器培养阶段,研究了不同pH范围对DG44细胞生长和单克隆抗体表达的... 为研究一种表达全人源抗VEGF165单克隆抗体(HVAB)的重组DG44细胞的培养工艺。在摇瓶培养阶段利用常见的流加和分阶段温度控制培养的方法,初步确定培养工艺。在生物反应器培养阶段,研究了不同pH范围对DG44细胞生长和单克隆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补料可使HVAB表达量从101 mg/L提高到654 mg/L;通过在生长中期的适当降温,使细胞终活性保持在80%以上;pH控制范围6.4~7.4更适合DG44细胞的生长和HVAB表达。反应器中的抗体表达量为526 mg/L,与对照摇瓶相比降低了11%,为之后的中试研究奠定了工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44细胞 生物反应器 全人单克隆抗体 悬浮培养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全人源LAG3单克隆抗体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陈 刘平 +4 位作者 于晓杰 刘剑飞 钦可为 吴成林 周丽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9-425,共7页
目的:构建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模型,探讨新型全人源LAG3单克隆抗体(LAG3 mAb)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PHA刺激Jurkat细胞模拟TIL,通过ELISA法检测Jurkat细胞的IL-2分泌水平来评估细胞活化程度,通过FCM... 目的:构建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模型,探讨新型全人源LAG3单克隆抗体(LAG3 mAb)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PHA刺激Jurkat细胞模拟TIL,通过ELISA法检测Jurkat细胞的IL-2分泌水平来评估细胞活化程度,通过FCM、免疫荧光法和WB法检测活化后Jurkat细胞的LAG3表达水平及肿瘤细胞(胃癌HGC-27、MGC-803细胞和NSCLC A549细胞)中LAG3配体MHCⅡ类分子(MHC-Ⅱ)的表达水平。构建活化的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模型,CCK-8法评估在不同效靶比时LAG3+Jurka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效率及抗LAG3 mAb对杀伤效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IL-10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2μg/mL PHA刺激48 h对Jurkat细胞无明显毒性(P>0.05),且能够活化Jurkat细胞使其分泌IL-2(P<0.01)并诱导LAG3表达(P<0.01),获得活化的LAG3+Jurkat细胞。MGC-803和A549细胞显著表达MHC-Ⅱ(P<0.01),但HGC-27细胞不表达(P>0.05)。选用效靶比10∶1构建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模型,抗LAG3 mAb能够有效增强Jurkat细胞对两种MHC-Ⅱ+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均P<0.05),并且MHC-Ⅱ+靶细胞组共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IL-10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成功构建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抗LAG3 mAb可能通过阻断LAG3/MHC-Ⅱ相互作用提高LAG3+Jurkat细胞对肿瘤细胞MGC-803和A549的杀伤作用,并且该作用可能与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IL-2、IL-10和TNF-α分泌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细胞 JURKAT细胞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全人单克隆抗体 MHCⅡ类分子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成功搭建抗体快速筛选技术平台并获得新冠病毒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近日,我校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顺教授团队成功搭建抗体快速筛选技术平台并获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这一突破为后续进一步筛选新冠病毒中和性抗体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平台。
关键词 快速筛选 免疫研究 全人单克隆抗体 关键核心技术 病毒 SARS-COV 搭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及其抗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崔乐乐 卜桐 +6 位作者 刘兆基 张涵旭 史雨 井雯雯 李爱梅 考文萍 翟爱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骨髓瘤细胞和单个B细胞可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分离并克隆后可产生针对单一表位,且结构和功能相同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单克隆抗体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制备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与发展。目前单克... 骨髓瘤细胞和单个B细胞可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分离并克隆后可产生针对单一表位,且结构和功能相同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单克隆抗体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制备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与发展。目前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在疾病治疗与诊断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单克隆抗体与天然抗体不同,具有效价高、特异性强、交叉反应少、可大量制备,靶向性高等特点。mAb可用于诊断及治疗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癌症等。对mAb的发展历程及mAb在抗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抗体 全人单克隆抗体 抗感染 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蕾 朱进 +6 位作者 哈卓 张晓萍 杨岚 杨晓明 刘云成 Mason Lu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利用重组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VG)免疫人源Ig M转基因小鼠,制备全人源抗重组RVG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重组RVG蛋白作为抗原免疫人源Ig M转基因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筛选全人源抗重组RVG蛋白杂交... 目的:利用重组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VG)免疫人源Ig M转基因小鼠,制备全人源抗重组RVG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重组RVG蛋白作为抗原免疫人源Ig M转基因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筛选全人源抗重组RVG蛋白杂交瘤细胞株,双抗体夹心ELISA实验鉴定单抗的人源性及抗体类型,并对其特异性及与灭活狂犬病病毒CVS-11株的结合能力进行鉴定。结果:建立了5株稳定分泌抗重组RVG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D1、6H11、9A3、15D6、19E6,均为人源Ig M免疫球蛋白,5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重组RVG蛋白,其中3株能与灭活狂犬病病毒CVS-11株特异性结合。结论:筛选制备了特异性全人源抗重组RVG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能与灭活狂犬病病毒CVS-11株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研制用于狂犬病防治的抗体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Ig M转基因小鼠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 全人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的中和性全人源抗体制备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成华 刘玉 +2 位作者 冯健男 沈倍奋 杨光(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80-1483,1493,共5页
目的:制备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分泌蛋白肠毒素B(SEB)的中和性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为SEB诱发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EBILS)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OL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seb基因,进一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 目的:制备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分泌蛋白肠毒素B(SEB)的中和性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为SEB诱发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EBILS)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OL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seb基因,进一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eb,并克隆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通过Ni2+柱亲和纯化获得SEB蛋白;利用SEB诱导的小鼠SEBILS模型检测SEB活性;进一步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SEB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以测序正确的阳性克隆质粒为模板,扩增该抗体的可变区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染至293E细胞,并利用Protein A树脂亲和纯化抗体;利用SPR检测其亲和力,通过SEBILS模型验证抗体活性。结果:获得了高纯度重组SEB蛋白,且具有很好的活性;筛选出两株全人源靶向SEB的单克隆抗体YG11-1和YG11-2,SPR结果表明YG11-1、YG11-2的亲和力相当(其KD值分别为16.59 nmol/L和21.35 nmol/L),且YG11-1和YG11-2均能有效抵抗SEB诱导的小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降低小鼠的死亡率,YG11-2(200μg/只)时保护率能够达到100%。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具有良好活性的重组SEB蛋白,并制备了抗SEB两株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为研制SEB中毒治疗制剂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核表达 重组SEB 中和性全人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全人源抗体的新方法研究进展
10
作者 蒋一苇 谭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162-163,186,共3页
抗体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新一代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没有传统鼠源单抗的免疫原性,在安全性、有效性和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方面表现出巨大优势。分泌抗体的人B细胞是一个天然的抗体来源。目前,从人B细胞中直接获得全... 抗体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新一代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没有传统鼠源单抗的免疫原性,在安全性、有效性和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方面表现出巨大优势。分泌抗体的人B细胞是一个天然的抗体来源。目前,从人B细胞中直接获得全人源抗体主要有3种方法:噬菌体抗体库、B细胞永生化和单细胞克隆表达。对制备全人源抗体的新方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单克隆抗体 B细胞 噬菌体抗体 B细胞永生化 单细胞克隆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五特征转基因小鼠获得的全人源抗VEGF单抗的抑制血管生成及抗肿瘤活性(英文)
11
作者 梁小庆 石晨阳 +4 位作者 王可 何心 刘思国 黄晓峰 刘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0-566,共7页
为研究一种全人源抗VEGF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和体内的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抗体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活性;MTT法检测抗体抑制分泌VEGF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PI双染检测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 为研究一种全人源抗VEGF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和体内的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抗体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活性;MTT法检测抗体抑制分泌VEGF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PI双染检测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活性;通过建立胃癌原位模型,静脉注射给予不同剂量的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抗体在体内的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全人源抗VEGF抗体能够显著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明显抑制4种分泌VEGF的肿瘤细胞增殖并显示了一定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抗体能够显著抑制胃癌原位肿瘤的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进而表明该全人源抗VEGF单克隆抗体能够在体外和体内都表现出显著的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特征转基因小鼠 全人单克隆抗体 抗血管生成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药物阿达木单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商瑜 何碧溪 +1 位作者 常虹 邢康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1-594,共4页
阿达木抗体是一种特异性靶向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近年来先后被美国和欧盟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克罗恩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等8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自2010年阿达木单抗在中国上市,已获批类风湿关节炎和强制... 阿达木抗体是一种特异性靶向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近年来先后被美国和欧盟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克罗恩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等8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自2010年阿达木单抗在中国上市,已获批类风湿关节炎和强制性脊柱炎2种适应症的应用.因阿达木单抗疗效好,副作用小,其在临床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阿达木单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扼要论述,以期为后续阿达木单抗在中国更为有效和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达木单抗 TNF-Α 全人单克隆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