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分析吉林市售汽油组分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原 李嵬 +5 位作者 张冠男 白利文 张景顺 朱军 刘占芳 孙玉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0-238,共9页
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GC×GC-qMS)对汽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进样方式、程序升温和调制周期3个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用6种直链烷烃、2种烯烃、2种环烷烃和11种芳香烃组成的混合标准溶液对各族组分的响应值... 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GC×GC-qMS)对汽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进样方式、程序升温和调制周期3个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用6种直链烷烃、2种烯烃、2种环烷烃和11种芳香烃组成的混合标准溶液对各族组分的响应值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汽油样品中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烯烃、烷基苯、茚系和萘系等各族组分在优化条件下均得到较好分离;采用优化方法对吉林市采集到的92^#、95^#、98^#汽油样品进行组分分析,实现了对3种标号汽油样品的识别;GC×GC-qMS适用于组分接近的复杂体系样品的分析,是一种可实现汽油成分精确表征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gc×gc-qms) 催化裂化汽油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成分及抑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进 曹先爽 +3 位作者 宋丽 丁兆青 汤锋 岳永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广西、江西和安徽)的香樟叶精油成分差异,比较3种香樟叶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依次为:江西香樟22种,安徽香樟20...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广西、江西和安徽)的香樟叶精油成分差异,比较3种香樟叶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产地香樟叶精油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依次为:江西香樟22种,安徽香樟20种,广西香樟16种。3种香樟叶精油的共有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不小于1%的共有成分为月桂烯、β-石竹烯和芳樟醇。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在3个产地的精油中差异较大,依次为:广西产地(76.97%)>江西产地(32.40%)>安徽产地(1.39%)。进一步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广西产地的香樟叶精油成分,结合保留指数,鉴定出44种化合物。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西产地的香樟叶精油具有较好抑菌活性,对苹果炭疽菌、番茄灰霉菌和小麦赤霉菌的半抑制浓度值(处理48 h后)分别为:31.74、35.79 mg/L和38.02 mg/L。香樟叶精油中的芳樟醇成分对其抑菌活性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为香樟叶精油在果蔬防腐保鲜剂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精油 挥发性成分 抑菌活性 吹扫捕集-热脱附-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二维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GC-MS分析不同等级浓香型白酒的关键风味化合物
3
作者 陈乙源 洪嘉欣 +6 位作者 黄河 王硕 武亚帅 赵东瑞 孙金沅 黄明泉 孙啸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5,共7页
该研究以特级、一级、二级浓香型白酒原酒样品(编号为A、B、C)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活性值(OAV)筛选关键风味化合物(OAV≥1),并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该研究以特级、一级、二级浓香型白酒原酒样品(编号为A、B、C)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活性值(OAV)筛选关键风味化合物(OAV≥1),并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OAV≥1,VIP>1),并结合酒样感官评价,对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与感官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级酒样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物质含量及关键风味物质种类均高于B级、C级酒样。结合VIP值,获得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11种,主要为己酸己酯、己酸乙酯、己酸丙酯等物质。A级酒样的感官评分较高,气味呈花香、果香、甜香,口感醇厚、有明显回味。相关性分析表明,酯类化合物(己酸乙酯、乙酸异丁酯、己酸己酯、己酸丙酯等)与辣味、醇厚度、甜香、回味总体呈正相关;醇类化合物(2-甲基-1-丁醇、3-甲基-1-丁醇)与粮香、酸味总体呈正相关,与醇甜味和协调度总体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浓香型白酒 活度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关键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我国东北地区代表性粳米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蒋森涛 段晓亮 +5 位作者 张东 商博 刘辉 马航 杨潮锋 刘兴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方法对4种粳米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粳米的主要香气组分构成类似,以己醛、壬醛等醛类为主;五优稻4号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品种粳米,使得其香气更加浓郁;关于粳米香气组分鉴定技术,GC-MS技术的准确度和检测范围优于电子鼻技术,而检测效率低于电子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米 组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快速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层次聚类分析(H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烷KH-550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路文初 张廷志 程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91-393,396,共4页
对硅 5 5 0交联剂的组分进行了研究报道。通过GC对样品进行了研究分析 ,得到了七个分离很好的色谱峰以及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 ,再利用GC/MS联用技术和质谱裂解规律鉴定出样品各组分的分子结构。
关键词 gc/MS -550交联剂 质谱裂解 有机硅烷 KH-550 分析 相色谱 质谱 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5种动物油进行判别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同珍 陈孝建 +5 位作者 安爱 邱思聪 王修伟 姜春宝 陈鹏飞 曹维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62,共6页
测定了5种不同种类动物油(鸡油、牛油、鸭油、羊油和猪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探讨了利用动物油脂肪酸的指标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油进行分类和判别的可能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5种动物油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利用S... 测定了5种不同种类动物油(鸡油、牛油、鸭油、羊油和猪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探讨了利用动物油脂肪酸的指标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油进行分类和判别的可能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5种动物油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5种动物油的脂肪酸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得出动物油的主要组成为C16∶0,C18∶0,C18∶1c-9,C18∶2c-9,12和C14∶0,这5种脂肪酸在鸡油、牛油、鸭油、羊油和猪油中的总含量分别为92.1%,93.5%,93.5%,90.6%和95.6%。5种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均小于1。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3个主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数据,依次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了3个动物油典则判别函数,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对于鸡油、牛油、鸭油、羊油和猪油的初始分类正确率和交叉验证正确率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油 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三种芒果香气成分 被引量:8
7
作者 黄豆 曹烙文 +7 位作者 岑延相 区梓峰 胡韩 谭国斌 麦泽彬 黄正旭 李雪 吴曼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18-226,共9页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GC×GCTOFMS)比较了不同萃取...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GC×GCTOFMS)比较了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温度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对三个品种的芒果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最适萃取条件为:萃取头50/30μm DVB/CAR/PDMS(Divinylbenzene/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60 min,解吸温度250℃。凭借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强大的分离及定性能力,可以获得比常规一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更多的香气成分信息。3种芒果共检测出170种香气成分,金煌芒、小台芒、青皮芒中分别测到96、90、68种香气成分,峰面积含量占各自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4.04%、90.75%、78.91%。170种香气成分中醇类25种、芳香烃4种、醛类15种、酸类6种、酮类18种、烯烃56种、酯类46种,7类化合物中烯烃类化合物在三种芒果中含量占比最高,金煌芒中含有相比其他两种芒果具有更多的酯类、醛类和醇类等香气成分,相应的青皮芒独有的香味成分则相对较少,这也是金煌芒香气浓郁,而青皮芒香气较寡淡的原因。3种芒果共有的香气成分有26种,比如萜品油烯、3-蒈烯、β-月桂烯、石竹烯、珂巴烯和γ-依兰油烯等烯烃组成芒果基本的香气,但共有成分在不同品种芒果中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比如,金煌芒中3-蒈烯明显更高,含量为10.783%,小台芒中萜品油烯明显更高,含量为17.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品种 成分分析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全二维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gc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蜂胶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
8
作者 贺丽苹 李雅萍 +4 位作者 陈玉芬 潘建国 郑尧隆 林励 卢占列 《中国蜂业》 2008年第4期36-37,共2页
用固相微萃取(SPME)及溶剂(乙醇、乙酸乙脂)提取法对蜂胶挥发成分进行提取,用GC毛细管柱分离,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蜂胶中不同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SPME采样技术对蜂胶中萜烯类物质有简单快速、提取效率... 用固相微萃取(SPME)及溶剂(乙醇、乙酸乙脂)提取法对蜂胶挥发成分进行提取,用GC毛细管柱分离,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蜂胶中不同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SPME采样技术对蜂胶中萜烯类物质有简单快速、提取效率高、溶剂消耗低的优点,蜂胶含主要挥发性成分38个,可检测到10种萜烯类物质,为蜂胶的开发利用及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联用 挥发性成分 SPME 蜂胶 技术分析 相色谱-质谱联用 溶剂消耗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硝基氯苯异构体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侯晋 王华 王红卫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1-442,共2页
本文采用GC/MS分析邻硝基氯苯异构体成分,对样品前处理、溶剂及色谱条件、质谱条件、组分定量作了探讨,分析结果满意。该法无需标样,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
关键词 邻硝基氯苯 异构体 成分分析 gc/MS 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热燃料裂解产物分析及裂解过程推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海静 景凯 +1 位作者 张香文 王庆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0-965,共6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GC-MS/FID)和便携式微型气相色谱仪对类JP-7吸热型碳氢燃料高温裂解气液相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研究了裂解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气相产物主要为氢气、甲烷、乙烯、乙烷和丙烯,较...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GC-MS/FID)和便携式微型气相色谱仪对类JP-7吸热型碳氢燃料高温裂解气液相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研究了裂解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气相产物主要为氢气、甲烷、乙烯、乙烷和丙烯,较低裂解温度下的裂解液相产物主要为未裂解的原料及低分子量的链烯烃、环烯烃等不饱和烃和烷基苯类及茚类;680~700℃,裂解产物中低分子量的不饱和烃含量出现了转折,此时芳烃含量开始急剧增加;组分含量的变化表明裂解过程首先是小分子气体及低分子量烯烃的产生,其次随着裂解温度的提高,低分子量烯烃含量增加的同时又部分转化产生了芳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热燃料 裂解过程 全二维相色谱-质谱联用 定性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C/T 207-2014标准变更说明和重点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强 段秀春 《印刷技术》 2017年第6期47-49,共3页
YC/T 207-2014《烟用纸张中溶剂残留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下简称“新版标准”)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2015年1月15日正式实施,实施8年的旧版标准YC/T 207-2006《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YC/T 207-2014《烟用纸张中溶剂残留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下简称“新版标准”)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2015年1月15日正式实施,实施8年的旧版标准YC/T 207-2006《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以下简称“旧版标准”)同步作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相色谱 gc 重点分析 溶剂残留量 YC/T 207-2014 相色谱/质谱联用 FID 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焙烤平欧榛子中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12
作者 邓晓雨 吕春茂 +2 位作者 孟宪军 张炜佳 房丹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8-95,共8页
香气物质是榛子炒食过程中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生榛子和不同微波焙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榛子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生平欧榛子检测出挥发性成分22种... 香气物质是榛子炒食过程中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生榛子和不同微波焙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榛子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生平欧榛子检测出挥发性成分22种,低火(140 W,4 min)处理的平欧榛子检测出29种,中低火(210 W,4 min)处理的平欧榛子检测出30种,高火(350 W,4 min)处理的平欧榛子检测出47种;不同焙烤条件下的榛子样品中均检测到了吡嗪类挥发性成分,并且随着焙烤功率的增加吡嗪类和醛酮类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有明显的增加,而生榛子中不含有吡嗪类挥发性成分;通过OAV值筛选出11种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8.080和2.887,其累积贡献率达73.456%,99.705%,能够较好的代表原始数据所反应的信息,焙烤榛子的主要香气来源于吡嗪类、醛酮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狗油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素玲 顾小红 +3 位作者 汤坚 袁身淑 王利平 刘扬岷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研究了两种不同的衍生化方法对海狗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的影响.分别用杂环化法和甲酯化法衍生化海狗油,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海狗油其中含有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用杂环化法衍生化海狗油,再经GC/MS分析可分离鉴定出30个... 研究了两种不同的衍生化方法对海狗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的影响.分别用杂环化法和甲酯化法衍生化海狗油,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海狗油其中含有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用杂环化法衍生化海狗油,再经GC/MS分析可分离鉴定出30个峰,30种成分,并能对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进行准确地定位; 用甲酯化法衍生化海狗油,再经 GC/MS分析只能分离出25个峰,15种成分得到鉴定(有的峰为同一种成分),有两个峰未确定,且双键数目相同而位置不同的脂肪酸的色谱峰分离不够理想.总体而言,杂环化衍生化法优于甲酯化衍生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狗油 组成成分 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分析 多不饱和脂肪酸 甲酯化法 衍生化法 衍生化方法 脂肪酸成分 成分分析 分离鉴定 双键位置 环化 色谱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产地油用牡丹籽油脂肪酸构成及基本理化指标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雅琪 武艺 +2 位作者 袁玮琼 汪涛 吕兆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12-319,共8页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油用牡丹籽油的脂肪酸成分构成,并对比评价不同油用牡丹籽油差异。方法:以甘肃‘紫斑’牡丹,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凤丹’牡丹为原料,制备牡丹籽油,对牡丹籽的含油量、籽油基本理化指标进行...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油用牡丹籽油的脂肪酸成分构成,并对比评价不同油用牡丹籽油差异。方法:以甘肃‘紫斑’牡丹,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凤丹’牡丹为原料,制备牡丹籽油,对牡丹籽的含油量、籽油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GC-TOF/MS)对籽油脂肪酸的构成进行研究。结果:‘紫斑’牡丹和‘凤丹’牡丹籽的含油量为27.97~36.12 g/100 g,油用牡丹籽油的皂化值为141~152 mg/g,过氧化值为1.24~1.48 mmol/kg,折光率为1.465~1.467,色泽均呈淡黄、透亮。五种牡丹籽油共含有17种脂肪酸,较一维检测结果多检出二十四烷酸、二十四烯酸(神经酸)。产自甘肃的‘紫斑’牡丹中的α-亚麻酸和油酸显著高于‘凤丹’牡丹,但亚油酸显著低于‘凤丹’牡丹(P<0.05)。产自陕西的‘凤丹’牡丹含油量最低,虽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油酸、亚油酸方面较优秀,但整体品质低于其他品种。随着海拔的增加,降水量的降低,油用牡丹籽油含油量逐渐升高。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油用牡丹籽油在含油率、基本理化指标以及脂肪酸含量中存在差异,不同的生长条件和品种是产生差异的原因。本研究可为油用牡丹籽油脂肪酸成分检测技术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不同产地 脂肪酸构成 全二维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gc-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废水高剂量次氯酸钠消毒下消毒副产物的赋存特征研究
15
作者 王恩全 徐雄 +5 位作者 隋倩雯 郑蕊 陈梅雪 刘权震 张倩茹 魏源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2-671,共10页
为了明晰猪场废水高剂量NaClO消毒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的赋存特征,本研究采集了典型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改良A^(2)O工艺的不同工艺段出水,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GC-qMS)结合三维荧光(3D-EEM)分析,研究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 为了明晰猪场废水高剂量NaClO消毒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的赋存特征,本研究采集了典型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改良A^(2)O工艺的不同工艺段出水,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GC-qMS)结合三维荧光(3D-EEM)分析,研究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改良A^(2)O工艺处理过程有机物变化对DBPs的影响。猪场原水、厌氧消化池出水、改良A^(2)O池出水经100 mg·L^(-1) NaClO消毒后共检测到10类38种DBPs。猪场原水消毒后检测到大量氯酚类和氯杂环类DBPs,厌氧消化+改良A^(2)O工艺对这部分DBPs前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经厌氧消化处理后氯酚类和氯杂环类DBPs分别减少了88.50%、77.64%。但厌氧消化会增加酯类和烃类,使氯酯类和氯烃类DBPs产生量分别增加了392.18%、68.37%,改良A^(2)O工艺可以去除部分氯酯类和氯烃类DBPs前体物。改良A^(2)O工艺出水有机物C/N升高、H/C降低,HIX增大,腐殖化程度与稳定程度升高、芳香度升高,可能是出水消毒后氯烃类DBPs增加的原因。厌氧消化+改良A^(2)O工艺难以去除氯酯类和氯烃类DBPs前体物,猪场废水处理系统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前体物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水 次氯酸钠消毒 消毒副产物 全二维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gc-q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