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同时检测土壤中24种有机磷与2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 被引量:13
1
作者 余磊 赵志燊 +1 位作者 赵杰 向章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84-1189,共6页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GC-Q-TOF MS)建立了土壤样品中24种有机磷和2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快速同时检测方法,样品经索氏提取后直接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进行分离,有效实现了杂质与目标物的完全族分离效果。以24种...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GC-Q-TOF MS)建立了土壤样品中24种有机磷和2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快速同时检测方法,样品经索氏提取后直接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进行分离,有效实现了杂质与目标物的完全族分离效果。以24种有机磷和20种有机氯农药的高分辨精确质量特征离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4种农药均在20~3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03~0.9999,检出限(LOD)为0.3~7.9μg/L;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3.0%,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6.9%。该文可为土壤中农药残留的高通量快速筛查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相色谱-飞行时间 有机磷 有机氯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法对砂仁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居易 陈啸天 +2 位作者 刘舒芹 班睿 向章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QTOFMS)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同时蒸馏法对砂仁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效果。将样品四分法缩分、过筛后,分别用同时蒸馏法和HS-SPME(平衡温度设置为50℃,平衡、萃取时间分...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QTOFMS)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同时蒸馏法对砂仁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效果。将样品四分法缩分、过筛后,分别用同时蒸馏法和HS-SPME(平衡温度设置为50℃,平衡、萃取时间分别设置为5,50 min)提取,用GC×GC-QTOFMS测定,用SIMCA 14.1和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判别分析(PCA-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以确认两种方法的产地和批次鉴别能力以及区分两种方法的差异性成分。结果显示:HS-SPME和同时蒸馏法检出成分分别有162,178种,HS-SPME检出萜类化合物和烯烃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同时蒸馏法的。检出的相对含量大于1.00%(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的成分基本一致。PCA-DA结果显示,HS-SPME的产地和批次鉴别能力更强。OPLS-DA结果显示,可筛选出22种差异性成分用于区分两种方法,其中α-松油醇、α-没药醇和α-香柠檬醇为极显著差异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相色谱-飞行时间 顶空-相微萃取 同时蒸馏 挥发性成分 砂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高通量检测独活挥发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7
3
作者 钱沉鱼 陈啸天 +3 位作者 肖雪 周雪倩 王玉梅 向章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90,共13页
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GC-QTOF MS)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独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样品经水蒸气蒸馏提取后,直接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谱库匹配、保留指数及精确质量数进行定性确认。结果... 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GC-QTOF MS)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独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样品经水蒸气蒸馏提取后,直接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谱库匹配、保留指数及精确质量数进行定性确认。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了独活挥发油中207种化学成分,其中正向、反向匹配因子大于800的化合物占90%以上,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偏差均小于3 ppm,且80%以上物质的保留指数偏差在20以内。同时,通过半定量分析发现酯类、醇类、酚类、碳氢化合物是独活挥发油中最丰富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对于挖掘独活挥发油的物质基础和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相色谱-飞行时间 独活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GC-QTOF-MS分析不同品种汝城白毛茶白茶的香气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安勤 鲍肃都 +6 位作者 陈宏宇 安会敏 陈圆 张欣仪 刘洋 刘仲华 黄建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71,共9页
采摘汝城白毛茶1号(RT1)、汝城白毛茶2号(RT2)和汝城白毛茶群体种(QT3)3个品系(种)的一芽二叶鲜叶按照相同的加工工艺(萎凋、干燥)加工成白茶,并探究其香气品质特征。感官定量描述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 采摘汝城白毛茶1号(RT1)、汝城白毛茶2号(RT2)和汝城白毛茶群体种(QT3)3个品系(种)的一芽二叶鲜叶按照相同的加工工艺(萎凋、干燥)加工成白茶,并探究其香气品质特征。感官定量描述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被用于评价不同品系(种)汝城白毛茶白茶的香气属性和定性定量其挥发性成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相对香气活性值被用于筛选汝城白毛茶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并探究不同茶树汝城白毛茶品系(种)对白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系(种)汝城白毛茶白茶的香气感官特征存在差异,RT1和QT3虽都有花香,但RT1清香特征显著,QT3具有毫香特征突出,RT2则呈现薄荷香。使用多元统计分析并以P<0.05、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和相对香气活性值大于1.00为准则,共计10种香气成分被认为是3个茶树品系(种)所制白茶香气差异的原因。苯甲醛对3个汝城白毛茶品种(系)所制白茶的清香具有关键作用。正己醛对RT1的清香形成具有关键作用。苯甲醛、芳樟醇氧化物II、芳樟醇氧化物I对RT2的薄荷香形成具有关键作用。蘑菇醇、柠檬醛和顺-4-庚烯醛对QT3的毫香具有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汝城白茶香型多元化及不同品系(种)的品系(种)茶关键呈香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品系(种) 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GC-QTOF-MS技术分析茶叶对鸽肉脱腥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余沅 娄爱华 +4 位作者 余冰玉 沈清武 文超越 石金华 刘焱 《湖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44-48,共5页
试验采用感官腥味评价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GC-QTOF MS)技术,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研究红茶、绿茶、黑茶3种茶叶对鸽肉脱腥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红茶组、绿茶组、黑茶组中分别检测到90、67、6... 试验采用感官腥味评价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GC-QTOF MS)技术,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研究红茶、绿茶、黑茶3种茶叶对鸽肉脱腥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红茶组、绿茶组、黑茶组中分别检测到90、67、60、5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3种茶均能显著降低鸽肉感官腥味值,茶叶处理后对鸽肉腥味贡献较大的壬醛、辛醛、庚醛的相对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减少,酮类、酯类、芳香族化合物等物质含量也不同程度地降低。根据风味物质相对气味活度值共筛选出6种关键风味化合物(ROAV>1),分别为壬醛、辛醛、十五醛、十六醛、十六醇、桉叶油醇,对鸽肉的腥味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分析了茶叶对鸽肉脱腥效果的影响,确定其关键腥味物质,可为鸽肉以及其他肉类的腥味物质研究以及脱腥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肉 茶叶 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 脱腥 相对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ME/GC×GC-QTOF MS法测定回收PET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14
6
作者 叶智康 曾莹 +5 位作者 林勤保 吴学峰 郝天英 董犇 李丹 钟怀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96-1603,共8页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GC×GC-QTOFMS)测定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头、萃取温度、顶空平衡时间、调制周期和升...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GC×GC-QTOFMS)测定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头、萃取温度、顶空平衡时间、调制周期和升温速率对测定效果的影响,用NIST谱库结合色谱保留指数对物质进行定性,并对高频检出物质进行半定量。结果表明,最佳检测条件为:80μm DVB/C-WR/PD⁃MS萃取纤维头、萃取温度110℃、平衡时间30 min、二维调制周期4 s、色谱升温速率8℃/min。9个回收PET样品中共检出209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苯系物、烷烃类、醇类、醛酮类、酯类、烯烃类、萘类、羧酸类和酚类等。高频物质的最高含量为2.13 mg/kg(十四烷),未发现浓度极高的误用物质。该研究为回收PET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调查提供了科学和可靠的方法依据,并为回收PET的利用和安全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PET 全二维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高分辨 挥发性有机物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川法小曲白酒风味品质特征研究
7
作者 徐跃成 罗玥 +4 位作者 钟慈平 何媛 伍迎欢 易鑫 陈燕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3,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重庆江津,四川彭州、泸州、南充、双流、渠县、眉山)川法小曲白酒(编号分别为JJ、PZ、LZ、NC、LC、SL、QX、MS)风味品质特征,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法分析不同产地酒样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正...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重庆江津,四川彭州、泸州、南充、双流、渠县、眉山)川法小曲白酒(编号分别为JJ、PZ、LZ、NC、LC、SL、QX、MS)风味品质特征,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法分析不同产地酒样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利用气味活度值(OAV)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不同产地酒样的关键香气物质(OAV>1)及关键差异风味物质(VIP≥1,P<0.05)。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酒样中共鉴定出9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28种,特征风味物质(仅在一种样品中检测出)11种。不同产地酒样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值差异显著(P<0.05),异戊醇/正丙醇和异戊醇/异丁醇比值可用于鉴别川法小曲酒品质。共筛选出46种关键香气物质和17种关键差异风味物质,将这17种关键差异风味物质和不同产地小曲白酒中均检出的10种关键香气物质进行对比,筛选出7种导致不同产地川法小曲白酒品质差异的标志性香气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曲白酒 风味品特征 相色谱-飞行时间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GC-Q-TOF M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鉴别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郝天英 林勤保 +5 位作者 钟怀宁 董犇 寇筱雪 陈智峰 叶智康 王志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47-1458,共12页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GC×GC-Q-TOF MS)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别回收和原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首先,对回收和原生PET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非靶...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GC×GC-Q-TOF MS)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别回收和原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首先,对回收和原生PET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非靶向分析。然后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T检验筛选出对鉴别贡献度高的标记物质,并基于所有物质、标记物质和高标准标记物质建立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结果表明,PCA模型很好地展示了回收PET组和原生PET组之间的差异,基于高标准标记物的LDA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7.1%。该方法具有可行性、高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能够达到鉴别回收PET材料的要求。此外,共检测和鉴定了468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31种挥发性有机物为对鉴别起重要作用的高标准标记物质。这些高标准标记物质的可能来源是食品、药品、化妆品、农药、塑料、工业和未知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相色谱 飞行时间高分辨 化学计量学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回收塑料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检测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雪颖 王霞 张维谊 《化学世界》 CAS 2023年第4期193-203,共11页
有机氯农药是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发生富集作用,长期滞留体内会引发慢性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不良后果。综述了基于气相色谱方法开发的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的分析方法。介绍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提取(液... 有机氯农药是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发生富集作用,长期滞留体内会引发慢性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不良后果。综述了基于气相色谱方法开发的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的分析方法。介绍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提取(液液萃取、固相微萃取、加速溶剂提取、动态微波辅助提取)和净化(固相萃取、在线凝胶色谱、磺化法)]和样品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势及特点进行评述,为检测工作者后续开展方法学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有机氯农药 样品前处理 相色谱 相色谱-谱联用 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质组学探究辐照对冷鲜乳鸽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巧瑜 陈俊文 +4 位作者 黄晓霞 游云 陈伟波 曾晓房 陈海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0-277,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分析辐照乳鸽中挥发性物质及脂类代谢物的变化,探究辐照乳鸽特征性风味物质并推测其可能的主要风味前体物质。结果表明:烃类和醛类物质是乳鸽中主要挥... 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分析辐照乳鸽中挥发性物质及脂类代谢物的变化,探究辐照乳鸽特征性风味物质并推测其可能的主要风味前体物质。结果表明:烃类和醛类物质是乳鸽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乳鸽中共10种关键风味成分,其中壬醛、(E)-2-己烯醛、癸醛、己醛、(E)-2-辛烯醛、(E,E)-2,4-壬二烯醛、辛醛、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物质来源于脂质氧化,壬醛、癸醛、己醛等醛类可能是由油酸和亚油酸分解生成。脂肪酸、酰基肉碱(AcylCarnitine)、缩醛磷脂酰乙醇胺(plasmenylPE)、葡糖鞘氨醇神经酰胺(GlcCer_NDS)、酰基葡糖基二神经酰胺(AcyGlcADG)、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硬脂酰基鞘脂(Cer_BS)、溶血磷脂丝氨酸(lysoPS)是差异显著的脂质亚类。30种变量投影重要性值较高的脂质分子中,6种脂质分子的脂肪酸组成中含有油酸(C_(18:1)),10种脂质分子含有亚油酸(C_(18:2)),油酸和亚油酸作为形成乳鸽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前体物质,可能由这16种脂质分子降解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乳鸽 组学 挥发性风味物 顶空固相萃取-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高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