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露天矿排土场边坡降水入渗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福明 才庆祥 +1 位作者 周伟 房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34-1540,共7页
露天矿排土边坡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对边坡岩土容重,孔隙水压力的改变具有动态特征。针对大气降水条件下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问题,通过砂土相似模拟试验模拟了雨水在边坡中的渗流过程,纪录了各个时刻雨水在边坡内部的浸润图。相... 露天矿排土边坡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对边坡岩土容重,孔隙水压力的改变具有动态特征。针对大气降水条件下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问题,通过砂土相似模拟试验模拟了雨水在边坡中的渗流过程,纪录了各个时刻雨水在边坡内部的浸润图。相似试验结果表明:露天矿排土场在形成过程中大型机械对排土台阶顶部的压实作用对整个排土场边坡渗流影响十分显著;对于多台阶边坡,降雨经暴露的压实区迅速沿压实区进入边坡内部形成浸润区,渗透速率明显快于非压实区;压实区的存在直接将大气降水对边坡的影响从边坡表层导入边坡内部,对边坡稳定极为不利。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相似试验的准确性,同时揭示了压实区与非压实区渗透速率不同的内在原因。根据试验结论提出了提高露天矿排土边坡稳定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排土场边坡 大气降水 入渗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洛川中更新统下部黄土入渗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景波 张允 +1 位作者 陈宝群 董治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5-972,共8页
通过对陕西洛川凤栖镇剖面黄土与红色古土壤8个层位的入渗实验及孔隙度与CaCO3含量测定,研究了黄土与古土壤入渗特征和地下水富集条件。结果表明,陕西洛川西沟L4、L5、L6和L7黄土的稳定入渗率较大,4个层位的平均值为0.65mm min^-1... 通过对陕西洛川凤栖镇剖面黄土与红色古土壤8个层位的入渗实验及孔隙度与CaCO3含量测定,研究了黄土与古土壤入渗特征和地下水富集条件。结果表明,陕西洛川西沟L4、L5、L6和L7黄土的稳定入渗率较大,4个层位的平均值为0.65mm min^-1;S4、S5、S6和S7古土壤稳定入渗率较小,4个层位的平均值为0.37mm min^-1;黄土层达到稳定入渗的时间较短,一般为60~90min,红色古土壤达到稳定入渗的时间较长,一般为90—120min。黄土层含水空间发育好、渗透性强和利于成为含水层,这是冷干的气候动力条件决定的。红褐色古土壤层含水空间发育较差、渗透性弱和利于成为隔水层,这是温湿的气候动力条件决定的。将洛川西沟剖面渗水实验数据用三种人渗公式分别进行拟合得出,通常采用的三个经验公式均适用于描述40万~70万a间发育的黄土和红色古土壤层的入渗规律。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第四纪气候变化理论应用的新领域,表明更新世气候变化在黄土地层土壤水和地下水资源富集条件、富集规律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黄土 入渗规律 含水层 隔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灌溉下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研究综述 被引量:9
3
作者 曹惠提 卞艳丽 黄福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70,73,共3页
目前,国外土壤水分连续入渗研究主要集中在Green-Ampt模型的修正以及Philip、Parlange入渗方程的求解两方面。国内学者对浑水连续入渗的研究认为:浑水与清水入渗的差异主要是浑水中物理性黏粒的存在引起的,浑水入渗模型以通过浑水灌溉... 目前,国外土壤水分连续入渗研究主要集中在Green-Ampt模型的修正以及Philip、Parlange入渗方程的求解两方面。国内学者对浑水连续入渗的研究认为:浑水与清水入渗的差异主要是浑水中物理性黏粒的存在引起的,浑水入渗模型以通过浑水灌溉试验进行拟合而得到的经验公式为主;对浑水波涌灌间歇入渗研究认为,不同泥沙粒度组成的浑水间歇入渗能力均小于同条件下的浑水连续入渗能力,且减渗率随入渗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今后应开展不同灌水方式、多种影响因素下的浑水灌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灌溉 土壤水分入渗 入渗规律 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灌溉对花生水分入渗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夏桂敏 陶洋 +1 位作者 郑丽丽 褚凤英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5,137,共4页
基于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沟灌、固定沟灌和交替沟灌对花生水分入渗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灌溉有助于减少深层渗漏,减少水分损失。湿润峰的位置有助于花生对水分的吸收。交替灌溉产量、总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 基于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沟灌、固定沟灌和交替沟灌对花生水分入渗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灌溉有助于减少深层渗漏,减少水分损失。湿润峰的位置有助于花生对水分的吸收。交替灌溉产量、总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比常规灌溉提高了325.83kg/hm2、0.297kg/m3和2.04kg/m3。交替灌水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灌溉 花生 总水分利用效率 灌水利用率 入渗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水坑灌法单坑入渗模型及入渗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红 乔云峰 孙西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90,共5页
根据果树生理特性与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非恒定水位复杂边界条件下的蓄水单坑均质土入渗运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进行求解。经试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利用该方法模拟蓄水单坑的水分入渗问题是可... 根据果树生理特性与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非恒定水位复杂边界条件下的蓄水单坑均质土入渗运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进行求解。经试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利用该方法模拟蓄水单坑的水分入渗问题是可行的。用本模型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的单坑入渗过程,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入渗规律的影响,为蓄水坑灌理论与灌水技术要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坑灌法 单坑 数学模型 入渗规律 节水灌溉 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作用下生态袋护坡入渗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蒋希雁 陈宇宏 +2 位作者 许梦然 张喆 王万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共9页
为研究强降雨下使用生态袋支护边坡中植物的防护作用,在两种坡度下的强降雨边坡模型试验中分别设置有植被生态袋支护与无植被生态袋支护,测量强降雨过程中边坡不同位置(坡面,坡顶,坡底)的体积含水量变化与孔隙水压力分布,分析不同条件... 为研究强降雨下使用生态袋支护边坡中植物的防护作用,在两种坡度下的强降雨边坡模型试验中分别设置有植被生态袋支护与无植被生态袋支护,测量强降雨过程中边坡不同位置(坡面,坡顶,坡底)的体积含水量变化与孔隙水压力分布,分析不同条件的强降雨作用下生态袋护坡的入渗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无植被生态袋支护不同位置的入渗速率排布为:坡面>坡顶>坡底。有植被生态袋支护不同位置入渗速率大都相近,并且整体速率快于同条件下的无植被生态袋支护。②有植被生态袋支护的体积含水量突变速率因根茎-土交界面流动带来更多入渗土体的雨水而变得更快。③有植被生态袋支护孔隙水压力整体提升速率因坡面较慢发展的暂态饱和区而变慢,孔隙水发展慢会有利于边坡的稳定,但此效果在坡比较高边坡并不明显。④结合实际工程与本次试验结果可以确定一个适用生态袋支护的坡度值范围,并提出生态袋支护下边坡受降雨危害的一些预警方法。研究结论对于使用生态袋的强降雨条件下边坡治理维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边坡 生态袋 模型试验 入渗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研究
7
作者 卞艳丽 曹惠提 +1 位作者 黄福贵 侯爱中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年第8期695-696,共2页
针对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引黄灌区引浑灌溉的特点,阐述了清水与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的本质区别以及开展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研究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浑水入渗规律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提出了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研究领域的... 针对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引黄灌区引浑灌溉的特点,阐述了清水与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的本质区别以及开展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研究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浑水入渗规律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提出了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研究领域的结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灌溉 浑水入渗 入渗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尺度土壤入渗规律和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颖 廖卫红 +3 位作者 宋培兵 张永波 雷晓辉 吴丹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为了探究北京市大兴区内典型土壤的入渗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双环法测定大兴基地36个试验点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并分别利用Kostiakov、Horton和Philip模型对土壤入渗特征参数进行拟合,同时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入渗模型的... 为了探究北京市大兴区内典型土壤的入渗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双环法测定大兴基地36个试验点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并分别利用Kostiakov、Horton和Philip模型对土壤入渗特征参数进行拟合,同时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入渗模型的回归系数、计算特征参数的统计值、揭示特征参数的空间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hilip模型可以作为研究区域最优入渗模型,其相关系数的均值达到0.934,各入渗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入渗特征参数具有中等或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说明随机性因素对土壤的空间变异影响较小。基于Kriging插值法得到特征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参数由西向东呈现一定的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规律 双环法 入渗模型 入渗特征参数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对层状土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仲轩野 朱成立 +2 位作者 柳智鹏 王洁 谢修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66,共4页
为研究不同矿化度水分对沙壤土中壤土夹层入渗规律的影响,设置4种矿化度处理,分别为0,1,3,5g/L,进行室内土柱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壤土夹层对不同矿化度水分均有阻渗作用;各处理累积入渗量在湿润锋到达夹层界面前随时间呈非... 为研究不同矿化度水分对沙壤土中壤土夹层入渗规律的影响,设置4种矿化度处理,分别为0,1,3,5g/L,进行室内土柱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壤土夹层对不同矿化度水分均有阻渗作用;各处理累积入渗量在湿润锋到达夹层界面前随时间呈非线性变化,通过夹层后随时间呈线性变化,各处理稳渗率大小关系为V(3g/L)>V(5g/L)>V(1g/L)+>V(0g/L);矿化度为0~3g/L时,累积入渗量、入渗后土壤含水率均随矿化度提高而增大;入渗结束后,各处理夹层界面上层土壤脱盐,夹层界面下层土壤积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壤土夹层 不同矿化度 入渗规律 湿润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非饱和黄土浸水入渗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硕昌 刘德仁 +3 位作者 王旭 安政山 张转军 金芯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48,共9页
为了研究非饱和黄土的浸水入渗规律,开展了重塑黄土的浸水入渗模型试验,分析了浸水过程中不同位置的体积含水率变化及湿润锋面发展过程,研究了入渗水分在水平和径向的发展变化规律,并通过考虑空气压力的Green-Ampt模型计算得到不同时间... 为了研究非饱和黄土的浸水入渗规律,开展了重塑黄土的浸水入渗模型试验,分析了浸水过程中不同位置的体积含水率变化及湿润锋面发展过程,研究了入渗水分在水平和径向的发展变化规律,并通过考虑空气压力的Green-Ampt模型计算得到不同时间的入渗深度,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测点的体积含水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会经历稳定-快速增长-到达峰值-快速减小-再次增长-维持稳定6个阶段;浸水入渗过程受入渗深度、渗流路径、沿程黏滞阻力和空气压力的共同影响,入渗深度越深、距离中心轴位置越远、湿润锋发展越滞后,入渗速率越小。深度从0 cm增加至100 cm时,入渗速率从14.93 cm/h减小至1.67 cm/h。对不同位置的竖向入渗速率与入渗深度的关系进行拟合发现:竖向入渗速率与入渗深度呈二次方关系,且拟合度达到0.9以上;径向水分运移是该深度水分径向扩散和上部水分竖向入渗综合作用的结果,故相比于竖向入渗较快;模型计算结果中湿润锋面发展趋势与实测竖向入渗情况一致,但入渗后期的入渗深度计算值比实测偏大。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基浸水入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模型试验 入渗规律 体积含水率 GREEN-AMP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注水孔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试坑水分入渗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银生 胡孟卿 +5 位作者 闫金忠 皇甫红旺 李康 李永伟 师振华 刘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布设注水孔、埋设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浸水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布设注水孔,试坑内水分扩散存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由试坑中心向两侧扩散的特点,湿润锋扩散形态比较复杂;浸水52 d,试坑... 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布设注水孔、埋设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浸水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布设注水孔,试坑内水分扩散存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由试坑中心向两侧扩散的特点,湿润锋扩散形态比较复杂;浸水52 d,试坑内探井全断面基本达到饱和含水率,注水孔的布设节省了大量的试验时间与费用。体积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基本可以分为4个阶段:初期含水率平稳段;含水率增长、变化段;饱和含水率稳定延续段;末期含水率小幅减小变化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试验 设置注水孔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湿润锋 水分入渗规律 体积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宁夏六盘山阴湿地区粉质黏土-泥岩公路边坡降雨入渗规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景升 王芳 张继周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22期145-148,共4页
本文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基于HydRus1-D建模分析宁夏六盘山阴湿地区粉质黏土-泥岩公路边坡不同降雨强度下降雨入渗规律,结果显示:坡体表层土体积含水量、湿润峰入渗深度变化规律受降雨强度R与粉质黏土Ks大小关系而不同,当R小于Ks时,入渗... 本文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基于HydRus1-D建模分析宁夏六盘山阴湿地区粉质黏土-泥岩公路边坡不同降雨强度下降雨入渗规律,结果显示:坡体表层土体积含水量、湿润峰入渗深度变化规律受降雨强度R与粉质黏土Ks大小关系而不同,当R小于Ks时,入渗深度随时间变化由临界点t-1b分三次函数、线性两段;一类临界点t-1b对应深度随时间呈线性函数,对应时间随R呈幂函数。反之,当R大于Ks时,入渗深度随时间变化由积水点t-j和二类临界点t-2b分幂函数、三次函数、线性三段。积水点t-j、二类临界点t-2b对应深度随时间各呈幂函数、近似常函数(稳定在1.6m处);对应时间随R各呈幂函数、二次多项式函数。据上述关系可用“插值法”计算预测各雨强某时间入渗深度,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六盘山阴湿地区 粉质黏土-泥岩公路边坡 降雨入渗规律 数值模拟及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土煤矸石垂直入渗规律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福祥 王电龙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1年第2期19-21,35,共4页
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掺土比例下煤矸石垂直渗透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掺土比例的增大煤矸石的渗透速率迅速减小,掺土比例为1∶2煤矸石的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均分别为掺土比例为1∶1煤矸石的1.05倍、1.23倍、1.4... 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掺土比例下煤矸石垂直渗透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掺土比例的增大煤矸石的渗透速率迅速减小,掺土比例为1∶2煤矸石的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均分别为掺土比例为1∶1煤矸石的1.05倍、1.23倍、1.42倍;分别为掺土比例为2∶1煤矸石的3.98倍、1.45倍、3.18倍;在掺土比例为1∶2、1∶1和纯煤矸石的情况下,煤矸石的入渗过程用通用经验公式和考斯加可夫经验公式表达较为理想,而在掺土比例为2∶1的情况下,用通用经验公式与实测数据的拟合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容重 入渗速率 入渗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土柱试验的降雨入渗规律研究
14
作者 董连成 王志 金圣豪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3期105-108,113,共5页
为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一维土柱的水分入渗规律,以深圳市某地铁基坑项目土体为试验对象,借助室内降雨模拟系统,展开了一维土柱模型降雨入渗试验,得到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土体含水率时程曲线、湿润锋发展曲线和土体含水率增速曲线,发现当... 为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一维土柱的水分入渗规律,以深圳市某地铁基坑项目土体为试验对象,借助室内降雨模拟系统,展开了一维土柱模型降雨入渗试验,得到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土体含水率时程曲线、湿润锋发展曲线和土体含水率增速曲线,发现当降雨强度q>50mm/d时,下部土体的降雨入渗时程曲线会在三段类的基础上发展为四段类;降雨强度为小雨时湿润锋发展最慢,降雨强度为大暴雨时湿润锋发展最快;降雨强度过大并产生积水的情况下会显著提高土体含水率增速,积水越早,土体的含水率增速越大.结果表明在降雨入渗过程中,上下土层的含水率时程曲线是不同的;弱透水层的存在会加快土体的湿润锋发展速度和含水率增速.为降雨入渗作用下的基坑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规律 一维土柱 湿润锋发展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作用下引入分形理论的浅层边坡入渗及稳定性分析
15
作者 张小东 路喆津 +2 位作者 刘敏 杨峰 赵炼恒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150,共11页
为探究降雨过程中土体实际入渗能力动态变化对边坡降雨入渗规律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从土体级配特征的角度出发,首先基于分形理论推导了不同级配特征土体的饱和渗透系数分析模型;进一步考虑入渗区椭圆形过渡带的影响,根据不同降雨历时下过... 为探究降雨过程中土体实际入渗能力动态变化对边坡降雨入渗规律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从土体级配特征的角度出发,首先基于分形理论推导了不同级配特征土体的饱和渗透系数分析模型;进一步考虑入渗区椭圆形过渡带的影响,根据不同降雨历时下过渡带与入渗区的厚度比例关系对入渗区等效渗透系数进行实时修正,提出了不同级配特征土体的改进GA入渗模型;最后,基于改进GA入渗模型建立了考虑土体抗剪强度随级配特征及降雨时间变化的浅层边坡稳定性分析修正模型。与已有结果对比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地表征降雨过程中土体入渗状态及剪切强度变化特征。参数分析表明:土体孔隙分布特征与饱和渗透系数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直接影响坡体水分剖面分布及坡面径流出现时间;湿润峰推移速率随坡体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加快,致使相同降雨历时下入渗区过渡带占比减小,进而实时影响入渗区等效渗透系数;坡体过渡带稳定性受土体级配特征及初始含水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坡体容易在过渡带发生失稳破坏。故在强降雨作用下边坡的失稳分析中,需额外注意入渗区过渡带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降雨入渗规律 分形理论 渗透系数 初始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DRUS-1D模型的黄土积雨入渗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雷磊 王晓东 +5 位作者 郑树海 梁俊 张晋 段璟靓 杨貌 田堪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142,共5页
为了研究积雨条件下黄土水分入渗规律,设置室内黄土土柱积雨入渗试验,采用HYDRUS-1D模型对积雨入渗规律进行模拟,利用均方根误差(S_(RME))、纳什效率系数(S_(NE))对模拟精度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扰动法对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 为了研究积雨条件下黄土水分入渗规律,设置室内黄土土柱积雨入渗试验,采用HYDRUS-1D模型对积雨入渗规律进行模拟,利用均方根误差(S_(RME))、纳什效率系数(S_(NE))对模拟精度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扰动法对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模拟值与试验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两者误差很小,SRME为0.011~0.017,除土柱深度为20 cm对应的SNE值小于0.900外,其余S_(NE)值均大于0.900,模拟效果较好。土壤水分特征参数对模拟结果影响排序为θ_(s)>k_(s)>n>α>θ_(r),θ_(s)和α扰动与模拟结果负相关,k_(s)、n、θ_(r)扰动与模拟结果正相关,土壤浅层积雨入渗规律受参数扰动的影响较小,随着土柱深度增加,对参数的敏感性逐渐提高,参数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积雨 数值模拟 入渗规律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县古坟坪滑坡降雨入渗观测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白兰英 周杨 +2 位作者 李绍红 王维早 吴礼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73,共6页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浅层土质滑坡的入渗规律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南江县古坟坪滑坡为例,对该滑坡区及其邻近区域开展了不同深度体积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监测。结合实时降雨量资料,分析降雨条件下坡体内部的含水率和吸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基...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浅层土质滑坡的入渗规律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南江县古坟坪滑坡为例,对该滑坡区及其邻近区域开展了不同深度体积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监测。结合实时降雨量资料,分析降雨条件下坡体内部的含水率和吸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基于无限边坡模型开展坡体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2#监测点位于滑坡邻近区域,初始体积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滑坡区后缘存在基岩汇水点,导致1#监测点初始体积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监测点基岩面处存在入渗的优势通道,降雨时基岩面处体积含水率最先响应;降雨过程中稳定性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小,最危险的滑动面处于基岩面,但是现阶段滑坡处于稳定状态,稳定性系数>1。通过对滑坡体入渗规律和稳定性的分析,可为该类典型滑坡的预报预测、危险性评估及灾害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土质滑坡 降雨 监测 入渗规律 无限边坡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粘土夹层对砂的减渗规律试验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修元 魏新平 +1 位作者 邱王月 倪福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2期22-25,共4页
对高渗透性砂内部的低渗透性粉粘土夹层的减渗作用进行了室内垂直一维入渗试验研究。通过分析累计入渗量I、累计入渗时间t、湿润锋推进距离z之间的关系,定性阐述了粗砂中的粉粘土夹层的减渗作用,其结果表明:粗砂中的粉粘土夹层使水的入... 对高渗透性砂内部的低渗透性粉粘土夹层的减渗作用进行了室内垂直一维入渗试验研究。通过分析累计入渗量I、累计入渗时间t、湿润锋推进距离z之间的关系,定性阐述了粗砂中的粉粘土夹层的减渗作用,其结果表明:粗砂中的粉粘土夹层使水的入渗率和湿润锋的推进速度明显减小,并且将均质中的非线性入渗过程变为夹层内的线性入渗过程,使夹层范围的入渗成为一个具有较小入渗率和较小湿润锋推进速度的稳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土层砂 入渗规律 减渗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滑坡土体降雨产流及入渗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乔娟 张立仁 阮祥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3年第5期183-188,193,共7页
三峡库区滑坡地质灾害数量众多,主要诱因为降雨。以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土体为对象,综合考虑了三峡库区1971年至2003年的230次滑坡地质灾害与降雨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室内降雨模型试验的设计,以探究其降雨产流及入渗规律。通... 三峡库区滑坡地质灾害数量众多,主要诱因为降雨。以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土体为对象,综合考虑了三峡库区1971年至2003年的230次滑坡地质灾害与降雨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室内降雨模型试验的设计,以探究其降雨产流及入渗规律。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及比较,揭示了相应试验工况下的降雨产流及饱和-非饱和-非稳定入渗规律、地表冲刷及裂缝发育情况,同时也分析了降雨强度、前期累计降雨量及坡角三个因子对降雨过程中的坡面产流及入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质滑坡 降雨过程 产流-入渗规律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灌溉下土壤水分运移特性及氮素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伍超 邹鑫 +3 位作者 王辉 何铭钰 罗杰 欧阳垚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49,共6页
[目的]揭示负压水肥一体化灌溉对红壤水分及氮素运移特征的影响。[方法]配置6种不同质量浓度硝酸铵溶液(0、10、15、20、25、30mg/L),设置无压(负水头高度为0)和负压(1/2极限负水头高度)2个水平进行红壤入渗试验,分析了其入渗特性及氮... [目的]揭示负压水肥一体化灌溉对红壤水分及氮素运移特征的影响。[方法]配置6种不同质量浓度硝酸铵溶液(0、10、15、20、25、30mg/L),设置无压(负水头高度为0)和负压(1/2极限负水头高度)2个水平进行红壤入渗试验,分析了其入渗特性及氮素分布规律。[结果]硝酸铵溶液促进水分入渗,无压和负压状态下,入渗溶液质量浓度为25mg/L和15mg/L时水平与垂直方向湿润锋运移均达到最大,与相应CK相比累积入渗量最大分别增长2.69倍和3.00倍,平均入渗率分别增长2.38倍和2.18倍;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量显著增加(p<0.05),与相应CK相比无压和负压状态下硝态氮量最大分别增长8.05倍和7.75倍,铵态氮量最大分别增长13.37倍和10.42倍。停渗时刻,同一质量浓度入渗溶液无压状态下水平与垂直方向湿润锋运移距离、累积入渗量均显著高于负压状态,各处理最大分别高出2.01、2.148和4.69倍;距出水点相同的距离,无压状态下土壤含水率、硝态氮和铵态氮量均高于负压状态。[结论]负压灌溉显著缩短水平与垂直方向湿润锋运移距离,降低土壤累积入渗量、含水率、硝态氮和铵态氮量。2种入渗条件下,土壤硝态氮量随入渗距离增加而增加,而土壤铵态氮量随入渗距离增加则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水肥一体化 硝态氮 铵态氮 入渗规律 溶质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