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南快速城镇化区域典型河道入河污染物调查分析与估算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玮 黄天寅 +3 位作者 赵克强 张后虎 孙勤芳 李维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8-624,共7页
针对快速城镇化区域产业快速发展、人口高度密集与排水设施建设滞后间的突出矛盾,以苏州官渎里区域的典型重污染河道——官渎花园内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排污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在该类区域的具体表... 针对快速城镇化区域产业快速发展、人口高度密集与排水设施建设滞后间的突出矛盾,以苏州官渎里区域的典型重污染河道——官渎花园内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排污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在该类区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对各类污染物入河量进行调查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官渎花园内河的COD Cr、NH3-N、TN和TP年入河量分别为222.54、11.16、16.63和2.56 t·a-1。对各污染源贡献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为主要污染源,其次为降雨径流污染。在上述测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苏南快速城镇化区域发展特点,提出了若干河道污染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镇化 入河污染 点源 面源 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分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监督管理探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少林 饶和平 张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5,共5页
拥有洁浄的水源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和权益。针对目前长江流域水质下降趋势及水资源保护主体责任边界不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以行政区为管理单元的入河污染物总量监督管理模型。模型的设计理念为:遵循河流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法则;强化地... 拥有洁浄的水源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和权益。针对目前长江流域水质下降趋势及水资源保护主体责任边界不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以行政区为管理单元的入河污染物总量监督管理模型。模型的设计理念为:遵循河流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法则;强化地方政府对社会行为的管理职能;从开展行政区入河污染物监测计量着手,客观真实地反映各行政区的入河污染物总量;以此为基础,实行分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现状评价、减排目标制订及减排绩效考核。此举有利于落实各级行政区水资源保护责任制、树立绿色发展政绩观,形成促进行政区治污减排的倒逼机制,确保长江水质明显改善,惠及流域居民生产生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河污染 总量 监测计量 分行政区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监测计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少林 张兰 饶和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共5页
为了对流域内各地方政府管辖范围的水污染控制管理进行评价,开展了分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监测计量模型研究。模型的核心是以流域范围内的行政区为管理单元,通过建立区域边界断面的水量水质监测站网体系,监测并计算不同单元的入河污染... 为了对流域内各地方政府管辖范围的水污染控制管理进行评价,开展了分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监测计量模型研究。模型的核心是以流域范围内的行政区为管理单元,通过建立区域边界断面的水量水质监测站网体系,监测并计算不同单元的入河污染物总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考核指标,明确流域内地方政府的水污染控制责任。阐述了模型的基本原理、边界条件、简化条件和计算步骤,对以行政区为对象的监测计量、分析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与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为监督考核地方政府的治污减排成效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河污染 总量 监测计量 模型 分行政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构想 被引量:3
4
作者 董舟 孔祥林 饶怡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8-212,共5页
为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给“河(湖)长制”的考核问责提供客观依据,研究并提出了长江流域分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构思了系统架构,阐述了系统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论述了系统的统计查询及辅助决策支... 为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给“河(湖)长制”的考核问责提供客观依据,研究并提出了长江流域分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构思了系统架构,阐述了系统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论述了系统的统计查询及辅助决策支持功能,并展望了系统的应用前景。该系统将流域的入河污染物总量监测计量与行政区域管理有机融合,集监测、监督、评价于一体,是进行水污染防治和水污染减排管理工作的一个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河污染物总量 信息系统 监督管理 分行政区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河污染物排放对湟水水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添萍 任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62,共3页
根据湟水污染物现状调查监测,湟水流域每年向黄河输送的主要污染物为75 193 t。依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由湟水2010—2011年水质监测资料,得出湟水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42.9%;采用季节性... 根据湟水污染物现状调查监测,湟水流域每年向黄河输送的主要污染物为75 193 t。依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由湟水2010—2011年水质监测资料,得出湟水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42.9%;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对近5 a湟水水质站水质进行趋势分析,表明湟水流域水质整体状况无趋向。随着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运行和河道综合治理,湟水流域的水质将逐步好转,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将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河污染 水质评价 污水治理 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市主要入河污染源对饮用水源污染分析
6
作者 彭斌 吕俊 黄振贤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5-126,共2页
通过对近年来影响南宁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的主要入河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分析,分析了入河排污沟排污趋势,并考虑在南宁市政府出台相应的水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后,对水源地入河污染源未来排污状况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预测南宁市重点... 通过对近年来影响南宁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的主要入河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分析,分析了入河排污沟排污趋势,并考虑在南宁市政府出台相应的水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后,对水源地入河污染源未来排污状况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预测南宁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入河污染物未来变化趋势,为南宁市水行政部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河污染 饮用水水源地 污染 趋势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追迹计算的流域面源污染物入河负荷贡献率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严昇 严登华 +3 位作者 秦天玲 王浩 王刚 胡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共5页
基于GIS技术和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法,将坡面面源产污过程与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相耦合,提出基于追迹计算的汇流单元面源负荷贡献率评价方法。此方法可客观识别各汇流单元对河道水体污染的贡献,进而有效克服水质资料缺失的不足,并在滦河流... 基于GIS技术和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法,将坡面面源产污过程与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相耦合,提出基于追迹计算的汇流单元面源负荷贡献率评价方法。此方法可客观识别各汇流单元对河道水体污染的贡献,进而有效克服水质资料缺失的不足,并在滦河流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入河污染负荷贡献率 追迹计算 输出系数法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与施肥对流域入河重金属污染负荷的控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戴谅 王旭 +5 位作者 李勇 黄俣晴 郭豪 陈婷婷 黄智刚 黎静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9-391,共13页
【目的】农田重金属随降雨径流进入河湖,导致水体污染,对水体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畜饮水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目前对施肥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研究较多,但很少把农田面源施肥与河湖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相关联。了解农田施肥对入河重金属污染... 【目的】农田重金属随降雨径流进入河湖,导致水体污染,对水体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畜饮水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目前对施肥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研究较多,但很少把农田面源施肥与河湖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相关联。了解农田施肥对入河重金属污染负荷的影响,对河湖水体重金属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测定农业小流域典型重金属入河污染负荷的时空变化,以期阐明径流、施肥及作物覆盖对重金属入河负荷的影响,为制定水体重金属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区位于广西蔗区客兰水库水源区那辣流域,将流域分为一个下游子流域(S_(1))和两个上游子流域(S_(2)、S_(3))进行监测研究。利用无人机技术获取流域土地利用信息和甘蔗不同生长期的作物盖度;利用径流泥沙自动监测、采样系统获取各子流域出口的径流参数和泥沙样品,在室内测定入河泥沙浓度及典型重金属(Cr、Ni、Cu、Zn、As、Cd)含量,进而计算各子流域入河泥沙重金属负荷;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确定入河重金属负荷与降雨、径流、施肥及作物覆盖的关系。【结果】流域入河重金属负荷大小顺序为Cr(5.16 kg/hm^(2))>Ni(3.0 kg/hm^(2))>Zn(2.98 kg/hm^(2))>Cu(1.89 kg/hm^(2))>As(1.46 kg/hm^(2))>Cd(0.01 kg/hm^(2));下游子流域重金属入河负荷大于上游子流域,是S_(2)的1.68倍和S_(3)的1.44倍;流域重金属入河负荷在分蘖期和伸长期最大,成熟期最小,分蘖期和伸长期的入河负荷占整个生长期入河负荷的74.32%,其特征为分蘖期(5.64 kg/hm^(2))>伸长期(5.13 kg/hm^(2))>苗期(3.53 kg/hm^(2))>成熟期(0.19 kg/hm^(2));流域降雨径流、施肥和覆盖度与重金属的入河负荷呈显著相关,分别解释了入河污染负荷变化的50%~86%、33%~46%和11%~28%。【结论】Cr、Ni、Zn是广西蔗区流域入河泥沙中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占6种典型重金属入河污染总负荷的78%;流域重金属入河污染主要发生在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下游入河污染负荷显著大于上游流域;流域径流与施肥的耦合对入河重金属污染负荷具有控制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在集约化蔗区,通过调控甘蔗施肥时间,减少肥料洒施,提高作物覆盖度以减少暴雨径流的冲刷,对防控土壤重金属入河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土壤重金属 施肥管理 面源污染 甘蔗 入河污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退耕封育措施消减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被引量:4
9
作者 高艳妮 杨彩云 +2 位作者 冯朝阳 杨春艳 孙倩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539-544,共6页
为了定量评估辽河保护区退耕封育措施在控制面源污染方面的作用,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了2010-2018年辽河保护区农田面积变化,并基于源强系数法估算了各年农田地表径流污染物入河量。结果显示:2010年辽河保护区河流两岸分布着大量农... 为了定量评估辽河保护区退耕封育措施在控制面源污染方面的作用,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了2010-2018年辽河保护区农田面积变化,并基于源强系数法估算了各年农田地表径流污染物入河量。结果显示:2010年辽河保护区河流两岸分布着大量农田,面积约为627.13 km^2,占辽河保护区总面积的33.55%,农田地表径流COD和NH3-N入河量分别为1 864.79和372.96 t/a;2011年随着退耕封育措施的实施,农田面积降为155.63 km^2,约减少了75.18%,仅零散分布于河流两岸,农田地表径流COD和NH3-N入河量减至419.55和83.91 t/a;2012-2018年农田面积和地表径流污染物入河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与2010年相比,2011-2018年退耕封育措施累积消减农田地表径流COD和NH3-N入河量分别为11 734.49和2 346.9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区 退耕封育 农田 源强系数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子河邓州段纳污能力核算及污染防治思路研究
10
作者 贺笙哲 林晶晶 +4 位作者 黄小龙 张朦 赵晏慧 颜美霞 陈玺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8-44,共7页
调查入河污染负荷并核算河流纳污能力,对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要求建立“水质评价-入河污染负荷计算-纳污能力核算-断面达标评估”技术体系,对排子河邓州段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思... 调查入河污染负荷并核算河流纳污能力,对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要求建立“水质评价-入河污染负荷计算-纳污能力核算-断面达标评估”技术体系,对排子河邓州段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思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20年排子河邓州市断面水质能够达到“十四五”水质考核目标,主要定类因子为NH_(3)-N、TP。2020年COD、NH_(3)-N、TP入河污染负荷分别为1022.73、43.13和22.89 t/a,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污染、农业种植污染和乡镇生活污染,污染源主要分布在陶营镇、都司镇及林扒镇。当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Ⅳ类时,研究河段COD、NH_(3)-N、TP的纳污能力分别为1750.58、113.04和23.03 t/a,能够承载其入河污染负荷,但仍存在TP、NH_(3)-N超标的风险;当未来水质目标提升至地表水Ⅲ类时,河段TP、COD纳污能力不足,需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43.38%和31.41%。建议从减排、增流、加强监管三方面入手构建水污染防治体系,进一步提高排子河邓州段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河污染负荷 纳污能力 数值模拟 污染防治 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合带污染物入河特征及控制策略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子贤 顾文权 +1 位作者 邵东国 刘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城乡结合带是流域复杂多样污染物的主要源汇区。科学识别该类区域的污染物入河湖特征,并根据河湖水功能区划等环境保护目标要求,优化区域城乡发展规模与种养结构,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四湖流域中下区这一典型城乡结合... 城乡结合带是流域复杂多样污染物的主要源汇区。科学识别该类区域的污染物入河湖特征,并根据河湖水功能区划等环境保护目标要求,优化区域城乡发展规模与种养结构,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四湖流域中下区这一典型城乡结合带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输出系数法与浓度法,分别计算2008-2018年各市县的非点源与点源污染物入河量,得到污染物入河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探明洪湖市农业种养是主要贡献源区之一。通过建立区间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对低、高两种节水控污水平下2030年种养结构及城乡规模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2008-2018年研究区TP、COD入河量呈增高趋势,分别增加3.86%、11.11%,而NH3-N减少14.91%,TN减少0.4%,各类污染物入河总量最大值来源由监利市转移至洪湖市,研究区污染主控来源由城市污染逐渐转为农村污染,应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2)2030年研究区优化后节水减排效果显著,在高节水控污水平下荆州区域和潜江区域的万元GDP用水量比2018年最多下降42.2%和61.7%,TN、TP、COD、NH3-N比2018年最多分别削减47.9%、50.5%、56.2%、57.3%;(3)2030年研究区内水田种植应转变为旱作或虾稻种养模式,畜禽养殖量缩减20.9%,水产养殖量增加8.9%,农村人口缩减48.5%~49.4%,城镇人口增加76.2%~77.7%,工业增加值提高183.4%~183.9%。研究结果为洪湖水环境治理和四湖流域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带 改进输出系数法 污染 多目标规划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 被引量:37
12
作者 谭炳卿 吴培任 宋国君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0,共7页
以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分析淮河干流、省界监测断面和全流域历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入河排污口的实测资料,评价主要河流以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入河污水量和主要污... 以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分析淮河干流、省界监测断面和全流域历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入河排污口的实测资料,评价主要河流以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入河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基于流域内已发生的水污染事故、现状水质和入河污染物的状况,简要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困难,结合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需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入河污染 污染 污染事故 污染防治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城区主要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晓敏 邹俊波 +1 位作者 邵军荣 徐成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38-43,共6页
[目的]估算桂林市城区主要污染物入河量。[方法]根据用水量对桂林市城区城镇污染源包括生活源、工业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源和农业面源(COD和NH3-N)的入河量进行了估算。[结果]城镇生活源和工业源是桂林市城区主要污染物入河量的主要来... [目的]估算桂林市城区主要污染物入河量。[方法]根据用水量对桂林市城区城镇污染源包括生活源、工业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源和农业面源(COD和NH3-N)的入河量进行了估算。[结果]城镇生活源和工业源是桂林市城区主要污染物入河量的主要来源;城镇生活源和工业源贡献比例分别为27.6%-31.4%和58.7%-59.7%;桂林市区和其他区县贡献比例分别为35.6%-37.1%和62.9%-64.4%;桂江流域贡献比例最大,为66.8%-68.3%,其次是柳江下游,比例为25.7%-26.8%。[结论]经估算,桂林市城区污染源的COD和NH3-N入河量分别为24 952.57和3 276.31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生活源 工业源 规模化畜禽养殖源 农业面源 估算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雁栖河流域点源氮磷污染负荷量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艳 马巍 +1 位作者 彭期冬 骆辉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17-124,共8页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流域污染负荷评估模型分析评价了雁栖河流域内主要污染负荷产生量与入河污染负荷量,建立河道水质模型计算分析了雁栖河流域的水环境容量,以流域水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分别考虑不同污染源控制方案...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流域污染负荷评估模型分析评价了雁栖河流域内主要污染负荷产生量与入河污染负荷量,建立河道水质模型计算分析了雁栖河流域的水环境容量,以流域水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分别考虑不同污染源控制方案下的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与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入河污染负荷中,餐饮企业占2%,自然村占12%,鱼场养殖约86%,是流域最主要的污染源。流域污染负荷远远超过了流域水环境容量,流域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需要通过削减鱼场排污以及提高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的环境治理措施降低污染入河量;对于严重污染河段,需同时采用多种生态修复措施,提高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维持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栖流域 入河污染负荷 水环境容量 污染负荷削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及污染治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炎炎 刘梅群 +2 位作者 潘华 贺磊 张定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1-34,共4页
2014年,十堰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对堵河流域6个水功能区进行了逐月水质监测,并分析了各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情况。监测结果表明,6个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其中,4个水功能区水质100%达标,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3.3%。在分析监测成果的基础... 2014年,十堰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对堵河流域6个水功能区进行了逐月水质监测,并分析了各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情况。监测结果表明,6个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其中,4个水功能区水质100%达标,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3.3%。在分析监测成果的基础上,对各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入河排污口现状和面源污染作了仔细分析,提出了入河排污口和面源入河污染物治理方案,为堵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提供依据,并为堵河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水功能区 水质现状 纳污能力 入河污染物治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阳市中心城区蒸水入湘江口断面污染权重分析研究
16
作者 陈潮 《绿色科技》 2023年第8期141-144,共4页
蒸水入湘江口断面为衡阳市国控断面,针对其近年不稳定达标的现状,计算了蒸水流域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污染源,并建立一维稳态模型,分析不同片区污染对断面水质的影响,通过断面污染权重的计算分析了衡阳市中心城区内各片区污染源对蒸水入湘... 蒸水入湘江口断面为衡阳市国控断面,针对其近年不稳定达标的现状,计算了蒸水流域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污染源,并建立一维稳态模型,分析不同片区污染对断面水质的影响,通过断面污染权重的计算分析了衡阳市中心城区内各片区污染源对蒸水入湘江口断面的污染贡献量,旱天角山片区污染权重占比最高,达到68%,雨天城西片区蔡伦大道以东污染权重比例升高至18%,角山片区污染权重比例下降至44%,针对旱天直排污染及雨天溢流情况提出了优先治理生活直排及溢流污染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控断面 污染 控制单元 断面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水质模型的新乡市河流纳污能力计算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富强 王雷 荣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1-84,共4页
河流纳污能力是指河流水体在一定规划设计条件下的最大允许纳污量,反映了水体污染物排放量与水质保护目标动态输入的关系.在系统评价新乡市主要河流水质现状、污染物排放状况基础上,利用一维水质模型,以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 河流纳污能力是指河流水体在一定规划设计条件下的最大允许纳污量,反映了水体污染物排放量与水质保护目标动态输入的关系.在系统评价新乡市主要河流水质现状、污染物排放状况基础上,利用一维水质模型,以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作为控制因子,对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背景浓度、水质目标等参数进行率定.以共产主义渠为例,计算其纳污能力,同理计算其他主要河流.计算结果显示,共产主义渠COD和氨氮的纳污能力分别为2 298.3 t/a和100.6 t/a;新乡市主要河流纳污能力COD为1.1万t/a、氨氮为0.05万t/a;结合入河污染物排放状况,到2020年新乡市COD和氨氮的入河控制量分别为22 603.8万t/a和2 060.5万t/a,削减量分别为17 699.7万t/a和2 349.0万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水质模型 流纳污能力 入河污染 总量控制 新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水环境容量研究——以潇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秀菊 王宝斌 +2 位作者 徐小溪 李秀平 王灵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6,33,共8页
传统的水环境容量以90%设计枯水流量为计算条件,存在水文计算条件单一、水环境容量不易管控等缺点。考虑河道流量与入河污染物影响下的水环境容量逐月变化,提出了基于水文过程与污染源变化条件下的动态水环境容量与入河污染管控计算方... 传统的水环境容量以90%设计枯水流量为计算条件,存在水文计算条件单一、水环境容量不易管控等缺点。考虑河道流量与入河污染物影响下的水环境容量逐月变化,提出了基于水文过程与污染源变化条件下的动态水环境容量与入河污染管控计算方法。以山西潇河流域晋中段为例,计算了研究流域两水功能区的逐月水环境容量及其余量,运用MIKE11模型计算了逐月允许的动态入河污染负荷。研究结果表明:(1)2019年水功能区A的COD和氨氮水环境容量阈值分别为138.37~216.54 t和6.38~14.19 t,7-10月水环境容量较大;水功能区B的COD和氨氮水环境容量阈值分别为417.67~821.05 t和9.32~29.49 t,5-8月份水环境容量较小。(2)在满足水功能区目标水质的基础上,2019年水功能区A允许的入河负荷均大于现状入河量,汛期COD和氨氮容量余量较多;水功能区B在1月、2月应削减氨氮0.003、0.086 t;削减COD 0.05、0.143 t,4-7月份允许的污染负荷大于实际入河量,余量较多。计算的动态水环境容量能够客观反映变化水文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及其余量实际,给出了满足河道水质目标前提下的入河污染物允许阈值,为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水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余量 入河污染负荷动态管控 目标水质阈值 MIKE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治理黄河70年水资源保护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淑贞 张立 +2 位作者 张恒 郭瑞丽 冯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38,78,共5页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其面临压力的基础上,对20世纪80年代至今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量增加,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流域水质一度呈恶化趋势,2000年前...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其面临压力的基础上,对20世纪80年代至今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量增加,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流域水质一度呈恶化趋势,2000年前后流域水污染达到高峰;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国家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及主要入河污染物量增长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并逐步降低,流域水质状况整体得到改善。从黄河干流、主要支流、省界水体、水功能区和水源地等方面,全面分析了2000年后黄河流域水质状况及其变化:黄河干流水质明显好转,主要支流水质有所好转,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重要水功能区全因子评价的达标个数及达标率均呈上升趋势,黄河流域省界水体水质逐步好转。同时总结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情况,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效益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水功能区 水资源保护 入河污染 效益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太河流域水质达标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付意成 魏传江 +1 位作者 储立民 姜尚堃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6,共7页
结合浑太河流域水资源网络节点图,根据污染物来源、种类及其产生机理,针对计算单元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数据、降雨径流值,分点源、非点源进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的预测。根据浑太河流域地形特征、入河污染物降解特性,以水功能区水体... 结合浑太河流域水资源网络节点图,根据污染物来源、种类及其产生机理,针对计算单元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数据、降雨径流值,分点源、非点源进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的预测。根据浑太河流域地形特征、入河污染物降解特性,以水功能区水体纳污能力为计算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条件,给出基于规划水平年入河污染物变动特性的水质达标控制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浑太河流域水质达标控制:2030年,流域总需水7.4亿立方米,缺水深度在1%以下,COD、NH3-N、TP、TN的入河量分别为28.5×104、2.8×104、3.1×104、4.6×104t,对应的入河控制量分别为9.3×104、0.6×104、0.8×104、0.9×104t,经控制后水功能区目标水质达标率100%。证实了该水质达标控制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达标 浑太 水体纳污能力 污染控制量 污染物总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