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沙河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氮磷营养输入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尚 罗潋葱 +3 位作者 翟海涛 李凤欢 么旺 冯喻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为了解大沙河水库流域内营养盐输入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以2011年3月~2012年2月大沙河水库5条主要入库河流(大沙河、白沙河、双石河、富食河和沃江河)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这些入库河流的流量和氮磷营养盐浓度,并估算了外源... 为了解大沙河水库流域内营养盐输入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以2011年3月~2012年2月大沙河水库5条主要入库河流(大沙河、白沙河、双石河、富食河和沃江河)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这些入库河流的流量和氮磷营养盐浓度,并估算了外源负荷总量,旨在为水库进行高效和合理的流域规划以及水质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位于西南方向的白沙河年平均流量最大(1.01 m3.s-1),西北部富食河流量最小(0.23 m3.s-1)。各入库河流总氮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1.62~4.37mg.L-1,总磷平均浓度范围为0.08~0.36 mg.L-1,其中富食河氮和磷营养盐的浓度最高,大沙河总氮浓度最低,白沙河总磷浓度最低,总体上西北部河流的氮磷浓度高于西南部河流。全年大沙河水库总氮输入量为176.7 t,总磷输入量为13.7 t。在所有入库河流中,位于水库北部的沃江河对水库营养盐输入量贡献最大,氮、磷负荷分别占总输入量的33%和32%,位于西部的双石河氮负荷最小(12%),西南方向大沙河磷负荷最小(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负荷 营养盐通量 入库河流 大沙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德星 海热提 +2 位作者 郑丙辉 秦延文 张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9-52,共4页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样品组成特征对释放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的拟合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样品氨氮释放...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样品组成特征对释放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的拟合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样品氨氮释放动力学特征,前120分钟为快反应,氨氮释放速度较大,随后进入慢反应,逐渐达到最大氨氮释放量;(2)土壤样品释放动力学特征与总氮、总磷呈现较好的相关性,与有机质、样品氧化物组成、颗粒组成理化指标相关性较弱;(3)土壤样品释放动力学特征与可转化态氮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非可转化态氮的相关性较弱,这说明样品中氨氮的释放量主要受其可转化态氮含量控制。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支流大宁河回水区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入库河流 大宁河 回水区 消落带 氨氮 释放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晨光 徐德星 +1 位作者 张乃明 郑丙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93-96,109,共5页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样品组成特征对释放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样品氨氮释放动...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消落带土壤氨氮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样品组成特征对释放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样品氨氮释放动力学特征,前120 m in为快反应,氨氮释放速度较大,随后进入慢反应,逐渐达到最大氨氮释放量;土壤样品释放动力学特征与总氮、总磷呈现较好的相关性,与有机质、样品氧化物组成、颗粒组成理化指标相关性较弱;土壤样品释放动力学特征与可转化态氮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非可转化态氮的相关性较弱,这说明样品中氨氮的释放量主要受其可转化态氮含量控制.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支流大宁河回水区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入库河流 大宁河 回水区 消落带 氨氮 释放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总氮通量监测 被引量:7
4
作者 宋国强 殷明 +1 位作者 张卫东 姜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5-137,198,共4页
针对丹江口水库总氮超标问题,对作为主要集水区的汉库入库各河流进行了一整年的水量和水质同步监测。结果表明:(1)主要河流入汉库总氮量共24503t/a,湖北和陕西两省入库总氮量比例总体上与水资源量比例相当,其中,汉江干流上游陕... 针对丹江口水库总氮超标问题,对作为主要集水区的汉库入库各河流进行了一整年的水量和水质同步监测。结果表明:(1)主要河流入汉库总氮量共24503t/a,湖北和陕西两省入库总氮量比例总体上与水资源量比例相当,其中,汉江干流上游陕西来水入库总氮量占68.2%,湖北主要支流包括十堰堵河(18%)、神定河(7%)、泗河(4%)、官山河(O.9%)、浪河(0.7%)剑河(0.5%)和天河(0.5%)。(2)入汉库总氮总量月变化与入库总水量变化一致,总氮入库量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77%。(3)根据各河流水环境容量和纳污特征,可将入库河流划分为容量型、点源污染型、农业面源型和混合型等四种类型。建议对不同类型河流应采取不同控制对策,点面结合,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入库河流 总氮 通量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西泉眼水库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建国 于洪贤 +6 位作者 马成学 姚允龙 汪义杰 马金龙 唐红亮 刘壮添 李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678,共12页
西泉眼水库作为哈尔滨市第二水源地,事关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而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则是水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估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能为水库生态系统健康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设置13个采样点,对库区和入库河流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对... 西泉眼水库作为哈尔滨市第二水源地,事关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而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则是水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估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能为水库生态系统健康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设置13个采样点,对库区和入库河流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对比分析,采样时间为蓝藻水华易发的7月和8月.经镜检,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169种,其中绿藻门最多,83种,占总种数的49.11%;硅藻门次之,47种,占总种数的27.81%;蓝藻门15种,占总种数的8.88%;隐藻门最少,仅有2种.浮游植物丰度在10.92×10^5~88.44×10^5cells/L之间,均值为51.6×10^5cells/L,以8月的3#采样点最高;生物量在2.61~22.44 mg/L之间,均值为10.37 mg/L,以8月的5#采样点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在2.46~4.69之间,均值为3.33,以7月12#采样点最高.研究水域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以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阿氏席藻(Phormidium allorgei)和游丝藻(Planctonema sp.)为主.同时,典范对应分析表明:1)既将西泉眼水库库区和入库河流区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又展现了同一生态系统内的月份变化趋势,说明西泉眼水库库区和入库河流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异质性显著;2)库区内河流入库口处、库心和大坝口处浮游植物群落梯级差异显著,入库河流区水质明显优于库区;3)氨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是影响浮游植物种群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认为,西泉眼水库水体总体上已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并存在进一步富营养化的风险.建议水库管理部门建立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估预警体系,配套相应的水生态管理制度,并采取适宜的生态修复技术等生态治理措施,以确保哈尔滨市供水水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西泉眼水库 入库河流 生态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水体的营养状况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为华 王建厅 +1 位作者 武殿伟 杜桂森 《水资源保护》 CAS 1991年第2期40-42,59,共4页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最大的一座山谷型水库,1960年建成,总库容43.75亿m^3。它位于北京东北方约90km处,北纬40°23′、东经116°50′,海拔75m。入库河流主要是潮河、白河,流域而积15788km^2,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在北京地区水...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最大的一座山谷型水库,1960年建成,总库容43.75亿m^3。它位于北京东北方约90km处,北纬40°23′、东经116°50′,海拔75m。入库河流主要是潮河、白河,流域而积15788km^2,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在北京地区水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搞清此库水体的营养状况和演变趋势,对水源的规划保护,首都的四化建设和人民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于1987年10月至1988年8月对密云水库的水质进行了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水体 营养状况 入库河流 浮游藻类 湖泊富营养化 供水水源 山谷型 于桥水库 潮河 绿藻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