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障碍物视认距离实验研究
1
作者 王强 杨轸 冯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0期244-248,M0022,M0023,共7页
为研究障碍物视认距离受车速与布置距离的影响,招募了6位参与者在60、80、100 km/h三个速度水平下进行高速公路隧道实车实验。结果发现,参与者对障碍物的视认距离随着速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在三个速度水平下,视认距离与障碍物布置的位... 为研究障碍物视认距离受车速与布置距离的影响,招募了6位参与者在60、80、100 km/h三个速度水平下进行高速公路隧道实车实验。结果发现,参与者对障碍物的视认距离随着速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在三个速度水平下,视认距离与障碍物布置的位置之间呈现V形变化趋势,最短视认距离出现在障碍物离洞口约60~80 m,其值低于或远低于该设计速度下的停车视距要求。偏相关性分析显示,运行速度、障碍物位置与距洞口70 m轴线相对距离这两个指标与障碍物视认距离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成果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的照明过渡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车实验 隧道入口段 视认距离 障碍物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认距离的隧道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研究
2
作者 张智华 宋含玉 杨轸 《上海公路》 2024年第2期200-206,I0016,共8页
为保障隧道入口段的行车安全,从驾驶员视认特性出发,定量研究被试者视认距离和亮度折减系数、运行速度、障碍物位置之间的关系。被试者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隧道实车试验,采用障碍物的视认距离作为隧道入口段安全性指标,建立两种亮度环境下... 为保障隧道入口段的行车安全,从驾驶员视认特性出发,定量研究被试者视认距离和亮度折减系数、运行速度、障碍物位置之间的关系。被试者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隧道实车试验,采用障碍物的视认距离作为隧道入口段安全性指标,建立两种亮度环境下的被试者视认距离与亮度折减系数、运行速度、障碍物位置之间的回归模型。以入口段最小视认距离大于相应车速下的安全停车视距为条件,计算得到安全的亮度折减系数阈值,结果高于我国现行规范的参考值。该研究方法和结论对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的照明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入口段 视认距离 亮度折减系数 障碍物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入口段内水煤浆流动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良勇 段钰锋 +2 位作者 刘猛 蒲文灏 赵长遂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2-408,共7页
以Eulerian多相流方法为基础建立了水煤浆流动的液固两相流体动力学模型,并对水平管入口段内水煤浆流动进行了模拟.模型采用颗粒动理学理论求解固相本构方程,采用RNGk-ε湍流混合模型描述颗粒间具有强烈作用的两相湍流流动.针对水煤浆... 以Eulerian多相流方法为基础建立了水煤浆流动的液固两相流体动力学模型,并对水平管入口段内水煤浆流动进行了模拟.模型采用颗粒动理学理论求解固相本构方程,采用RNGk-ε湍流混合模型描述颗粒间具有强烈作用的两相湍流流动.针对水煤浆中煤粉颗粒的双峰分布特性,将煤粉看作2种大小不同的固相,同时考虑固相与液相、固相与固相之间的动量交换.模型有效性通过Kaushal等试验结果和水煤浆的压降试验验证.通过模拟考察了入口段内速度及浓度分布过程和入口段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力和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对浓度和速度分布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固相体积分数在30%-49.5%范围内,入口段长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平均流速(0.2-5.0m/s)先增加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入口段 多相流模型 颗粒动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斜井式紧急出口的入口段结构参数确定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琦 王明年 于丽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42,共7页
针对特长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发生列车火灾的情况,采用buildingEXODUS人员疏散模型模拟人员疏散过程,分析不同斜井式紧急出口入口段结构设计参数下的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和人员聚集时间,以此确定经济、合理的入口段结构参数;采用火灾动... 针对特长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内发生列车火灾的情况,采用buildingEXODUS人员疏散模型模拟人员疏散过程,分析不同斜井式紧急出口入口段结构设计参数下的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和人员聚集时间,以此确定经济、合理的入口段结构参数;采用火灾动力学模型模拟火源燃烧过程,得到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并与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比较,以确定该入口段结构参数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为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疏散,入口段防护门宽度应不小于3m;入口段地面面积应不小于280m2;在入口段地面宽度确定后,入口段地面最大坡度应按照一定的关系式取值;在入口段最优结构参数条件下,在距离紧急出口150m范围内,仍有13.6%的人员处于危险环境中,因此,还需要在紧急出口处设置风机等防灾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列车火灾 人员疏散 斜井式紧急出口 入口段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视认需求的隧道入口段光环境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胡江碧 马文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4-469,共6页
为实现安全舒适的隧道入口段光环境,从驾驶员视觉功能及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驾驶安全视认的隧道入口段光环境评价方法.以色温5 700K、显色指数70的隧道入口段光环境为研究对象,对小客车驾驶员进行不同运行速度的实车视认试验,得到驾驶... 为实现安全舒适的隧道入口段光环境,从驾驶员视觉功能及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驾驶安全视认的隧道入口段光环境评价方法.以色温5 700K、显色指数70的隧道入口段光环境为研究对象,对小客车驾驶员进行不同运行速度的实车视认试验,得到驾驶员动态视认特性规律;采用驾驶员驾驶过程中对小目标物的视认距离作为入口段光环境安全视认评价指标,应用MATLAB数学统计软件建立了不同运行速度下视认距离与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定量逻辑关系模型;最终得到不同设计速度下能够满足驾驶视认需求的亮度折减系数阈值,与现行规范值相比略高.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实际隧道入口段光环境设置、监控及运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入口段 光环境 驾驶视认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ALux的公路隧道入口段侧壁反光材料布设方法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梁波 魏清华 +1 位作者 厉彦军 何世永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6,共7页
结合国际照明协会推荐的一般天空亮度模型,基于DIALux照明计算软件对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环境进行室内仿真,模拟了在全晴天、全阴天两种天空类型下,3种不同反射率(0.75、0.80、0.85)的反光材料,在4种布设高度(2.0、2.5、3.0、3.5 m)和两... 结合国际照明协会推荐的一般天空亮度模型,基于DIALux照明计算软件对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环境进行室内仿真,模拟了在全晴天、全阴天两种天空类型下,3种不同反射率(0.75、0.80、0.85)的反光材料,在4种布设高度(2.0、2.5、3.0、3.5 m)和两种布灯方式(中间及交错布灯)情况下洞口照明工况,研究反光材料在公路隧道入口段侧壁对隧道内路面平均亮度和亮度均匀度的影响,并选取实际能效值,表征反光材料布设方法对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公路隧道入口段路面照度指标随侧壁反光材料反射率和布设高度的提高而增大;交错布灯对应的路面平均照度值远高于中间布灯所对应的路面平均照度值;洞外自然光的亮度越大,侧壁反光材料对洞口照明质量的提升效果越明显;反光材料布设在隧道侧壁的单位长度能效比受洞外亮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入口段 照明节能 室内仿真 侧壁反光材料 实际能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江越海隧道入口段追尾事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丰 张婷 +3 位作者 黄雅迪 陈慈河 张曙光 吕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7-175,共9页
针对越江越海隧道入口段追尾事故风险问题,本文首先基于上海长江隧道入口处路侧监控视频提取车速数据,通过聚类算法得到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实际平均速度,作为设置实验参数的依据。然后在驾驶模拟实验中,分别在晴天、雨天、雪天等不同环... 针对越江越海隧道入口段追尾事故风险问题,本文首先基于上海长江隧道入口处路侧监控视频提取车速数据,通过聚类算法得到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实际平均速度,作为设置实验参数的依据。然后在驾驶模拟实验中,分别在晴天、雨天、雪天等不同环境下设置拥堵流、拥挤流、自由流3种交通流状况,并且在不同环境下分别设置一次追尾事故高危风险情境,获取驾驶行为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随机森林方法进行变量筛选和重要性排序,发现车头时距最小值、两车速度差最大值、急躁、加速度标准差、拥堵流这5个变量对事故风险有显著影响。最后,引入随机过采样方法优化不平衡数据问题,构建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表明,基于随机过采样策略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AUC指标提高了6.8%,且对比随机森林、XGBoost、支持向量机模型,基于随机过采样-随机森林算法的短时追尾事故风险预测模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事故风险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 越江越海隧道入口段 追尾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山隧道的入口段亮度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梁波 陈弘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6,共5页
针对国内现行规范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与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对于隧道入口段亮度计算方法的差异,推导了20°视野的等效光幕亮度计算方法。以重庆双山隧道为例,计算了不同天空环境下20°和56.8°视... 针对国内现行规范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与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对于隧道入口段亮度计算方法的差异,推导了20°视野的等效光幕亮度计算方法。以重庆双山隧道为例,计算了不同天空环境下20°和56.8°视野的察觉对比度法入口段亮度,与规范设计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察觉对比度法考虑的视野范围更大,并且更多的考虑了周围景物环境、大气以及汽车挡风玻璃的综合作用对驾驶员视觉特性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计算结果较规范值偏大;采用逆光照明的察觉对比度法计算结果比采用对称照明时小52%左右,采用逆光照明能更好的减小隧道照明能耗;天空环境对隧道入口段亮度影响显著,入口段照明需根据天空类型进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察觉对比度法 K值法 入口段亮度 隧道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平压式热压机柔性入口段的结构特征与形式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光伟 陈相宇 +2 位作者 花军 李艳娜 林送峰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0,共10页
连续平压式热压机因具有产量高、生产的板材密度均匀、质量好等优势,在近10年中被愈加广泛地应用于人造板生产中。连续压机的入口段在功能上与人造板热压工艺联系紧密,且其结构复杂,对人造板产品的质量影响显著,是连续压机中设计难度与... 连续平压式热压机因具有产量高、生产的板材密度均匀、质量好等优势,在近10年中被愈加广泛地应用于人造板生产中。连续压机的入口段在功能上与人造板热压工艺联系紧密,且其结构复杂,对人造板产品的质量影响显著,是连续压机中设计难度与制造要求最高的部位,因此对连续压机入口段的研究与分析,对提高人造板产品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首先结合人造板加压工艺曲线及板坯厚度变化曲线,介绍了连续压机入口段的功能要求,总结了其工艺特性;随后逐一对连续压机入口段的结构特征,包括开口大小与入口角度、热压板开度、排气长度、框架间距、横向压力分配、柔性结构要求等进行了阐述,说明了上述结构特征对连续压机设计以及板坯热压过程中的影响;进而根据有关文献与专利,对目前国内外几种较为典型的连续压机柔性入口段进行了结构说明和对比,展示了这几种连续压机在入口段结构设计中的方法和原理;最后对连续压机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连续式热压机结构设计水平及其性能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压机 入口段 工艺特性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管入口段不可压缩层流流动的解析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庆国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15-818,共4页
 从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avier_Stokes方程出发。
关键词 圆管流动 层流 入口段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气液两相泡状流入口段流速场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杨建 张鸣远 +2 位作者 李荣先 侯洪宁 苏玉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用热膜测速技术对水平管气液两相泡状流入口段中的液流速度及局部含气率分布进行了研究.实验时液流折算速度为3 5~4 0m/s,气流折算速度为0~0 44m/s.结果表明,在入口段中液流速度随液流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气流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分... 用热膜测速技术对水平管气液两相泡状流入口段中的液流速度及局部含气率分布进行了研究.实验时液流折算速度为3 5~4 0m/s,气流折算速度为0~0 44m/s.结果表明,在入口段中液流速度随液流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气流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分布更不均匀.含气率随气流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液流折算速度增加分布趋于均匀.在本实验范围内,当实验测试段长度与管径比L/D大于109后,液流速度和局部含气率的分布随L/D的变化已不很明显,可认为达到充分发展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流 入口段 流速场 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管层流入口段耦合换热的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任德鹏 夏新林 谈和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采用控制容积法与蒙特卡罗法对圆管层流入口段参与性介质的辐射-对流耦合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在对流-扩散项的离散中,分别采用了一阶差分的指数格式与二阶差分的QUICK格式. 通过模拟计算,比较分析了两种差分格式的结果差别,考察了... 采用控制容积法与蒙特卡罗法对圆管层流入口段参与性介质的辐射-对流耦合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在对流-扩散项的离散中,分别采用了一阶差分的指数格式与二阶差分的QUICK格式. 通过模拟计算,比较分析了两种差分格式的结果差别,考察了入口段耦合换热的温度场、径向导热热流场以及对流换热壁面热流与努谢尔数的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入口段速度边界层发展对势流区的排挤效应对耦合换热有明显影响,采用QUICK格式能够模拟这一现象,而一阶差分格式不能,后者过高地估计了对流换热强度;辐射换热在抑制对流换热作用的同时,使两种差分格式的模拟结果呈现偏差的区域由入口附近向出口方向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换热 层流入口段 差分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稀溶液极限减阻热入口段长度的求解
13
作者 冯晓东 李华山 刘通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81-84,107,共5页
在忽略黏性耗散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将减阻流体极限减阻时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应用于湍流热边界层方程,推导出了湍流热边界层厚度的微分方程和热入口段长度的解析表达式.热入口段长度与管道半径成线性比例关系的结论,不仅反映出相比牛顿... 在忽略黏性耗散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将减阻流体极限减阻时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应用于湍流热边界层方程,推导出了湍流热边界层厚度的微分方程和热入口段长度的解析表达式.热入口段长度与管道半径成线性比例关系的结论,不仅反映出相比牛顿流体热入口段长度的增大,而且也为工程上估算高分子极限减阻的热入口段长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稀溶液 减阻 热边界层 入口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半径公路短隧道入口段不同车型视觉负荷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云 杜志刚 +2 位作者 焦方通 王首硕 王朝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9年第4期708-711,717,共5页
为研究不同车型驾驶人在小半径公路短隧道入口环境中的视觉负荷,选择云南省国省干线平曲线半径为255m的公路隧道开展实车实验.利用Dikablis Professional眼动仪系统,以瞳孔面积变化速度为指标,比较瞳孔变动的差异,分析不同车型对视觉负... 为研究不同车型驾驶人在小半径公路短隧道入口环境中的视觉负荷,选择云南省国省干线平曲线半径为255m的公路隧道开展实车实验.利用Dikablis Professional眼动仪系统,以瞳孔面积变化速度为指标,比较瞳孔变动的差异,分析不同车型对视觉负荷和驾驶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大货车驾驶人的瞳孔面积变化平均速度显著比小客车驾驶人更快、波动范围更小,大货车与小客车驾驶人瞳孔变动速率波峰分别位于0~10m与5~15m处;当在入口段区域后可视隧道出口时,大货车与小客车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速度均会产生波动,大货车驾驶人在瞳孔变动峰值过后的变化速度离散性更大.研究结果表明,大货车驾驶人的暗适应位置点距离洞门更近,在隧道入口段行驶时存在更严重的视觉负荷,行车安全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公路隧道入口段 视觉负荷 瞳孔面积变化速度 车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M的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交通流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正义 路巧珍 +1 位作者 朱可宁 刘浩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3-548,共6页
为模拟隧道内事故发生前后隧道入口段交通流的变化状况,首先采集事故发生前后交通流参数,应用CTM模型对事故发生前后隧道入口段交通流进行仿真,再运用GEH值比较仿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通过交通流参数曲线反映交通流集聚状态,最后,基... 为模拟隧道内事故发生前后隧道入口段交通流的变化状况,首先采集事故发生前后交通流参数,应用CTM模型对事故发生前后隧道入口段交通流进行仿真,再运用GEH值比较仿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通过交通流参数曲线反映交通流集聚状态,最后,基于CTM模型产生的安全指数评价二次事故风险.结果表明:运用CTM模型的仿真状况与实际状况吻合度较高,能较好的描述隧道内事故发生前后交通流状态,特别是交通激波现象的产生及变化趋势,还可以对二次事故风险进行评价并描述其时变规律,模型可作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交通模拟与安全评价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工程 隧道入口段 高速公路 交通流 CT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云模型的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芮红睿 武加宝 胡立伟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3年第2期55-65,共11页
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的影响因素,确定其行车风险等级,从而可提高隧道入口段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利用文献萃取法,从驾驶员因素、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中选取18个行车风险因素,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 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的影响因素,确定其行车风险等级,从而可提高隧道入口段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利用文献萃取法,从驾驶员因素、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中选取18个行车风险因素,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因素集。基于决策实验室-解释结构模型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因素识别模型,筛选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评价指标,并结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可拓云评价模型。利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明确了隧道入口段的行车风险等级,通过与可拓法的对比分析进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实例应用分析发现,利用可拓云模型和可拓法计算出隧道X和隧道Y的行车风险等级均为Ⅱ级,而隧道X的特征期望值大于隧道Y的特征期望值,表明隧道X的安全水平高于隧道Y。两个模型计算出的可信度均小于0.01,可信度都较高,结果表明了可拓云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探究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的提升,同时对研究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车风险 可拓云模型 隧道入口段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过江隧道入口段局部线形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维麟 张琳林 潘晓东 《交通与运输》 2021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提高高速公路过江隧道入口段的行车安全性,以上海长江隧道为依托,通过调整匝道转弯半径、合流区到隧道口间距等局部线形参数建立不同驾驶模拟场景,并运用驾驶模拟实验的方法对行车安全风险进行研究。从纵向事故风险、横向事故风险及... 为提高高速公路过江隧道入口段的行车安全性,以上海长江隧道为依托,通过调整匝道转弯半径、合流区到隧道口间距等局部线形参数建立不同驾驶模拟场景,并运用驾驶模拟实验的方法对行车安全风险进行研究。从纵向事故风险、横向事故风险及驾驶员负荷3个方面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速公路过江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与驾驶员主观感受对比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评价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不同局部线形设计的场景行车安全风险不同,当合流区到隧道口距离为350~425 m、匝道转弯半径为350~450 m时,行车安全风险指数较低,行车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隧道 入口段 局部线形 驾驶模拟 行车安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琼水 《公路交通技术》 2007年第4期114-115,122,共3页
通过对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通过隧道洞外亮度的实测,确定符合隧道洞外实际亮度的L20(S)以达到设计节能、提高照明效果、保证行车安全的效果,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 隧道 入口段 照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壁温下矩形微通道层流热入口段的换热特性研究
19
作者 苏良彬 段志鹏 +2 位作者 何伯述 马浩 宁晓茹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123,共6页
热入口段对于微通道的换热有重要影响,而雷诺数Re对层流入口段的换热影响经常被忽略.据此,采用Fluent软件计算了恒壁温热边界条件下矩形微通道的换热性能,分析比较了不同Re数和不同宽高比对努谢尔数Nu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区域,Re数... 热入口段对于微通道的换热有重要影响,而雷诺数Re对层流入口段的换热影响经常被忽略.据此,采用Fluent软件计算了恒壁温热边界条件下矩形微通道的换热性能,分析比较了不同Re数和不同宽高比对努谢尔数Nu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区域,Re数对局部Nu数的影响不能忽略,当Re数小于125时,局部Nu数变化尤为明显;在充分发展后,Re数对Nu数的影响消失;矩形通道宽高比对局部Nu数的影响沿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在充分发展时达到最大值.此外计算了各工况下矩形通道的无量纲热入口段长度,发现在宽高比为3附近时,无量纲热入口段长度出现了最大值,该结果对微通道散热器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入口段 矩形微通道 换热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坡对城市下穿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凌定祥 郭丽苹 何瑶 《现代交通技术》 2018年第6期35-39,共5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下穿隧道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城市下穿隧道照明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城市下穿隧道纵坡与公路隧道纵坡之间的差异,详细分析其对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的适应距离、入口段TH_1和TH_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下穿隧道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城市下穿隧道照明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城市下穿隧道纵坡与公路隧道纵坡之间的差异,详细分析其对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的适应距离、入口段TH_1和TH_2长度、视线天空面积百分比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城市下穿隧道的洞外亮度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坡 隧道入口段 照明设计 适应距离 天空面积百分比 洞外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