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间耶稣会士来华的背景及其影响
1
作者 王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S1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耶稣 中西文化交流 入华耶稣会士 《利玛窦中国札记》 明清 天主教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明末清初 大夫阶层 科学技术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汉学界对中西文化首次撞击的研究(上) 被引量:4
2
作者 耿昇 《河北学刊》 2003年第4期173-182,共10页
明末清初的 16— 18世纪 ,是中西两种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这次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流媒介 ,是以入华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他们无论是在中学西渐方面 ,还是在西学东渐领域中 ,都做了许多有益的、他人无法取代的工作。他们... 明末清初的 16— 18世纪 ,是中西两种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这次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流媒介 ,是以入华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他们无论是在中学西渐方面 ,还是在西学东渐领域中 ,都做了许多有益的、他人无法取代的工作。他们在华的传教事业基本上是失败的 ,或者说是收效甚微 ,但他们在中西文化 (哲学、史学、经济、伦理、政治、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 )交流方面成绩斐然。他们在中学西渐方面取得的成绩比在西学东渐方面更大。入华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法国汉学界在该领域中始终居领先地位。本文对法国汉学界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了鸟瞰式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华耶稣会士 中西文化交流 法国汉学界 明末清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汉学界对中西文化首次撞击的研究(下) 被引量:1
3
作者 耿昇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明末清初的16-18世纪,是中西两种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这次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流媒介,是以入华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他们无论是在中学西渐方面,还是在西学东渐领域中,都做了许多有益的、他人无法取代的工作。入华耶稣会... 明末清初的16-18世纪,是中西两种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这次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流媒介,是以入华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他们无论是在中学西渐方面,还是在西学东渐领域中,都做了许多有益的、他人无法取代的工作。入华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课题,法国汉学界在该领域中始终居领先地位。本文对法国汉学界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了鸟瞰式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华耶稣会士 中西文化交流 法国汉学界 明末清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封犹太人遗留档案述略
4
作者 马玲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76,共1页
随着大利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于1605年在北京会见了进京赶考的举子艾氏(艾田),开封犹太人开始浮出水面,也开了西方对中国开封犹太人的调查研究之先河。悠久的岁月和不平凡的经历,使开封犹太人在开封留下了很多的历史文化档案,包括... 随着大利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于1605年在北京会见了进京赶考的举子艾氏(艾田),开封犹太人开始浮出水面,也开了西方对中国开封犹太人的调查研究之先河。悠久的岁月和不平凡的经历,使开封犹太人在开封留下了很多的历史文化档案,包括:一赐乐业教的经卷、遗址、遗著、遗留文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犹太人 文化档案 述略 入华耶稣会士 利玛窦 经历 遗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徐光启引进西方科技中几个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庆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92-96,共5页
徐光启(1562年—1633年)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躯。在徐光启等人倡导下,明末我国政府开始引进一些西方的科学技术。在若干欧洲耶稣会科学家的帮助下,明清之际我国在天文、数学、地理、机械等科技领域,曾出现过接近世界近代科学的趋... 徐光启(1562年—1633年)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躯。在徐光启等人倡导下,明末我国政府开始引进一些西方的科学技术。在若干欧洲耶稣会科学家的帮助下,明清之际我国在天文、数学、地理、机械等科技领域,曾出现过接近世界近代科学的趋向。这在我国科技史上是值得重视的现象。(一)科学与宗教如果把明末中国放到世界范围内加以考虑,可以看到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处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局面。虽然在若干传统技术领域,仍有一些带总结性的专著相继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光启 明清之际 利玛窦 入华耶稣会士 十七世纪 天主教 十六世纪 宗教 天文历法 中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