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弘扬西柏坡精神 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1
作者
朱向东
肖桂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8期17-19,共3页
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同志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这是十六大闭幕后,中央书记处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对全党同志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认真学习...
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同志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这是十六大闭幕后,中央书记处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对全党同志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弘扬西柏坡精神,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对于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精神
胡锦涛同志
党的干部队伍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方针——学习《邓小平文选》中关于领导班子实行“四化”的体会
2
作者
刘贵谦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5期1-9,共9页
(一) 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而选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百年大计。在这个问题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曾经有过不少教训,毛泽东同志虽然注意到了,也提出了“培养和...
(一) 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而选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百年大计。在这个问题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曾经有过不少教训,毛泽东同志虽然注意到了,也提出了“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主张,但由于他晚年在指导思想上和方针政策上发生了偏差,终于没有把这件大事办好。这个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叶剑英、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肩上。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主持和倡导下,我们党胜利地完成了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两级领导班子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的任务,并且正在进行省、市、自治区以下各级领导班子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的工作。从整体上看,这项工作进展得是顺利的,健康的。在这里,邓小平同志起了主要的决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干部队伍
建设
“四化”
子实
战略方针
《邓小平文选》
文凭
文化大革命
干部
制度
年轻化
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战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浅论
3
作者
彭晓保
《理论月刊》
2005年第9期67-69,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形成的重要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培养和造就党的干部,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难能可贵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党的干部队伍
建设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跨世纪政治家素质的特征及其培养
4
作者
包松竹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9,共3页
在即将迎来世纪之交的时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党的高级干部首先要成为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而且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培养和选拔接班人.这是为迎接21世纪挑战,实现民族振兴的具有特殊重要...
在即将迎来世纪之交的时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党的高级干部首先要成为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而且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培养和选拔接班人.这是为迎接21世纪挑战,实现民族振兴的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重大战略措施,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之关键,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治党治国实践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政治家.在本世纪末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又将面临一次大的新老交替.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培养跨世纪政治家的需要.一方面我们要对现在已是省部级以上的具有跨世纪年龄、文化优势的高级领导干部按政治家素质提出严格要求;另一方面,要对年轻的省、部班子的后备干部按跨世纪政治家素质进行选拔培养,使他们成为潜在的政治家.然而政治家的造就,政治家素质的培养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特别是在跨世纪的挑战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家素质
跨世纪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领导人才
高级领导
干部
老一辈革命家
党的干部队伍
建设
实践磨炼
治
党
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弘扬西柏坡精神 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1
作者
朱向东
肖桂林
机构
唐山市委党校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8期17-19,共3页
文摘
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同志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这是十六大闭幕后,中央书记处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对全党同志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弘扬西柏坡精神,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对于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西柏坡精神
胡锦涛同志
党的干部队伍
建设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方针——学习《邓小平文选》中关于领导班子实行“四化”的体会
2
作者
刘贵谦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5期1-9,共9页
文摘
(一) 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而选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百年大计。在这个问题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曾经有过不少教训,毛泽东同志虽然注意到了,也提出了“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主张,但由于他晚年在指导思想上和方针政策上发生了偏差,终于没有把这件大事办好。这个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叶剑英、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肩上。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主持和倡导下,我们党胜利地完成了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两级领导班子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的任务,并且正在进行省、市、自治区以下各级领导班子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的工作。从整体上看,这项工作进展得是顺利的,健康的。在这里,邓小平同志起了主要的决策作用。
关键词
党的干部队伍
建设
“四化”
子实
战略方针
《邓小平文选》
文凭
文化大革命
干部
制度
年轻化
新时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战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浅论
3
作者
彭晓保
机构
湖北省直机关工委党校教务处
出处
《理论月刊》
2005年第9期67-69,共3页
文摘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形成的重要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培养和造就党的干部,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难能可贵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党的干部队伍
建设理论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跨世纪政治家素质的特征及其培养
4
作者
包松竹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出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9,共3页
文摘
在即将迎来世纪之交的时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党的高级干部首先要成为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而且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培养和选拔接班人.这是为迎接21世纪挑战,实现民族振兴的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重大战略措施,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之关键,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治党治国实践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政治家.在本世纪末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又将面临一次大的新老交替.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培养跨世纪政治家的需要.一方面我们要对现在已是省部级以上的具有跨世纪年龄、文化优势的高级领导干部按政治家素质提出严格要求;另一方面,要对年轻的省、部班子的后备干部按跨世纪政治家素质进行选拔培养,使他们成为潜在的政治家.然而政治家的造就,政治家素质的培养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特别是在跨世纪的挑战面前。
关键词
政治家素质
跨世纪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领导人才
高级领导
干部
老一辈革命家
党的干部队伍
建设
实践磨炼
治
党
治国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弘扬西柏坡精神 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朱向东
肖桂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方针——学习《邓小平文选》中关于领导班子实行“四化”的体会
刘贵谦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抗战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浅论
彭晓保
《理论月刊》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浅议跨世纪政治家素质的特征及其培养
包松竹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