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时间对中壤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怀珍 黄庆 +4 位作者 李康活 陆秀明 刘军 程永盛 付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28-31,共4页
对连续免耕抛秧的中壤土稻田分层跟踪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免耕 1年后理化性状改善 ,有利于稻株和稻根的发育 ;免耕 2年后总体性状与常耕接近 ,对... 对连续免耕抛秧的中壤土稻田分层跟踪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免耕 1年后理化性状改善 ,有利于稻株和稻根的发育 ;免耕 2年后总体性状与常耕接近 ,对稻株和稻根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这两年的管理可按常规方法 ;但免耕 3年后大部分指标变差 ,如果仍采用常规管理方法 ,对禾苗的生长和产量将造成影响 ,因此 ,免耕 3年后抛秧栽培则施肥水平相应提高、水分管理要求更精细。中壤土免耕 2年后翻耕处理 ,其理化性状明显改善 ,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不失为改良中壤土的措施之一。为此 ,有条件翻耕的稻田应采用这一方法 ,即连续免耕 2年后翻耕 1次 ,再继续免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抛秧栽培时间 水稻 中壤土 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畦式免耕抛秧栽培的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怀珍 黄庆 +3 位作者 刘军 陆秀明 程永盛 付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0-12,共3页
1 999年早、晚造对大、中、小畦免耕抛秧栽培进行了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 ,畦式免耕抛秧每 667m2 产量 40 8~ 5 49kg ,小畦处理产量较高 ,中畦处理次之 ,大畦处理再次 ,早造产量差异不显著 ,晚造产量差异极显著。小畦处... 1 999年早、晚造对大、中、小畦免耕抛秧栽培进行了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 ,畦式免耕抛秧每 667m2 产量 40 8~ 5 49kg ,小畦处理产量较高 ,中畦处理次之 ,大畦处理再次 ,早造产量差异不显著 ,晚造产量差异极显著。小畦处理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是 :分蘖出现早、够苗早、有效穗数多 ,够苗至幼穗分化期的长粗时间长、茎秆粗壮、叶面积指数占优势、干物质积累多 ,后期穗大粒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畦式免耕抛秧栽培 产量效应 产量构成 秧苗素质 生长发育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建富 潘晓华 《中国稻米》 2005年第5期34-35,共2页
本文基于水稻免耕抛栽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化学除草灭茬、有机肥料施用、立苗难、根倒伏、高产稳产和后期早衰等在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水稻 免耕抛栽 问题 对策 关键问题 免耕抛秧栽培 生产实际 化学除草 肥料施用 高产稳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试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文伟 张祖健 +1 位作者 龚玉源 李畅炎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3年第3期27-28,共2页
20 0 2年早造对比试验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区平均每 hm2 产量为 7818.0 kg,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区为7716 .0 kg,翻耕耙沤抛秧区 732 4 .5 kg。稻草还田免耕比不还田免耕增产 1.32 % ,比翻耕增产 6 .74 %。
关键词 水稻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 生长发育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示范 被引量:9
5
作者 覃森 冯勇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2年第2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免耕抛秧栽培 试验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秋香 陈益明 +2 位作者 陈荔宁 林行煌 胡超潜 《福建稻麦科技》 2003年第2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免耕抛秧栽培 育秧 除草 施肥 水分管理 技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对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的影响调查初报 被引量:2
7
作者 龚玉源 梁文伟 +3 位作者 张祖健 何伟萍 梁志祥 梁汉清 《广西植保》 2004年第2期8-10,共3页
水稻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对水稻有促进根系生长作用 ,地上部分生长健壮 ,对病虫发生有明显的抑制和延缓发生作用。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免耕抛秧栽培 水稻 病虫害 发生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免耕抛秧栽培不同施肥水平对比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龚晓声 梁策 +1 位作者 覃焕利 周礼健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2期168-168,共1页
进行超级稻免耕抛秧栽培不同施肥水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纯氮255kg/hm2,氮、磷、钾比例1∶0.5∶1的施肥方法较好,产量达9 200kg/hm2;施纯氮165kg/hm2产量最低,为8 400kg/hm2。
关键词 超级稻 施肥 免耕抛秧栽培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稻免耕抛秧栽培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文婷 杨眉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5期99-100,共2页
本文分析了晚稻免耕抛秧栽培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晚稻 免耕抛秧栽培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应把好"五关"
10
作者 张建攀 《农技服务》 2005年第1期13-13,共1页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将稻田灌水浸泡数日不耕犁,直接抛栽稻苗的一项新的水稻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应把握以下五个环节。
关键词 水稻 免耕抛秧栽培 栽培 节本增效 抛栽稻 稻苗 灌水 生产中 浸泡 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林县早稻免耕抛秧栽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
作者 韦承华 《农技服务》 2018年第7期15-16,共2页
自2001年以来,早稻免耕抛栽技术在广西范围内逐步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 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但其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早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大面积推广 应用提供参考,针对广西上林县早稻免耕抛栽存在的问... 自2001年以来,早稻免耕抛栽技术在广西范围内逐步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 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但其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早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大面积推广 应用提供参考,针对广西上林县早稻免耕抛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育秧方式 免耕抛秧栽培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12
作者 刘敬宗 《农家科技》 2001年第3期14-15,共2页
免耕抛秧增产的原因。 1.保持了较好的土层结构。
关键词 免耕抛秧栽培 水旱轮作 杂交水稻 翻耕 千粒重 配套栽培技术 根系 农药防治 抛栽 保水保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13
作者 陈光晶 《农村新技术》 2006年第7期4-5,共2页
免耕抛秧栽培是应用稻茬和杂草处理技术,完全免去犁、耙田、铲或拔秧、手插秧程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该技术现已进入到大田的推广应用阶段。海南儋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3年... 免耕抛秧栽培是应用稻茬和杂草处理技术,完全免去犁、耙田、铲或拔秧、手插秧程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该技术现已进入到大田的推广应用阶段。海南儋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3年试验结果显示:免耕抛秧比非免耕抛秧对照每公顷节约成本300-450元,单产与对照持平或略增;抛秧比手插对照每公顷增产400千克~500千克;免耕抛秧比非免耕并手插对照每公顷增加产值500-800元。现介绍免耕抛秧配套技术措施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抛秧栽培 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水稻 配套技术措施 手插秧 劳动强度 生产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曾凡 陈显文 《中国稻米》 2002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类型 水稻 免耕抛秧栽培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田时间对水稻免耕抛秧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考良 雷庆超 +1 位作者 莫天保 董建民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2 0 0 1~ 2 0 0 2年在钟山两安进行抛秧前不同泡田天数对水稻免耕抛秧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抛秧前泡田天数对免耕田耕作层的软化程度、抛秧后立苗、分蘖消长、生育进度、产量构成因素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 (本试验为 ... 2 0 0 1~ 2 0 0 2年在钟山两安进行抛秧前不同泡田天数对水稻免耕抛秧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抛秧前泡田天数对免耕田耕作层的软化程度、抛秧后立苗、分蘖消长、生育进度、产量构成因素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 (本试验为 8d)随着泡田天数的增加 ,产量也随着增加。在季节允许的情况下 ,抛秧前泡田时间不少于 6 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田时间 水稻 免耕抛秧栽培 产量 耕作层软化程度 立苗速度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免耕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6
作者 胡艳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4期47-47,共1页
免耕法是一种保护土壤、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和降低农业污染的耕作方法。而抛秧又是一种省工、省力、节本、高效的种植方式,所以免耕与抛秧的有机结合可使水稻生产劳动轻型化、生产成本节约化,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生... 免耕法是一种保护土壤、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和降低农业污染的耕作方法。而抛秧又是一种省工、省力、节本、高效的种植方式,所以免耕与抛秧的有机结合可使水稻生产劳动轻型化、生产成本节约化,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目的。免耕抛秧栽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技术 免耕 水稻 免耕抛秧栽培 农田生态环境 劳动生产率 耕作方法 农业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