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T细胞亚群、TNF-α、IFN-γ和s Fa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苏艾云 杨秀珍 +2 位作者 张梅花 狄正霞 李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59-1464,共6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TNF-α、IFN-γ和s Fas表达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5例再生碍性贫血患者纳入AA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组43例、慢性组52例,再选择同期来本院健...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TNF-α、IFN-γ和s Fas表达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5例再生碍性贫血患者纳入AA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组43例、慢性组52例,再选择同期来本院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受试者免疫T细胞亚群变化及血清TNF-α、IFN-γ和s Fas水平,并采用ROC曲线法分析各指标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另外,对9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iere生存曲线法分析不同指标水平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结果:AA组患者CD4^+水平、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急性组患者CD4^+水平、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慢性组(P <0. 05),CD8^+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组(P <0. 05)。AA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s Fa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急性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组(P <0. 05),s Fas水平显著低于慢性组(P <0. 05)。采用ROC曲线法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各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显示,CD4^+/CD8^+比值、TNF-α、IFN-γ及s Fas水平对患者病情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54、0. 763、0. 853、0. 857。Kaplan-Miere生存曲线法分析各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表明,CD4^+/CD8^+比值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有明显影响(P <0. 05),TNF-α、IFN-γ及s Fas水平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 0. 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有明显的T细胞亚群异常,且血清TNF-α、IFN-γ以及s Fas水平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各指标可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且T细胞亚群改变对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t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可溶性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金杭斌 顾竹影 +3 位作者 赵虹雯 王群燕 吴伟 厉有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Zn、Se、Fe、Cu含量变化,旨在探讨IBS的可能病因及发病新机制。方法:随机抽取30例D-IBS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CD3、CD4、C... 目的:通过测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Zn、Se、Fe、Cu含量变化,旨在探讨IBS的可能病因及发病新机制。方法:随机抽取30例D-IBS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Zn、Fe、Cu水平,用原子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清Se水平。结果:D-IB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D-IBS组与正常组血清Zn、Se、Fe、C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水平及CD4/CD8比值降低提示D-IBS患者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异常;D-IBS患者血清Zn、Se、Fe、Cu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免疫 t淋巴细胞/免疫 腹泻/病因学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脾安肠方调控肠道菌群重塑免疫微环境增效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3
作者 王玉坤 周琼 +3 位作者 陈冬梅 张津铖 刘猛 程志强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6-1541,共16页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探究调脾安肠方(TPACD)重塑T辅助细胞亚群1/2(Th1/Th2)免疫平衡介导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s),增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治疗结肠癌肝转移(CLM)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空白(C)、模型(M)、TPA...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探究调脾安肠方(TPACD)重塑T辅助细胞亚群1/2(Th1/Th2)免疫平衡介导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s),增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治疗结肠癌肝转移(CLM)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空白(C)、模型(M)、TPACD(Z)、5-FU(F)及TPACD联合5-FU(FZ)5组,每组6只。建立裸鼠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及CLM模型;Z和FZ组在造模完成14 d后开始给予TPACD 2 g/mL,0.2 mL/(只·d)灌胃14 d;F及FZ组给予5-FU 20 mg/kg,0.2 mL/(只·2 d)腹腔注射14 d。16S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肝转移灶增殖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转移灶病理组织形态;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CD4^(+)T细胞及肝转移灶Th1、Th2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肝转移灶小鼠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结果:与F组比较,FZ组裸鼠肝转移灶面积缩小、镜下病理核分裂象减少。与C组比较,M组及F组裸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益生菌/致病菌平衡倾斜;与M组和F组比较,Z组及FZ组菌群多样性增加,益生菌/致病菌平衡回调,物种组成趋近于健康;Th1细胞比例及下游因子TNF-α、IFN-γ表达显著增多、Th2细胞比例及下游因子IL-4、IL-10表达下降(P<0.05)。结论:TPACD能增效5-FU抑制裸鼠CLM灶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进而重塑肝转移灶内Th1/Th2介导的TIMEs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调脾安肠方 5-氟尿嘧啶 肠道菌 肿瘤免疫微环境 辅助性t细胞1/2免疫漂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沁华 夏瑞祥 李嘉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及CD4+/CD8+)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相比较,CD3+T淋巴... 目的观察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及CD4+/CD8+)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相比较,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值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化疗前升高,但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比例也升高,与化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化疗的同时予以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比例与联合治疗前相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比较,CD3+、CD8+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百分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例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通过化疗可以得到改善。在化疗的同时予以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可以更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免疫 白血病/治疗 白血病/免疫 急性病 色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