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7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免疫组化技术平台检测乳腺癌低表达水平HER2的比较和分析
1
作者 曾满芹 赵鹏 +5 位作者 陈丽芳 陈召旭 赵静 董娴宁 付广明 王成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检测乳腺浸润性癌中低表达水平HER2所产生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我院病理科接收的HER2低表达的乳腺浸润性癌标本108例,分别在Roche Ventana(4B5)XT、Leica Bond...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检测乳腺浸润性癌中低表达水平HER2所产生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我院病理科接收的HER2低表达的乳腺浸润性癌标本108例,分别在Roche Ventana(4B5)XT、Leica Bond Max(MXR001)及Ultra PATH(UMAB36)这三个全自动免疫组化技术平台进行HER2染色,并严格按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由三位病理科医师在双盲的条件下进行判读。结果 UMAB36的着色效果强于MXR001及Ventana(4B5),MXR001的着色效果也强于Ventana(4B5),但是三者的染色效果仍然存在可重复性(P<0.05)。结论 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染片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HER2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SiMLs免疫响应不同病原物的表达模式分析
2
作者 康泽泓 朱展鹏 +5 位作者 蔺良杰 吴洪鑫 李昂 陆永跃 金丰良 许小霞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0-882,共13页
相关脂质识别蛋白由一类具有ML(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2 related lipid recognition protein)单结构域的蛋白质组成,在脂类识别和天然免疫信号传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ML蛋白家族成员在节肢动物中众多,功能复杂,ML蛋白研究聚... 相关脂质识别蛋白由一类具有ML(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2 related lipid recognition protein)单结构域的蛋白质组成,在脂类识别和天然免疫信号传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ML蛋白家族成员在节肢动物中众多,功能复杂,ML蛋白研究聚焦于宿主与病毒之间的互作,但是对于ML蛋白在入侵昆虫中的功能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入侵昆虫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为研究对象,基于红火蚁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筛选鉴定获得5个ML基因(SiML1~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iMLs家族包含一个信号肽和一个典型ML结构域,其中ML结构域几乎覆盖了SiML1(25~151 aa)、SiML2(23~150 aa)、SiML3(24~145 aa)、SiML4(21~150 aa)和SiML5(58~175 aa)蛋白的整个编码区,并含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红火蚁SiML1,SiML2,SiML3和SiML4在同一个分支,与紫苑叶蝉Macrosteles quadrilineatus(MqML)亲缘关系较近;而红火蚁SiML5与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MmML3)在同一个分支上。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红火蚁SiMLs家族基因在红火蚁6个组织中均有转录,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SiMLs家族基因在整个发育历期都有表达,在卵、幼虫、蛹和成虫变态期间均有差异表达,主要是上调表达,表明ML蛋白可能参与红火蚁的变态发育过程。用细菌和真菌病原菌通过喷洒或浸泡红火蚁大型工蚁进行免疫诱导,RT-qPCR结果显示火蚁大型工蚁SiMLs家族成员在大肠杆菌诱导3~48 h后均显著上调表达,在金龟子绿僵菌和白僵菌菌诱导后,早期(3~12 h)SiMLs家族成员表达升高,后期(24~48 h)表达受到抑制。本研究表明红火蚁SiMLs能够响应病原菌的入侵,且针对不同病原体有不同的表达模式,这些发现为SiMLs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家族成员 红火蚁 病原物 表达模式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毒害艾美耳球虫ROP30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对鸡免疫保护效果的观察
3
作者 李慧中 张弛 +6 位作者 严丹丽 宋鹏慧 汪飞燕 冯茜茜 刘丹丹 许金俊 陶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9-1430,共12页
旨在克隆表达鸡毒害艾美耳球虫棒状体En ROP 30基因,并用重组蛋白rEnROP30免疫雏鸡,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以毒害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MZ-2)的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En ROP 30基因,连接至pGEM-T-Easy载体,测序后构建pET28a(+)-EnROP3... 旨在克隆表达鸡毒害艾美耳球虫棒状体En ROP 30基因,并用重组蛋白rEnROP30免疫雏鸡,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以毒害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MZ-2)的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En ROP 30基因,连接至pGEM-T-Easy载体,测序后构建pET28a(+)-EnROP30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菌经测序鉴定后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rEnROP30的多克隆抗体。利用多克隆抗体,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子孢子(S Z)和MZ-2中的天然EnROP30蛋白及其定位。最后,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En ROP 30基因在SZ和MZ-2中的转录水平。用重组蛋白按高剂量(200μg·羽-1)、中剂量(100μg·羽-1)和低剂量(50μg·羽-1)免疫雏鸡,同时设置未免疫攻虫组和未免疫未攻虫组为对照,以成活率、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卵囊减少率、病变记分和抗球虫指数(ACI)为指标,评价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力。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605 bp,编码534个氨基酸,推导相对分子质量为55.55 ku;重组蛋白大小约为65 ku,以可溶形式存在,能被小鼠抗His标签单抗和鸡抗毒害艾美耳球虫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在S Z和MZ-2中均检测到天然EnROP30蛋白,其分子质量大约为62 ku;EnROP30蛋白定位在S Z和MZ-2的顶端;MZ-2中En ROP 30转录水平显著高于S Z(P<0.05)。各试验组的成活率均为100%;免疫组的平均增重增加,病变记分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的相对增重率(92.96%)、卵囊减少率(66.87%)和ACI值(158.96)均为最高。综上:成功克隆表达了En ROP 30基因,重组蛋白rEnROP30对毒害艾美耳球虫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害艾美耳球虫 En ROP 30 克隆 表达 免疫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视网膜mRNA差异表达
4
作者 刘强 廖荣丰 +1 位作者 俞华 董立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86-792,共7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视网膜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8周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0只。其中EAU组小鼠后肢内侧皮下及尾部静脉注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视网膜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8周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0只。其中EAU组小鼠后肢内侧皮下及尾部静脉注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和完全弗氏佐剂乳化液,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行EAU造模,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相应体积磷酸盐缓冲液。造模后21 d,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小鼠眼前节炎症情况,眼底照相观察视网膜血管并进行炎症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收集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提取RNA并构建cDNA文库,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筛选出EAU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视网膜组织中核心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结果造模第21天,EAU组小鼠临床评分为(2.83±0.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0,P<0.05),EAU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出现迂曲及扩张,组织病理学显示视网膜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确定EAU小鼠造模成功。对小鼠视网膜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鉴定32473个基因,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54个,其中上调基因79个(前3位分别为Gm38574、Tmem81、Ptpn7),下调基因75个(前3位分别为Gm19802、Fga、Cyp3a11)。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多与免疫应答和细胞因子作用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Toll样通路和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与对照组比较,EAU组视网膜组织Gm38574、Tmem81、Ptpn7相对表达量上调,Gm19802、Fga、Cyp3a11表达量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55、5.358、6.289、4.312、6.577、6.118,均P<0.05)。结论EAU小鼠视网膜组织中关键基因Gm38574、Tmem81、Ptpn7、Gm19802、Fga、Cyp3a11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路、Toll样受体传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AMA1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5
作者 刘永宁 单乙戈 +5 位作者 潘晨帆 刘倩琳 李翌琳 段思彰 安健 张建军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38,共7页
为探究柔嫩艾美耳球虫顶膜抗原-1(AMA1)对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雏鸡的免疫保护效果,将AMA1基因扩增产物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32a(+)-AMA1,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来表达重组蛋白。将108只雏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 为探究柔嫩艾美耳球虫顶膜抗原-1(AMA1)对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雏鸡的免疫保护效果,将AMA1基因扩增产物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32a(+)-AMA1,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来表达重组蛋白。将108只雏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包括不免疫不攻虫组(阴性组)、不免疫攻虫组(阳性组)、弗氏佐剂对照组及12.5,25.0,50.0μg rEtAMA1免疫组,分别于14,21日龄肌肉注射不同浓度的重组蛋白,28日龄口服感染5×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35日龄处死试验鸡,以体增质量、盲肠病变评分、卵囊产量、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来评价重组AMA1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平均增质量差异不显著;25.0μg及50.0μg rEtAMA1组的盲肠病变计分较阳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53%和41%;12.5,25.0,50.0μg rEtAMA1组的克粪便卵囊数量(OPG)分别较阳性组显著减少16%,27%,54%;50.0μg rEtAMA1组的法氏囊指数较阳性组显著提高27%;25.0,50.0μg rEtAMA1组的胸腺指数均显著高于阳性组,分别增加了25%,22%;各组的脾脏指数无显著差异;在二免后7 d, 12.5μg和25.0μg rEtAMA1组的细胞因子IL-2和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阴性组,50.0μg rEtAMA1组血清总IgG含量较阴性组显著增加47%,且二免后含量明显高于首免后。综上,重组AMA1蛋白能够减轻盲肠病变,减少球虫卵囊产量和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血清细胞因子和抗体水平,对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雏鸡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AMA1 原核表达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外膜蛋白C重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6
作者 陈鹏 卢帅臣 +1 位作者 韩迎珊 王文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0,共9页
【目的】探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O157:H7外膜蛋白C(OmpC)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构建pET-28a-ompc、pET-22b-ompc-SUMO重组质粒,表达纯化重组蛋白OmpC,并验证大肠杆菌O157:H7菌体免疫制备的2G12抗体的识别抗原是否为O... 【目的】探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O157:H7外膜蛋白C(OmpC)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构建pET-28a-ompc、pET-22b-ompc-SUMO重组质粒,表达纯化重组蛋白OmpC,并验证大肠杆菌O157:H7菌体免疫制备的2G12抗体的识别抗原是否为OmpC。【结果】作者成功构建了2种重组质粒,其中pET-28a-ompc在E.coli BL21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OmpC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0.2 mmol/L IPTG、37℃诱导12 h;在800 mmol/L咪唑洗脱时得到含有His标签的包涵体OmpC,通过尿素梯度复性结合Ni-NTA柱纯化,在500 mmol/L咪唑洗脱时获得可溶性OmpC。【结论】可溶性OmpC和包涵体OmpC均能与单克隆抗体2G12发生特异性反应。该研究为后续利用OmpC制备高亲和力的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外膜蛋白C 抗体 重组表达 免疫检测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鲫miR-21靶基因筛选与组织分布及皮肤免疫时序表达分析
7
作者 金歌 霍佳昕 +4 位作者 林轩 陈奕芯 周君敏 胡秀彩 吕爱军 《河北渔业》 2025年第6期16-18,共3页
为了明确miR-21参与介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鲫皮肤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通过筛选鉴定miR-21及其靶基因富集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分布与时序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R-21与BCL2靶基因预测的目... 为了明确miR-21参与介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鲫皮肤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通过筛选鉴定miR-21及其靶基因富集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分布与时序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R-21与BCL2靶基因预测的目标结合位点序列在人类、小鼠、鱼类等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qRT-PCR检测显示miR-21主要在鲫鳃、肠道和肌肉组织中相对高表达,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鲫皮肤中,miR-21呈现短期波动时序表达模式;miR-21调控靶基因BCL2介导TLR/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如IRAK1、TAB1、IKKa)在鲫皮肤中以下调表达变化为主,而TLR4和RHO基因在感染12 h和72 h出现显著上调表达,并且BCL2与TAB1基因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87)。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鱼类miR-21与靶基因功能及其介导皮肤免疫的分子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Carassius auratus) 嗜水气单胞菌 MIR-21 靶基因 组织表达 时序表达 皮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甘肃株SO7基因表达蛋白的免疫保护性
8
作者 刘海霞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5年第4期52-55,共4页
采用RT-PCR方法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甘肃(GS)株卵囊SO7基因进行扩增,并将SO7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pET-32a(+)-SO7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后免疫鸡群,评价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鸡群后每克粪便... 采用RT-PCR方法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甘肃(GS)株卵囊SO7基因进行扩增,并将SO7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pET-32a(+)-SO7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后免疫鸡群,评价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鸡群后每克粪便卵囊数(oocysts per gram of faeces,OPG)为305030个,卵囊数下降51.05%,盲肠病变评分为1.5,抗球虫效果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SO7基因 表达蛋白 免疫保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菌EcN表达抗菌免疫肽Scy及其应用
9
作者 周璐彤 蒋肖 +2 位作者 靳明亮 汪以真 程远之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表达抗菌免疫肽Scygonadin(Scy),并评估EcN-Scy缓解结肠炎的作用,为研发新型抗生素替代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PCR扩增载体pnirBMisl(pnir)与抗菌免疫肽Scy目的基因,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载体EcN-...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表达抗菌免疫肽Scygonadin(Scy),并评估EcN-Scy缓解结肠炎的作用,为研发新型抗生素替代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PCR扩增载体pnirBMisl(pnir)与抗菌免疫肽Scy目的基因,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载体EcN-Scy。选用20只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DSS组、DSS+EcN组和DSS+EcN-Scy组),每2 d分别灌胃小鼠PBS、EcN菌液或EcN-Scy菌液并记录其体质量,试验期14 d。其中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第0~7天通过在饮水中添加3%DSS诱导结肠炎。第14天麻醉后处死小鼠并采集血清和结肠组织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与DSS组相比,EcN-Scy处理显著缓解了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和由DSS引起的结肠缩短的症状(P<0.05),明显改善了结肠绒毛结构。与DSS组相比,DSS+EcN-Scy组血清中ALP和Urea水平分别显著升高28.6 U/L、1.35 mol/L(P<0.05);TBil和LDH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与DSS组相比,DSS+EcN-Scy组血清中的促炎因子TNF-α、MCP1和IL-1β水平分别显著降低18.9%、50.9%和8.9%(P<0.05),结肠中MCP1和IL-6分别降低了40.4%和21.9%(P<0.05)。[结论]成功利用工程菌EcN表达抗菌免疫肽Scy,具有显著缓解小鼠结肠炎的效果,能够改善DSS诱导的小鼠体质量下降、结肠缩短及形态破损,并降低血清和结肠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Nissle 1917 抗菌免疫肽Scy 重组表达 结肠炎 抗生素替代品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密度对公母分饲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姬改革 巨晓军 +7 位作者 单艳菊 章明 邹剑敏 屠云洁 刘一帆 束婧婷 庞立川 范晨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77-229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笼养密度对公母分饲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用21日龄黄脚麻鸡720只,3层层叠式笼内饲喂,鸡笼规格为长×宽×高=1.2 m×0.8 m×0.4 m... 本试验旨在探讨笼养密度对公母分饲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用21日龄黄脚麻鸡720只,3层层叠式笼内饲喂,鸡笼规格为长×宽×高=1.2 m×0.8 m×0.4 m,公鸡和母鸡分开饲养,均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笼养密度分别为15(低密度组)、17(中密度组)、19(中高密度组)和21只/m 2(高密度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对于公鸡,21~42日龄时,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43~63日龄时,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对于母鸡,21~42日龄时,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43~63日龄时,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2)对于公鸡,低密度组肝脏重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指数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3)对于母鸡,中密度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4)对于公鸡,中密度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对于母鸡,高密度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中高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中密度组和中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对于公鸡,中高密度组空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母鸡,中高密度组空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Toll样受体4(TLR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高笼养密度会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等相关指标产生影响;笼养密度可能通过影响肠道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影响黄羽肉鸡肠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笼养密度 生长性能 免疫 肠道形态 抗氧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TLR2在免疫组织和血液中的表达分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11
作者 朱春红 王志成 +6 位作者 刘宏祥 陶志云 宋卫涛 王逸飞 徐文娟 章双杰 李慧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218,共7页
为研究Toll样受体2(TLR2)在水禽如鸭先天免疫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dTLR2 mRNA在1~10周龄鸭免疫器官中表达水平以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后血液中dTLR2 mRNA表达变化,初步解析dTLR2在鸭抗感染中的可能作用;通过体外表达鸭dTLR... 为研究Toll样受体2(TLR2)在水禽如鸭先天免疫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dTLR2 mRNA在1~10周龄鸭免疫器官中表达水平以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后血液中dTLR2 mRNA表达变化,初步解析dTLR2在鸭抗感染中的可能作用;通过体外表达鸭dTLR2胞外段,并免疫家兔获得特异性抗体以期为鸭dTLR2免疫应答研究提供生物素材。结果表明,dTLR2 mRNA在不同周龄鸭免疫器官中都有表达,脾脏和胸腺组织中,表达量在不同周龄有显著或极显著变化,但在法氏囊组织中,各周龄间表达变化差异不显著;鸭感染大肠杆菌或者沙门氏菌后,第1天及第2天感染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在第3天时,感染组和对照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研究分析dTLR2编码基因,预测胞外区段并设计引物,构建pET28a-TLR2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表达dTLR2-His融合蛋白。经SDS-PAGE检测表明,重组蛋白成功高效表达,分子质量约29 ku。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并透析后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所获家兔免疫抗血清能特异性的识别重组TLR2蛋白和组织中内源性TLR2蛋白。鸭dTLR2 mRNA组织中表达分析及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将为进一步研究dTLR2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生物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LR2 mRNA 免疫组织 重组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BCoV纤突蛋白及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喻琦胜 朱庆 +6 位作者 周群 宋鑫 张家祺 陈涛云 徐林 张朝辉 张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0-648,共9页
旨在为表达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的纤突蛋白(S蛋白),并评价其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后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以BCoV/SWUN/HXD-4/2021株的全长S基因为模板,针对昆虫细胞进行密码子优化和合成,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S,与DH1... 旨在为表达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的纤突蛋白(S蛋白),并评价其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后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以BCoV/SWUN/HXD-4/2021株的全长S基因为模板,针对昆虫细胞进行密码子优化和合成,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S,与DH10Bac同源重组后转染昆虫细胞收获重组杆状病毒rpFastBac-S,利用基因组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其进行鉴定,测定杆状病毒滴度。优化和筛选感染剂量对蛋白表达的影响,超速离心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和评估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优化后全长4108 bp的BCoV S基因CAI(密码子适应指数)从0.39调整为0.87,平均GC含量从35.8%调整为50.6%。经双酶切、PCR验证,重组质粒与重组杆粒均构建成功。用5μg重组杆粒Bacmid-S转染Sf9细胞并传代至第四代后细胞病变趋于稳定,感染杆状病毒约20 h后产生典型病变,收获重组杆状病毒进行鉴定。PCR电泳结果显示重组杆粒携带S目的蛋白基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试验组观察到特异性绿色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rpFastBac-S所表达的蛋白为S目的蛋白,目的条带位于250 ku左右,感染剂量MOI=0.5时蛋白表达量最高。将50μg蛋白、20μg CpG免疫增强剂与等体积MF59佐剂充分混合乳化后,肌肉注射免疫小鼠,间接ELISA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免疫蛋白后产生了IgG特异性抗体,且抗体水平高于佐剂对照组(P<0.001),最高抗体效价达1∶12800;微量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小鼠血清中和效价最高达1∶224,试验组中和效价平均值高于灭活病毒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牛冠状病毒S蛋白,并对S蛋白免疫保护效果做了进一步评价,为后续牛冠状病毒疫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S蛋白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鸡禽杆菌lpxM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之瑄 梅晨 +4 位作者 张雪 徐浩钧 支岩 李焕荣 王宏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9-727,共9页
[目的]探究副鸡禽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外膜蛋白lpxM的免疫原性,为预防鸡传染性鼻炎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构建pET-28a-lpxM原核表达载体,经PCR扩增和双酶切鉴定后将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进行诱... [目的]探究副鸡禽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外膜蛋白lpxM的免疫原性,为预防鸡传染性鼻炎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构建pET-28a-lpxM原核表达载体,经PCR扩增和双酶切鉴定后将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诱导时间和诱导浓度进行优化,用尿素缓冲液纯化重组蛋白lpxM并进行SDS-PAGE分析。利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将重组蛋白与MONTANIDEISA 71 VG佐剂制备成疫苗v-lpxM,通过动物试验观察重组蛋白的免疫效果。[结果]重组质粒pET-28a-lpxM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在37 ku处有目的蛋白特异性条带,在37℃、700 mmol/L IPTG、诱导4 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重组蛋白lpxM在上清和沉淀中均有表达,且在沉淀中表达量相对较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型副鸡禽杆菌Modesto株的阳性鸡血清与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可发生免疫反应。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v-lpxM疫苗对A、B和C型副鸡禽杆菌的保护率分别为0、20%和60%。[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lpxM,实现了lpxM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且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研究结果为探究副鸡禽杆菌外膜蛋白lpxM的免疫学特性以及为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和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鸡禽杆菌 lpxM蛋白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高血压肾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益民 苏小艺 +3 位作者 苏文革 彭伟 李焱 王怡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肾病(HN)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免疫细胞浸润模式。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HN和健康人肾小管间质组织样本基因芯片数据集,使用R软件分析得到DEGs,并利用Metascape在线分析平台进行DEGs的功能富集分析,通过LASSO、SVM-RFE... 目的:分析高血压肾病(HN)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免疫细胞浸润模式。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HN和健康人肾小管间质组织样本基因芯片数据集,使用R软件分析得到DEGs,并利用Metascape在线分析平台进行DEGs的功能富集分析,通过LASSO、SVM-RFE和RF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特征基因并验证诊断价值,最后利用CIBERSORT算法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共获得277个DEGs,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其与先天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反应、对细胞因子的反应等多种免疫相关过程有关。机器学习算法共获得3个特征基因,分别为CISH、GADD45A和ZFP36,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调节性T细胞和M1巨噬细胞浸润较多,并且多种免疫细胞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HN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多种免疫相关过程有关,调节性T细胞和M1巨噬细胞可能在HN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CISH、GADD45A和ZFP36是HN潜在的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病 差异表达基因 机器学习算法 诊断标志物 免疫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病毒A5L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嘉琦 贾梦乐 +6 位作者 杨领弟 王毅豪 孙静婷 王婷 黎美凤 孔令保 彭棋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5-372,共8页
【目的】获取高纯度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A5L蛋白,制备小鼠抗A5L高效价抗血清,为MPXV A5L蛋白功能研究及相关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材料。【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28a-A5L,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通过... 【目的】获取高纯度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A5L蛋白,制备小鼠抗A5L高效价抗血清,为MPXV A5L蛋白功能研究及相关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材料。【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28a-A5L,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分析不同IPTG诱导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间条件下重组蛋白A5L表达情况,筛选最佳表达条件。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A5L表达,利用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可溶性。A5L蛋白经His-Bind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小鼠,通过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双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5L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A5L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成功表达;A5L蛋白在诱导温度42℃、诱导剂(IPTG)浓度为1.6 mmol/L、诱导16 h后表达量最高,大小为40 ku。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A5L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最佳咪唑洗脱浓度为50 mmol/L。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鼠抗A5L蛋白抗体最高效价达1∶205 440。【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A5L,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A5L,制备的A5L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MPXV A5L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病毒 原核表达 A5L蛋白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究C-MET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免疫调控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越 张言斌 苏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C-MET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使用siRNA分子干扰技术将C-MET高表达肺腺癌细胞株(H1993)、肺鳞癌细胞株(EBC-1)的C-MET表达沉默,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C-MET沉默前后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DE...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C-MET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使用siRNA分子干扰技术将C-MET高表达肺腺癌细胞株(H1993)、肺鳞癌细胞株(EBC-1)的C-MET表达沉默,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C-MET沉默前后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出C-MET可能参与调控的免疫微环境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最后使用人免疫细胞与H1993、EBC-1共培养技术验证C-MET对免疫因子(INF-γ、INF-β、CXCL-10)的影响。结果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共检测到505个DEGs,其中H1993的C-MET调控前后表达差异组的表达差异基因共有38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4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4个。EBC-1的C-MET调控前后表达差异组的表达差异基因共有467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47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121个。差异基因的KEGG分析表明,C-MET表达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白细胞分化、细胞因子受体活性、细胞周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参与免疫细胞调节因子的调控。使用肺癌细胞与人免疫细胞共同培养技术验证C-MET对免疫因子分泌的影响,Rt-qPCR检测结果提示:与C-MET高表达组共培养的PBMC中干扰素(INF-γ)的m RNA转录水平是低表达组的77倍、CXCL-10的mRNA转录水平是低表达组的1.6倍,INF-β的mRNA转录水平是低表达组的2倍。结论C-MET表达可能通过IL-17信号通路、白细胞分化、细胞因子受体活性通路参与肿瘤周围免疫微环境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MET 免疫微环境 表达谱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品种间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谱及其多样性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彦博 易晓华 +2 位作者 唐晓琴 韦燕佩 孙秀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93,共5页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s)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组织液及其他外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抗体性质的球蛋白,是构成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普遍认为免疫球蛋白基因在物种进化中相对保守,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Ig基因多样化的特征...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s)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组织液及其他外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抗体性质的球蛋白,是构成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普遍认为免疫球蛋白基因在物种进化中相对保守,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Ig基因多样化的特征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以及生物体不同发育水平中存在差异。IgV基因的种系变异可能具有功能效应,故不同动物品种Ig基因的内在多态性以及多样化表达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机体的抗病能力。论文综述了目前已知的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及其多样化表达机制的差异,以期为相关动物的抗病育种和免疫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不同品种 差异基因 多样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E^(MP)-VP2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免疫原性鉴定
18
作者 张欣雅 杨扬 +7 位作者 田羽彤 李宗杰 李蓓蓓 刘珂 邵东华 邱亚峰 魏建超 马志永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5,共11页
日本脑炎病毒(JEV)和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2种重要病原体,严重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本研究将日本脑炎病毒E基因上的多个B细胞及T细胞抗原表位与猪细小病毒VP2基因进行融合表达,构建pFastBac Dual-E^(MP)-VP2载体,转化到DH1... 日本脑炎病毒(JEV)和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2种重要病原体,严重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本研究将日本脑炎病毒E基因上的多个B细胞及T细胞抗原表位与猪细小病毒VP2基因进行融合表达,构建pFastBac Dual-E^(MP)-VP2载体,转化到DH10Bac感受态细胞后,通过蓝白斑筛选成功构建了rBacmid E^(MP)-VP2重组杆粒,并在昆虫细胞Sf9中成功拯救了重组杆状病毒,实现了E^(MP)-VP2高效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分子量与预期相符,且可以和JEV及PPV阳性血清反应,表明重组E^(MP)-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表达的蛋白可以通过亲和层析成功纯化,用纯化后的E^(MP)-VP2蛋白免疫小鼠和豚鼠,可以分别激活小鼠和豚鼠JEV和PPV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证明E^(MP)-VP2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为后续JEV和PPV的防控以及二联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猪细小病毒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的原核表达与免疫原性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依力扎提·卡斯木江 苏贵成 +1 位作者 王楠 翟少华 《新疆畜牧业》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为了验证EgM123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功能,建立犬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体系,为EgM123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与基因重组疫苗的研制提供研究基础。本试验通过构建EgM123基因原核蛋白表达载体及其蛋白表达条件优化、利用... 为了验证EgM123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功能,建立犬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体系,为EgM123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与基因重组疫苗的研制提供研究基础。本试验通过构建EgM123基因原核蛋白表达载体及其蛋白表达条件优化、利用亲和层析方法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印迹)试验对表达蛋白的分子量和免疫原性进行检测,并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所表达的EgM123蛋白的抗原功能进行验证。本试验通过菌液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双酶切验证成功构建EgM123基因原核蛋白表达载体;优化出最佳诱导条件为37℃、表达时间为7h下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ting显示其在28KDa处均有特异性条带;ELISA显示纯化后的蛋白能很好的与EgM123多克隆抗体结合。上述结果表明EgM123表达蛋白极具免疫原性,可用于免疫BALB/c小鼠制备EgM123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EgM123基因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毒素表达应用及其残留风险与免疫检测研究进展
20
作者 徐重新 沈建兴 +4 位作者 金嘉凤 陈蔚 张霄 刘媛 刘贤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87-2400,共14页
Bt毒素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类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对多种常见的农林害虫甚至卫生媒介蚊虫都有特异性毒杀活性,是具备重大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绿色抗虫材料。然而,随着Bt毒素制剂和转基因抗虫作物长期应用,致使靶标害虫抗药性进... Bt毒素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类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对多种常见的农林害虫甚至卫生媒介蚊虫都有特异性毒杀活性,是具备重大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绿色抗虫材料。然而,随着Bt毒素制剂和转基因抗虫作物长期应用,致使靶标害虫抗药性进化加快,并对非靶标生物的交互毒性等潜在风险加大,因此对其残留监测成了农业食品和环境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梳理了Bt毒素传统的依托微生物表达体系的制剂和植物表达体系的转基因抗虫作物应用及其对靶标害虫抗药性和非靶标生物交互毒性潜在风险的研究现状,概述了针对Bt毒素残留分析的免疫检测研究进展;并结合本研究团队近年来依托热门的噬菌体展示抗体库技术,在Bt毒素特异性基因工程抗体创制以及Bt毒素抗虫模拟物靶向设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基于Bt毒素的新型安全杀虫蛋白质创新研发与应用策略及其毒素蛋白质残留检测技术创新等未来潜在发展动向和可行捷径,为进一步围绕Bt毒素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毒素 杀虫蛋白质 蛋白质表达 转基因作物 农药残留 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