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未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发生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疗分析
1
作者 陈宇飞 唐佩军 冯彦军 《抗感染药学》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1例未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发生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的诊断和治疗要点,为临床IRIS的诊断和治疗提... 目的:分析1例未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发生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的诊断和治疗要点,为临床IRI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1个多月前被诊断为肺结核,随即开始抗结核治疗;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咳嗽加重,伴发热,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异常升高,临床考虑并发细菌性肺炎,遂予莫西沙星+美罗培南治疗,但未见好转,于是来院就诊;但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未找到足够证据支持呼吸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甚至排除了药物热的可能,最终考虑为IRIS,随即予甲泼尼龙治疗;3 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并且后续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病灶缩小、胸腔积液减少。结论:IRIS较少发生于非HIV感染患者,而其临床表现多为原有疾病的加重,加之其诊断的建立须排除其他各种可能的病因,故难度较大,对此应加强对IRIS的认识,以便及时识别IRIS和开展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抗结核治疗 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百强 杨娜 +6 位作者 叶博 董杰 杨琦 柯路 童智慧 李维勤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9-724,共6页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总结SAP并发PICS患者的临床特点,对PICS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总结SAP并发PICS患者的临床特点,对PICS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外科ICU住院时间>14 d的214例SAP患者临床资料。依据PICS诊断标准分成2组:PICS组(149例,SAP并发PICS患者)和非PICS组(65例,SAP患者未并发PICS)。比较2组患者全身系统性并发症和胰腺炎特异性并发症,ICU病死率及随访13个月的存活率;并对PICS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PICS组胆源性SAP、MODS发生率较非PICS组明显升高(44.3%vs 29.2%、93.3%vs 55.4%,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24(OR=2.307,95%CI:1.033~5.156)、胆源性病因(OR=4.207,95%CI:1.364~12.974)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OR=4.384,95%CI:1.334~14.405)是并发PICS的危险因素。随访13个月的患者存活率PICS组较非PICS组明显降低(88.5%vs 98.2%,P=0.036)。结论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尤其需要警惕存在肥胖、胆源性病因以及MODS的SAP并发PICS患者。合并PICS可能是SAP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慢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其与气道炎症反应、免疫抑制的关系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亚洲 辛灵艳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并分析其与气道炎症反应、免疫抑制的关系。方法选取127例ACOS患者(ACOS组)、79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119例急性加重COPD患者(AECOPD组)... 目的观察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并分析其与气道炎症反应、免疫抑制的关系。方法选取127例ACOS患者(ACOS组)、79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119例急性加重COPD患者(AECOPD组)、76例哮喘患者(哮喘组)以及67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肘静脉血检测其外周血EOS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COS组免疫功能指标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并计算CD4^(+)/CD8^(+),ELISA法检测ACOS组诱导痰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根据EOS计数中位数将ACOS组分为高EOS水平者及低EOS水平者,比较不同外周血EOS水平者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及诱导痰中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系数分析ACOS组外周血EOS与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EOS计数ACOS组、哮喘组>AECOPD组>COPD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ACOS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OS高水平者诱导痰中TNF-α、IL-6、IL-1β水平及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EOS低水平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CD8^(+)低于EOS低水平者(P均<0.05)。ACOS组外周血EOS计数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CD4^(+)/CD8^(+)呈负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502、-0.409、-0.401、-0.618,P均<0.05),与TNF-α、IL-6、IL-1β、CD8^(+)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26、0.503、0.357、0.313,P均<0.05)。结论ACOS患者外周血EOS计数增高,外周血EOS计数与ACOS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对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免疫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玉红 郭宗真 马春香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胸腺肽 免疫调节 危重病医学 免疫功能紊乱 医师协会 研究 热点 新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田英 《北方药学》 2018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8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血必净注射液)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8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血必净注射液)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体液免疫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体液免疫功能 血必净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54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宁 孔庆军 +2 位作者 齐玉琴 张兴虎 万文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高龄SIRS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同时进行原发... 目的探讨高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高龄SIRS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同时进行原发病治疗、充分的抗感染、基础的呼吸支持。治疗组同时采取了呼吸支持的阶梯化管理并联合规范化营养支持及免疫调节。对比分析两组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SIRS致MODS的发生率为38.5%(10/26),病死率7.7%(2/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16/28)和28.6%(8/2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高龄SIRS持续进展将导致MODS的发生。MODS是导致高龄重症感染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的规范化营养支持及免疫调理治疗可显著提高高龄SIRS患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80以上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免疫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并发结核病16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毓 《内科》 2009年第5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中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时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6例AIDS患者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时并发结核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6例病人中4例肺结核出现恶...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中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时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6例AIDS患者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时并发结核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6例病人中4例肺结核出现恶化,2例新出现肺结核,8例出现淋巴结结核,所有病人血CD4+T淋巴细胞均比抗病毒治疗前增加,经继续HAART及联合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均能改善,所有病人均未中止HAART。结论艾滋病患者在进行HAART治疗中,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伴有或不伴有呼吸道症状,病情反复或加重时,均应考虑患者体内原存在结核杆菌感染而出现结核性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TB-IRIS)的可能;对于TB-IRIS,继续原有的HAART并给予标准的抗结核治疗,绝大部分的TB-IRIS患者病情可缓解,一般不须停用HAART,亦无须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小伟 叶俊杰 +6 位作者 耿爽 徐海燕 赵家良 闵寒毅 马楠 韩阳 李太生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223例HIV/AIDS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39.2±9.7)岁(8.0-78.0岁)。对所有患者的感染方式、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99例(44.4%),共156只眼,其中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64只眼(40例),HIV视网膜病变54只眼(35例),HIV/梅毒双重感染合并眼底病变20只眼(13例),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16只眼(10例),慢性泪腺炎2只眼(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mm3的HIV/AIDS患者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P=0.008)。在行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有效且血浆HIV检测为阴性的16例HIV/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HIV-1病毒,中位病毒载量为2291(519,6667)拷贝/ml。结论在HIV/AIDS患者眼部病变中,CMV视网膜炎是AIDS晚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期发现和及时给予全身及眼部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患者血液HIV检测阴性时,房水和泪液HIV仍持续阳性,提示防止HIV病毒播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眼部病变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房水 泪液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丽红 韩绣红 牛春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发生及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择ACS患者共 4 0例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2 4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6例 ,正常对照组2 0...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发生及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择ACS患者共 4 0例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2 4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6例 ,正常对照组2 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检测 6 0例入选对象的CRP水平。结果 CRP水平相对高者病情转归差 ,相对低者病情转归良好 ;ACS两组中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AMI组CRP水平高于UAP组 (P <0 .0 5 )。结论 CRP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炎症 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干燥综合征的辨证施护 被引量:2
10
作者 庄艳 张居平 宋海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3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干燥综合征 辨证施护 诊断 不良反应 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党参干预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蒙洁 陈冬梅 +2 位作者 刘佳佳 李丹丹 王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党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党参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的化合物作为候选药效成分,利用HTDocking平台预测与候选药效成分匹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党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党参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的化合物作为候选药效成分,利用HTDocking平台预测与候选药效成分匹配的靶蛋白,采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NCBI和OMIM数据库查找肠易激综合征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3.7.0绘制疾病基因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与党参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映射,发现党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关键化合物和潜在作用靶点。使用Funrich3.1.3软件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对党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做出合理推测。结果共得到党参候选药效成分17个,预测作用靶点111个,肠易激综合征相关基因1368个,党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关键化合物15个,潜在作用靶点55个(包括IL6、PTGS2、AKT1、EGFR、IL2、IL10、IL4等),靶点参与的功能主要有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主要富集通路有TRAILA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448条。结论党参可能通过调节PTGS2等炎症因子,参与TRAIL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途径,调节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肠易激综合征 免疫反应 炎症因子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加减对肾病综合征血清IGF-1及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葛红娣 刘秀艳 翟力军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对肾病综合征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及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片+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个疗程,...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对肾病综合征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及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片+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个疗程,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血清(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肾功能水平,记录24小时尿蛋白定量,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降低,血清IGFBPs水平升高,治疗后血清CD3^+、CD4^+水平升高,血清CD8^+、IL-6、TNF-α水平降低,治疗后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Pro)水平降低,白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较低,血清IGFBPs水平较高,治疗后血清CD3^+、CD4^+水平较高,血清CD8^+、IL-6、TNF-α水平较低,治疗后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Pro)水平较低,白蛋白水平较高(P<0.05);对照组有效率71.43%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1.43%(P<0.05);2组间总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确切,提高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和免疫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且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小柴胡汤 血清IGF-1 IGF-1结合蛋白 免疫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13
作者 李洪丽 王焱 +1 位作者 毕可红 朱传升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06-107,共2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因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导致的以过度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凝血机制障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HPS临床少见,...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因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导致的以过度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凝血机制障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HPS临床少见,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且肿瘤相关性HPS病情凶险,病死率高.2013年1月,笔者收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关HPS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获得性免疫缺陷 继发 过度炎症反应 全血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生物平衡治疗仪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14
作者 胡俊华 李飞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生物平衡治疗仪 肾病综合征 疗效观察 凝血紊乱 免疫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肺综合征1例报告
15
作者 张梅娟 梁新辉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7年第3期44-45,共2页
肾肺综合征(Goodpastare’s Sydrome),为肺泡和肾小球免疫性炎症反应的一种综合征,本病的特征是肺出血和肾炎同见于一个患者。临床罕见,多年来我院仅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综合征 炎症反应 免疫 肾小球 肺出血
全文增补中
变态反应性疾病
16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3期58-59,共2页
0008638 万古霉素导致过敏反应时可升高类胰蛋白酶含量/Renz C L//Anesthesiol- .ogy.-1998,89(3).-620~625 四军大0008639 免疫复合物性炎症的起始因子C<sub>5a</sub>[日]/佐藤由纪夫//临免.-1998,30(7).-926~930
关键词 类胰蛋白酶 免疫复合物 万古霉素 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性疾病 变态反应炎症 起始因子 慢性肾炎综合征 磷脂质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治疗小儿SIRS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杨玉红 宋永华 +2 位作者 郭宗真 侯宪保 李俊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SIRS 治疗小儿 胸腺肽 临床研究 免疫功能紊乱 意疗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重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与脓毒症的关系
18
作者 王兆丰 黄俊军 陈松劲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7期995-995,共1页
关键词 外周血单核细胞 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HLA DR 过度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不全 细胞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倩文 王晞 王龙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99-102,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及疲乏感。合并症(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高龄(年龄>65岁)是COVID-19患病及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及疲乏感。合并症(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高龄(年龄>65岁)是COVID-19患病及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SARS-CoV-2感染可导致急性心肌损伤、慢性心肌损伤;SARS-CoV-2也可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异常,增加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脂质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慢性损伤。SARS-CoV-2可直接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损伤心肌细胞,也可通过作用于肾脏及脑组织增加循环血量,加大心脏负荷,间接加重心肌损伤程度;SARS-CoV-2可通过诱导异常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反应,导致免疫失调以及炎症反应,改变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导致细胞因子风暴,损伤心血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心血管系统 心肌损伤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免疫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治疗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美羚(综述) 于洁(审校)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51-55,共5页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失调、过度活化所致的高炎症反应综合征[1]。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HLH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HLH以穿孔素依赖的细胞毒...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失调、过度活化所致的高炎症反应综合征[1]。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HLH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HLH以穿孔素依赖的细胞毒功能缺陷为主要发生机制,包括家族性HLH及遗传性免疫缺陷相关HLH。继发性HLH主要继发于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性疾病,其中感染所致HLH发病率最高,而EB病毒感染则是亚洲国家感染相关性HLH的首要病因[1]。HLH病情凶险,进展迅速,若未及时治疗,家族性HLH患者多于发病2个月内死亡[2]。1994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提出以依托泊苷为基础的HLH-94方案,HLH患者5年生存率可提升至54%[3]。近年来,随着对HLH病理机制认识的深入,进一步改善HLH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成为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性疾病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依托泊苷 EB病毒感染 炎症反应综合征 过度活化 穿孔素 组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