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转印技术在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组份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悦 杨东亮 +2 位作者 李方和 喻植群 郝连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免疫转印技术在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组份中的应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免疫研究室,武汉430030陈悦,杨东亮,李方和,喻植群,郝连杰关键词出血热.流行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转印技术中图法... 免疫转印技术在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组份中的应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免疫研究室,武汉430030陈悦,杨东亮,李方和,喻植群,郝连杰关键词出血热.流行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转印技术中图法分类号R512.8免疫转印技术是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循环免疫复合物 免疫转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转印技术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组分的研究
2
作者 邓世雄 裴润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03-205,211,共4页
免疫转印技术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陈株、R_(22)株结构蛋白。病毒抗原系感染乳鼠脑内增殖,硫酸鱼精蛋白—PEG法提取。采用免疫EHFV血清(浙江R3血清,抗R22血清)及抗EHFV单克隆抗体(R_(31)、A_(... 免疫转印技术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陈株、R_(22)株结构蛋白。病毒抗原系感染乳鼠脑内增殖,硫酸鱼精蛋白—PEG法提取。采用免疫EHFV血清(浙江R3血清,抗R22血清)及抗EHFV单克隆抗体(R_(31)、A_(19)、A_(20)、A_(35)、A_(25—1))对两株病毒多肽抗原进行分析。结果陈株具有75KD,69KD,66KD,61KD4条多肽,R22株具有72KD.69KD,的KD3条多肽。抗体识别模式表明两株病毒抗原仅有微小的株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转印技术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热循环免疫复合物特异性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淑仙 宋佩辉 +4 位作者 郝连杰 陈悦 雷洪波 林志选 赵蜀崖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采用 SDS-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转印技术(Western blot)对27例登革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组份分析。结果显示,在 SDS-PAGE 电泳图谱上出现20ku、46ku及57ku 三条主要的条带。免疫识别结果表明登革热 CIC 中存在... 采用 SDS-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转印技术(Western blot)对27例登革热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组份分析。结果显示,在 SDS-PAGE 电泳图谱上出现20ku、46ku及57ku 三条主要的条带。免疫识别结果表明登革热 CIC 中存在特异性病毒抗原及 IgG、IgA、IgM 抗体和补体 C3组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免疫转印技术 登革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A/Rho激酶在大鼠阴茎勃起机制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戴玉田 孙则禹 +3 位作者 Thomas M.Mills Kanchan Chitaley Webb R.Clinton Ronald W.Lewis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0-626,共7页
 一般认为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释放增加促进小动脉和海绵体平滑肌舒张是导致男性阴茎勃起的主要机制.研究发现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对维持阴茎萎软状态有重要作用.应用大鼠模型活体检测使用Y 27632拮抗Rho 激酶活性后对阴茎勃起生...  一般认为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释放增加促进小动脉和海绵体平滑肌舒张是导致男性阴茎勃起的主要机制.研究发现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对维持阴茎萎软状态有重要作用.应用大鼠模型活体检测使用Y 27632拮抗Rho 激酶活性后对阴茎勃起生理机制的影响;应用免疫转印技术检测阴茎海绵体内RhoA和Rho激酶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在大鼠海绵体组织内有内源性RhoA和Rho激酶蛋白的表达和存在;Y 27632海绵体内注射阻滞RhoA/Rho激酶活性使ICP和CCP/MAP比值明显升高;局部小剂量应用Y 27632对MAP没有明显影响;Y 27632可增强系列电刺激引起的由NO介导的CCP/MAP比值的增加;NO合成酶和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的作用不能阻滞RhoA/Rho激酶抑制剂对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的松弛作用和CCP/MAP的增加.说明RhoA/Rho激酶信号系统发挥了维持海绵体萎软状态重要作用,这是与NO介导途径不同的阴茎勃起生理调节机制.RhoA/Rho激酶抑制剂可能是ED治疗的新领域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作用 大鼠 阴茎勃起 RHOA/RHO激酶 血管收缩因子 生理机制 免疫转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