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6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女性偏倚现象探讨性激素调控T淋巴细胞介导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海强 孙大沙 +3 位作者 王晗 田家华 崔馨月 李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2-747,共6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以肝实质破坏和慢性纤维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由T淋巴细胞介导发生。AIH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性别、地域、环境因素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在AIH中,常出现女性偏倚现象,即女性发病风险远高于男性,...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以肝实质破坏和慢性纤维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由T淋巴细胞介导发生。AIH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性别、地域、环境因素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在AIH中,常出现女性偏倚现象,即女性发病风险远高于男性,这种性别差异与多种因素相关,性激素可能是导致AIH女性偏向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深入了解性激素在AIH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更好理解该病的发病机理,并可能为未来的治疗方法及预防策略的开发提供重要线索。本文综述雌激素和雄激素通过调控T淋巴细胞调节AIH发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深入探讨性激素在AIH病因学中的潜在作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 偏倚 性腺甾类激素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调控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的免疫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红升 张庆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3-489,共7页
脓毒症晚期发生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而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是PICS的重要特征。T淋巴细胞的营养代谢状态严重影响其免疫功能。脓毒症时各种信号分子包括营养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脓毒症晚期发生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而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是PICS的重要特征。T淋巴细胞的营养代谢状态严重影响其免疫功能。脓毒症时各种信号分子包括营养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促进T淋巴细胞发生代谢重编程,从而改变其免疫表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肠促胰素,具有降糖、免疫抑制和抗炎的作用,脓毒症时其水平急剧升高,并与危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GLP-1受体(GLP-1R)激动剂可阻断T淋巴细胞的糖酵解,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因此,脓毒症时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可能代表机体能量代谢向有氧糖酵解转换,反映的是PICS的一种病理状态。本文阐述GLP-1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代谢重编程的调控作用,以为通过GLP-1R防治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提供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脓毒症 免疫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景霞 廖晓斌 康承湘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胃管组和肠管组,每组60例。入院后12~24 h,胃管组给...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胃管组和肠管组,每组60例。入院后12~24 h,胃管组给予鼻胃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肠管组胃镜辅助下置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次日和第14天NIHSS、GCS评分、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院后第14天,相较于胃管组,肠管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GCS评分、外周血Alb、PAB、Hb、IgG、IgA、IgM、CD3^(+)T、CD4^(+)T、CD4^(+)T/CD8^(+)T水平明显升高(P<0.05)。肠管组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胃潴留、呕吐的发生率低于胃管组(P<0.05)。结论:早期内镜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重症脑出血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出血 肠内营养支持 内镜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在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常春艳 王艺霖 +1 位作者 逄宇 高孟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1,共9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跨膜受体超家族,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迁移、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并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多种GPCRs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并参与...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跨膜受体超家族,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迁移、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并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多种GPCRs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并参与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过程,本文将对GPCRs在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t淋巴细胞 免疫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吕玉婉 王季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1-578,共8页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23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AML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划分标准分为青年组(&...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23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AML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划分标准分为青年组(>18岁)146例,中年组(>35岁)170例,老年组(>60岁)120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动态变化。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96例、预后中等218例和预后不良12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与不同年龄预后较差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治疗前CD3^(+)、CD4^(+)、CD8^(+)、CD4^(+)/CD8^(+)T细胞对AM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老年组的白细胞计数(WBC)、CD3^(+)、CD4^(+)、CD8^(+)、CD4^(+)/CD8^(+)T细胞水平最低,其次是中年组,青年组上述指标水平最高;老年组的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最高,其次是中年组,青年组上述指标水平最低(均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T细胞水平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CD4^(+)、CD8^(+)、CD4^(+)/CD8^(+)T细胞是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单独的CD3^(+)、CD4^(+)、CD8^(+)、CD4^(+)/CD8^(+)T细胞检测及4种指标联合检测对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AML患者发生预后不良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结论 老年患者CD3^(+)、CD4^(+)、CD8^(+)、CD4^(+)/CD8^(+)T细胞水平较低,且CD3^(+)、CD4^(+)、CD8^(+)、CD4^(+)/CD8^(+)T细胞为AML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低CD3^(+)、CD4^(+)、CD8^(+)、CD4^(+)/CD8^(+)T细胞水平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t淋巴细胞 年龄 免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在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璟 冯丽霞 +1 位作者 史晶心 范风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14-2622,共9页
目的:研究监测免疫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体检当日、脓毒症... 目的:研究监测免疫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体检当日、脓毒症组入组次日免疫调理治疗前、治疗1 d、3 d、7 d免疫因子[补体C3、IgA、IgG、IgM、IFN-γ、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比较两组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80例脓毒症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在此期间加用胸腺肽-α1行免疫调理治疗,根据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低危组(n=31)、中危组(n=34)、高危组(n=15)]、疾病转归情况[存活组(n=55)、死亡组(n=25)]进行分组,分析入院时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预测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及疾病转归情况的效能。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脓毒症组免疫因子补体C3、IgA、IgG、IgM、IFN-γ表达水平降低,PD-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4^(+)T/CD8^(+)T值降低,CD8^(+)升高(P<0.05)。与治疗前、治疗1 d比较,治疗3 d、治疗7 d脓毒症患者补体C3、IgA、IFN-γ表达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4^(+)T/CD8^(+)T值均显著升高,PD-1 mRNA相对表达量、CD8^(+)T均显著降低(P<0.05)。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表现为低危比例升高,中危、高危比例降低(Z=6.954,P<0.05)。高危组补体C3、IgA、IgG、IgM、IFN-γ、CD4^(+)T水平、CD4^(+)T/CD8^(+)T值较低危、中危组显著降低,PD-1、CD8^(+)T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补体C3、IgA、IgG、IgM、IFN-γ、CD4^(+)T水平、CD4^(+)T/CD8^(+)T值较存活组显著降低,PD-1、CD8^(+)T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后病情改善的AUC为0.923,灵敏度为89.90%、特异度为82.31%,预测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后疾病转归的AUC为0.96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60%、86.57%,均明显优于单项。结论:脓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相关的免疫功能异常,免疫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异常,监测入院时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有助于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后病情改善和疾病转归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调理 免疫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7
作者 王乐 宿瑞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8-400,共3页
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成熟于胸腺。根据T淋巴细胞的效应功能和对不同类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分子的识别,将其分为CD8细胞毒性和CD4辅助T细胞。从适应性免疫的角度来看,CD4T细胞是具有神经保护... 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成熟于胸腺。根据T淋巴细胞的效应功能和对不同类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分子的识别,将其分为CD8细胞毒性和CD4辅助T细胞。从适应性免疫的角度来看,CD4T细胞是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的早期疾病标志物;CD8T细胞在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变性疾病 t淋巴细胞 免疫系统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田芸 李瑞萍(综述) 马艳萍(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28-632,共5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改善了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预后。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奥加伊妥珠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InO)和嵌合抗原受体T...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改善了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预后。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奥加伊妥珠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InO)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cell therapy]是3种主要的免疫治疗药物,均获批用于治疗R/R B-ALL。新的治疗策略是将免疫治疗纳入一线治疗方案,以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并增加老年患者治疗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将免疫治疗纳入一线B-ALL治疗方案的新策略,并探讨了无化疗方案在特定亚组患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治疗 贝林妥欧单抗 奥加伊妥珠单抗 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代谢重编程与免疫耐药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苏佳琳 李雨凝 +5 位作者 张乐蒙 陈兴龙 刘佳司 江舟 罗永忠(综述) 谭树华(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6-371,共6页
免疫治疗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免疫治疗耐药的出现使大多数患者获益有限,如何逆转免疫治疗耐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存在大量T淋巴细胞,在增殖、活化和发挥效应的生物过程中,肿... 免疫治疗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免疫治疗耐药的出现使大多数患者获益有限,如何逆转免疫治疗耐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存在大量T淋巴细胞,在增殖、活化和发挥效应的生物过程中,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面临严峻的局部代谢压力而发生代谢重编程,以满足急剧增加的能量需求和生物合成需求。这种适应性改变自身代谢模式的过程与TILs的表型和功能密切相关,影响免疫治疗疗效并介导免疫治疗耐药。近年来,随着对TILs代谢的研究,寻找特异性的代谢调控点,靶向TILs代谢通路有望恢复其肿瘤杀伤功能,逆转免疫治疗耐药。本综述探讨TILs代谢重编程与免疫耐药的关系,为逆转免疫耐药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肿瘤浸润 t淋巴细胞 代谢重编程 免疫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修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T淋巴细胞介导的脑组织免疫炎症损伤的成效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建宇 张莉 +1 位作者 王勇朝 魏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4-1489,共6页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修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T淋巴细胞介导的脑组织免疫炎症损伤。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0例,分为常规组、阿替普酶组,每组50例,入组后常规组行常规措施干预治疗,阿替普酶组加...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修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T淋巴细胞介导的脑组织免疫炎症损伤。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0例,分为常规组、阿替普酶组,每组50例,入组后常规组行常规措施干预治疗,阿替普酶组加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T淋巴细胞介导脑组织免疫炎症损伤指标CD4^(+)T细胞亚群[促炎细胞(Th1、Th17)、抗炎细胞(Th2、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及预后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替普酶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6.57±0.79)分vs (9.34±1.23)分,t=13.400,P<0.05]。阿替普酶组脑血管储备功能CVR、BHI高于常规组[(34.54±4.35)%vs (29.89±2.31)%、1.00±0.23 vs 0.92±0.08,t=6.676、2.323,P<0.05],PI低于常规组(0.60±0.07 vs 0.72±0.08,t=7.982,P<0.05)。阿替普酶组脑部血流动力学CBF高于常规组[(49.89±9.76) ml/(100 g/min) vs (40.34±7.86) ml/(100 g/min),t=5.389,P<0.05],MTT、TTP短于常规组[(6.45±0.78) s vs(9.78±1.02) s、(24.45±2.16) s vs (26.78±3.25) s,t=18.340、4.222,P<0.05]。阿替普酶组Th1、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7水平低于常规组[(3.27±0.59)%vs (5.64±0.52)%、(2.34±0.25)%vs (4.35±0.38)%、(3.24±0.45) pg/ml vs (4.90±0.65) pg/ml、(10.23±1.43) pg/ml vs (14.35±2.14) pg/ml,t=21.310、31.250、14.850、11.320,P<0.05],Th2、Treg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IL-4、TGF-β水平高于常规组[(8.75±0.54)%vs (7.02±0.37)%、(7.24±2.13)%vs (5.88±1.67)%、(13.24±2.16) pg/ml vs(10.26±1.29) pg/ml、(90.32±9.02) pg/ml vs (81.45±8.97) pg/ml,t=18.690、3.553、8.375、4.930,P<0.05]。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组(94.00%vs 80.00%、80.00%vs 62.00%,χ^(2)=4.332、3.934,P<0.05)。结论:阿替普酶在AIS治疗中具有修复T淋巴细胞介导的脑组织免疫炎症损伤的作用,可减轻脑损伤,改善脑血管储备功能和神经功能,预后转归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t淋巴细胞 免疫炎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1
作者 袁诗雨 杨焕焕 唐映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5-1280,共6页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是Tim家族中的一员,为近年来研究热点。Tim-3作为负性调节因子通过与不同配体结合发挥不同效应。多种免疫细胞可表达Tim-3,如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单核细胞,Tim-3对这些免疫细胞功能具有调...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是Tim家族中的一员,为近年来研究热点。Tim-3作为负性调节因子通过与不同配体结合发挥不同效应。多种免疫细胞可表达Tim-3,如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单核细胞,Tim-3对这些免疫细胞功能具有调控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Tim-3与肝脏疾病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回顾了近几年Tim-3在不同肝脏疾病及不同细胞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旨在为肝脏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干预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作用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罗节 田岳凤 +2 位作者 徐小珊 翟春涛 李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导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MSM与HPM干预,均为隔日灸,共治疗10次。治疗结束后麻醉白兔,取血清、肝脏与脾脏,ELISA检测血清中PD-1、PD-L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PD-1含量,RT-qPCR检测肝、脾组织CTLA-4 mRNA含量。结果:HPM和MSM均可降低免疫抑制下PD-1及PD-L1水平,并可有效抑制脾脏CTLA-4和肝脏PD-1、CTLA-4水平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明肝组织中CTLA-4与PD-1呈显著正相关(r=0.7807,P<0.001)。结论:HPM可通过调控多个免疫抑制位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隔药饼灸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记忆T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钧伟 卢威 +4 位作者 姚敬心 邓晗薇 宾骥 马月湘 朱镇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8-474,共7页
中央记忆T(Tcm)细胞是T细胞发育中的关键亚群,在长期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cm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长期存活特性及再激活潜力,能够在抗原再次出现时迅速分化为效应T细胞(Teff),从而提供强大的免疫保护。Tcm细胞功能受多种因... 中央记忆T(Tcm)细胞是T细胞发育中的关键亚群,在长期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cm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长期存活特性及再激活潜力,能够在抗原再次出现时迅速分化为效应T细胞(Teff),从而提供强大的免疫保护。Tcm细胞功能受多种因素调控,如抗原暴露、细胞因子和代谢条件等,深入理解其在不同病理条件下的代谢和表观遗传机制将有助于开发更精准高效的免疫治疗策略。本文就Tcm细胞的来源、特征及其在抗病毒感染、肿瘤免疫以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记忆t(tcm)细胞 免疫应答 肿瘤免疫 抗病毒治疗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罗龙龙 王丽菲 +7 位作者 邢国静 郑英 卢利霞 李初谊 李斌 马俊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6-1469,共4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聚焦于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阐述其在AIH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I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 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在慢性肝病中的调控机制与治疗靶点
15
作者 林金 曾煜 +1 位作者 田展飞 凡小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5-982,共8页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_(RM)细胞)是一类存在于组织中,具有组织特异性且不参与循环的记忆T细胞亚群。当潜在的危险攻击肝脏,如病原体(细菌或病毒等)侵袭或自身免疫反应过强时,T_(RM)细胞作为第一道免疫防线,在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_(RM)细胞)是一类存在于组织中,具有组织特异性且不参与循环的记忆T细胞亚群。当潜在的危险攻击肝脏,如病原体(细菌或病毒等)侵袭或自身免疫反应过强时,T_(RM)细胞作为第一道免疫防线,在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移植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肝脏T_(RM)细胞的免疫表型,包括其表面标志物和转录谱,旨在进一步研究肝脏T_(RM)细胞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并探索其作为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 肝疾病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石丹丹 陈染 +2 位作者 叶金明 王楚雯 钱国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68,共7页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细胞),具有长寿命和非淋巴部位驻留特征的一类记忆T细胞,是参与二次感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抗病毒免疫和降低病毒传播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持续变异和新冠后综合征可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重者肺部...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细胞),具有长寿命和非淋巴部位驻留特征的一类记忆T细胞,是参与二次感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抗病毒免疫和降低病毒传播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持续变异和新冠后综合征可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重者肺部纤维化影响长期生活质量,提高对SARS-CoV-2变异株的抵抗能力和降低新冠后综合征发生率是目前研究的焦点。TRM细胞与SARS-CoV-2感染发生和治疗紧密相关,但它们之间的病理生理机制仍待探索,此外研究该群细胞的形成途径和功能,对SARS-CoV-2疫苗设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综述讨论了TRM细胞的驻留性质、功能以及在SARS-CoV-2感染和新冠后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SARS-CoV-2感染中对免疫过程的认识,探索新冠后综合征防治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后综合征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对卵巢癌SK-OV-3细胞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7
作者 顾雨玲 郑翠 汤云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3-662,共10页
目的:探讨沉默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 (TIM)对卵巢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分离CD8+T淋巴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检测细胞中CD3+/CD8+细胞亚群比例。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转染TIM小干扰RNA... 目的:探讨沉默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 (TIM)对卵巢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分离CD8+T淋巴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检测细胞中CD3+/CD8+细胞亚群比例。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转染TIM小干扰RNA(siRNA)干扰质粒(si-TIM)、阴性对照质粒(si-NC)、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过表达质粒(oe-PD-L1)及其阴性对照质粒(oe-NC),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不进行转染)、si-NC组(转染si-NC)、 si-TIM组(转染si-TIM)、 si-NC+oe-NC组(转染si-NC和oe-NC)和si-TIM+oe-PD-L1(转染si-TIM和oe-PD-L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K-OV-3细胞中TIM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验证TIM基因沉默情况。将转染后的SK-OV-3细胞与激活的CD8+T淋巴细胞共培养,分为BC组(单独培养SK-OV-3细胞)、BC/T组、si-NC/T组、si-TIM/T组、si-NC+oe-NC/T组和si-TIM+oe-PD-L1/T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K-OV-3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表面PD-L1阳性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各组CD8+T淋巴细胞杀伤力,RT-qPCR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TIM和PD-L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TIM和PD-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磁珠法分离后,CD8+T淋巴细胞(CD3+/CD8+)亚群比例为96.56%±0.59%,提示所提取CD8+T淋巴细胞纯度较高。与BC组比较,si-TIM组细胞中TI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提示本研究成功获得TIM基因沉默的卵巢癌SK-OV-3细胞。CCK-8法,与BC组比较,BC/T组SK-OV-3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BC/T组比较,si-TIM/T组SK-OV-3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BC组比较,BC/T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BC/T组比较,si-TIM/T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si-TIM/T组比较,si-TIM+oe-PD-L1/T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与BC组比较,si-TIM组SK-OV-3细胞表面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ELISA法,与BC/T组比较,si-TIM/T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si-TIM/T组比较,si-TIM+oe-PD-L1/T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LDH释放法,与BC/T组比较,si-TIM/T组CD8+T淋巴细胞杀伤力明显增强(P<0.01);与si-TIM/T组比较,si-TIM+oe-PD-L1/T组CD8+T淋巴细胞杀伤力明显减弱(P<0.01)。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与BC组比较,si-TIM组SK-OV-3细胞中PD-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si-TIM组比较,si-TIM+oe-PD-L1组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TIM基因沉默可增强CD8+T淋巴细胞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杀伤作用,抑制其免疫逃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D-L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免疫逃逸 tIMELESS基因 CD8+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结核病疫苗菌株对T淋巴细胞免疫记忆及增殖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邵萌 吴芳 +6 位作者 张杰 董江涛 柳小玲 吴江东 章乐 赵海军 张万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76-1382,共7页
背景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死亡率最高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成人结核病。而预防接种主要是利用机体具有免疫记忆的特征以阻止病原体的再次入侵,因此,研究T淋巴细胞的免疫记忆及增殖能力对新型结... 背景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死亡率最高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成人结核病。而预防接种主要是利用机体具有免疫记忆的特征以阻止病原体的再次入侵,因此,研究T淋巴细胞的免疫记忆及增殖能力对新型结核病疫苗的设计至关重要。目的探讨新型结核病疫苗菌株(简称B/R菌株)对T淋巴细胞免疫记忆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选取6~8周龄、SPF级雌性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卡介苗(BCG)组、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毒株(H37Ra)组和新型结核病疫苗(B/R)菌株组,各12只。PBS组、BCG组、H37Ra组和B/R菌株组分别皮下接种PBS、BCG、H37Ra和B/R菌株。4组分别于免疫后8周、12周、16周各取3只小鼠提取脾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中央型记忆性淋巴细胞(TCM)及效应型记忆性淋巴细胞(TE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的抗原特异性Th1/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增殖率、CD8+T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免疫后8、12、16周BCG组、H37Ra组、B/R菌株组CD4+的TCM和TEM高于PBS组(P<0.05);免疫后8周B/R菌株组CD4+的TEM低于H37Ra组(P<0.05);免疫后16周B/R菌株组CD4+的TCM高于H37Ra组和BCG组(P<0.05);免疫后16周B/R菌株组CD4+的TEM高于BCG组(P<0.05)。免疫后8、12、16周BCG组、H37Ra组、B/R菌株组CD8+的TCM和TEM高于PBS对照组(P<0.05);免疫后12周B/R菌株组CD8+的TEM高于H37Ra组和BCG组(P<0.05);免疫后16周,B/R菌株组CD8+的TCM和TEM高于BCG组(P<0.05)。免疫后8、12、16周PBS组IL-2和IFN-γ低于BCG组、H37Ra组、B/R菌株组(P<0.05);免疫后12周,B/R菌株组IFN-γ高于BCG组(P<0.05);免疫后16周,B/R菌株组IFN-γ和IL-2高于BCG组和H37Ra组(P<0.05)。BCG组、H37Ra组和B/R菌株组CD4+T淋巴细胞增殖率、CD8+T淋巴细胞增殖率高于PBS组(P<0.05);B/R菌株组的CD4+T淋巴细胞增殖率、CD8+T淋巴细胞增殖率均高于BCG组和H37Ra组(P<0.05)。结论B/R菌株免疫小鼠后,可促进机体产生更高水平的免疫保护性记忆细胞,以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并可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疫苗 结核菌苗 卡介苗 t淋巴细胞 免疫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活的新型结核病疫苗菌株(B/R菌株)对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丰启盈 邓喜玲 +9 位作者 张杰 董江涛 柳小玲 梁粟 王菊 张辉 吴江东 章乐 吴芳 张万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0-1106,共7页
目的探讨灭活的新型结核病疫苗菌株(B/R菌株)对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记忆的影响。方法以PBS、BCG菌株、B/R菌株与灭活B/R菌株为分组方式,单次皮下接种免疫C57BL/6小鼠。于免疫后第9周、第12周和第15周,分别取各组小鼠脾脏,提取脾脏淋巴细... 目的探讨灭活的新型结核病疫苗菌株(B/R菌株)对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记忆的影响。方法以PBS、BCG菌株、B/R菌株与灭活B/R菌株为分组方式,单次皮下接种免疫C57BL/6小鼠。于免疫后第9周、第12周和第15周,分别取各组小鼠脾脏,提取脾脏淋巴细胞。各组脾脏淋巴细胞半数直接检测,其余部分进行体外培养,并按实验设计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进行刺激,而后进行检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未经PPD刺激和经刺激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内中央型记忆性T细胞(T_(CM))和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T_(EM))数量。结果免疫后未经PPD刺激,第9周时,灭活B/R组、B/R组、BCG组诱导产生的CD_(4)^(+)T_(CM)(F=13.20,P<0.05)与CD_(4)^(+)T_(EM)(F=28.15,P<0.05)高于PBS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F=8.92,P<0.05)与CD_(8)^(+)T_(EM)(F=6.13,P<0.05)高于PBS组。第12周时,各组诱导产生的CD_(4)^(+)T_(CM)(F=15.97,P<0.05)与CD_(4)^(+)T_(EM)(F=13.60,P<0.05)高于PBS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F=5.52,P<0.05)与CD_(8)^(+)T_(EM)(F=20.15,P<0.05)高于PBS组。第15周时,各组诱导产生的CD_(4)^(+)T_(CM)(F=15.40,P<0.05)与CD_(4)^(+)T_(EM)(F=7.43,P<0.05)高于PBS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F=6.57,P<0.05)与CD_(8)^(+)T_(EM)(F=9.27,P<0.05)高于PBS组。免疫后经结核特异性抗原PPD刺激,在第9周时,灭活B/R组、B/R组、BCG组诱导产生的CD_(4)^(+)T_(CM)(F=9.66,P<0.05)与CD_(4)^(+)T_(EM)(F=11.20,P<0.05)高于PBS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F=7.24,P<0.05)与CD_(8)^(+)T_(EM)(F=9.30,P<0.05)高于PBS组。第12周时,各组诱导产生的CD_(4)^(+)T_(CM)(F=9.33,P<0.05)与CD_(4)^(+)T_(EM)(F=6.94,P<0.05)高于PBS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F=67.71,P<0.05)与CD_(8)^(+)T_(EM)(F=10.86,P<0.05)高于PBS组。第15周时,各组诱导产生的CD_(4)^(+)T_(CM)(F=39.88,P<0.05)与CD_(4)^(+)T_(EM)(F=11.93,P<0.05)高于PBS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F=138.80,P<0.05)与CD_(8)^(+)T_(EM)(F=38.47,P<0.05)高于PBS组。值得注意的是,在第15周时,灭活B/R组与B/R组诱导产生的CD_(8)^(+)T_(CM)(q灭活B/R=12.24,q B/R=12.61,P<0.05)与CD_(8)^(+)T_(EM)(q灭活B/R=7.19,q B/R=5.00,P<0.05)均高于BCG组。结论灭活B/R菌株免疫小鼠后,所诱导对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记忆的能力与B/R菌株相当,热灭活未影响B/R菌株诱导小鼠免疫记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灭活疫苗 t淋巴细胞 免疫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关键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新峰 刘莎莎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3,共5页
自2017年以来,已有12款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产品相继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复发性/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定亚型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然而,CAR-T细胞疗法在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自2017年以来,已有12款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产品相继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复发性/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定亚型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然而,CAR-T细胞疗法在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在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中的抵抗、生产周期长、个体化/价格昂贵,在实体瘤中的肿瘤异质性强/抗原逃逸、浸润能力不足、免疫抑制微环境和反应性差等问题。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尝试了众多新策略来提升CAR-T细胞疗法的疗效和普适性。作者根据自身对该领域研究的认知,针对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关键问题及其应对解决策略进行述评,为未来CAR-T细胞疗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实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