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像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成纤维样滑膜细胞Ahr入核的比较
1
作者 程梦 王燚 +2 位作者 董伟波 魏伟 常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4-1528,共5页
目的探究成像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Ahr入核的差别。方法用15%的DMEM培养人来源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细胞株MH7A,分别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量化成像流式细胞仪(ImageStreamX MarkⅡ)检测空白对照组、Kyn组和Kyn+... 目的探究成像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Ahr入核的差别。方法用15%的DMEM培养人来源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细胞株MH7A,分别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量化成像流式细胞仪(ImageStreamX MarkⅡ)检测空白对照组、Kyn组和Kyn+CH223191组对MH7A中Ahr的入核水平,并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技术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荧光技术和成像流式细胞术测得的MH7A细胞中Kyn组和Kyn+CH223191组Ahr入核能力增加(P<0.05),两种实验方法测得的三组结果相关性良好,R 2值分别是0.8638、0.9287和0.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免疫荧光技术的操作和结果,成像流式细胞术数据处理比较复杂,但所得结果精确度高,避免了实验者的主观性,减少实验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技术 成像流式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芳香烃受体 入核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技术在生物材料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德华 刘宝林 孙黉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98,共2页
作者根据荧光显微镜的成像原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将钛片表面成骨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特异性荧光标记,以呈现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细胞核。结果表明:束状排列的荧光着色微丝位于胞浆内,并勾画出细胞外形和细胞核的轮廓。细胞以... 作者根据荧光显微镜的成像原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将钛片表面成骨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特异性荧光标记,以呈现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细胞核。结果表明:束状排列的荧光着色微丝位于胞浆内,并勾画出细胞外形和细胞核的轮廓。细胞以三角形、方形为主,与扫描电镜所见完全相符。免疫荧光技术除能反映生物材料表面细胞的形态以外,还能从分子水平反映出细胞的特性及功能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扫描电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成骨细胞 免疫荧光技术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进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水稻根尖细胞微管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计淑霞 盖国琛 +1 位作者 戴绍军 刘炜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40-42,55,共4页
植物细胞微管在细胞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积小,且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观察到清晰的微管形态有一定的困难。本实验以水稻根尖为材料,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植物细胞微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此方法可以观察到清晰、... 植物细胞微管在细胞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积小,且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观察到清晰的微管形态有一定的困难。本实验以水稻根尖为材料,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植物细胞微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此方法可以观察到清晰、完整的植物微管形态,此法对观察其它植物细胞微管结构也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细胞 微管 水稻根尖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姜文玲 彭佑铭 +2 位作者 刘虹 夏运成 刘伏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2-1246,1316,共6页
目的:比较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2种方法检测IgA肾病(IgAN)患者尿足细胞的效果,为尿足细胞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3例确诊为IgAN患者(实验组)和10例正常对照研究对象(对照组)活检前连续3d的晨尿各2... 目的:比较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2种方法检测IgA肾病(IgAN)患者尿足细胞的效果,为尿足细胞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3例确诊为IgAN患者(实验组)和10例正常对照研究对象(对照组)活检前连续3d的晨尿各200mL,离心上清制成涂片。IgAN患者按Lee分级分成Lee I~LeeV组。采用抗人足细胞表面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单克隆抗体对尿沉渣涂片分别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计数2组研究对象尿足细胞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2种方法检测IgAN患者尿足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2种方法检测的对照组研究对象尿中未见足细胞,2种方法检测实验组研究对象尿中均可见足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足细胞阳性率和检出中位数低于免疫酶细胞化学法,2种方法检测尿足细胞阳性率和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检查患者尿足细胞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842,P〈0.01)。结论:采用免疫酶细胞化学法检测同一份尿标本的效果优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细胞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肿瘤细胞内的微丝分布
5
作者 赵雁飞 郭寿延 赵涵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10-214,共5页
文章介绍了从鸡砂囊平滑肌中提取肌动蛋白抗原及抗肌动蛋白血清的制备,并用自制抗血清应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体外培养的5种正常细胞和3种肿瘤细胞株内的微丝结构。观察结果提示正常细胞中微丝的数量、分布,形态与细胞的不同... 文章介绍了从鸡砂囊平滑肌中提取肌动蛋白抗原及抗肌动蛋白血清的制备,并用自制抗血清应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体外培养的5种正常细胞和3种肿瘤细胞株内的微丝结构。观察结果提示正常细胞中微丝的数量、分布,形态与细胞的不同时相、运动和形态变化有关。含肌动蛋白的微丝可呈现直纤维状的线型荧光或呈弥散的颗粒状荧光。肿瘤细胞内微丝的数量略有减少,排列稀疏,在细胞浆内分布不均匀。与正常细胞间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微丝 免疫荧光 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培养物中兔出血症病毒
6
作者 薛掌林 张述斌 康文彪 《畜牧兽医杂志》 2009年第3期15-17,19,共4页
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高免血清,按常规方法提纯出抗体(IgG),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IgG。在细胞培养时,培养瓶中放入玻片,当细胞长成单层时,按常规方法接种病毒液,培... 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高免血清,按常规方法提纯出抗体(IgG),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IgG。在细胞培养时,培养瓶中放入玻片,当细胞长成单层时,按常规方法接种病毒液,培养24、48、96、120h时取出玻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代次的细胞毒。经观察:兔肾上皮细胞(RK)毒培养到36—48h,羊睾丸细胞(ST)毒培养到72—96h时可观察到特异性荧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亮度增强,胞浆内充满特异性荧光。用肝组织强毒病料触片,呈特异性荧光,对照细胞培养48h无荧光出现,证实了两株细胞培养物中有大量的兔出血症病毒存在,从而成功的分离培养出了兔出血症病毒细胞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技术 羊睾丸细胞 兔肾上皮细胞 兔出血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自溶后确认其出血的方法——红细胞膜免疫荧光技术
7
作者 刁友芳 张鹏 黄晓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4,F003,共5页
胰腺组织发生自溶后,其生前出血由于红细胞已被溶解,采用传统的H.E.染色法做病理切片检查,往往难于辩认。这是法医病理工作者在处理与胰腺出血有关的死亡案件中,因不能及时进行尸体剖验而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 胰腺组织发生自溶后,其生前出血由于红细胞已被溶解,采用传统的H.E.染色法做病理切片检查,往往难于辩认。这是法医病理工作者在处理与胰腺出血有关的死亡案件中,因不能及时进行尸体剖验而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本文试图采用红细胞膜免疫荧光技术来显示红细胞的存在,以建立一个不受自溶影响的胰腺出血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技术 细胞 自溶 胰腺出血 组织发生 切片检查 法医病理 尸体剖验 诊断方法 染色法 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技术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范尔钟 李颖 +3 位作者 王鸿 欧阳昱晖 王士杰 王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3-1144,共2页
在临床与实验病理研究中,常用到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技术。它可在同一细胞内定性、定位、定量的显示出两种抗原成分,利于研究人员了解细胞间的形态和机能的关系,以及抗原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在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 在临床与实验病理研究中,常用到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技术。它可在同一细胞内定性、定位、定量的显示出两种抗原成分,利于研究人员了解细胞间的形态和机能的关系,以及抗原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在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2]和摸索体外培养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作为感音神经性聋治疗的新途径[3]的实验中均使用了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双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黄芪多糖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肖传飞 葛铭 张瑞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67,共3页
为探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以MTT法研究黄芪多糖(APS)抗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作用的可行性。将安全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APS和NDV以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加入CEF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CEF活力,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DV增殖... 为探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以MTT法研究黄芪多糖(APS)抗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作用的可行性。将安全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APS和NDV以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加入CEF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CEF活力,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DV增殖情况。结果显示预防组CEF增殖活力强于治疗组,治疗组NDV的增殖量较预防组大,P<0.05或P<0.01。表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能直观的反应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情况,该技术联合MTT法研究中药抗病毒作用可靠、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鸡胚成纤维细胞 新城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转录因子激活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单佑安 刘小华 +1 位作者 罗向东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2-364,共3页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转录因子 激活 ICC 抗体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浆膜腔积液涂片中的应用
11
作者 方长清 范滨 +1 位作者 林国宏 吴广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F003-F003,共1页
对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浆膜腔积液中癌细胞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谈了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 浆膜腔积液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内含calbindin D-28K的内脏伤害性神经元向终纹床核的投射—荧光金标记结合免疫荧光技术研究
12
作者 张宇飞 张文斌 熊抗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2,W009-W010,共8页
既往的研究证明孤束核和终纹床核参与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Calbindin D-2 8K是钙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 ,为神经细胞特别是投射神经元的选择性标记物。应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对给予内脏伤害性刺激后大鼠... 既往的研究证明孤束核和终纹床核参与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Calbindin D-2 8K是钙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 ,为神经细胞特别是投射神经元的选择性标记物。应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对给予内脏伤害性刺激后大鼠孤束核内 FOS的表达并显示 Calbindin D-2 8K免疫阳性的神经元向终纹床核的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将荧光金注入一侧终纹床核外侧部后 ,孤束核中尾段内双侧出现荧光金逆行标记细胞 ,注射区同侧占优势 :孤束核的相同平面可观察到双侧等量分布的免疫反应阳性的 Calbindin D-2 8K和 FOS细胞 :三种阳性细胞的分布有明显的重叠现象。在其重叠分布区可见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OS/Calbindin D-2 8K、荧光金 /FOS双重阳性以及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OS三重阳性细胞。除 FOS/Cal-bindin D-2 8K双重阳性细胞为双侧分布外 ,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荧光金 /FOS双重阳性以及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 OS三重阳性细胞的出现均以注射区同侧为主。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 OS/Calbindin D-2 8K双重阳性和荧光金 /Calbindin D-2 8K/F OS三重阳性神经元占孤束核内 Calbindin D-2 8K免疫阳性神经元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 2 .79%、15 .3 %和 2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BINDIN D-28K FOS 孤束核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内脏伤害性神经元 终纹床核 投射 荧光金标记 免疫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新的免疫细胞化学信号放大技术
13
作者 余建华 顾桂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93,共3页
在修改的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程序之后,灭活过氧化物酶活性,再结合生物素化酪胺,然后再进一步结合ABC复合物或FITC标记的Streptoavidin,谓之免疫细胞化学生物素放大技术(BiotinAmplifcationProcedure,BAP)。本文比较了BAP技术与... 在修改的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程序之后,灭活过氧化物酶活性,再结合生物素化酪胺,然后再进一步结合ABC复合物或FITC标记的Streptoavidin,谓之免疫细胞化学生物素放大技术(BiotinAmplifcationProcedure,BAP)。本文比较了BAP技术与ABC双桥法,结果显示,BAP技术可明显增加免疫细胞化学杂色的信噪比,同时,可大大减少一抗的工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信号放大 ABC法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麒羽 闫佳惠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期71-71,共1页
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是一种基于酪胺信号放大原理,在一张组织切片中进行多种标志物染色的技术。该技术需与多光谱成像及智能图像分析联合使用,通过多重成像对生物标志物的空间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探究。从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角度,多重... 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是一种基于酪胺信号放大原理,在一张组织切片中进行多种标志物染色的技术。该技术需与多光谱成像及智能图像分析联合使用,通过多重成像对生物标志物的空间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探究。从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角度,多重免疫荧光技术可与组织芯片、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等实验技术联用,提高生物标志物开发效率,更加精准地筛选靶向药适用人群,为生物标志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功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角度 生物标志物 多光谱成像 免疫荧光技术 组织芯片 适用人群 组织切片 细胞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技术
15
作者 学新 《现代渔业信息》 2007年第1期31-32,共2页
本刊讯:免疫荧光技术是利用某些荧光紊通过化学方法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制成荧光抗体,荧光抗体与被检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一定的波长光的激发下可产生荧光,借助荧光显微镜可检测或定位被检抗原。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化... 本刊讯:免疫荧光技术是利用某些荧光紊通过化学方法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制成荧光抗体,荧光抗体与被检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一定的波长光的激发下可产生荧光,借助荧光显微镜可检测或定位被检抗原。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化学和血清学的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显微术的高度精确性相结合。在水产养殖病原的检测上已得到一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技术 特异性抗体 荧光抗体 免疫复合物 特异性结合 荧光显微镜 化学方法 免疫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等方法定量检测狂犬病毒及其核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继麟 朱家鸿 +1 位作者 徐葛林 胡巧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比较多种定量检测狂犬病毒(RV)及其核酸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CCA)、RT-PCR、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FA)以及细胞ELISA(CELISA)等多种方法对感染细胞单层的RV进行定量检测,比较和评价用不同方法检测RV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 目的比较多种定量检测狂犬病毒(RV)及其核酸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CCA)、RT-PCR、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FA)以及细胞ELISA(CELISA)等多种方法对感染细胞单层的RV进行定量检测,比较和评价用不同方法检测RV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采用ICCA法可在3h内对培养24h的RV进行准确和定量检测,可检测到RV的单个病灶(FFU),其灵敏度和稳定性与FA相当而优于CELISA;用RT-PCR的方法检测RV mRNA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通过测定RT-PCR产物电泳条带的灰度值,并经GAPDH基因校正,在感染细胞RV的量与其RT-PCR产物间建立了量效关系曲线及曲线方程,其决定系数(R2)达0.96。结论建立了多种方法对RV进行定量检测,其中用ICCA检测可在不使用荧光显微镜情况下对RV进行定量检测,经济实用,适于基层推广使用;用RT-PCR的方法亦可高灵敏度地检测RV的核酸,并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定量检测 免疫细胞化学 RT-PCR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快速免疫荧光法在肾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海霞 熊正文 刘俊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433-2433,共1页
关键词 免疫荧光 肾活检 肾脏疾病诊断 免疫荧光技术 微波 细胞化学技术 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照设置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文泽 梁智勇 崔全才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利用抗体为媒介显示培养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的局部结构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很多重要的发现之中,包括基于同一原理的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免疫荧光在内的多种具体方法。本文泛指基于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多种方法... 利用抗体为媒介显示培养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的局部结构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很多重要的发现之中,包括基于同一原理的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免疫荧光在内的多种具体方法。本文泛指基于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多种方法统称的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质控 对照 免疫染色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殖膜的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兵 马吉献 +1 位作者 黄尉 惠延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 检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增殖膜标本中细胞Fas、Fas配体 (Fasligand ,FasL)的表达和凋亡 ,并探讨Fas/FasL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12例增殖膜标本Fas和FasL的表达 ,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目的 检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增殖膜标本中细胞Fas、Fas配体 (Fasligand ,FasL)的表达和凋亡 ,并探讨Fas/FasL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12例增殖膜标本Fas和FasL的表达 ,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PVR增殖膜标本中Fas和FasL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60 6%和 43 75 % ,偶见两者同时表达的细胞。 5例前膜和 2例下膜标本可见TUNEL染色阳性细胞核。凋亡与Fas、FasL相关系数均为 0 77(t =3 82 ,P <0 0 5 ) ,PVR病程与凋亡的r值为 0 74(t =3 11,P <0 0 1)。结论 Fas、FasL高表达与凋亡的正相关性提示 ,通过Fas/FasL系统诱导增殖细胞及炎症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增殖膜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TUNEL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细胞化学技术的特异性及非同位素标记途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桂宝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7,共7页
已有不少利用原位杂交细胞化学技术(Hybridocytochemistry)显示机体组织特别是神经系统内特定序列核酸的报道。研究可以在细胞水平,也可以在染色体水平进行。此技术于1969年由Pardue和Gall、John最早建立,最初由于分子克隆技术的限制,... 已有不少利用原位杂交细胞化学技术(Hybridocytochemistry)显示机体组织特别是神经系统内特定序列核酸的报道。研究可以在细胞水平,也可以在染色体水平进行。此技术于1969年由Pardue和Gall、John最早建立,最初由于分子克隆技术的限制,只限用于用常规生化手段能够分离、提纯的序列如小鼠卫星DNA、病毒DNA及核糖体RNA,并且同位素是主要的核酸标记物,因当时技术方法落后,敏感性差。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细胞化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