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患者NK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峰 顾卫 +1 位作者 黄涛 张睿铸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不同年龄、不同病期、伴随症状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先进的流式细胞仪(FCM)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47例PD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不同年龄、不同病期、伴随症状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先进的流式细胞仪(FCM)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47例PD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照与相关分析。结果:PD组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CD16+56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高龄、病情重及伴痴呆和抑郁的PD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PD发病过程中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NK细胞免疫平衡失调,高龄、病情重及伴痴呆和抑郁的患者NK、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降低更明显,此为PD病理生理基础赋予新的内涵,亦为PD的免疫干预性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NK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亚群 年龄 病期 症状 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仪 免疫荧光染色法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细胞中结核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的检测及其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职瑾 史明 +6 位作者 冯国栋 杨毅宁 代文 刘婷婷 边婷 袁子文 赵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脊液细胞中结核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36例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为病例组,45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为对照组。用双盲法对2组脑脊液细胞进行ESAT-6免...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脊液细胞中结核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36例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为病例组,45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为对照组。用双盲法对2组脑脊液细胞进行ESAT-6免疫荧光染色,统计分析灵敏度和特异度等。结果病例组ESAT-6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中,对照组脑脊液细胞中无ESAT-6表达。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1.43%、阴性预测值为91.30%;阳性似然比为13.33、阴性似然比为0.12;Youden指数为82.22%,ROC曲线下面积为0.94。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脊液细胞中ESAT-6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是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染色法 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 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P对肾小球系膜细胞NPR-B及细胞内cGMP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曲卫 邹俊杰 +2 位作者 石勇铨 张春阳 刘志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0-810,共1页
关键词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内 CNP NF-ΚBP65 免疫荧光染色法 P水平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选循环肿瘤细胞的微流控芯片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艳敏 王浩 +3 位作者 金鎏 贾春平 张森 赵建龙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0年第8期9-12,共4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由肿瘤原发灶脱落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与肿瘤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物理尺寸设计一种捕获CTCs的微流控芯片,芯片包含分流通道,捕获细胞团的六边柱阵列和单细胞过滤通道阵列,并结合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用...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由肿瘤原发灶脱落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与肿瘤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物理尺寸设计一种捕获CTCs的微流控芯片,芯片包含分流通道,捕获细胞团的六边柱阵列和单细胞过滤通道阵列,并结合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用肿瘤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K8+18、CK19、AntiVimentin、PD-L1染色表征鉴别CTCs。芯片对细胞的捕获率可达80%以上,并在100名肺癌患者和100名正常人对照组中检测了其CTCs数量,发现肺癌患者的CTCs数目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此微流控装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2%)和特异性(91%)。总之,该微流控芯片能有效地捕获CTCs,表征它们在癌症诊断中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 循环肿瘤细胞 尺寸 捕获率 灵敏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诊断方法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彭杨 陈卓 +2 位作者 朱振潮 张弛 邱前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54-859,共6页
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P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或性染色体相关的遗传疾病,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多种检测手段进行诊断。其中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高频数字视频成像、透射电镜和基因检测是国际指南推荐的检测手段,然而由于复杂的... 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P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或性染色体相关的遗传疾病,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多种检测手段进行诊断。其中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高频数字视频成像、透射电镜和基因检测是国际指南推荐的检测手段,然而由于复杂的检测设备难以普及,往往对PCD的诊治造成延误。在目前对PCD的诊断中,免疫荧光染色法(IF)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该方法通过对纤毛结构的特异性标志物进行染色,间接检测纤毛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PCD的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针对PCD的诊断方法进行概述,并着重介绍IF在PCD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 诊断 免疫荧光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多糖对桔梗皂苷D在体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青青 任蓉蓉 +1 位作者 张青青 杨晔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9-574,共6页
目的研究桔梗多糖对桔梗皂苷D在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桔梗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建立在体肠灌注模型,考察桔梗多糖对桔梗皂苷D吸收速率常数(K_(a))、表观吸收系数(P_(app))、口服药物吸收分数(fa)的影响。灌注后,... 目的研究桔梗多糖对桔梗皂苷D在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桔梗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建立在体肠灌注模型,考察桔梗多糖对桔梗皂苷D吸收速率常数(K_(a))、表观吸收系数(P_(app))、口服药物吸收分数(fa)的影响。灌注后,取下大鼠肠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桔梗多糖组Ka、P_(app)、f_(a)值升高(P<0.05,P<0.01),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下调(P<0.05,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桔梗多糖可改善桔梗皂苷D在体肠吸收,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多糖 桔梗皂苷D 在体肠吸收 免疫荧光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