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干燥综合征的免疫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董笑瀛 翟永贞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1187,共7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干燥综合征(SS)均为上皮组织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时常合并发生,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针对PBC和SS的特异性靶向治疗方法,针对系统受累的治疗方法主要借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案。本文...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干燥综合征(SS)均为上皮组织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时常合并发生,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针对PBC和SS的特异性靶向治疗方法,针对系统受累的治疗方法主要借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PBC和SS发病机制中已经阐明的许多潜在的治疗靶点,指出PBC和SS共同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可能存在两种疾病目前和未来的靶向治疗选择,从而为开发新疗法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干燥综合征 免疫调节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机制
2
作者 孙可欣 李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7-1442,共6页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代的到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寿命显著延长,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ART应用前明显升高,其中肝脏疾病是非AIDS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I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造成...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代的到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寿命显著延长,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ART应用前明显升高,其中肝脏疾病是非AIDS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I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造成肝损伤的原因有多方面。本文从HIV感染、合并HBV/HCV及其他病原体感染、药物、代谢功能障碍、肠道菌群移位等多个方面对发生肝损伤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机制进行综述,为HI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病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中医药基础研究进展
3
作者 巩仪凡 刘志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1-256,共6页
实践证明在现代医学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AIDS的中医独特优势、证治特点、证候学进展、疗效评价策略及中医药(CM)免疫调节机制入手,探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AIDS的... 实践证明在现代医学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AIDS的中医独特优势、证治特点、证候学进展、疗效评价策略及中医药(CM)免疫调节机制入手,探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AIDS的中医基础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但仍存在缺少公认的CM病因病机理论、证候分类诊断标准、临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集以及作用机制研究较少等问题。课题组建议组建多学科攻关队伍,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破解上述难点问题,为AIDS的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中医药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付慧 余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克隆性造血组织肿瘤,表现为慢性血细胞减少症伴细胞形态发育异常,易进展为骨髓衰竭或急性髓系白血病。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类特殊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眼部炎症等。近年来,骨髓增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克隆性造血组织肿瘤,表现为慢性血细胞减少症伴细胞形态发育异常,易进展为骨髓衰竭或急性髓系白血病。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类特殊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眼部炎症等。近年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增多,提示两者之间存在潜在的病理联系。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以及细胞遗传学改变等可能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贝赫切特综合征的治疗策略主要基于个体化原则,包括免疫抑制治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然而,由于病例报道较少及机制研究不足,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探讨。本文综述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贝赫切特综合征的关联性及其机制,总结了相关治疗进展,以期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管理和相关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贝赫切特综合征 遗传 免疫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at为靶点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胡浩博 桓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838,共8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的促转录功能抑制病毒反弹。在HIV-1潜伏库治疗的2种策略中,以Tat蛋白抑制剂为基础提出的“阻断和锁定”策略能够靶向HIV-1蛋白或宿主因子,同时干扰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促使前病毒永久沉默,即使在中断治疗后也能够维持HIV-1潜伏状态。二脱氢皮质抑素A (dCA)、雷公藤甲素和阿帕塔隆衍生物Q308等Tat蛋白相关抑制剂可通过不同机制调控HIV-1潜伏。现就Tat对HIV-1潜伏库的调控作用、以Tat蛋白为靶点的HIV-1潜伏库治疗策略及其相关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HIV-1功能性治愈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反式激活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 “阻断和锁定”策略 功能性治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大锦 冯孟贤 刘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4-482,共9页
目的:了解中国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水平。方法:检索5个数据库:《中国... 目的:了解中国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人群HIV原发耐药水平。方法:检索5个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提取HIV耐药数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对采样时间、采样地点、人群特征(平均年龄及感染状态)、样本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76篇文献(中文46篇,英文30篇),中国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人群HIV原发整体耐药率、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耐药率、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RTI)耐药率、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PI)耐药率分别为4.7%(95%CI:4.0%~5.4%)、2.3%(95%CI:1.8%~2.8%)、1.8%(95%CI:1.3%~2.3%)、1.4%(95%CI:1.1%~1.8%)。上述4类耐药率均是2007年之前高于之后,且都存在显著地区差异(P〈0.05),其中,中南及西南地区整体耐药率均高于5%。平均年龄、感染状态亚组中,组间差异较为复杂,其中小于25岁及新发、新确认组其整体耐药率低于25岁以上及非新发、新确认组。样本量〈100的亚组,各耐药率均高于样本量≥100的亚组,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HIV/AIDS人群HIV病毒原发总耐药率为4.7%,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已接近WHO提出的5%中度耐药警戒线,中南及西南地区整体耐药率已经超过该警戒线,应进一步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感染 抗HIV药 抗药性 病毒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分类增长模型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动态防控策略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翟咪咪 李亚敏 +4 位作者 刘苏顺 李云霞 刘义婷 李莉 雷先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1-627,共7页
在不同群体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下简称“艾滋病”)的防控需求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这为制订和实施防控策略带来了极大挑战。动态评估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和疾病进展轨迹至关重要。潜分类增长模型是将纵向数据拟合为不同发展轨迹的N个亚... 在不同群体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下简称“艾滋病”)的防控需求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这为制订和实施防控策略带来了极大挑战。动态评估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和疾病进展轨迹至关重要。潜分类增长模型是将纵向数据拟合为不同发展轨迹的N个亚组,以识别和分析不同亚组的发展轨迹,从而为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新视角。潜分类增长模型在艾滋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中显现出显著优势,尤其在深入理解和分析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风险行为、心理研究、检测的异质性和动态变化等方面,总结其优势和局限可为艾滋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分类增长模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预防控制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配子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鲜惠 甘龙杰 +1 位作者 王开宇 兰小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4,共5页
适配子(aptamer)是在体外人工合成的具有特定3级结构的单链DNA或RNA分子,从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通过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筛选出来,能与靶分子以高亲和力、高特... 适配子(aptamer)是在体外人工合成的具有特定3级结构的单链DNA或RNA分子,从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通过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筛选出来,能与靶分子以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由于适配子和靶分子结合后可阻断靶分子的生物学活性,与相应抗体分子相比,适配子具有许多优越性,如分子量小、易于修饰、无免疫原性等,因而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就适配子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感染所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深入研究适配子对病原体感染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子 免疫缺陷病毒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制剂治疗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卢耀增 吴小闲 +5 位作者 陈颂 袁菊 赖春辉 鲍琳琳 孙丽华 卢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8-324,352-356,共12页
目的初步观察灵芝制剂治疗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SAIDS)的疗效。方法以5只成年雌性中国恒河猴为研究对象,经直肠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SIVmac239株,17个月后经实验室检查证实SAIDS造模成功。给予其中3只每日口服1次灵芝制剂,共8个月... 目的初步观察灵芝制剂治疗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SAIDS)的疗效。方法以5只成年雌性中国恒河猴为研究对象,经直肠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SIVmac239株,17个月后经实验室检查证实SAIDS造模成功。给予其中3只每日口服1次灵芝制剂,共8个月,整个实验时间为1年。对照组2只猴不服药。结果治疗组猴#393,对照猴#361、#348分别死于实验开始后3.5、6、11个月,尸检显示为艾滋病后期和机会性感染,治疗组猴#374和#381存活至实验结束。治疗组猴#374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在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上升30%,其后有些波动。治疗组猴的血浆病毒载量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下降达1 log10,对照组猴的病毒载量没有下降。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猴出现淋巴组织免疫重建、胸腺再生、海马回神经细胞新生,脑垂体、松果体、甲状腺、肾上腺和卵巢等内分泌器官在形态学上均恢复趋向常态;对照组猴则表现为淋巴结耗竭、脾脏萎缩、胸腺消失,内分泌噐官处于高-中度萎缩,甚至衰竭状态。结论灵芝制剂可能对SAIDS猴的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灵芝 淋巴组织耗竭与重建 胸腺再生 神经细胞保护与增生 内分泌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调节治疗鼠逆转录病毒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莫冰 刘金辉 +4 位作者 黎帆 宋况余 曾姝 余克花 李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3-548,共6页
艾滋病毒(HIV)属于人类逆转录病毒属,导致的疾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研究最多的疾病之一[1-7],可是自发现以来不断在全球蔓延,病死率极高[1].至今为止,仍没有药物可以根治艾... 艾滋病毒(HIV)属于人类逆转录病毒属,导致的疾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研究最多的疾病之一[1-7],可是自发现以来不断在全球蔓延,病死率极高[1].至今为止,仍没有药物可以根治艾滋病,也无可靠疫苗.众所周知,任何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都以机体的免疫能力无法战胜病原微生物为致病机制.研究发现机体清除细胞内感染病原微生物(比如病毒感染)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作用甚小[4,5],研究表明机体免疫系统与被HIV感染的细胞(HIV最主要的靶细胞是CD4+T淋巴辅助细胞:CD4+ Th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艾滋病患者预后及存活期长短的关键,但究竟HIV是如何通过其宿主靶细胞,利用哪些免疫抑制机制,如何经历机体免疫抑制机制和免疫保护机制之间的平衡,从而抑制和攻击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病毒感染中最关键的是CD8+T细胞),最终摧毁免疫功能等等,尚知之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逆转录病毒属 免疫调节治疗 IMMUNODEFICIENCY 机体免疫系统 免疫抑制机制 感染性疾病 T淋巴辅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中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俊慧 谢学建 马爱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2期937-939,共3页
总结了近年来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 ,说明中药在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活性成分 复方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小芹 陈学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7-781,共5页
目的:总结29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4年12月29例WAS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护理进行总结。包括保护性隔离、加强基础护理... 目的:总结29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4年12月29例WAS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护理进行总结。包括保护性隔离、加强基础护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治疗及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出血的治疗、观察与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29例WAS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经过规范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获得了免疫重建,随访2月~7年,现健康存活22例。结论:对GVHD的治疗和护理,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WAS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治疗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江洪 屠越兴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4-488,共5页
1概述肺孢子菌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外病原体,以滋养体和包囊形式存在。最初被归类为原生动物,直到1988年,通过检测核糖体RNA序列显示其是真菌的一员[1]。肺孢子菌只感染哺乳动物,为种属特异性。不同肺孢子菌生物体具有特异性,感染人类的命... 1概述肺孢子菌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外病原体,以滋养体和包囊形式存在。最初被归类为原生动物,直到1988年,通过检测核糖体RNA序列显示其是真菌的一员[1]。肺孢子菌只感染哺乳动物,为种属特异性。不同肺孢子菌生物体具有特异性,感染人类的命名为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存在于大鼠的仍称为卡氏肺孢子菌。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机会性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中,常见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但也发生于恶性肿瘤、实体器官或骨髓移植后,以及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autoimmune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AIID)患者中。随着对AIDS患者诊治技术的进展[高活性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等的出现],这类患者的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发生率较前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随着血液、器官移植增多,更强效的细胞毒或免疫治疗,以及肿瘤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在非AIDS患者中PJP病例逐年增多。并普遍认为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死亡率高于HIV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氏肺孢子菌 肺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商臻 明茜 +2 位作者 吴佳颖 袁宏艳 肖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策略及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以口腔牙龈出...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策略及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以口腔牙龈出血为首发症状,血常规发现重度血小板减少,血HIV抗体阳性,诊断为HIV/AIDS合并血小板重度减少,给予马来酸阿伐曲泊帕规律口服后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后续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半年随访,血小板计数正常,肝功能正常,HIV感染控制良好。结论临床上血小板减少时应警惕因HIV/AIDS继发可能;治疗上可考虑使用阿伐曲泊帕长期口服,可避免激素相关感染、病毒激活以及合并抗病毒治疗时肝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曲泊帕 马来酸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眼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文君 魏文斌 +2 位作者 谢连永 陈超 杜葵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6-631,共6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的眼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RIS)患者眼部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AIDS合并C...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的眼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RIS)患者眼部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AIDS合并CMVR的IRIS患者15例17眼,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43岁,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采用彩色眼底照相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法观察眼底表现,采用逆转录PCR反应检测发生眼IRIS时房水中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前和发生眼IRIS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所有患者随访3~25个月,平均15个月,IRIS眼HAART时间为17~104 d,平均(66.1±27.4)d。对IRIS眼出现眼前节炎症反应患者进行抗炎和扩瞳治疗,严重玻璃体混浊者给予曲安奈德4 mg玻璃体腔注射,黄斑水肿者给予康柏西普0.50 mg玻璃体腔注射。结果17眼中9眼出现眼前节炎症反应,11眼出现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混浊,2眼出现黄斑水肿。15眼房水CMV-DNA测定结果为阴性(<500拷贝/ml)。发生眼IRIS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67(51,99)个/μl,高于HAART治疗前的17(6,20)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8,P<0.01)。15例AIDS患者中2例合并肺结核。治疗后患眼平均BCVA为0.50(0.35,0.60),明显高于治疗前的0.30(0.10,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P=0.019)。结论AIDS合并CMVR患者的眼IRIS可累及眼前后节,眼部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治疗 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 临床表现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芩解毒丸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咳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马建萍 +4 位作者 马秀兰 张颖 曾琳 李静茹 魏叶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55-2358,共4页
目的:对16例鱼芩解毒丸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16例患者以患者的意愿分为两组,服药组在罗红霉素胶囊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鱼芩解毒丸,未服药组给予罗红霉素胶囊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 d和治疗7 ... 目的:对16例鱼芩解毒丸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16例患者以患者的意愿分为两组,服药组在罗红霉素胶囊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鱼芩解毒丸,未服药组给予罗红霉素胶囊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 d和治疗7 d观察咳嗽日记,记录症状体征积分,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便常规、心电图、胸片以评价鱼芩解毒丸的安全性。结果:服药组和未服药组进行比较,治愈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症状积分的变化比较,服药组能够明显改善症状积分(P 〈0. 001);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胸片两组之间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鱼芩解毒丸治疗HIV感染者中并发热毒内蕴、痰热郁肺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积分,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咳嗽 鱼芩解毒丸 中医证候积分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359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梁佩佩 沈银忠 +5 位作者 刘莉 沈佳胤 齐唐凯 韩雪梅 张仁芳 卢洪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断为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通过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断为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通过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运用SPSS 22.0软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59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男325例,女34例,30~44岁所占比例最大,42.6%患者出现发现延误;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体重下降较多见,咯血少见,多数研究对象两肺受累,病变范围≥3个肺野,空洞少见;T-SPOT阳性率偏低,50.7%患者首次检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69例患者痰结核菌药敏结果显示,43.5%出现耐药;已知抗病毒状态中的患者93.2%已经进行了抗病毒治疗;282例合并肺外结核,合并症及机会性感染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梅毒、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肺部感染、药物性肝损等为主;333例已知预后情况的患者中53例死亡,其中79.2%在6个月内死亡。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年轻患者比例大,影像学表现不典型,T-SPOT阳性率偏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多数患者合并肺外结核,合并症和机会性感染较多,患者多在6个月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结核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隐球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鑫 王冰 +3 位作者 赵朝贤 席爱萍 刘瑞春 宋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4218-4221,共4页
目的探讨以隐球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 目的探讨以隐球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入院,亚急性发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5.0×109/L,淋巴细胞计数均≤1.0×109/L;2例患者脑脊液中总细胞数>1 000×106/L,5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增高,1例蛋白质含量增高,氯化物均正常,2例患者葡萄糖<2.5 mmol/L;脑脊液涂片均可见大量隐球菌。影像学检查多数患者未见异常。5例患者中2例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或伏立康唑联合治疗,症状缓解后转院继续治疗,2例主动放弃治疗,1例因脑疝死亡。结论 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脑脊液涂片是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直接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诊断意义不大,采用抗真菌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应提高医院实验室诊断技术水平,做好AIDS宣传教育工作,为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秦秀燕 徐竹 +2 位作者 陈映 尚涛 熊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漏诊。方法对28例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或)艾滋病患者中的12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机会感染性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漏诊。方法对28例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或)艾滋病患者中的12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机会感染性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结果 1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艾滋病脑病(5例)、慢性脑膜炎(3例)、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获得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各1例)、脑梗死(1例)和肌肉病(1例)。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约为42.86%(12/28)。至少合并1~2种以上机会性感染,以真菌最为多见,发病率为83.33%(10/12);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为25%(7/28)。结论 HIV感染可累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及肌肉。艾滋病期患者常合并多系统混合感染,以真菌最为常见;临床以消瘦、间歇性发热、头痛、咳嗽、认知功能减退、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症状与体征为主,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或漏诊。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依靠脑脊液检查、肺部CT、头部CT和(或)MRI等辅助检查结果,临床上作中应注意筛查,尽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致病菌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伴LRBA缺陷的ALPS样表型1例报告
20
作者 王庆伟 周敏 +4 位作者 程生钦 肖佩芳 卢俊 李捷 胡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7-370,382,共5页
患儿男,1个月24天,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LRBA复合杂合突变,诊断为LRBA缺陷伴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综合征(ALPS)样表型。在皮质类固醇、新生儿样换血、利妥昔单抗、西... 患儿男,1个月24天,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LRBA复合杂合突变,诊断为LRBA缺陷伴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综合征(ALPS)样表型。在皮质类固醇、新生儿样换血、利妥昔单抗、西罗莫司等治疗后ALPS样表型症状不能改善,且伴有肺部感染、巨细胞病毒血症,于出生后3个月行父亲单纯骨髓来源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移植后,患儿血小板和粒细胞成功植入,感染得到控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移植后3个月患儿经历Ⅱ级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目前患儿移植后8月余,健康存活,免疫功能恢复正常,ALPS样表型未复发。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小年龄的LRBA缺陷伴ALPS样表型患儿,评估其接受携带突变的父亲骨髓来源造血干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表明,对于一线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尽早行HSCT。在无全相合供体时,单倍体供体和骨髓来源干细胞是可行的选择,可促进植入,降低GVHD和感染风险,提高移植成功率。未来需进一步研究优化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BA缺陷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综合征 骨髓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