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Vision System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中应用的体会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丽梅 柳凤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1-492,共2页
目的 介绍EnVisionSystem这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新方法。方法 分别用EnVisionSystem与S P两种染色方法在 40例活检组织中的各种抗体 (CD44、Cytokeratin、ER、PR、GFAP、Vimentin)标记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EnVisionSystem法的灵... 目的 介绍EnVisionSystem这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新方法。方法 分别用EnVisionSystem与S P两种染色方法在 40例活检组织中的各种抗体 (CD44、Cytokeratin、ER、PR、GFAP、Vimentin)标记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EnVisionSystem法的灵敏度、阳性强度都优于S P法 ,而且非特异性着色浅 ,背景低 ,时间短。结论 相对于S P法 ,EnVisionSystem法的确是一种灵敏度高、低背景、快速、操作方便的免疫组化染色新方法 ,值得在医院外科病理诊断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sion System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上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马蕾 李挺 李若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1-503,共3页
观察微波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临床常见的几种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选用鼠抗曲霉单克隆抗体、兔抗新生隐球菌及兔抗白念珠菌多克隆抗体,分别对34例深部真菌感染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PAS染色、微波EnVisio... 观察微波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临床常见的几种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选用鼠抗曲霉单克隆抗体、兔抗新生隐球菌及兔抗白念珠菌多克隆抗体,分别对34例深部真菌感染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PAS染色、微波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16例可疑曲霉感染14例阳性,11例可疑隐球菌感染全部阳性,7例念珠菌感染6例阳性,菌体染色清晰几无背景。结论:微波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检测具有高敏感、低背景、快速简便的特点,在真菌病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 诊断 深部真菌感染 微波抗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对REV抗原定位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绍琼 王健 +2 位作者 张培培 张永光 孙淑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9-712,共4页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的新鲜切面在洁净盖玻片上触片,同时制备其病理组织连续切片,分别用IHC法、IFA法对触片和切片进行REV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用于抗原定位的染色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对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等组织中存在的REV进行定位,依据染色后的阳性细胞感染率可判断REV的组织嗜性。本研究表明,IHC法与IFA法均可用于检测不同脏器中的REV,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低背景和简便快速的特点。但相对于IFA法,IHC法更经济实用并且实验材料易于保存,因此可以在REV抗原定位研究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间接免疫荧光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雏鸭体内鸭瘟病毒的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胡薛英 谷长勤 +3 位作者 程国富 周诗其 苏敬良 杨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0-322,共3页
本实验应用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单克隆抗体间接酶标染色法,对人工感染鸭瘟病毒雏鸭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旨在研究病毒在鸭体内分布,对其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鸭的心脏、肝脏、脾、胸腺、肠、法氏囊、胰、肺、肾等组织的细胞浆内均出... 本实验应用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单克隆抗体间接酶标染色法,对人工感染鸭瘟病毒雏鸭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旨在研究病毒在鸭体内分布,对其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鸭的心脏、肝脏、脾、胸腺、肠、法氏囊、胰、肺、肾等组织的细胞浆内均出现了染色的特异阳性反应物。结果表明,鸭瘟病毒广泛分布于感染雏鸭的各种组织器官,并造成一定的组织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单克隆抗体 间接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病毒分布 组织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LSAB和ABC法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惠茜 林汉良 宗永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7-119,T002,共4页
继免疫组化ABC法之后近年又出现了LSAB法(labele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作者用不同稀释度的第一抗体作LSAB及ABC染色,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敏感性对比,结果表明:LSAB法比ABC法更为敏感。用LSAB法时,第一抗体稀... 继免疫组化ABC法之后近年又出现了LSAB法(labele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作者用不同稀释度的第一抗体作LSAB及ABC染色,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敏感性对比,结果表明:LSAB法比ABC法更为敏感。用LSAB法时,第一抗体稀释度可比ABC法高2~3倍以上,孵育时间比ABC法大大缩短,且背景清晰,是理想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一代免疫酶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AB 抗体 敏感性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ABC 免疫酶标 孵育 性比 稀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微波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大烈 詹镕洲 +1 位作者 黄玲 谢企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73-575,共3页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学的进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得到显著提高。然而,目前常用的方法既费时又增加了非特异背景染色和脱片机会。近年来,有资料表明,微波辐社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不仅克服了上述缺点,而且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染色效果...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学的进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得到显著提高。然而,目前常用的方法既费时又增加了非特异背景染色和脱片机会。近年来,有资料表明,微波辐社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不仅克服了上述缺点,而且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染色效果。作者将微波与ABC(Avidinbiotin complex)法相结合,应用多种单克隆及多克隆机体对不同类型的良恶性肿瘤进行了免疫组化标记,并与常规ABC法进行比较,以探讨该法的特异性、稳定性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免疫组织化学 A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猪脾脏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卢培成 贺利民 +5 位作者 牛更智 剡海阔 马勇江 范小龙 李玉谷 邓衔柏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8期292-293,296,共3页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在猪脾脏分布定位,为DON体内残留及DON对免疫系统影响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选用10头健康阉公猪,随机分为二组,一组经乳静脉注射DON标准品,注射剂量为75μg/kg体重,另一...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在猪脾脏分布定位,为DON体内残留及DON对免疫系统影响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选用10头健康阉公猪,随机分为二组,一组经乳静脉注射DON标准品,注射剂量为75μg/kg体重,另一组经乳静脉注射相当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开始计时,并观察记录猪的反应情况,待30min后放血宰杀,并迅速取脾脏,4%多聚甲醛固定,经脱水、包埋及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定位脾脏中DON的分布情况。免疫组化法定位结果显示,在75μg/kg体重给药组中,脾组织中的血管壁周围见有DON阳性反应颗粒,而对照组未见阳性反应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脾脏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盖玻片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病理应用
8
作者 郑青渝 马大烈 +1 位作者 黄玲 魏建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4-195,共2页
微波盖玻片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病理应用郑青渝马大烈黄玲魏建丽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大大缩短了染色时间[1,2],提高了标记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4],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微波盖玻片技术应用于En... 微波盖玻片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病理应用郑青渝马大烈黄玲魏建丽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大大缩短了染色时间[1,2],提高了标记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4],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微波盖玻片技术应用于Envision二步法和Epos一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 微波盖玻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红斑狼疮皮损狼疮带研究
9
作者 严煜林 由蕾 罗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红斑狼疮皮损中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体法分析研究387例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1q)的沉积情况以及与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 目的:探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红斑狼疮皮损中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体法分析研究387例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1q)的沉积情况以及与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临床诊断为红斑狼疮,且组织病理学诊断亦符合红斑狼疮的患者皮损中最常见、最易检出的狼疮带成分均为IgG、IgM,其次为C1q,C3与IgA不易检出;而临床诊断为红斑狼疮,但组织病理学诊断不符合的患者,皮损中几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检出率之间尚无明确差别。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狼疮带对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且此法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 红斑 免疫组织化学 狼疮带试验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芯片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特 王筠 +4 位作者 邓芳 李延鹏 屈军乐 颜鸿飞 盛司潼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0-575,共6页
为提高多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上的染色效果,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或同种抗体多次染色的方法,探索并优化IHC技术中的多个步骤,具体包括:“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 为提高多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上的染色效果,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或同种抗体多次染色的方法,探索并优化IHC技术中的多个步骤,具体包括:“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新装置的研发、抗原修复液的筛选、透明剂的优选.研究结果显示:自创的“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辅助工具,能减少高温高压修复时水分子对组织的冲击,作用温和、操作安全,有较好的组织切片完整性和较少的组织脱片率,且可减少抗原修复液使用量;柠康酐抗原修复液对多重染色具有更强的阳性效应和通用性;无毒TO(terpentine oil)透明剂可取代有毒二甲苯,具有同样的脱蜡透明效果.TMA中多重IHC技术的改良,提供了更加高效、廉价、安全的方法,可提升与扩展TMA在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病理学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多重染色技术 抗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PAP法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
11
作者 倪灿荣 魏艳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0-331,共2页
本文应用AB/PAP法定位多种组织中的30余种抗原成分,部分作连续切片同时用PAP、ABC及AB/PAP法,并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背景染色及优缺点。结果显示,AB/
关键词 染色 病理 AB/PAP 免疫组织化学
全文增补中
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猪肾脏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慧慧 牛更智 +5 位作者 何敏 剡海阔 马勇江 卢培成 刘本杰 邓衔柏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309-310,312,共3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目前全球污染谷物最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以猪最为敏感。该研究采用DON标准品,通过静脉注射的途径,研究该毒素在猪体内肾脏的分布情况,为毒素的残留提供依据。选用10头健...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目前全球污染谷物最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以猪最为敏感。该研究采用DON标准品,通过静脉注射的途径,研究该毒素在猪体内肾脏的分布情况,为毒素的残留提供依据。选用10头健康阉公猪,随机分为2组,一组经乳静脉注射DON,注射剂量为75μg/kg体质量,另一组经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开始计时,并观察记录猪的反应情况,待30min后放血宰杀,并迅速取肾脏,采用免疫组化法定位肾脏中DON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染毒剂量75μg/kg体质量组,静注后约5~10min开始出现明显的异常反应。具体表现为:狂躁不安,不停的磨牙,咀嚼,之后大量流涎,随之出现呕吐等症状,这一过程的持续时间对该组猪来说存在个体差异。免疫组化法定位结果显示,在肾小囊的壁层见有DON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肾脏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mos免疫组织化学新技术的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大烈 郑青渝 +1 位作者 黄玲 魏建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77-378,I040,共3页
Ramos免疫组织化学新技术的特异性研究马大烈郑青渝黄玲魏建丽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3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免疫组化技术,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利于快速病理诊断,而且对该技术的规范化... Ramos免疫组织化学新技术的特异性研究马大烈郑青渝黄玲魏建丽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3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免疫组化技术,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利于快速病理诊断,而且对该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Ramos 染色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急性心肌梗死CTnI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贾建长 赵子琴 +2 位作者 顾云菊 沈忆文 陈龙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4-106,F003,共4页
目的研究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意义。方法结扎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左旋支的左室支制作心肌梗塞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梗塞区域CTnI的变化,与HE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心肌梗塞组织,HE染色组尚未出现特征性梗... 目的研究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意义。方法结扎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左旋支的左室支制作心肌梗塞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梗塞区域CTnI的变化,与HE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心肌梗塞组织,HE染色组尚未出现特征性梗死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可见CTnI分布以及含量变化,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变化区域扩大,且近心内膜心肌细胞同时出现变化。结论CTnI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CTNI 实验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 冠状动脉左旋支 家兔 早期心肌梗塞 HE染色 病理学意义 动物模型 含量变化 时间延长 心肌细胞 梗塞区 左室支 I诊断 特征性 心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早期心肌梗死的肌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季生 姚申 +2 位作者 应爱娣 颜召文 佘伟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49-51,F002,共4页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早期(5分钟到24小时)心肌梗死模型.用抗肌红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区肌红蛋白脱失(缺染)情况,结果表明:冠状血管结扎后30分钟,梗死区少数心肌出现轻度不完全性缺染;结扎2-6小时,...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早期(5分钟到24小时)心肌梗死模型.用抗肌红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区肌红蛋白脱失(缺染)情况,结果表明:冠状血管结扎后30分钟,梗死区少数心肌出现轻度不完全性缺染;结扎2-6小时,梗死区心肌缺染范围扩大呈带状、条状、片状;结扎lO-24小时,梗死区心肌缺染范围达全层,大部分属完全性缺染,与非梗死区分界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肌红蛋白 早期心肌梗死 实验性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肌梗死模型 大鼠心肌 PAP 蛋白抗体 冠状血管 不完全性 非梗死区 心肌缺 结扎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系统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6
作者 倪灿荣 范淼 许炳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7-269,I041,共4页
CSA(catalyzedsignalamplification,催化信号放大)法是一种全新的、更为敏感的检测系统,由Bobrow等〔1〕报道应用于酶联免疫和蛋白电泳转移膜的检测。1992年Adams等〔2〕将CS... CSA(catalyzedsignalamplification,催化信号放大)法是一种全新的、更为敏感的检测系统,由Bobrow等〔1〕报道应用于酶联免疫和蛋白电泳转移膜的检测。1992年Adams等〔2〕将CSA系统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系统 催化信号放大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鸭腺胃蛙皮素细胞生长发育的免疫组织化学观测
17
作者 吴旧生 朱有法 +1 位作者 沈元新 刘月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4,共4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 ,显示绍兴麻鸭胚后期腺胃蛙皮素免疫反应细胞 ( P细胞 )的形态及其分布 ,分别计数每个周龄阶段的腺胃腺叶和表面上皮中蛙皮素免疫反应细胞的数量 ,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P细胞形态多样 ,以卵圆形、...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 ,显示绍兴麻鸭胚后期腺胃蛙皮素免疫反应细胞 ( P细胞 )的形态及其分布 ,分别计数每个周龄阶段的腺胃腺叶和表面上皮中蛙皮素免疫反应细胞的数量 ,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P细胞形态多样 ,以卵圆形、多面体形为主 ,并且有胞质突起。P细胞多分散分布于腺叶的中间与内侧区 ,个别分布在表面上皮中。腺叶 P细胞的生长峰期为 0~ 6周龄 ,以后下降 ,表面上皮P细胞生长峰期为 0~ 10周龄 ,以后迅速下降。各周龄腺叶 P细胞数明显多于表面上皮 P细胞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鸭 腺胃P细胞 生长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蛙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肾上腺切除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8
作者 马丽云 A.E.Zimmerman M.Peterson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122-122,共1页
双侧肾上腺切除狗4只,存活四周。正常对照狗5只。经灌流、固定、取脑,震动切片机切片厚60μm。免疫组化ABC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双侧肾上腺切除狗与正常对照狗的下丘脑室旁核内测部均可见有聚集的CR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及纤维、双测肾... 双侧肾上腺切除狗4只,存活四周。正常对照狗5只。经灌流、固定、取脑,震动切片机切片厚60μm。免疫组化ABC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双侧肾上腺切除狗与正常对照狗的下丘脑室旁核内测部均可见有聚集的CR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及纤维、双测肾上腺切除者,细胞数目比对照者明显增多,为对照组的4.3倍(平均值分别为5061及1175个)。统计学处理后P<0.05,有显著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肾上腺切除 显著性差别 免疫组化ABC 下丘脑室旁核 细胞数目 免疫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正常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高危前列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宋彦奇 孙彬栩 +3 位作者 韩增风 李小江 刘宝山 贾英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50例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标记物嗜铬... 目的:探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50例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标记物嗜铬粒蛋白A(CgA)和突触素(Syn)及标志增殖细胞活性的Ki-67指数等免疫组织化学法指标,根据患者舌苔脉象,结合局部和全身症状进行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分析。结果: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情况中,Ki-67指数增高为最常见情况(P<0.05)。50例患者中,湿热蕴结证及肝肾阴虚证为最常见证型(P<0.05)。湿热蕴结证与Ki-67指数增高、CgA阳性具有相关性,瘀毒内结证与Ki-67指数增高、Syn阳性亦具有相关性,提示两证型预后较差(均P<0.05)。结论:辨证为湿热蕴结证和瘀毒内结证的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多存在神经内分泌分化倾向,且细胞增殖活性较高,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增殖迅速,更易进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从而耐受内分泌治疗。在西医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应尽早结合中医辨证情况,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高危前列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中医证型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内科临床的应用
20
作者 张景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68-169,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的最基本技术是应用荧光素或酶标记抗体进行免疫病理研究,主要原理是用标记的抗体定位抗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性质,从而使组织的功能与形态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 免疫组织化学的最基本技术是应用荧光素或酶标记抗体进行免疫病理研究,主要原理是用标记的抗体定位抗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性质,从而使组织的功能与形态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免疫组织化学这一融免疫学、病理学为一体的新技术进展神速。除了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荧光、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外,各种新的免疫酶技术不断涌现,如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ABC),葡萄糖氧化酶抗葡萄糖氧化酶法(GAG),硷性磷酸酶抗硷性磷酸酶法(APAAP);各种单克隆抗体及其片段(Fab,F(ab′)2)被大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临床 葡萄糖氧化酶 免疫酶技术 免疫荧光 酶标记抗体 磷酸酶 免疫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单克隆抗体 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