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肾腺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慧勤 郭德玉 +4 位作者 章容 赵友光 阎晓初 于冬梅 柳凤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47-2050,共4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本所近年诊断的2例MA手术切除标本,结合相关临床资料(从病史中摘取)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2例大体均为类圆形灰白色肿块,大小各...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本所近年诊断的2例MA手术切除标本,结合相关临床资料(从病史中摘取)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2例大体均为类圆形灰白色肿块,大小各约1、4cm,有薄层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组织学上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特点:瘤细胞较小,核大质少,无异型性,呈规则的小管、小团状及肾小球样等结构排列。免疫组化分析:Vimentin阳性,WT1阳性或部分阳性,CK灶性阳性,CD57有1例散在和小灶性阳性,另1例片状强阳性,EMA、CK7、CgA、CD10均为阴性。2例均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其中1例在同一肾脏的另一部位还有肾细胞癌。结论作为WHO分类中一种少见的良性肾肿瘤类型,MA在形态学上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特点,免疫表型表现为WT1、CD57、Vimentin、CK多有表达,其中Vimentin恒定出现,WT1、CD57、CK表达强度和范围各有不同,而EMA、CK7、CgA、CD10多无表达;要注意与Wlims瘤、肾乳头状细胞癌、后肾腺纤维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表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