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67例乳腺癌临床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红艳 宋丰举 +3 位作者 雷蕾 郑红 李海欣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6-659,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特征及6种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67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ER、PR、C-erbB-2、P53、Ki-67、VEGF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特征及6种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67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ER、PR、C-erbB-2、P53、Ki-67、VEGF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53.0%、36.6%;P53、Ki-67、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0%、91.6%、74.7%。肿瘤直径≤2cm组中,ER和PR表达率最高(66.8%和58.8%),而C-erbB-2的表达率最低(32.9%)。在低年龄组(≤50岁)和临床Ⅰ期的患者中,PR表达率均最高,为57.9%和58.5%。C-erhB-2在临床晚期(Ⅲ,Ⅳ期)表达率最高(45.9%)。P53、Ki-67的阳性表达均与E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而P53、Ki-67、VEGF的阳性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淋巴结阳性组中P53、Ki-67与ER及P53与C-erbB-2的相关程度均较淋巴结阴性组大。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C-erbB-2与P53、Ki-67和VEGF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该类肿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指标 Spearman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癌与肺腺癌的免疫组化指标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云帆 范梦颖 陈克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6-510,共5页
肺癌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虽然肺癌已是死亡率与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但其发病率仍未达到最高峰[1]。随着肺癌治疗手段的改变,近年来疗效有所改善,然而其预后普遍较差,5年生存率约为15%。非小细胞... 肺癌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虽然肺癌已是死亡率与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但其发病率仍未达到最高峰[1]。随着肺癌治疗手段的改变,近年来疗效有所改善,然而其预后普遍较差,5年生存率约为15%。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以上,其中大多数组织学类型为腺癌(adenocarcinoma, ADC)(40%-50%)和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QCC)(30%)。NSCLC的治疗原则长期依据以解剖学为基础的TNM分期。随着对肺癌基因背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指标 肺腺癌 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 肺鳞癌 CARCINOMA NSCLC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PR^+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指标的列线图预后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吴莹 洪晏 +2 位作者 谢轶群 李曦洲 刘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4-93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满足目... 目的:探讨改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满足目前的临床实际需求。方法:选取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35例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将97个变量纳入模型,采用SCAD变量选择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协变量是否存在对数线性关系、非对数线性关系(分段线性关系)临界值的合理确定、共线问题后,构建一个新的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传统免疫组化指标的Cox回归预后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其列线图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术后1、3和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并通过比较模型的区分度(discrimination)和校准度(calibration)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通过乳腺癌预后建立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患者的预后与组织级别、淋巴结转移、Ki67、PR和年龄等因素有关;其中组织级别和淋巴结转移对风险比的影响呈对数线性关系,Ki67、PR和年龄对风险比的影响呈非对数线性关系,其合理临界值分别为Ki67(60%)、PR(20%)和年龄(55岁)。该模型术后1、3和5年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均高于0.85,说明该Cox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该模型Gr?nnesby-Borgan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值为1.37、对应的P值为0.5,说明该Cox回归模型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通过改良ER/PR^+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建立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能准确、直观、有效地预测患者的生存概率,对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传统免疫组化指标 列线图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