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化技术在实验动物组织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尔钟 李颖 刘仲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技术 造模 实验动物 疾病 应用体会 医学研究 动物模型 科研人员 发展规律 重要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Envision免疫组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郑青渝 马大烈 +2 位作者 黄玲 魏建丽 李全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A01期22-23,共2页
本文应用微波Envision两步法,选用24种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对相应的良、恶性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并与标准Envision法、微波ABC、LSAB和SP法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微波Envision法敏感性最高,其... 本文应用微波Envision两步法,选用24种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对相应的良、恶性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并与标准Envision法、微波ABC、LSAB和SP法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微波Envision法敏感性最高,其次为LSAB和SP法。因此认为,微波Envision技术是一种更快速、高敏感、低背景、操作简便的新方法,具有广泛推广使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ENVISION法 敏感性 免疫组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原修复在免疫组化技术中应用的探讨
3
作者 宋丽君 李英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948-949,共2页
目的:探讨微波炉法修复及高压抗原修复两种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两种免疫组化标记,通过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结果: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高压锅加热法比... 目的:探讨微波炉法修复及高压抗原修复两种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两种免疫组化标记,通过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结果: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高压锅加热法比微波法高(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微波加热修复组略高于高压加热修复组(P>0.05)。结论:应根据抗原抗体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修复 免疫组化技术 尖锐湿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不足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靖若 牛韵韵 +1 位作者 张云汉 王国岭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6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技术 临床应用 辨证 抗体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免疫组化技术在术中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娜娜 王岳君 +3 位作者 杨苗苗 孙晶璐 刘芳慧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3-375,共3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滤泡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影响患者的存活率[1-2]。WHO(2022)甲状腺肿瘤分类中,建议不要将“乳头状微小癌”视为特殊亚...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滤泡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影响患者的存活率[1-2]。WHO(2022)甲状腺肿瘤分类中,建议不要将“乳头状微小癌”视为特殊亚型[3],虽然最大径<1 cm的PTC预后较好,但其生物学行为与PTC一致,同样有局部甲状腺外浸润、颈部及全身淋巴结转移等特征[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直接免疫组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技术在细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琪 冯华 +2 位作者 朱建国 崔立 华修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9期78-80,共3页
免疫组化技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物质标记在抗体上,通过检测标记来显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随着免疫组化的发展和成熟,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研究中的各个方面,除了对细菌等病原体进行准确的检测外,主要进行细菌粘附... 免疫组化技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物质标记在抗体上,通过检测标记来显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随着免疫组化的发展和成熟,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研究中的各个方面,除了对细菌等病原体进行准确的检测外,主要进行细菌粘附的观察、对机体组织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进行检测等,从而对病原体致病机制进行研究,是现代医学研究广泛使用的研究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技术 细菌性疾病 组织分布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免疫组化显色平板技术
7
作者 范广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835-835,共1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显色 平板 自制 免疫组化技术 显色时间 实验步骤 染色切片 病理诊断 价格低廉 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在胸腹水脱落细胞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立群 王敏 +1 位作者 邹俊芝 李奕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97-698,共2页
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由于损伤小、方法简易、所用时间较短,已成为诊断肿瘤的重要方法。然而,单一的涂片方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缺少组织学结构,阳性率低,分类困难,给诊断带来了不少网扰。免疫组化技术在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提高了... 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由于损伤小、方法简易、所用时间较短,已成为诊断肿瘤的重要方法。然而,单一的涂片方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缺少组织学结构,阳性率低,分类困难,给诊断带来了不少网扰。免疫组化技术在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提高了肿瘤细胞的阳性检出率。笔者在工作中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细胞诊断 免疫组化技术 胸腹水 脱落细胞学检查 肿瘤细胞 组织学结构 阳性检出率 涂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不同抗原修复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开敏 陈芸 孟庆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43,共3页
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技术中最关键的步骤[1]。近年随着各医院病例大幅增多,病理技术对免疫组化自动化的需求也日益显著。云南省为高海拔地区,我院地处海拔1900 m,常压下水的沸点为94.3℃。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均无高压功能,抗原修复温... 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技术中最关键的步骤[1]。近年随着各医院病例大幅增多,病理技术对免疫组化自动化的需求也日益显著。云南省为高海拔地区,我院地处海拔1900 m,常压下水的沸点为94.3℃。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均无高压功能,抗原修复温度最高只能达到水的沸点。受高海拔和抗原修复温度影响,云南省免疫组化自动化发展较慢,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单位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技术 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染色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 高海拔地区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HE染色褪色处理后免疫组化染色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杰 盛晓光 吴嘉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6-1256,共1页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广泛而深入的推广和应用,使之在辅助诊断、鉴别诊断方面进入了一个传统病理学极少涉及的领域,使病理诊断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最近几年发展的PV法又称为两步法使得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更加简单快速,背景更加清晰。本院...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广泛而深入的推广和应用,使之在辅助诊断、鉴别诊断方面进入了一个传统病理学极少涉及的领域,使病理诊断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最近几年发展的PV法又称为两步法使得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更加简单快速,背景更加清晰。本院病理科细胞涂片均采用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本文对细胞学检查疑似阳性的涂片,将HE切片褪色处理后行免疫组化染色的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HE染色 褪色处理 免疫组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钙蛋白T脱失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邓大中 陈玉川 +1 位作者 胡丙杰 蔡明屈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心肌缺血大鼠模型上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显色观察。结果缺血15分钟,大鼠心肌肌钙蛋白T即有明显脱失,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脱失面积呈扩大趋势。计算机图像分析显示缺血大鼠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面... 目的研究早期心肌缺血大鼠模型上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显色观察。结果缺血15分钟,大鼠心肌肌钙蛋白T即有明显脱失,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脱失面积呈扩大趋势。计算机图像分析显示缺血大鼠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面积与正常大鼠心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肌钙蛋白T是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肌缺血 心肌肌钙蛋白T 免疫组化技术 计算机图像分析 法医鉴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与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季洪爱 王靖华 +3 位作者 周晓军 赵海鸥 吉耘 孟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研究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 (FNAC)的形态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2 7例淋巴瘤进行细针吸取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 ,并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3例作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2 7例淋巴瘤中 ,细胞学确定诊断淋巴瘤 12例 ,... 目的 :研究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 (FNAC)的形态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2 7例淋巴瘤进行细针吸取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 ,并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3例作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2 7例淋巴瘤中 ,细胞学确定诊断淋巴瘤 12例 ,霍奇金淋巴瘤 3例 ,分类诊断准确率为 5 5 .6 % (15 / 2 7) ;细胞学高度怀疑淋巴瘤 8例 ,均经组织学证实为淋巴瘤 ,细胞学分类诊断符合率为 85 .2 % (2 3/ 2 7) ;细胞学诊断转移性癌 3例 ,2例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T细胞性淋巴瘤 ,1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学诊断反应性增生 1例 ,组织学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全部病例诊断阳性率 96 .3% (2 6 / 2 7)。 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及肿瘤类型有重要意义。组织学检查能确定肿瘤的性质、组织起源与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细针吸取细胞学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化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AP桥联酶标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增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1-172,共2页
当前免疫组化技术由于方法上的不断改进和革新,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多年来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人都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作用于底物呈现颜色,但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简称APAAP)者少有报道。我室在使用该试剂后,经反复试验和对... 当前免疫组化技术由于方法上的不断改进和革新,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多年来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人都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作用于底物呈现颜色,但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简称APAAP)者少有报道。我室在使用该试剂后,经反复试验和对比取得了满意的染色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AP 免疫组化技术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力作用下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分化的相互作用
14
作者 黄艳 孟凡哲 +1 位作者 赵江涛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5-405,共1页
目的损伤血管会发生局部力学环境变化,巨噬细胞会大量浸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归巢至局部参与早期再内皮化修复,本文主要研究剪切力作用下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分化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直... 目的损伤血管会发生局部力学环境变化,巨噬细胞会大量浸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归巢至局部参与早期再内皮化修复,本文主要研究剪切力作用下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分化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直接共培养巨噬细胞和MSCs,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相关因子基因和蛋白的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表型。使用脂多糖、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分别诱导获得高纯度M1、M2型巨噬细胞,提取其培养上清制备条件培养基,探究间接共培养下巨噬细胞对MSCs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利用实验室自制的细胞力学生物学实验系统加载剪切力,研究剪切力作用下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分化的相互作用。结果直接共培养下,巨噬细胞可以促进MSCs表达内皮细胞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同时,巨噬细胞自身向M2表型极化。间接共培养下,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均可以促进MSCs内皮向分化,其中M2型巨噬细胞的促进效果更显著,与间接共培养作用的促进效果无显著差异。剪切力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可以更好地促进MSCs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尤其是较高剪切力组。结论剪切力可以影响巨噬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向的相互作用,但其规律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巨噬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4 生物学实验 免疫组化技术 条件培养基 细胞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生物学信息能够用于研判生理条件下韧带在细胞尺度承受的多种类型作用力
15
作者 孙雨龙 林夏云 +2 位作者 刘虹 方虹仪 陈梓健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25,共1页
目的生物体组织和器官中的细胞不仅能够感知力,也会对作用力产生物理的和生物的响应,从而影响组织和器官发育、稳态、损伤、再生以及康复。深入认识力在生物体组织发育、稳态、损伤、再生、康复以及功能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需要掌... 目的生物体组织和器官中的细胞不仅能够感知力,也会对作用力产生物理的和生物的响应,从而影响组织和器官发育、稳态、损伤、再生以及康复。深入认识力在生物体组织发育、稳态、损伤、再生、康复以及功能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需要掌握生理条件下组织器官在细胞尺度承受作用力的信息,然而目前对在体组织微观受力的状况知之甚少,关键原因是缺乏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用于检测生理条件下组织器官在细胞尺度承受的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能够检测生理条件下组织微观受力的方法。方法以狗指环韧带为研究对象,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组织学方法观测组织局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用定量PCR技术和RNA原位杂交检测韧带表面Ⅱ型胶原蛋白、聚集蛋白聚糖和滑蛋白的转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蛋白在韧带中的分布,分析上述研究获得的信息与韧带受力之间的关系。结果细胞形态、基因转录、蛋白合成以及细胞外基质结构信息适合用于在细胞水平上判别生理条件下韧带承受的多种类型作用力。结论细胞可以作为力感应器,细胞对力的物理和生物响应信息有望用于判定生理条件下组织在细胞尺度的受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胶原蛋白 力学生物学 组织学方法 生理条件 局部细胞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细胞外基质 免疫组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ss-1基因在猪初情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萍 王海飞 +3 位作者 汪劲能 陆艳凤 赵西彪 丁家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324-6327,共4页
[目的]为阐明猪的生殖机理和选育早熟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Kiss-1 mRNA在初生以及30、60、70(初情期)和90日龄小梅山猪的下丘脑、卵巢和垂体内的定位,并利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观察母猪血浆LH、FSH含量的变化。... [目的]为阐明猪的生殖机理和选育早熟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Kiss-1 mRNA在初生以及30、60、70(初情期)和90日龄小梅山猪的下丘脑、卵巢和垂体内的定位,并利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观察母猪血浆LH、FSH含量的变化。[结果]Kiss-1 mRNA在小梅山猪下丘脑、卵巢、垂体中均有表达,以下丘脑弓状核阳性颗粒最多,尤其初情期时最为明显。各级卵泡中以初情期成熟卵泡的阳性颗粒数目最多。Kis-s1 mRNA表达量在小梅山猪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从初生到初情期逐渐上升,并在初情期达到顶峰,而后逐渐下降。小梅山猪血浆LH、FSH浓度初生时较高,随后迅速下降,60日龄又升高,70日龄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ss-1mRNA 下丘脑 垂体 卵巢 免疫组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稳定制备胶体金的新方法 被引量:31
17
作者 王文勇 李玉松 赵一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A01期18-19,共2页
本文报道了采用微波技术制备胶体金的方法。此法快速、稳定,颗粒均匀一致,大大缩短了制备胶体金的时间,全过程仅用5min,并且对胶体金制备过程达到了程序化控制,使制备胶体金的操作更简单、更方便。
关键词 微波 胶体金 免疫组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I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勇 李清泉 +1 位作者 钟立厚 王爱玲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 研究FLIP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并观察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FLIP在 48例NSCLC和 16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 ,并应用TUNEL技术检测 48例NSCLC的凋亡情况。结果 肺癌组织中FLIP的表达率为 83... 目的 研究FLIP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并观察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FLIP在 48例NSCLC和 16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 ,并应用TUNEL技术检测 48例NSCLC的凋亡情况。结果 肺癌组织中FLIP的表达率为 83 .3 3 % ( 4 0 /4 8) ,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 2 5 .0 0 % ) (P <0 .0 1)。FLIP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但与肿瘤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FLIP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凋亡指数 (AI)未见明显相关性 (r =-0 .2 11,P >0 .0 5 )。结论 FLIP的过量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但与细胞凋亡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IP 非小细胞肺癌 表达 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技术 TUNEL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TOR与HIF-1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茜 时延龙 毕经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9-784,共6页
目的:研究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 目的:研究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普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mTOR、HIF-1α在63例结直肠癌组织、27例转移淋巴结组织、12例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以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χ~2检验分析p-mTOR、HIF-1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mTOR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Kaplan-Meier检验进行p-mTOR、HIF-1α的生存期分析。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mTOR(50.80%vs 6.35%,χ~2=30.489,P<0.01)、HIF-1α(65.08%vs 9.52%,χ~2=47.323,P<0.01)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mTOR、HIF-1α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及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且p-mTOR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345,P<0.01);p-mTOR阳性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显著短于p-mTOR阴性患者(χ~2分别为4.584、4.557,均P<0.05)。结论:p-mTOR及HIF-1α在结直肠癌组织及转移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表达可以作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1Α 免疫组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11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晓玲 厉云 +4 位作者 李牧 李晓芳 崔雨蒙 杨阳 高艳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检测Sox11基因在宫颈癌细胞系和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ox11蛋白在宫颈癌细胞系(HeLa、CaSki、SiHa和C-33A)以及在正常宫颈、低度及高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浸润癌组织... 目的检测Sox11基因在宫颈癌细胞系和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ox11蛋白在宫颈癌细胞系(HeLa、CaSki、SiHa和C-33A)以及在正常宫颈、低度及高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差异,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ox1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ox11蛋白在正常宫颈、低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其表达随宫颈病变的进展而降低;Sox11蛋白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随恶性程度增加而降低;Sox11蛋白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与HPV感染有关,与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肌层深度无相关性。结论 Sox11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提示Sox11可能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发挥作用,其表达缺失或低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可能是宫颈组织恶变的一个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11基因 宫颈癌 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印迹法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