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化双染法分析非桥本背景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细胞浸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文超 郑波 +4 位作者 胡春芳 窦夷远 祝心怡 刘杰 鲁海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7-801,共5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双染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应用,建立人工判读标准并探索该标准应用的可行性;分析非桥本背景PTC组织中T、B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B细胞)的浸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双染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应用,建立人工判读标准并探索该标准应用的可行性;分析非桥本背景PTC组织中T、B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B细胞)的浸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A组选择16例PTC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双染和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进行人工判读和机器软件判读;通过Kappa值对比分析人工判读和机器判读结果的一致性。B组选择27例非桥本背景PTC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双染,采用人工判读肿瘤组织中T、B细胞表达水平。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分析。结果免疫组化双染人工判读与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机器判读结果达到中等一致性(T细胞Kappa=0.508,B细胞Kappa=0.538),与免疫组化双染机器判读结果达到高度及中等一致性(T细胞Kappa=0.754,B细胞Kappa=0.418)。T细胞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B细胞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癌被膜侵犯、N分期有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B细胞表达与患者DFS无相关性(P>0.05)。结论免疫组化双染人工判读标准用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研究具有一定可行性。非桥本背景PTC中B细胞表达高低与淋巴结转移及N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双染 多重免疫荧光 人工判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琴 何欣 +6 位作者 宋丽娟 康雅琼 罗雁 王登科 李晓梅 刘芳 尚立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相关临床病理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4例未经新辅助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神经侵犯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4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神经侵犯阳性125例、阴性419例...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相关临床病理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4例未经新辅助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神经侵犯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4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神经侵犯阳性125例、阴性4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增殖指数、ER及HER-2表达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和PR水平均无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个数与患者年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及ER水平有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Ki-67、PR及HER-2表达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数目、ER、HER-2和Ki-67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增殖指数、ER及HER-2表达有关,且神经侵犯个数与患者年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及ER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神经侵犯 危险因素 免疫组化双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骨髓微转移细胞数量与增殖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一丁 刘福坤 +1 位作者 祁晓平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97-298,共3页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骨髓微转移 (BMM)细胞数量和增殖性 ,观察根治手术和术后化疗对其影响。 方法 :以 CK- 18作为 BMM细胞标记抗原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作为细胞增殖性标记抗原 ,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同时定量检测胃癌患者 BMM与增殖...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骨髓微转移 (BMM)细胞数量和增殖性 ,观察根治手术和术后化疗对其影响。 方法 :以 CK- 18作为 BMM细胞标记抗原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作为细胞增殖性标记抗原 ,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同时定量检测胃癌患者 BMM与增殖性 ,分析根治术后微转移细胞数量和增殖性的变化。 结果 :BMM细胞检出率、BMM细胞数及 BMM增殖率均与术后 TNM分期 (p TNM)相关。手术 +化疗组 BMM细胞数量和 BMM增殖率治疗后明显下降。 结论 :检测胃癌 BMM对确定肿瘤分期、预测复发及指导辅助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骨髓微转移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双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样细胞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数量与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新全 索振河 +3 位作者 马长路 赵阿红 宋一民 李惠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上皮干细胞样细胞(stem-like cells,SLC)在乳腺部分良恶性病变中的数量及分布。方法使用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了89例乳腺良性病变及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SLC的密度及分布部位。结果①SLC在... 目的探讨乳腺上皮干细胞样细胞(stem-like cells,SLC)在乳腺部分良恶性病变中的数量及分布。方法使用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了89例乳腺良性病变及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SLC的密度及分布部位。结果①SLC在良性病变中主要分布于乳腺腺管的腔面顶层上皮和肌上皮细胞之间;②在实质增生区SLC密度多于纤维腺瘤及实质减少区(P<0.05);③MUC-/ESA+细胞在IDC中数量差异较大。结论SLC的数量及分布随病变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上皮干细胞 乳腺良性病变 乳腺肿瘤浸润性导管癌 免疫组化双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