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重组的机制及调控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佳 李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0-472,共3页
免疫球蛋白(immunoglublin,Ig)的类别转换重组(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CSR)发生在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成熟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及共刺激信号的作用下,由产生IgM向产生IgG、IgA和IgE的同种型类别转换。CSR机制复杂,变态反应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immunoglublin,Ig)的类别转换重组(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CSR)发生在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成熟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及共刺激信号的作用下,由产生IgM向产生IgG、IgA和IgE的同种型类别转换。CSR机制复杂,变态反应性疾病、Ig类别转换重组缺陷(过去称为高IgM综合征,HlGM)、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相关易位均涉及CSR。CSR机制及调控的阐明将对上述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胚系基因 AID UNG A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制剂毛萼乙素对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建婷 张洪信 +2 位作者 陆顺元 顾鸣敏 王铸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49-954,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毛萼乙素(EriB)对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CSR)的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的EriB(0、0.75、1.5和2.0μmol/L)处理脂多糖(LPS)刺激下的B淋巴细胞系1B4.B6细胞,采用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并分别采用ELISA、RT-PCR和...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毛萼乙素(EriB)对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CSR)的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的EriB(0、0.75、1.5和2.0μmol/L)处理脂多糖(LPS)刺激下的B淋巴细胞系1B4.B6细胞,采用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并分别采用ELISA、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及其CSR的效率以及CSR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报告基因法检测EriB对NF-κB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随着EriB浓度的升高,B细胞增殖及CSR均出现障碍。进一步实验证实EriB通过抑制IKKα的活性阻断IκB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1活化入核;同时直接抑制NF-κB1的转录从而导致其表达水平降低。结论EriB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CS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萼乙素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NF-K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D在自身免疫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文生 黄琼 +1 位作者 吴育晶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免疫球蛋白D(immunoglobulin D,IgD)最初认为是一类进化产生不久的、仅表达于部分哺乳动物体内的免疫球蛋白。然而,新近研究表明,IgD在绝大部分有颚脊椎动物体内都表达,且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其结构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多样性,哺乳类动... 免疫球蛋白D(immunoglobulin D,IgD)最初认为是一类进化产生不久的、仅表达于部分哺乳动物体内的免疫球蛋白。然而,新近研究表明,IgD在绝大部分有颚脊椎动物体内都表达,且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其结构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多样性,哺乳类动物通过选择性剪切(alternative RNA splicing)和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CSR)表达IgD。IgD既可以作为受体也可以作为配体参与免疫应答,但由于B细胞上IgD和IgM功能不易区分,且T细胞等免疫细胞上的IgD受体(IgD receptor,IgD-R)未被克隆,IgD的免疫调节机制尚不明确。故本文就IgD对T、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D IgD受体选择性剪切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配体 受体 自身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IgM综合征分子及临床特征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沛然 杨颖 吴元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5-847,852,共4页
高免疫球蛋白M(HIGM)综合征是一类由抗体类别转换障碍导致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其主要免疫学特征为血清Ig M水平升高或正常,Ig A、Ig E、Ig G大多降低或缺如。HIGM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反复细菌感染、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 高免疫球蛋白M(HIGM)综合征是一类由抗体类别转换障碍导致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其主要免疫学特征为血清Ig M水平升高或正常,Ig A、Ig E、Ig G大多降低或缺如。HIGM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反复细菌感染、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将HIGM综合征分为6类,另有尚未归入分类的由DNA修复异常和减数分裂后分离增强蛋白2(PMS2)缺陷导致的HIGM综合征。本文总结了HIGM综合征的分子及临床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M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