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和免疫炎性因子在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付阳 江虹 +3 位作者 李立新 陈捷 张君龙 王兰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6-1300,共5页
本研究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免疫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的诊断价值。对四川大学华西... 本研究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免疫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的诊断价值。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3月-2012年10月确诊为恶性血液病伴发热的1253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97例,以血培养作为金标准分为菌血症组和非菌血症组,分析数据,评价诊断效能。结果表明:在恶性血液病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菌血症组患者血清PCT、CRP、IL-6以及SAA水平较非菌血症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P<0.05),明显优于CRP(AUC=0.681,P<0.05)、IL-6(AUC=0.661,P<0.05)和SAA(AUC=0.6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CT的cut-off值为1.06 ng/ml时,灵敏度达95.8%,特异度达92.1%,Youden指数为0.879,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8%和85.0%,阴、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05和12.2,均明显优于CRP、IL-6和SAA。结论:在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中,血清PCT的诊断效能优于传统免疫炎性因子CRP、IL-6、SAA。PCT可作为预测细菌感染的一个快速可靠的指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死亡风险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免疫炎性因子 血培养 菌血症 粒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杨 文芳 +4 位作者 姚汉云 郭焱 肖玲 程自立 万均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因子水平与脑性瘫痪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31名脑瘫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及37名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脑瘫患...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因子水平与脑性瘫痪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31名脑瘫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及37名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脑瘫患儿和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和正常新生儿(P<0.05);脑瘫患儿血清TNF-α水平高于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P<0.05),IL-6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脑性瘫痪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水平的免疫炎性因子可能是脑瘫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瘫痪 免疫炎性因子 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炎性反应与颅内囊性动脉瘤基质重塑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齐巍 赵继宗 +1 位作者 王硕 王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61-463,共3页
通过动脉瘤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比较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中免疫炎性反应的表达与分布特点 ,以研究免疫炎性细胞在颅内囊性动脉瘤中的表达 ,及其与动脉瘤基质重塑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动脉瘤壁中普遍存在以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通过动脉瘤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比较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中免疫炎性反应的表达与分布特点 ,以研究免疫炎性细胞在颅内囊性动脉瘤中的表达 ,及其与动脉瘤基质重塑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动脉瘤壁中普遍存在以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的免疫炎性反应 ;破裂动脉瘤瘤壁中这种免疫炎性反应有“灶性”表达的趋势。提示 :颅内囊性动脉瘤瘤壁中基质重塑的实质是一种免疫炎性反应 ,免疫炎性细胞可通过释放蛋白酶造成胶原等基质蛋白的过度降解 ,削弱动脉瘤瘤壁并可能最终导致动脉瘤的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炎性反应 动脉瘤 内囊 颅内 表达 细胞 组织病理学 存在 普遍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何霞 崔璨 陈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为脑梗死治疗提供方法。方法:(1)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建立。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实验室进行实验的SD大鼠60例,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完成大鼠...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为脑梗死治疗提供方法。方法:(1)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建立。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实验室进行实验的SD大鼠60例,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完成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建立。(2)干细胞的获取及培养。另取大鼠5只,利用DMEM培养基冲洗骨髓腔,收集骨髓细胞,采用贴壁法完成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制备。(3)模型大鼠处理。将建模成功后的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建模后仅进行血管结扎,不插入线栓;对照组在病灶部位注入等体积PBS;实验组在病灶部位注入10μl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测定三组大鼠免疫水平、炎性因子水平,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梗死大鼠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倒置显微镜下第3天第一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积增大,呈多角形或长梭形,细胞开始聚集,第3代细胞迅速增殖,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呈旋涡状生长,并且具有多层,界限不清;(2)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获得细胞中99%被荧光标记,获得的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对照组与模型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4)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IL-6、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IL-10及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实验组大鼠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CD4^+CD25^+Tregs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结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助于调节大鼠免疫,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能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大鼠 缺血脑梗死 改良Zea-longa线栓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炎性反应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自然孔道内镜手术对免疫炎性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志刚 阎于珂 +1 位作者 王恺 邹书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333-2335,共3页
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是通过自然孔道如口腔、胃、直肠、阴道、膀胱等而无皮肤切口,应用软镜在体腔内进行操作的手术方式,由Kalloo等[1]在经胃内镜腹腔探查及肝活检的研... 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是通过自然孔道如口腔、胃、直肠、阴道、膀胱等而无皮肤切口,应用软镜在体腔内进行操作的手术方式,由Kalloo等[1]在经胃内镜腹腔探查及肝活检的研究中正式提出,因其微创、美观、疼痛小、麻醉要求低、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潜在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但NOTES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手术入路、造口闭合、感染预防、缝合及吻合器械的研发、术中空间定位、多功能操作平台的研发、并发症处理、应激反应、专科培训等[2],其中,NOTES对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NOTES避免了腹壁切开,导致的创伤及免疫炎性反应是否更小,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仍有待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炎性反应 内镜手术 endoscopic 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 NOTES ORIFICE surgery 并发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免疫炎性指标预测免疫联合放化疗二线治疗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小涵 沈文斌 +3 位作者 祝淑钗 王鹤松 宋春洋 邓文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720-727,共8页
目的:评估营养免疫炎性指标用于预测接受camrelizumab联合放(化)疗二线治疗复发和(或)转移转移食管鳞癌(relapsed or metastat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R/M ES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从河北医... 目的:评估营养免疫炎性指标用于预测接受camrelizumab联合放(化)疗二线治疗复发和(或)转移转移食管鳞癌(relapsed or metastat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R/M ES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筛选出4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R/M ES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ic-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这4项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应用SPSS 25.0版本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二线免疫治疗后的1、2年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分别为42.9%、22.5%和29.0%、5.8%;中位OS和PFS分别为9.0个月(95%CI:6.4~11.7)和8.5个月(95%CI:1.5~5.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免疫联合方式、近期疗效、PNI、NLR、PLR和SII为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4、0.030、<0.001、0.040、0.044、0.036);免疫联合方式、使用免疫周期数、近期疗效、PNI、NLR、PLR和SII为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9、0.024、0.003、0.017、0.008、<0.001、0.009)。结论:低PNL,高NLR、PLR和SII值为接受camrelizumab联合放(化)疗二线治疗R/M ESCC预后较差的独立性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和/或转移食管鳞癌 二线治疗 免疫治疗 营养免疫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s调节的免疫炎性机制在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中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聪 邢槐杰 +2 位作者 陈敏 曾超胜 苏庆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83-2488,共6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s(miRNAs)调节的免疫炎性机制在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CSCI-OP)发病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30例CSCI-OP患者为脊髓损伤组,选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为老年骨质疏松组,选5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激素指标... 目的探究微小RNAs(miRNAs)调节的免疫炎性机制在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CSCI-OP)发病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30例CSCI-OP患者为脊髓损伤组,选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为老年骨质疏松组,选5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激素指标、炎症因子、miRNAs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变化,探究影响CSCI-OP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结果与脊髓损伤组对比,老年骨质疏松组的睾酮(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上升,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骨性碱性磷酸酶(BLAP)水平下降(P<0.05);而两组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对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SCI-OP发生主要与年龄、性别、脊髓损伤病程、糖尿病有关(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老年骨质疏松组、脊髓损伤组的IL-6 miRNA、BLAP miRNA表达升高,TNF-αmi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miRNAs在CSCI-OP中可有效调节,且通过靶向免疫炎性机制能明显减缓CSCI-OP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 免疫炎性机制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性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忠 刘媛媛 +2 位作者 徐少峰 郭伟 康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3期285-291,共7页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脑卒中防治工程管理专项数据库,从数据库中连续筛选2020年8月-2021年8月烟台毓璜顶医...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脑卒中防治工程管理专项数据库,从数据库中连续筛选2020年8月-2021年8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首次发病24 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入院3 h内NIHSS评分,将NIHSS>5分者作为中重度卒中组,NIHSS≤5分者作为轻度卒中组,比较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收集患者发病90 d的mRS评分,以mRS>2分者作为预后不良组,mRS≤2分者作为预后良好组,比较在轻度卒中组、中重度卒中组中,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 lymphocyte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所有患者的资料绘制ROC曲线分析SII、NLR和PLR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纳入轻度卒中组168例(63.2%),中重度卒中组98例(36.8%);轻度卒中组内有44例(26.2%)预后不良,中重度卒中组内有56例(57.1%)预后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II(OR 1.004,95%CI 1.001~1.006,P=0.007)、高NLR(OR 1.189,95%CI 1.081~1.324,P=0.004)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于轻度卒中组患者,高SII(OR 1.016,95%CI1.005~1.032,P=0.016)、高NLR(OR 1.167,95%CI 1.045~1.302,P=0.005)是缺血性卒中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中重度卒中组患者,高SII(OR 1.010,95%CI 1.006~1.011,P=0.025)、高NLR(OR 1.142,95%CI 1.022~1.283,P=0.020)、高PLR(OR 1.003,95%CI 1.000~1.010,P=0.032)是缺血性卒中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II、NLR、PLR预测90 d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50(95%CI0.692~0.808)、0.704(95%CI 0.637~0.772)、0.742(95%CI 0.692~0.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I与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是其9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SII在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90 d预后不良方面较NLR及PLR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卒中 系统免疫炎性指数 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疫苗免疫帕金森病小鼠加重黑质炎性反应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少君 罗琴 +5 位作者 王加才 彭国光 李增潮 张洵岳 万金城 张江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核酸疫苗免疫帕金森病小鼠后黑质免疫炎性反应的变化。方法:将本实验室成功构建的α-syn核酸疫苗-pVAX1-hα-Syn140用Qiagen试剂盒大量制备α-syn质粒;24只MPTP慢性帕金森病小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核酸疫苗免疫帕金森病小鼠后黑质免疫炎性反应的变化。方法:将本实验室成功构建的α-syn核酸疫苗-pVAX1-hα-Syn140用Qiagen试剂盒大量制备α-syn质粒;24只MPTP慢性帕金森病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空质粒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肌注pVAX1-hα-Syn140重组质粒,pVAX1空质粒和PBS各100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末次免疫后2周,观察小鼠中脑黑质CD11b和TNF-α表达变化。结果:pVAX1-hα-Syn140核酸疫苗免疫组小鼠中脑黑质CD11b表达较对照组增加约36%~37%(P<0.01);TNF-α表达较对照组增加约28%~32%(P<0.01)。结论:pVAX1-hα-Syn140核酸疫苗具有一定的炎性副反应,可在下一步的实验中进行优化,减轻其有害的细胞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核酸疫苗 免疫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免疫吸附治疗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晓军 韩聚方 +2 位作者 戈海青 李晓云 任文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8-679,共2页
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是以骨骼肌损伤为主的一类风湿性疾病,主要包括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PM/DM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仍有许多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部分累及肺组织,引发肺间质改变,严重者出现呼... 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是以骨骼肌损伤为主的一类风湿性疾病,主要包括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PM/DM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仍有许多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部分累及肺组织,引发肺间质改变,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免疫吸附是一种新的血液净化技术,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显示出了独特疗效[1-3]。但在PM/DM治疗中的研究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DAN免疫吸附疗法对PM/DM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免疫吸附治疗 免疫肌病 临床疗效 系统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疾病 血液净化技术 类风湿关节 免疫吸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合并结核感染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祥婵 李雪琴 +4 位作者 欧汝志 邓建宁 黄爱春 李伟新 卢洪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infection,AIDS/TB)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中出现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mmune reconst...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infection,AIDS/TB)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中出现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ion syndrome,IRIS)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将80例AIDS/TB患者分成两个治疗组(一组38例为2周组即在抗结核治疗2周后同时HAART,另一组42例为8周组即在抗结核治疗8周后同时HAART),对其在抗病毒治疗的前3个月内的临床症状及CD4+T细胞计数进行描述,分析其发生IRIS的危险因素。结果绝大多数患者在接受HAART后3个月CD4+T细胞计数显著上升(P<0.01)。基线CD4+T细胞计数<50/μL的病例发生IRIS的几率较基线CD4+T细胞计数≥50/μL的病例明显增高(χ2=5.107,P=0.024)。IRIS在2周组中的发病率较8周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P=0.509)。低基线CD4+T细胞计数是HAART后发生IRIS的危险因素(OR=3.348,95%CI为1.276~8.784,P=0.014)。结论 HAART可使患者的免疫重建,AIDS/TB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IRIS可能与开始HAART之前的抗结核治疗时间无关,而与HAART前结核病的控制程度有关。低基线CD4+T细胞计数可能使IRIS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对于CD4+T细胞计数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观察,以期及早发现I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结核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相关性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敏 谭顺 +2 位作者 李奇穗 唐德谊 陈耀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54-1958,共5页
目的分析结核相关性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TB-associated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TB-IRIS)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以提高对该临床综合征的认识,减少其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HIV/TB双重感染者临床资... 目的分析结核相关性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TB-associated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TB-IRIS)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以提高对该临床综合征的认识,减少其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HIV/TB双重感染者临床资料,计算TB-IRIS发生率,并对比分析TB-IRIS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入院时CD_4^+细胞计数、入院时HIV RNA定量及结核病类型等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HIV/TB病例共305例,其中13.1%(40例)发生TB-IRIS;发生TB-IRIS者治疗前CD_4^+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未发生TB-IRIS者,发生TB-IRIS者平均年龄低于未发生TB-IRIS者(P<0.05);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6个月内发生TB-IRIS者CD_4^+细胞增长值高于未发生TB-IRIS者,但1年后两组患者CD_4^+细胞计数增长值相近;40例TB-IRIS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9.0℃者85.0%;TBIRIS治愈率为95.0%,病死率为5.0%。结论 TB-IRIS多发生于ART治疗后1个月之内;治疗前CD_4^+细胞计数≤50个/μL及年龄≤60岁是TB-IRIS发生的危险因素;TB-IRIS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综合征 艾滋病 结核病 重叠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宇 闻颖 刘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08-1410,共3页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可发生于艾滋病患者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时,机体免疫功能重建而出现临床症状恶化。随着HAART的广泛应用,临床医生面临的IRIS患者也越来越多。本文报告了1例艾滋病患者进行HAART后出现巨细胞病毒及...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可发生于艾滋病患者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时,机体免疫功能重建而出现临床症状恶化。随着HAART的广泛应用,临床医生面临的IRIS患者也越来越多。本文报告了1例艾滋病患者进行HAART后出现巨细胞病毒及结核感染相关的IRIS,介绍患者诊治经过,探讨IRIS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免疫重建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华 陆普选 +7 位作者 刘水腾 刘艳 刘映霞 周泱 刘锦清 朱文科 乐晓华 叶如馨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55-958,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9例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的胸部CT影像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影像表现及临床影像的...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9例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的胸部CT影像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影像表现及临床影像的特点。结果: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分布于胸部的不同部位;4例患者见肺内结节影;3例患者出现肺实变;4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2例患者可见心包积液;1例患者发现粟粒结节影。结论:淋巴结肿大是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最显著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肿大的淋巴结可出现于胸部不同的部位,其他影像表现包括肺实变、肺内结节、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重建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巍 黄世敬 王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0-713,共4页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发生于艾滋病患者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的免疫重建过程中,本文分别对其概念、发病机制、诊断、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综合文献资料认为在病人的诊治上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对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诊...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发生于艾滋病患者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的免疫重建过程中,本文分别对其概念、发病机制、诊断、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综合文献资料认为在病人的诊治上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对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以免延误病情。免疫重建的特征之一是恢复了针对机会性感染致病原的免疫反应,因此除非有可能威胁患者生命或导致高致残率外,都应继续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 免疫重建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合并隐球菌相关性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1例
16
作者 曹齐 陈思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476-2476,2481,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男男同性恋者。2005年确认抗HIV阳性,当时因CD4+T淋巴细胞高于500/μL,未开始进行HAART。此后未再监测。直到2011年2月因“发热15d”第1次入住我院。
关键词 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 隐球菌脑膜 免疫重建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武 刘薇芝 +1 位作者 胡汉昆 桂希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3776-3778,3792,共4页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是艾滋病患者在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时,机体免疫功能重建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症状恶化的异常表现,是现今艾滋病治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IRIS的危害、发病机制、诊断、预防与治疗等多方面对IRIS的研究现状进...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是艾滋病患者在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时,机体免疫功能重建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症状恶化的异常表现,是现今艾滋病治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IRIS的危害、发病机制、诊断、预防与治疗等多方面对IRIS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重建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国强 郑煜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68-372,364,共6页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在人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中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HIV病毒载量,随之使CD4+细胞上升,免疫功能恢复。这些免疫学的改变对患者是有利的,减少了机会性感...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在人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中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HIV病毒载量,随之使CD4+细胞上升,免疫功能恢复。这些免疫学的改变对患者是有利的,减少了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可延长生命。但经ART后不久,部分患者却由于对病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失控而引起病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 AIDS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藤莓汤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性病理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陆妍 王亚南 +8 位作者 刘慧 马卫国 张继胜 谭玲 李慧慧 林子超 沈志明 王洁 孟凤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7,I0004,共11页
目的探讨中药藤莓汤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关节滑膜炎症指数、四肢肿胀程度、关节组织炎性浸润的改善情况,以及免疫炎性相关因子影响。方法建立CI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 目的探讨中药藤莓汤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关节滑膜炎症指数、四肢肿胀程度、关节组织炎性浸润的改善情况,以及免疫炎性相关因子影响。方法建立CI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大、小剂量组,设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干预治疗12周。每周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四肢踝腕部前后径、左右径,爪掌足垫厚度,以及双后肢的跖关节肿胀最高点宽度,评价其关节积分和四肢肿胀程度。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总AI评分及双后肢AI评分显著增加(P<0.05或P<0.01);左前肢AI评分在10-12周时升高(P<0.05);左后肢前后径、左右径、足垫厚度及左后肢跖骨最高点测量值在1-12 w不同时间段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小剂量组总AI评分及左后肢关节AI评分在6 w后降低(P<0.05);阳性药组10-12 w时左前肢AI评分下降(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6、TNF-α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中药大、小剂量组IL-6、TNF-α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3光镜检测结果显示:中药小剂量组明显改善了CIA模型大鼠关节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论中药藤莓汤改善CIA模型大鼠关节病理损伤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滑膜组织免疫炎性因子高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藤莓汤 CIA模型 AI积分 病理改变 免疫炎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126答案:骨髓移植后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脑炎
20
作者 陈静勿 周彩红 +1 位作者 谢新凤 黄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4-996,共3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39岁,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移植后5月余,咳嗽头痛1周,神志不清2天。患者5个月前骨髓移植,移植后持续血CMV-DNA(+),服用更昔洛韦、赛美维、磷钾酸钠后降至正常。患者1周前咳嗽、头痛,查血CMV-DNA(+),低热伴有乏力,... 病例资料患者,女,39岁,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移植后5月余,咳嗽头痛1周,神志不清2天。患者5个月前骨髓移植,移植后持续血CMV-DNA(+),服用更昔洛韦、赛美维、磷钾酸钠后降至正常。患者1周前咳嗽、头痛,查血CMV-DNA(+),低热伴有乏力,视力下降,抗感染治疗后咳嗽好转;2天前因神志不清、抽搐入住我院。查体:嗜睡,呼之有反应,对答部分切题,定向力不完整,轻度水平眼震,左下肢肌力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重建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脑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