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及处理
1
作者 王晓慧 张家铭 +5 位作者 刘艺 袁媛 夏寒 尹兴华 王书畅 张耀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39例接受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39例接受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接受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及派安普利单抗等PD-1抑制剂治疗37例,接受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恩沃利单抗)治疗2例。3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先出现一过性甲状腺毒症后很快转变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者25例,直接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者14例;从初次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到出现甲状腺毒症的中位时间46 d,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中位时间91d;甲状腺毒症期甲功TSH降低,FT3、FT4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甲状腺功能减退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畏寒及颜面水肿等;明确诊断为2级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1例、3级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8例。39例患者均予(1.87±0.77)μg/(kg·d)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治疗后病情均较稳定。随访时间60.14(37.43,101.93)周,39例患者中原发肿瘤疾病稳定30例、进展9例。结论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时间较早,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左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经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症状群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李宁 张勇 贾江坤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69,共5页
目的分析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期间的相关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以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河南省某医院免疫... 目的分析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期间的相关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以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河南省某医院免疫治疗科接受治疗的MM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肿瘤ICIs治疗症状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ICIs治疗期间皮疹、腹痛、视觉模糊、头晕、心悸、恶心、腹泻发生频率较高。因子分析显示形成肌肉-呼吸症状群、神经-感觉症状群、皮肤-肠胃症状群3个症状群。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以及疾病分期为患者肌肉-呼吸症状群的影响因素(F=16.892,P<0.001);发病部位、基础疾病为患者皮肤-肠胃症状群的影响因素(F=18.345,P<0.001);年龄、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数量为患者神经-感觉症状群的影响因素(F=11.456,P<0.001)。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ICIs期间神经-感觉症状群和皮肤-肠胃症状群困扰严重。护士要注重对于年龄较大、患有基础疾病、肿瘤分期较晚、发病部位为黏膜、淋巴结或器官转移数量较多的患者的监测,并实施对症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症状评估 症状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欣晔 张韶君 任跃忠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7-100,共4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中,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ICI-D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irAEs。ICI-DM主要见于单独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抑制剂的肿瘤患者,常...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中,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ICI-D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irAEs。ICI-DM主要见于单独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抑制剂的肿瘤患者,常呈暴发性起病,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部分患者血清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阳性。ICI-DM的发病可能与胰腺B细胞上PD-1配体异常表达、ICIs打破胰腺周围免疫平衡、体液免疫及胰腺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白勇 李萍 姜楠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NSCLC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前30d是否有PPIs服药史(至少连续服...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NSCLC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前30d是否有PPIs服药史(至少连续服用7 d)将其随机分为抑酸组和非抑酸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接受ICIs抗肿瘤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肺癌家族史、病理及临床数据、治疗方案等基线数据。自患者接受ICIs治疗开始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非抑酸组总有效率(72.00%)高于抑酸组(53.00%)(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服用PPIs可显著降低NSCLC患者随访期间的无病生存率(HR:0.428,95%CI:0.282~0.650)和总生存率(HR:0.538,95%CI:0.304~0.953)。两组患者经ICIs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PPIs可能对ICIs治疗NSCLC的疗效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管理的证据总结
5
作者 杨智慧 罗园园 +5 位作者 卢睿琦 刘欣琪 柳涵钰 张丰翼 黄琛 张立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6-50,共5页
目的评价并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管理的相关证据,为医护人员对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患者进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网站和数据库,查询关于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管理方面的指南、专... 目的评价并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管理的相关证据,为医护人员对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患者进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网站和数据库,查询关于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管理方面的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证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4月30日,由2名具有循证护理知识的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指南7篇、专家共识10篇、系统评价1篇、临床决策1篇,从预防、评估、检查、治疗与护理、监测5个方面形成19条最佳证据。结论有效管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可改善皮肤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需考虑患者的意见,结合临床情境,为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皮肤毒性 药物不良反应 循证护理 皮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管理的证据总结
6
作者 郝素娟 柴春燕 +4 位作者 黄晓燕 杨雪芳 谷斌 丁欢 杨丽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irAEs)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循证决策支持系统BMJ Best Practice、JBI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校际指南、Web of scienc...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irAEs)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循证决策支持系统BMJ Best Practice、JBI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校际指南、Web of science、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等专业学会网站、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中关于ICIs irAEs管理的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间限定为2013年1月1月-2022年10月31日。对检索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再对证据进行提取和整合。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包括4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4篇专家共识。经过阅读、提取和归纳,共总结出14条证据,包括培训、健康教育、评估与监测和治疗4个方面。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应用最佳证据对ICIs irAEs进行规范管理,降低irAE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方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皮肤不良反应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张琼妍 周颐 +3 位作者 朱娴雅 曾丽丽 王静 孙杨承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索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单药组(56例)和联合组(62例)。单药组采用安罗替尼口服治疗,联合组采用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 目的探索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单药组(56例)和联合组(62例)。单药组采用安罗替尼口服治疗,联合组采用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查尔森合并症指数0~1分、治疗线数≤2线患者的PF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药组无完全缓解(CR)患者,部分缓解(PR)4例(7.1%),疾病稳定(SD)41例(73.2%),疾病进展(PD)11例(19.6%);联合组无CR患者,PR 17例(27.4%),SD 37例(59.7%),PD 8例(12.9%)。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ORR)27.4%高于单药组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DCR)87.1%略高于单药组的8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PFS为4.1个月,长于单药组的3.0个月(P<0.05)。联合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0~1分患者、治疗线数≤2线中位PFS分别为5.0、7.0个月,均长于单药组的3.8、4.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高血压发生率为19.6%(11/56),乏力发生率为14.3%(8/56),尿蛋白发生率为7.1%(4/56),内分泌异常发生率为5.3%(3/56)。联合组高血压发生率为16.1%(10/62),乏力发生率为16.1%(10/62),内分泌异常发生率为11.3%(7/62),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9.7%(6/62),免疫性肺炎发生率为4.8%(3/62)。单药组3级高血压患者为2例,联合组3级高血压患者为3例,其余均为1~2级高血压。停药并治疗均好转。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具有安全性。但治疗越进入晚期治疗效果越差;查尔森合并症指数0~1分、治疗线数≤2线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在延长PFS方面可能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安罗替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志坤 胡蓉 +1 位作者 郑舒丹 谢红炬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111-114,F0003,共5页
恶性黑色素瘤(MM)极易发生区域和远处转移,通常预后很差。早期未转移的MM应手术切除,对于晚期MM患者,免疫疗法提高了大多数MM患者的生存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等免... 恶性黑色素瘤(MM)极易发生区域和远处转移,通常预后很差。早期未转移的MM应手术切除,对于晚期MM患者,免疫疗法提高了大多数MM患者的生存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等免疫检查点的发现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模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CTLA-4阻断剂伊匹木单抗、PD-1阻断剂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LAG-3阻断剂瑞拉利单抗等,能够明显改善晚期MM患者的预后,其协同应用时进一步增强了抗肿瘤作用和免疫反应,提高了MM免疫治疗的疗效。MM免疫治疗的效果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细胞因子、MicroRNA、肠道微生物群和肿瘤代谢等,仍有很大比例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无法获得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恶性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究
9
作者 张强 梁玮 王军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270-1272,1385,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98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有无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将NSCLC患者分为irAE组(n=53)和未发生组(n=45)。分析比较两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irAE组NSCLC患者的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eosinophil count,AEC)、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ALC水平偏高(OR=4.477,P=0.001)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irA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C水平偏高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irA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学疗法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利回 岳红梅 白雪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96-100,共5页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通过机体免疫系统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抗PD-1抗体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的≥65岁晚期无驱动基因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通过机体免疫系统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抗PD-1抗体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的≥65岁晚期无驱动基因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获益,但晚期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未从治疗中获益;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增加。与单纯化疗对比,抗PD-1抗体Nivolumab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未获益。抗PD-L1抗体Atezo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但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单纯化疗明显增加。抗PD-1抗体Nivolumab和CTLA-4抑制剂Ipilimumab双免疫治疗的PD-L1表达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显著获益,但>75岁的患者并未获益,且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明显增加。抗PD-L1抗体Durvalumab与CTLA-4抑制剂Tremelimumab双免疫联合化疗治疗的老年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均获益,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及预测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1
作者 徐倩 王妍 汪朝晖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92-96,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但其介导的过度活化的免疫反应可以引起脱靶效应,导致影响多器官系统的广谱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其中最致命的就是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包括心肌炎、Takotsubo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但其介导的过度活化的免疫反应可以引起脱靶效应,导致影响多器官系统的广谱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其中最致命的就是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包括心肌炎、Takotsubo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心包炎、心包积液、血管炎等。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在临床上呈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ICI相关心肌炎所涉及的临床表现广泛,涵盖心悸、胸痛等。ICI相关Takotsubo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左心室功能障碍伴有心壁运动异常。ICI相关扩张型心肌病在临床表现上与Takotsubo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不显示根尖气球综合征特征。ICI相关心包疾病的临床症状较轻,如胸痛、呼吸急促等。ICI相关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引发失明、中风和动脉瘤。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性别、BMI及吸烟史等个人相关危险因素,ICI药物的种类、用药剂量以及联合疗法等治疗相关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和合并疾病的病史、恶性肿瘤类型、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危险因素可以影响ICI相关心脏毒性的发生。血清肌钙蛋白浓度作为评估ICI相关心脏毒性的关键心脏生物标志物,在心肌炎等心脏毒性事件中已经展现出重要的价值,然而,其特异性有限。因此,探索新的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的预测生物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共享抗原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已表现出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不良反应 心脏毒性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预测生物标志物 抗肿瘤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化疗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周婵 张小乔 +2 位作者 张丽莎 陈彦辉 王梅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68-70,共3页
对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维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仍是标准的治疗方案。部分LA-NSCLC患者因各种原因不适合化疗,表现在治疗方案选择中对无化疗方案的需求。近期研究表明,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 对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维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仍是标准的治疗方案。部分LA-NSCLC患者因各种原因不适合化疗,表现在治疗方案选择中对无化疗方案的需求。近期研究表明,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策略有良好协同效应和潜在治疗价值。本文主要对无化疗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的LA-NSCLC进行系统总结,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治疗模式的机制、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化疗方案 放射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生娇 杨吉利 +3 位作者 贾艳华 王燕 曾传富 胡金鸿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289-1293,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其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irAEs)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来对抗这种副作用,然而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中医学凭借其独特的辨证理论优势在皮肤irAEs的治疗过程中...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其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irAEs)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来对抗这种副作用,然而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中医学凭借其独特的辨证理论优势在皮肤irAEs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减毒增效作用。糖皮质激素结合中医药治疗的手段能够显著缩短ICIs导致的皮肤irAEs病人的病程,并降低其副作用。现将近年来ICIs相关皮肤irAEs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展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皮肤不良反应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高佩玉 喜鹏 +1 位作者 董治银 宋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47-51,107,共6页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靶向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物可阻断ICIs分子与其配体的结合,从而通过增强T细胞免疫活性促进肿瘤细胞清除,这在改善几种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总生存率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效果。群体药代动力学(PPK)可表...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靶向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物可阻断ICIs分子与其配体的结合,从而通过增强T细胞免疫活性促进肿瘤细胞清除,这在改善几种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总生存率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效果。群体药代动力学(PPK)可表征药物在特定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目前关于ICIs的PPK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本文综述常见抗肿瘤ICIs类药物的PPK研究进展,列举各类药物的PPK模型结构参数及其协变量,并总结药物是否需要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给药方案的调整,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ICIs药物及其药动-药效学(PK-PD)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靶向抗肿瘤药物 个体化用药 群体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进展
15
作者 闫双银 董华承 张冬梅 《天津药学》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的一种高侵袭性亚型,病情进展快,短期内易复发,预后极差。三十年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始终以化疗为主,但大多数患者都会复发,长期生存率极低。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广泛期SCLC(ES-SCLC)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早期IM...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的一种高侵袭性亚型,病情进展快,短期内易复发,预后极差。三十年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始终以化疗为主,但大多数患者都会复发,长期生存率极低。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广泛期SCLC(ES-SCLC)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早期IMpower133和CASPIAN研究率先证明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可提高ES-SCLC患者的生存期,从而确立了ICIs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新标准。随后CAPSTONE-1和ASTRUM-005研究也证实国产ICIs一线治疗能够延长ES-SCLC的中位生存期且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同时多项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相似的结果。因此,提高ES-SCLC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尽量筛选出从免疫治疗中受益的人群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就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免疫治疗的现状、真实世界免疫治疗的情况以及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伴随药物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尿路上皮癌的影响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吕正钦 赵宇豪 +2 位作者 郭园园 刘贝贝 刘建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399,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被批准用于尿路上皮癌的治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并发症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皮质类固醇、β⁃受体阻滞剂、二甲双胍和他汀类等伴随药物,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影响ICIs...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被批准用于尿路上皮癌的治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并发症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皮质类固醇、β⁃受体阻滞剂、二甲双胍和他汀类等伴随药物,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影响ICIs的临床疗效,使患者产生耐药性,难以从临床获益。本文就上述临床伴随药物对ICIs治疗尿路上皮癌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展ICIs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尿路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重度(3~4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T特征
17
作者 赵博峰 张雅敏 +4 位作者 陈平 冯炜 刘金鹏 南克俊 陈宝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3-907,共5页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重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及CT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174例肺癌患者,分析重度CIP患者的临床及...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重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及CT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174例肺癌患者,分析重度CI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共23例患者符合重度CIP诊断。其中,22例男性,15例发病年龄<65岁,17例有基础肺病史,16例有放化疗和其他治疗史,21例有联合放化疗史;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药开始至发生CIP的中位时间为128(74,348)d;19例为非小细胞癌;16例CIP发生于右肺癌,15例出现肿瘤中央气道侵犯,14例影像学特征为弥漫性肺泡损伤/急性间质性肺炎模式,20例于随访期间死亡。结论重度CIP可能好发于男性、有基础病史、放化疗治疗史的肺癌患者,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影像学特征为弥漫性肺泡损伤/急性间质性肺炎模式,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弥漫性肺泡损伤/急性间质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晚期成人腺泡型横纹肌肉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观察
18
作者 聂远 黄秋锦 +3 位作者 陈洋洋 王进 王兴猛 尹朝晖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69-72,共4页
目的 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在晚期成人腺泡型横纹肌肉瘤(ARMS)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晚期成人ARMS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情况。结果 1例Ⅳ期ARMS成年患者,确诊时已有肺及肾上腺转移,通过VAC方案(长春... 目的 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在晚期成人腺泡型横纹肌肉瘤(ARMS)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晚期成人ARMS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情况。结果 1例Ⅳ期ARMS成年患者,确诊时已有肺及肾上腺转移,通过VAC方案(长春新碱、放线菌素和环磷酰胺)化疗后,评估病情较前进展。交替IE方案(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化疗联用安罗替尼方案,用药期间患者出现间断咯血,停药后再次更替治疗方案,检测患者肿瘤样本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高表达后,应用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进行免疫治疗,评估肿瘤灶较前缩小。后续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维持免疫治疗,患者取得一个超出预期的疗效,现已获得20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结论 晚期成人ARMS患者应用交替化疗方案、安罗替尼疗效不佳时,可以考虑检测患者PD-L1,根据表达情况应用如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方法,以延长该类型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型横纹肌肉瘤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信迪利单抗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构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模型及相关功能和潜在药物研究
19
作者 谭天华 许静涌 宋京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构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药物敏感性差异分析。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取大规模的肝癌患者数据,包括转录组数据、临床特征数据和突变数据。通过整合... 目的探讨基于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构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药物敏感性差异分析。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取大规模的肝癌患者数据,包括转录组数据、临床特征数据和突变数据。通过整合这些数据,构建一个预后模型,并选择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作为独立预后蛋白。通过独立预后分析验证模型的独立性。另外行免疫相关性分析,评估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基因和免疫相关功能。最后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评估不同风险组患者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根据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得出预后模型公式:风险评分=(1.25968690844101×ADAMTS5表达)+(0.332985729856301×CTSA表达)+(-0.31683170952125×FBLN5表达)+(0.346521502281786×P3H1表达)。免疫相关性分析揭示了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基因和免疫相关功能,差异基因包括Cytolytic_activity、Type_Ⅰ_IFN_Reponse、Type_Ⅱ_IFN_Reponse和MHC_class_Ⅰ。单因素预后分析,风险评分的HR和95%CI分别为1.201和1.132,1.274(P<0.01);多因素预后分析,风险评分的HR和95%CI分别为1.174和1.102,1.251(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1、3和5年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一致性指数(C-index)曲线显示所构建的模型C-index值最大。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在Cyclopamine、Epothilone B、Foretinib、Imatinib、Midostaurin、Obatoclax Mesylate、Paclitaxel、Pyrimethamine、Sorafenib、Thapsigargin、Tipifarnib和Vinorelbine等的敏感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基于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的预后模型对肝癌预后有潜在预测价值,其免疫相关性分析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可提供肝癌免疫状态和个体化治疗信息,可为肝癌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提供新的工具和指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预后模型 免疫检查点 基底膜基因 免疫功能 相关性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0
作者 时绘绘 宇文利霞 +1 位作者 甄建龙 袁耀辉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9期43-48,84,共7页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350例ICI治疗的肺癌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人群245例和验证人群105例,开展前瞻性研究。统计训练人群中ICI相...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350例ICI治疗的肺癌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人群245例和验证人群105例,开展前瞻性研究。统计训练人群中ICI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LASSO-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肺癌患者ICI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在训练和验证人群中进行验证。结果训练人群中ICI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2%(113/245)。年龄、饮酒史、临床分期、ICI种类、胃肠道基础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联合化疗均为肺癌患者ICI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肺癌患者ICI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训练和验证人群的C-index分别为0.912、0.905,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在预测肺癌患者ICI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方面具备良好临床效用。结论肺癌患者ICI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饮酒史、临床分期、ICI种类、胃肠道基础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联合化疗,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早期筛选并识别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胃肠道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