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表位肽与聚肌胞苷酸对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冰 陈文娟 +5 位作者 朱琳 李建军 吕传忠 任东兴 陈庚 付旭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3-168,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Th表位肽和聚肌胞苷酸[Poly(I:C)]2种免疫增强剂对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抗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增强作用。[方法]将上述2种免疫增强剂分别与O型口蹄疫病毒(FMDV)合成肽抗原混合乳化,分组免疫Balb/c小鼠,分别在免疫后7...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Th表位肽和聚肌胞苷酸[Poly(I:C)]2种免疫增强剂对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抗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增强作用。[方法]将上述2种免疫增强剂分别与O型口蹄疫病毒(FMDV)合成肽抗原混合乳化,分组免疫Balb/c小鼠,分别在免疫后7、14、21和28 d检测小鼠血清中的VP1抗体、IL-4和IFN-γ水平,以及脾脏中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脾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免疫后14 d Th表位肽疫苗组和Poly(I:C)疫苗组血清VP1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疫苗组(P<0.05),免疫后28 d Th表位肽疫苗组显著高于Poly(I:C)疫苗组和普通疫苗组(P<0.05)。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4、21 d Th表位肽与Poly(I:C)疫苗组IL-4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疫苗组(P<0.05),免疫后14 d Th表位肽疫苗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免疫后21 d Th表位肽与Poly(I:C)疫苗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疫苗组(P<0.05)。Th表位肽与Poly(I:C)均可使试验小鼠脾脏白髓区增大,着色加深,动脉周围淋巴鞘胀大,Poly(I:C)疫苗组淋巴细胞增殖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结论]Th表位肽和Poly(I:C)对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抗原均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而Th表位肽可延长体液免疫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Th 聚肌胞苷酸 疫苗免疫增强剂 合成肽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E2糖蛋白抗原表位的预测、多肽合成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思国 马刚 +2 位作者 余兴龙 张茂林 涂长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8-450,453,共4页
目的 :研究CSFVE2蛋白免疫原性肽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对猪瘟病毒E2糖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了预测 ,结合E2基因的变异分析 ,人工合成了两条多肽 (Pep1和Pep2 )序列 ,与抗mE2蛋白的兔血清和抗mE2的 8株单抗进行反应 ,并... 目的 :研究CSFVE2蛋白免疫原性肽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对猪瘟病毒E2糖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了预测 ,结合E2基因的变异分析 ,人工合成了两条多肽 (Pep1和Pep2 )序列 ,与抗mE2蛋白的兔血清和抗mE2的 8株单抗进行反应 ,并将两条多肽分别与载体蛋白 (BSA)进行偶联和免疫家兔。结果 :两条多肽均与兔的抗血清及单抗A11反应 ;多肽Pep2与单抗D5和D8反应。多肽Pep1与BSA载体蛋白偶联 (Pep1 BSA) ,免疫家兔后能够产生针对多肽Pep1的抗体。结论 :两条多肽Pep1和Pep2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糖蛋白 抗原 预测 多肽合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免疫小鼠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肖治军 张改平 +7 位作者 杨汉春 杨艳艳 赵东 李学伍 邓瑞广 柴书军 邢广旭 杨继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3-235,共3页
为检测Ⅰ型IBDVVP2蛋白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肽PJ14和PJ5的免疫原性,将人工合成并纯化的PJ14和PJ5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将与BSA偶联的PJ14和PJ5分别免疫BALB/c小鼠,然后以与OVA偶联的PJ14和PJ5作为间接酶联免疫... 为检测Ⅰ型IBDVVP2蛋白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肽PJ14和PJ5的免疫原性,将人工合成并纯化的PJ14和PJ5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将与BSA偶联的PJ14和PJ5分别免疫BALB/c小鼠,然后以与OVA偶联的PJ14和PJ5作为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原,分别测定免疫鼠血清中抗相应多肽的抗体。结果显示,免疫小鼠产生了抗PJ14和PJ5的抗体,抗体持续期达21周。表明PJ14和PJ5具有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V VP2蛋白 合成 抗原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编码蛋白主要特性与抗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转转 杨燕萍 +1 位作者 郑葵阳 刘宜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刚地弓形虫苹果酸脱氢酶(TgMDH)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与抗原表位,预测该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提供的ProtParam、SOSUI、TMPRED、HNN、MotifScan和NCBI上的ORF finder、SignalP、Bcep...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刚地弓形虫苹果酸脱氢酶(TgMDH)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与抗原表位,预测该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提供的ProtParam、SOSUI、TMPRED、HNN、MotifScan和NCBI上的ORF finder、SignalP、Bcepred等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结合Gene Runner和DNAMA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并预测TgMDH蛋白的开放阅读框、理化性质、可溶性、信号肽、跨膜区、表面可及性、可塑性、亲(疏)水性、翻译后修饰位点、二级结构及抗原表位,通过CPHmodels程序预测该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结果 TgMDH蛋白由3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1498H2454N402O440S20,分子质量单位为33 777.5,等电点为6.01,波长280nm时的吸光度(A)值为0.364,半衰期为30h,有9个表面可及性参数≥1.9的区域、4个亲水性参数得分≥1.9的区域、7个柔韧性参数得分≥2的区域、14个翻译后修饰位点和14个潜在抗原表位,为可溶性表达蛋白。结论 TgMDH基因编码蛋白为可溶性蛋白,有多个抗原表位,具有免疫原性,可作为弓形虫病疫苗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苹果酸脱氢酶 生物信息学 抗原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主要外膜蛋白免疫功能表位及其致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丽慧 严杰 +1 位作者 阮萍 毛亚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 :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主要外膜蛋白 Omp L 1、Lip L 32和 L ip L 4 1免疫功能表位及其致炎作用。方法 :建立 Ni- NTA亲和层析法 ,提取不同基因型表达的目的重组蛋白 r Omp L1/ 1和 Omp L1/ 2、L ip L32 / 1和 r Lip L32... 目的 :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主要外膜蛋白 Omp L 1、Lip L 32和 L ip L 4 1免疫功能表位及其致炎作用。方法 :建立 Ni- NTA亲和层析法 ,提取不同基因型表达的目的重组蛋白 r Omp L1/ 1和 Omp L1/ 2、L ip L32 / 1和 r Lip L32 / 2、Lip L4 1/ 1和 r Lip L4 1/ 2。采用 SDS- PAGE检测上述目的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和提取物纯度。分别采用 Signal P3.0预测服务器 Signal P- NN软件、Propred MHC class- binding peptide prediction- Pro Pred预测服务器 EMBOSS软件 ,对上述蛋白的信号肽、MHC- 类分子结合肽和 B细胞表位进行分析。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VC- 30 4为效应细胞 ,采用 EL ISA检测上述目的重组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VC- 30 4分泌 IL - 1、IL - 8和TNF- α的作用。结果 :在 IPTG诱导下 ,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可有效表达 r Omp L1/ 1和 r Omp L1/ 2、r Lip L32 / 1和r Lip L32 / 2、r L ip L4 1/ 1和 r Lip L4 1/ 2 ,其产量分别约占细菌总蛋白的 30 %和 15 %、4 0 %和 35 %、15 %和 10 %。提纯后的目的重组蛋白 SDS- PAGE后均仅见单一的蛋白条带。Omp L1s、Lip L32 / 1和 Lip L32 / 2、Lip L4 1s的信号肽分别位于 N端 1- 2 4、1- 2 1和 1- 2 4、1- 2 4位氨基酸残基。 Omp L 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致病力 细菌外膜蛋白/致病力 免疫显性位/分析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属特异性外膜蛋白LipL41抗原表位预测及免疫学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姜久昆 林旭瑷 +1 位作者 严杰 薛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5-591,621,共8页
目的:预测及筛选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属特异性外膜蛋白LipL41有效T和B细胞(T/B)联合表位,了解不同基因型LipL41s差异T/B联合表位的免疫反应性差别。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LipL41/1和LipL41/2分子中T/B联合表位。采用PCR扩增... 目的:预测及筛选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属特异性外膜蛋白LipL41有效T和B细胞(T/B)联合表位,了解不同基因型LipL41s差异T/B联合表位的免疫反应性差别。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LipL41/1和LipL41/2分子中T/B联合表位。采用PCR扩增候选T/B联合表位片段,采用噬菌体展示及SDS-PAGE等技术获得含不同T/B联合表位的重组P。分别以rLipL41/1和rLipL41/2抗血清、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全菌抗血清和钩体患者血清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抗血清与各重组P免疫杂交反应性。结果:根据预测结果选择了LipL41s中8个共有或差异T/B联合表位。经PCR扩增获得了上述T/B联合表位片段。各T/B联合表位片段均准确插入噬菌体P蛋白N端并有效表达。各抗血清均能识别上述8个T/B联合表位,但其WesternBlot杂交信号强度存在差异,其中共有T/B联合表位LipL41/1-30和LipL41/1-233与不同抗血清的信号较强且稳定。结论:所选择的8个T/B联合表位均为LipL41的有效抗原表位。共有T/B联合表位LipL41/1-30和LipL41/1-233可作为钩体MAP疫苗的首选抗原表位。差异T/B联合表位LipL41s-89和LipL41s-299与不同抗血清有免疫交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免疫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分离 外膜脂蛋白/属特异性抗原 LipL41/1/LipL41/2 抗原位/预测 噬菌体展示 免疫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PvdD蛋白主要特性及抗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蔡其刚 王芬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6期18-24,51,共8页
为了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中假单胞菌素合成酶D(PaPvdD)蛋白的主要特性与抗原表位,进而为研制基于合成酶D(PvdD)的铜绿假单胞菌疫苗提供依据,本研究首先从NCBI蛋白质数据库中下载PaPvd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然后采用ProtParam、SignalP 4.1、PS... 为了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中假单胞菌素合成酶D(PaPvdD)蛋白的主要特性与抗原表位,进而为研制基于合成酶D(PvdD)的铜绿假单胞菌疫苗提供依据,本研究首先从NCBI蛋白质数据库中下载PaPvd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然后采用ProtParam、SignalP 4.1、PSORTb 3.0、MotifScan、SYFPEITHI等在线分析软件,结合DNAMAN、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PaPvdD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序列、亚细胞定位、翻译后修饰位点以及B、T细胞表位。结果表明,PaPvdD蛋白由2448氨基酸(aa)组成,是一种亲水性的不稳定蛋白,不含有信号肽序列和跨膜结构域,可能定位于细胞质。PaPvdD蛋白含有3个B细胞表位(分别位于687~723 aa、1748~1784 aa、2194~2210 aa)和5个T细胞表位(分别位于97~105 aa、152~160 aa、697~705 aa、787~795 aa、1005~1013 aa)。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了PaPvdD蛋白的3个B细胞表位和5个T细胞表位,这为研制基于PvdD的铜绿假单胞菌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素 假单胞菌素合成酶D 生物信息学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媛 许晶 +7 位作者 黄艳平 邢爱华 常文辉 贾华 王平忠 白文涛 徐志凯 黎志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7期4915-4917,4929,共4页
为预测天花粉蛋白(TCS)的B细胞抗原表位,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器,预测TCS的二级结构和分析TCS表面特性(亲水性、可塑性、可及性和抗原性);再计算平均抗原指数(AI),预测TCS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TCS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24~3... 为预测天花粉蛋白(TCS)的B细胞抗原表位,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器,预测TCS的二级结构和分析TCS表面特性(亲水性、可塑性、可及性和抗原性);再计算平均抗原指数(AI),预测TCS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TCS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24~32序列(LPNERKLY)的AI(0.394)明显高于其他片段,24~32序列是TCS潜在的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说明TCS的定点突变及免疫原性的降低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synuclein-γ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的确定
9
作者 谢玮 苏亚辉 +1 位作者 刘彩云 寿成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1-367,共7页
目的:确定已获得的多株抗突触蛋白γ(synulcein-γ,SNCG)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为相关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构建谷胱甘肽疏基转移酶(GST)与SNCG不同截短体的表达载体并表达GST-SNCG截短体融合蛋白,采用ELISA和Western b... 目的:确定已获得的多株抗突触蛋白γ(synulcein-γ,SNCG)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为相关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构建谷胱甘肽疏基转移酶(GST)与SNCG不同截短体的表达载体并表达GST-SNCG截短体融合蛋白,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单抗与不同截短体融合蛋白的反应,推知不同单抗的抗原识别表位区域。依据推测的抗原识别表位的区域,构建并表达GST-表位小肽融合蛋白,并用相应单抗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单抗的抗原表位区域。结果:确定了11株SNCG单抗的抗原识别表位区域,分别是9#、42#和3E4抗体的抗原表位位于SNCG第1到21位氨基酸,11#和22#抗体的抗原表位位于SNCG第78~92位氨基酸,1#、14#、18#、31#和36#抗体的抗原表位位于SNCG第93到110位氨基酸,6C8抗体的抗原表位位于SNCG第111~127位氨基酸。结论:确定了11株SNCG单抗的抗原识别表位区域,为SNCG的进一步研究和血清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 抗体 单克隆 免疫显性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免疫效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冰 陈文娟 +4 位作者 李建军 吕传忠 任东兴 陈庚 付旭彬 《现代畜牧兽医》 2016年第5期9-12,共4页
为了解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免疫28 d后是否能够增强对易感仔猪的免疫效力,本研究将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抗原乳化后按1头份、1/3头份和1/9头份三组剂量分别免疫易感仔猪。在免疫第28 d检测仔猪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滴度及攻毒保护试验检测PD_... 为了解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免疫28 d后是否能够增强对易感仔猪的免疫效力,本研究将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抗原乳化后按1头份、1/3头份和1/9头份三组剂量分别免疫易感仔猪。在免疫第28 d检测仔猪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滴度及攻毒保护试验检测PD_(50)。结果显示:1头份剂量组VP1抗体滴度最高达1:45,且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VP1抗体滴度(P<0.05);1/3头份剂量组VP1抗体滴度最高达1:22,1/9头份剂量组VP1抗体滴度均为1:16,该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能够有效抵抗O/GX/09-7毒株和JMS毒株的侵袭,增强了易感仔猪对该两种病毒的免疫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Th 疫苗免疫增强剂 合成肽疫苗 抗体滴度 攻毒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ori病毒核蛋白抗原表位的筛选及鉴定
11
作者 张敏 古丽娜孜·沙都汉 +4 位作者 刘利平 王岚 孙素荣 张渝疆 丁军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56-962,共7页
目的研究鉴定DHOV核蛋白(NP)的最小线性B细胞表位(BCEs),为DHOV的疫苗研制和预防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针对DHOV-GRT169毒株NP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改良生物合成肽法鉴定其BCEs。首先将DHOV NP蛋白截短为4个片段并鉴定其抗原性,... 目的研究鉴定DHOV核蛋白(NP)的最小线性B细胞表位(BCEs),为DHOV的疫苗研制和预防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针对DHOV-GRT169毒株NP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改良生物合成肽法鉴定其BCEs。首先将DHOV NP蛋白截短为4个片段并鉴定其抗原性,将阳性片段继续截短成相互重叠8个氨基酸的16肽,将16肽序列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XXGST-3中表达,兔抗融合蛋白NP蛋白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16肽的抗原性,将检测出的阳性16肽都截短成相互重叠7个氨基酸的8肽,用同样的方法诱导表达及检测。最后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每个BCEs在NP蛋白三维结构中的位置。结果从NP蛋白中最终鉴定出9个BCEs,分别为Enp1(^(3)NPTPKR^(8))、Enp2(^(7)KRAEPGD^(13))、Enp3(^(83)YUFFFL^(88))、Enp4(^(111)NQTLTDE^(117))、Enp5(^(224)QSQKAMLK^(231))、Enp6(^(227)KAMLKQIF^(234))、Enp7(^(418)LNAEFEEY^(425))、Enp8(^(421)EFEEYSKL^(428))、Enp9(^(432)GTGAFYER^(439)),均位于NP蛋白表面。结论这些鉴定的表位将提高对DHOV表位分布和致病机制的认识,为DHOV多表位检测抗原的开发提供基础,也可为DHOV感染与免疫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Dhori病毒 核蛋白NP 改良生物合成肽法 最小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外膜磷酸孔蛋白PhoE的生物信息学和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佳怡 徐妮 +3 位作者 俞坚芸 劳治承 潘苑霞 呼高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46,共9页
为了探究肺炎克雷伯菌外膜磷酸孔蛋白(PhoE)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和免疫原性,本试验通过在线服务器MultAlin分析不同肺炎克雷伯菌参考株的PhoE氨基酸序列保守性;通过ProtParam和SOMPA分析该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通过SWISS-MODEL进行Pho... 为了探究肺炎克雷伯菌外膜磷酸孔蛋白(PhoE)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和免疫原性,本试验通过在线服务器MultAlin分析不同肺炎克雷伯菌参考株的PhoE氨基酸序列保守性;通过ProtParam和SOMPA分析该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通过SWISS-MODEL进行PhoE同源建模;利用IEDB、DNASTAR软件预测该蛋白的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通过质粒构建、重组蛋白表达和纯化获得PhoE重组蛋白,免疫接种小鼠后,应用Western blot和ELISA评价其免疫原性。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hoE是一种保守性较强的稳定亲水性蛋白质,其主要位于菌体外膜中;PhoE包含的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构成占比较大;并且其可形成三聚体的稳定桶形结构。经软件预测和筛选,PhoE具有7个优势性B细胞抗原表位,分别是Y^(43)FSDYDSKDGDQT^(55)、F^(81)SGNKTESDSSQK^(93)、Q^(172)GKNEGREAKKQNGD^(186)、S^(210)DRTNDQNLLARGQGSKAE^(228)、E^(249)TRKMTPISGGFANKA^(264)、K^(289)GKDIEGVGSEDL^(301)和I^(325)NQLKSDNKLGINDD^(339)。经PCR扩增获得了肺炎克雷伯菌CVCC4080株的phoE基因,与GenBank中其他肺炎克雷伯菌参考株的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9.8%,PhoE经大肠杆菌表达后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hoE具备良好的免疫原性。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肺炎克雷伯菌PhoE的理化特性,并通过试验证实了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PhoE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亚单位和表位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外膜蛋白PhoE 生物信息学分析 B细胞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过敏原Ara h2与Ara h6的生物信息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夏立新 闫浩 +2 位作者 汤慕瑾 朱海 刘志刚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46,共6页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比较Ara h2和Ara h6从一级结构到三级结构的异同.结果发现,Ara h2含有一段独有的序列(60~73),其中包括Ara h2三个主要IgE抗原表位中的两个.以Ara h6为模板进行同源建模获得了Ara h2的立体结构,与Arah6的结构...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比较Ara h2和Ara h6从一级结构到三级结构的异同.结果发现,Ara h2含有一段独有的序列(60~73),其中包括Ara h2三个主要IgE抗原表位中的两个.以Ara h6为模板进行同源建模获得了Ara h2的立体结构,与Arah6的结构叠加拟合后,该结构多出一段由蛋白环连接的反向平行β-折叠(58~72),其伸展结构同样包含上述两个IgE表位的蛋白序列.探讨从Ara h2和Ara h6的一级结构到三级结构产生免疫学活性差异的原因,为研究花生过敏机制及设计低致敏原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免疫 花生过敏原 同源建模 ARA h2过敏原 ARA h6过敏原 抗原 交叉反应 低致敏原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重组蛋白rTpN17或rTpN47为抗原的ELISA与TRUST和TPHA血清学检测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爱华 范兴丽 +3 位作者 毛亚飞 彭敏峰 范春红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克隆并构建梅毒螺旋体tpn17、tpn47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建立基于rTpN17、rTpN47的ELISAs,并对其用于梅毒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CR扩增tpn17和tpn47基因并构建tpn17和tpn47基因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 目的:克隆并构建梅毒螺旋体tpn17、tpn47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建立基于rTpN17、rTpN47的ELISAs,并对其用于梅毒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CR扩增tpn17和tpn47基因并构建tpn17和tpn47基因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TpN17和rTpN47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TpN17和rTpN47,Western blot检测rTpN17和rTpN47免疫反应性。分别以rTpN17和rTpN47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血清标本中梅毒抗体的ELISAs(rTpN17-ELISA和rTpN47-ELISA),检测200例健康人、25例类风湿关节炎(RA)和1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样本,并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间接血凝试验(TPHA)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克隆的tpn17和tpn47基因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相似性为100%。rTpN17和rTpN47表达量分别为细菌总蛋白的37.2%和26.8%。提纯后的rTpN17和rTpN47能与梅毒抗体阳性血清发生明显的结合反应。TPHA检测阳性率最高(99.1%,P<0.001),rTpN17-ELISA和rTpN47-ELISA检测阳性率相近(85.3%和84.3%,P=0.427),TRUST检测阳性率低于rTpN17-ELISA(P=0.001),但与rTpN47-ELISA相近(P=0.014)。所有健康人血清、RA和SLE患者血清标本的rTpN17-ELISA、rTpN47-ELISA和TP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有7.1%(3/42)RA和SLE患者血清标本TRUST检测结果阳性。结论:以rTpN17和rTpN47为抗原的ELISAs可作为快速、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方法,而且rTpN17和rTpN47仍保持原有免疫反应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梅毒 密螺旋体 苍白/免疫 敏感性与特异性 基因 抗原 细菌/血液 梅毒血清诊断/方法 免疫显性表位/生物合成 免疫显性位/遗传学 重组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技术疫苗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尼悦 党安坤 +1 位作者 田召芳 王晓玲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第6期61-63,共3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疫苗已成为研究的前沿领域。目前,基因工程苗、合成肽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苗、核酸疫苗等许多高新技术疫苗逐渐应用到疫苗生产中。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方法研究开发兽...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疫苗已成为研究的前沿领域。目前,基因工程苗、合成肽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苗、核酸疫苗等许多高新技术疫苗逐渐应用到疫苗生产中。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方法研究开发兽用新型疫苗是21世纪的主导方向,本文主要对高新技术疫苗研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做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肽疫苗 核酸疫苗 疫苗研究 新型疫苗 免疫原性 活载体疫苗 疫苗研制 基因缺失 抗独特型抗体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