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3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载PLGA的蒲公英多糖纳米粒对Raw264.7细胞免疫效果的评价
1
作者 李向辉 宋幸辉 +1 位作者 杨星宇 马霞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为了揭示包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蒲公英多糖纳米粒(PLGA-DP-N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测定PLGA-DP-NP对Raw264.7细胞... 为了揭示包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蒲公英多糖纳米粒(PLGA-DP-N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测定PLGA-DP-NP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PLGA-DP-NP对Raw264.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低、中、高浓度(18.8、75、150μg/mL)PLGA-DP-NP对Raw264.7细胞成熟标志分子CD80和CD86表达,以及对Raw264.7细胞吞噬卵清蛋白(OVA)的影响。结果显示,PLGA-DP-NP浓度低于500μg/mL时,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较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8.8、37.5、75、150和300μg/mL的PLGA-DP-NP均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 <0.05),均能显著增加Raw264.7细胞的IL-2和IL-6分泌量(P <0.05);低、中、高浓度的PLGA-DP-NP均能增强Raw264.7细胞CD80(P> 0.05或P <0.01或P <0.05)和CD86(P <0.01)的表达,提高Raw264.7细胞吞噬OVA百分比(P <0.01),浓度为75μg/mL时增幅最大。结果表明,安全浓度范围内的PLGA-DP-NP可以显著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因子IL-2和IL-6分泌,促进细胞成熟,提升细胞的吞噬作用,浓度为75μg/mL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多糖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RAW264.7细胞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分析
2
作者 吴鹏 袁阳 +5 位作者 冯轶 杨芸芸 王艳 杨颖 温贵兰 文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16,共7页
通过制备免疫效果优良的鸭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为水禽养殖中鸭瘟与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将多杀性巴氏杆菌(Pm)与鸭瘟病毒(DPV)根据筛选出的灭活条件灭活,添加弗氏佐剂乳化后制备为二联灭活疫苗,通过无菌试验和安全试... 通过制备免疫效果优良的鸭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为水禽养殖中鸭瘟与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将多杀性巴氏杆菌(Pm)与鸭瘟病毒(DPV)根据筛选出的灭活条件灭活,添加弗氏佐剂乳化后制备为二联灭活疫苗,通过无菌试验和安全试验检验其安全性,并以0.25 mL/只的剂量在0 d和14 d给小鼠分别接种二联灭活疫苗、市售鸭瘟疫苗、市售禽霍乱疫苗和生理盐水,于免疫后0、7、14、21、28 d采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Pm抗体、DPV抗体、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出的最佳灭活条件为甲醛终浓度0.2%、37℃灭活24 h;无菌检验显示无细菌菌落生长;安全性试验的免疫小鼠全部健活,且各脏器无明显病变;ELISA结果显示,二联灭活疫苗可以有效诱导小鼠产生Pm和DPV抗体,且效果优于市售Pm单苗或DPV单苗,能有效增强Th1细胞产生IFN-γ和IL-2,并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较另外2种疫苗产生更低水平的IL-6。结果表明,制备的二联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水禽Pm与DPV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巴氏杆菌 二联灭活疫苗 安全性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豆素联合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灭活疫苗对虹鳟的免疫效果
3
作者 邓倩 刘哲 +5 位作者 潘玉财 权金强 宋国林 卢军浩 赵桂研 王建福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41,共10页
为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以预防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暴发。研究重点开发了以香豆素为佐剂的IHNV灭活疫苗,疫苗安全性实验证明IHNV病毒液已被完全灭活。实验分为对照组、疫苗组和香豆素+疫苗组。疫苗注射剂量为150μL,对照组... 为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以预防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暴发。研究重点开发了以香豆素为佐剂的IHNV灭活疫苗,疫苗安全性实验证明IHNV病毒液已被完全灭活。实验分为对照组、疫苗组和香豆素+疫苗组。疫苗注射剂量为150μL,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在疫苗接种14d(D14)后进行IHNV攻毒实验,并在D7、D14、D15、D21、D30进行虹鳟脾脏和血清的样本采集。IHNV攻毒后显示,香豆素+疫苗的存活率为66%,而单一灭活疫苗和对照组的分别为62%和24%。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IHNV攻毒后香豆素+疫苗组脾脏组织损伤最小,出现轻微的炎症反应,而对照组出现严重的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和组织炎症(TI)。此外,在D7—D30,香豆素+疫苗组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水平显著高于疫苗组和对照组(P<0.05)。在D7—D14,香豆素+疫苗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被显著升高;而IHNV攻毒后(D15—D30),香豆素+疫苗组GPT和GO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接种疫苗和攻毒后,香豆素+疫苗组中脾脏的MHC-Ⅰ、MHC-Ⅱ和IFN-γ基因被显著上调(P<0.05);同时,香豆素+疫苗组CD4、CD8、IgT、C3、VIG1和Mx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疫苗组和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灭活疫苗联合佐剂香豆素是预防IHNV感染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控制虹鳟养殖中的IHNV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疫苗 虹鳟 免疫效果 IH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弱毒疫苗对商品蛋鸡的免疫效果
4
作者 薛晓晓 孟令宅 +6 位作者 王素艳 于蒙蒙 陈运通 祁小乐 李留安 于晓雪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58-3966,共9页
为评价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弱毒疫苗对商品蛋鸡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用实验室前期制备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弱毒疫苗(LN16-A株),通过滴鼻方式以400 TCID_(50)·只^(-1)的剂量接种21日龄的商品蛋鸡。免疫后7、14和21 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 为评价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弱毒疫苗对商品蛋鸡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用实验室前期制备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弱毒疫苗(LN16-A株),通过滴鼻方式以400 TCID_(50)·只^(-1)的剂量接种21日龄的商品蛋鸡。免疫后7、14和21 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测定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免疫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0%,中和抗体平均效价为7.51 log2。免疫后21 d,使用B亚型禽偏肺病毒强毒(LN16-V株)进行攻毒保护评价,攻毒剂量为5000 TCID_(50)·只^(-1),结果显示,攻毒对照组鸡出现混浊或黏稠样鼻涕,发病率为80%,免疫组鸡均未发病;采用RT-qPCR方法测定各组鸡1~7 d腭裂拭子中的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免疫组病毒载量仅为攻毒对照组的1/100;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攻毒对照组鸡的鼻甲骨及气管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而免疫组鸡均未出现任何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弱毒疫苗(LN16-A株)对商品蛋鸡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为控制蛋鸡群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流行和制定预防B亚型禽偏肺病的免疫程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亚型禽偏肺病毒 弱毒疫苗 商品蛋鸡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结核棒状杆菌灭活苗对山羊的免疫效果评价
5
作者 邹安龙 吕红 +5 位作者 吴婵玉 李鑫灿 宋艳 钱虹宇 王芝英 周作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伪结核棒状杆菌(Cp)是羊体表脓肿及干酪样淋巴结炎(CLA)的重要病原,接种疫苗是防控Cp感染致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以Cp万州株(WZ)作为疫苗株,甲醛为灭活剂,ISA 201 VG为佐剂制备灭活苗,对山羊进行免疫,首免后28 d进行二免,二免后30 d以W... 伪结核棒状杆菌(Cp)是羊体表脓肿及干酪样淋巴结炎(CLA)的重要病原,接种疫苗是防控Cp感染致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以Cp万州株(WZ)作为疫苗株,甲醛为灭活剂,ISA 201 VG为佐剂制备灭活苗,对山羊进行免疫,首免后28 d进行二免,二免后30 d以WZ株攻毒,连续观察65 d。通过检测免疫和攻毒山羊的增质量、体温、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淋巴结脓肿数量及载菌量等,综合评价Cp灭活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受免山羊血清IgG抗体在首免后第3、4周和二免后第2~4周均显著升高,且二免IgG抗体明显高于首免。攻毒发现,对照组山羊体温在攻毒后7 d内均高于免疫组,攻毒后1~8周内对照组山羊增质量均低于免疫组,且免疫组山羊脓肿数量及Cp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该灭活苗免疫可缓解因Cp感染引起的山羊体质量下降及体温升高,减少Cp攻毒引起的脓肿数量和淋巴结Cp载菌量。综合表明:所制备Cp灭活苗可提高山羊的免疫水平,对该病原感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结核棒状杆菌 灭活苗 山羊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佐剂提高卵清蛋白对小鼠的免疫效果研究
6
作者 李木子 方汉卿 +6 位作者 曹旭敏 秦立得 张柏铭 王淑婷 宋翠平 赵思俊 孙晓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7期107-114,共8页
为阐明碳纳米管(CNT)作为佐剂对卵清蛋白(OVA)免疫小鼠效果的影响,将制备的碳纳米管-卵清蛋白(CNT-OVA)复合物免疫小鼠,与弗氏佐剂、无佐剂对照品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测定免疫后各组小鼠抗体效价、抗体类型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明确CNT的... 为阐明碳纳米管(CNT)作为佐剂对卵清蛋白(OVA)免疫小鼠效果的影响,将制备的碳纳米管-卵清蛋白(CNT-OVA)复合物免疫小鼠,与弗氏佐剂、无佐剂对照品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测定免疫后各组小鼠抗体效价、抗体类型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明确CNT的佐剂效应及诱导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通过分析免疫后小鼠注射部位健康评分、体重等指标,评价CNT佐剂是否对动物机体存在副作用。结果显示:以制备的CNT-OVA复合物免疫小鼠,可更好地刺激机体产生OVA抗体,证实CNT具备佐剂效应;在降低OVA抗原剂量时,CNT佐剂组小鼠抗体水平高于弗氏佐剂组。CNT佐剂组小鼠IFN-γ表达量显著高于弗氏佐剂组和无佐剂对照组(P<0.05),且在四免后诱导机体产生IgG2a的含量大于IgG1,提示CNT佐剂组小鼠免疫反应趋向于Th1型免疫应答。各免疫组小鼠在增重方面无明显差异,且CNT佐剂组小鼠注射部位未出现结节、肿胀等不良反应。上述结果表明,CNT是一种良好的免疫佐剂,在刺激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佐剂 卵清蛋白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7
作者 蒋龙 何玉娇 +6 位作者 李胜 刘文伟 何立雄 陈朝阳 陈勇 许疆庸 陈新华 《草食家畜》 2025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评价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在免疫接种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方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选取2家散养户(A场、B场)采取“一年一免”的免疫方式进行免疫,2家规模养殖场(C场、D场)采用“三年一免”的免疫方式进行免疫,在免疫后30 d... 【目的】评价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在免疫接种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方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选取2家散养户(A场、B场)采取“一年一免”的免疫方式进行免疫,2家规模养殖场(C场、D场)采用“三年一免”的免疫方式进行免疫,在免疫后30 d开始每隔3个月抽样监测,采用阻断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一年一免”的羊群在免疫后30 d、90 d、180 d、270 d抗体阳性率均达到85%以上;“三年一免”的羊群在免疫后630 d抗体阳性率下降至70%。【结论】小反刍兽疫疫苗在630 d内具备较好的防控作用,建议每隔21个月对羊群进行及时补免,以实现更好的免疫保护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活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Ⅰ载体疫苗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
8
作者 张艳琪 胡基华 曲晓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86-91,101,共7页
[目的]构建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I的重组乳酸乳球菌载体疫苗,评价构建的载体疫苗免疫效果,为研发可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鉴定OprI基因,将OprI基因扩增... [目的]构建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I的重组乳酸乳球菌载体疫苗,评价构建的载体疫苗免疫效果,为研发可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鉴定OprI基因,将OprI基因扩增产物与pMG36c质粒双酶切、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MG36c-OprI;对乳酸乳球菌MG1363菌株感受态细胞制备和电转化方法优化,将重组质粒电转化MG1363感受态细胞,酶切和PCR反应及测序鉴定转化情况,SDS-PAGE电泳检测OprI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灌胃、皮下注射和鼻腔喷雾接种小鼠方式评价载体疫苗安全性和异常毒性,采用免疫小鼠、攻毒试验评价免疫效果。[结果]重组载体疫苗构建成功;感受态细胞制备和电转化优化条件:细菌OD_(600)=0.5,复壮时间3 h,质粒添加量100 ng和转化电压2.5 kV时,转化效率可达到425 CFU/μg DNA;载体疫苗安全性、异常毒性试验合格;载体疫苗对小鼠的保护率为76.67%;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IgG和IgE水平显著高于免疫前(P<0.01),载体疫苗免疫组水平显著高于MG1363菌株免疫组(P<0.01)。[结论]构建了安全、无异常毒性、免疫效果较好的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I的乳酸乳球菌重组载体疫苗,为有效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膜蛋白I 乳酸乳球菌 重组载体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企业口蹄疫疫苗在规模化牧场免疫效果的对比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任芳瑶 杨儒爱 +2 位作者 李永霞 田波 史耀旭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1期206-207,共2页
为了有效预防口蹄疫的发生,本研究对利用疫苗免疫与抗体监测评价不同厂家口蹄疫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规模化养殖场选择疫苗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数据支撑。结果显示:犊牛阶段,Ⅰ企业三免4~5个月O、A型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2.31%、... 为了有效预防口蹄疫的发生,本研究对利用疫苗免疫与抗体监测评价不同厂家口蹄疫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规模化养殖场选择疫苗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数据支撑。结果显示:犊牛阶段,Ⅰ企业三免4~5个月O、A型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2.31%、85.00%,A型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0.00%、70.37%;Ⅱ企业三免4~5个月O型分别为76.67%、73.33%,A型抗体合格率都为56.67%。泌乳牛阶段,Ⅰ企业和Ⅱ企业疫苗免疫后1~6个月,O型、A型免疫抗体合格率基本能达到1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免疫效果 疫苗 规模化牧场 对比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霉菌毒素猪饲料对肥育猪免疫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云行 《吉林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4-6,共3页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霉菌毒素对肥育猪免疫效果的影响,通过采集不同生产阶段猪群的饲料样品,分析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伏马菌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四种霉菌毒素的含量,同时评估肥育猪群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和猪瘟等四种疫病...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霉菌毒素对肥育猪免疫效果的影响,通过采集不同生产阶段猪群的饲料样品,分析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伏马菌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四种霉菌毒素的含量,同时评估肥育猪群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和猪瘟等四种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揭示了饲料中霉菌毒素种类及其含量与免疫效果之间的关系,为养猪业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猪饲料 肥育猪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家畜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评估
11
作者 李亚锋 何随彬 +6 位作者 刘海 白艺兰 朱爱军 张佩燕 曹杰 徐蕾 龚志亮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5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掌握浦东新区家畜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在2022—2024年每年春防和秋防期间,从17个镇共采集猪、牛、羊血清样品15443份,采用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不同年份、季节、畜种以及场点类型家畜O型口蹄疫免疫情况。结果显示:1... 为掌握浦东新区家畜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在2022—2024年每年春防和秋防期间,从17个镇共采集猪、牛、羊血清样品15443份,采用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不同年份、季节、畜种以及场点类型家畜O型口蹄疫免疫情况。结果显示:1)不同年份间比较可知,场群和个体合格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022—2024年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且保持稳定,2024年个体合格率(95.66%)最高。2)不同季节间比较可知,春、秋季间猪场群和个体合格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牛场群合格率差异显著(P<0.05),个体合格率无显著差异(P>0.05);羊场群和个体合格率均差异显著(P<0.05)。3)不同畜种间比较可知,猪场群合格率显著高于牛、羊(P<0.05),羊个体合格率显著低于猪、牛(P<0.05)。4)不同场点间比较可知,规模场显著高于专业户与散养户(P<0.05);规模场、专业户和散养户的场群合格率分别为99.21%、82.98%和84.29%,个体合格率分别为97.06%、83.97%和87.59%。结果表明:浦东新区家畜O型口蹄疫整体免疫效果良好,羊只免疫有待加强,建议调整免疫流程,强化集中免疫与日常补免,助力养殖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 免疫效果 家畜 浦东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三明市春防猪瘟免疫效果评估与分析
12
作者 李育成 《福建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5-6,共2页
2024年春防后,对三明市9个县区规模猪场血清样品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同时对2021-2023年三明市部分县区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比对分析,旨在了解三明市规模猪场猪瘟免疫情况,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猪瘟 免疫效果 评估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羊痘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及优化策略
13
作者 列谢白玛 《今日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76-78,共3页
羊痘作为一种影响羊群健康的重要疾病,其防控工作对于提高羊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羊痘疫苗是目前防控羊痘的主要手段,在减少羊群患病率、提高羊群免疫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羊痘疫苗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羊痘作为一种影响羊群健康的重要疾病,其防控工作对于提高羊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羊痘疫苗是目前防控羊痘的主要手段,在减少羊群患病率、提高羊群免疫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羊痘疫苗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优化免疫程序的可行办法。羊痘疫苗的免疫效果受疫苗类型、接种剂量、接种时间、动物健康状态及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提出了合理的接种时间安排、接种方式优化以及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为制订更有效的羊痘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障养羊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痘 疫苗 免疫效果 免疫程序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平市延平区赤门乡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效果监测与分析
14
作者 吴仁俊 《福建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57-58,共2页
为评估南平市延平区赤门乡主要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质量和效果,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对2020-2023年畜禽规模场和散养户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等免疫抗体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20-2023年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总体合格率均保... 为评估南平市延平区赤门乡主要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质量和效果,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对2020-2023年畜禽规模场和散养户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等免疫抗体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20-2023年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总体合格率均保持在70%以上,达到国家免疫标准(群体免疫合格率>70%),疫苗免疫效果好,但不同物种的抗体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疫病 免疫效果 监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腹泻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估与疫病防控策略
15
作者 葛忠凯 冯嫣芳 +2 位作者 李凯善 彭媛芳 尹沛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5期71-73,共3页
聚焦猪腹泻病毒疫苗,全面阐述其研究现状和多种常见猪腹泻病毒疫苗的研发进展,包括传统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等类型,分析各类疫苗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详细介绍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估,明确不同评估手段对衡量疫苗效力的重要... 聚焦猪腹泻病毒疫苗,全面阐述其研究现状和多种常见猪腹泻病毒疫苗的研发进展,包括传统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等类型,分析各类疫苗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详细介绍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估,明确不同评估手段对衡量疫苗效力的重要性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同时,深入探讨疫病防控策略,综合疫苗免疫接种策略优化、严格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强化饲养管理以及建设疫情监测与预警体系等多方面措施,为猪腹泻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以期推动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腹泻病毒 疫苗 免疫效果 疫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至2024年会泽县猪瘟、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
16
作者 付丽 《河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13期15-17,共3页
为切实掌握会泽县规模猪场和农村散养户的猪瘟、猪蓝耳病的免疫效果情况,2022至2024年连续监测了25个乡镇的4个规模猪场和575个散养户,结果显示:近三年,猪瘟免疫合格率在70%以上的猪场(户)数有470个,占比81.2%;猪蓝耳病免疫合格率在70%... 为切实掌握会泽县规模猪场和农村散养户的猪瘟、猪蓝耳病的免疫效果情况,2022至2024年连续监测了25个乡镇的4个规模猪场和575个散养户,结果显示:近三年,猪瘟免疫合格率在70%以上的猪场(户)数有470个,占比81.2%;猪蓝耳病免疫合格率在70%以上的猪场(户)数有467个,占比80.6%。2种疫病抗体水平随免疫年份呈现抛物线变化,2023年免疫效果最好,规模猪场的免疫合格率大于散养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猪蓝耳病 抗体水平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羊布鲁氏菌病新型疫苗免疫效果评估比较
17
作者 钏有科 李威 +2 位作者 刘国民 南金龙 高日明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4期171-172,共2页
为评估布鲁氏菌病3种新型疫苗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选取新疆和田地区3~6月龄羔羊作为实验羊群,将150只试验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A组采用点眼免疫,B、C组采取皮下注射的免疫方式,另外选取和田地区某养殖户同一时间接种M5株疫苗50只羊作... 为评估布鲁氏菌病3种新型疫苗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选取新疆和田地区3~6月龄羔羊作为实验羊群,将150只试验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A组采用点眼免疫,B、C组采取皮下注射的免疫方式,另外选取和田地区某养殖户同一时间接种M5株疫苗50只羊作为对照组即D组;在接种后48 h内观察并记录免疫羊的健康状况,采集7次血清样品开展免疫抗体检测,统计转阳率指标。通过得出的结果可判断,3种新型疫苗可安全地用于羊的布病免疫,并在2周内能产生较好的转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新型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某种猪场FMD-O、CSF、PRRS和PR免疫效果评估与分析
18
作者 袁林 张海 +5 位作者 邓珊珊 蔺俐仲 徐春志 李照伟 杨源 刘艳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1-2,6,共3页
为评价贵州省贵阳市某种猪场猪口蹄疫O型(FMD-O)、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伪狂犬病(PR)疫苗免疫抗体水平,采集590份(包括育肥猪、保育猪、产房母猪、后备猪)样品,用ELISA试剂盒检测FMD-O、CSF、PRRS和PR疫苗免疫抗体... 为评价贵州省贵阳市某种猪场猪口蹄疫O型(FMD-O)、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伪狂犬病(PR)疫苗免疫抗体水平,采集590份(包括育肥猪、保育猪、产房母猪、后备猪)样品,用ELISA试剂盒检测FMD-O、CSF、PRRS和PR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和FMD-3ABC、PR-gE野毒感染抗体水平。结果显示,种猪场猪群FMD-O、CSF、PRRS和PR-gB免疫抗体水平总体合格率为96.44%、96.10%、96.61%、97.29%;生产母猪、后备母猪、种公猪、保育猪、育肥猪的FMD-3ABC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8%、0%、0%、4.62%、5.45%,总体阳性率为2.71%;PR-gE的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1%、0%、0%、0%、4.55%,总体阳性率为1.69%。结果表明,该规模化猪场FMD-O、CSF、PRRS和PR-gB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国家规定的要求,但是可能存在FMD-3ABC和PR-gE的野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猪场 免疫效果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与猪蓝耳病疫苗不同免疫程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纪华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6期7-8,10,共3页
为了评估不同免疫程序对猪瘟与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00头猪,分为新式组和传统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免疫程序。新式组在35日龄首次接种猪瘟疫苗和猪蓝耳病疫苗,猪瘟疫苗50日后二次免疫,猪蓝耳病疫苗65日后二次免疫。传统... 为了评估不同免疫程序对猪瘟与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00头猪,分为新式组和传统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免疫程序。新式组在35日龄首次接种猪瘟疫苗和猪蓝耳病疫苗,猪瘟疫苗50日后二次免疫,猪蓝耳病疫苗65日后二次免疫。传统组猪瘟疫苗在25日龄首次免疫,45日后二次免疫;猪蓝耳病疫苗在30日龄首次免疫,60日后二次免疫;监测抗体水平、疫苗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新式组CD4^(+)T细胞比例为40.12±2.88%,CD8^(+)T细胞比例为32.55±2.44%,均高于传统组。新式组疫苗抗原持续时间为52.33±4.88 d,长于传统组的45.66±5.22 d。新式组疫苗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传统组的12.00%。结果表明,新式免疫程序在提升免疫效果和降低副反应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程序,为猪只提供更强的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猪蓝耳病 免疫程序 免疫效果 疫苗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K-21细胞悬浮培养新城疫病毒工艺初步研究及免疫效果评价
20
作者 任培森 吕文静 +4 位作者 刘学 尹喆 黄金海 刘海霞 李伊铭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14-18,共5页
试验旨在构建BHK-21细胞悬浮培养新城疫病毒A-Ⅶ株的高效培养工艺并评估其免疫原性。试验测试新城疫病毒A-Ⅶ株接种悬浮BHK-21细胞的最佳细胞初始密度、收获时间、接毒比例以及培养温度,以优化新城疫病毒A-Ⅶ株在BHK-21悬浮细胞中的培... 试验旨在构建BHK-21细胞悬浮培养新城疫病毒A-Ⅶ株的高效培养工艺并评估其免疫原性。试验测试新城疫病毒A-Ⅶ株接种悬浮BHK-21细胞的最佳细胞初始密度、收获时间、接毒比例以及培养温度,以优化新城疫病毒A-Ⅶ株在BHK-21悬浮细胞中的培养工艺,随后评估优化后的培养工艺所生产的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在最佳培养工艺条件下,即BHK-21细胞初始密度为4.12×10^(6)cells/mL、病毒与细胞体积比为0.02%、35℃培养72h后收获,可以获得高效的新城疫病毒A-Ⅶ株悬浮培养物。使用血凝(HA)效价达到1∶512的悬浮培养病毒与鸡胚培养病毒分别免疫SPF鸡进行免疫原性比较,结果显示,悬浮培养病毒诱导的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显著低于鸡胚培养病毒(P<0.05)。研究表明,悬浮培养工艺在新城疫病毒A-Ⅶ株的生产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在免疫原性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升其诱导的抗体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K-21细胞 悬浮培养 新城疫病毒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