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T免疫疗法所致细胞因子释放和神经毒性综合征的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许苗(综述) 代兴斌 朱学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9-635,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免疫治疗尤其在复发/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但是CAR-T免疫治疗中可引发独特的毒性作用,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免疫治疗尤其在复发/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但是CAR-T免疫治疗中可引发独特的毒性作用,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在临床应用中最为常见,并具有潜在的致死性,使得CRA-T疗法的广泛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CAR-T免疫治疗的同时努力减少或预防CRS和ICANS的发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深入了解CRS和ICANS的发生机制能为新的预防措施提供思路。早期识别相关危险因素及鉴定生物预测标志物,熟悉其分级与治疗措施,有利于规范CAR-T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和患者安全管理。本文就CRS和ICANS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分级与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CAR-T疗法常见毒性作用的规范管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淋巴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兵梅 刘卓 +5 位作者 项薇 韩文杰 周友田 黎振声 熊铁根 康健捷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4-1440,共7页
目的探讨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ien antibody-associated disease,MOGA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我院14例MOGAD患者的临床表... 目的探讨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ien antibody-associated disease,MOGA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我院14例MOGA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预后等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男性10例,女性4例,男∶女=2.5∶1;首次发病年龄18岁以下3例,18~45岁8例,大于45岁3例。临床分型以视神经炎(10/14,71.43%)最为常见;其次为脑炎或脑膜脑炎(9/14,64.29%)、脑干脑炎(5/14,35.71%)和脊髓炎(5/14,35.71%)。临床症状以视力下降最多见(10/14,71.43%);头痛8例(8/14,57.14%)、发热和头晕各6例(6/14,42.86%)、感觉异常5例(5/14,35.71%);癫痫、肢体无力、括约肌功能障碍、共济失调、呕吐各4例(4/14,28.57%)。4例(4/14,28.57%)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0例患者完善了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检查,其中结果异常8例(8/10,80%),CSF压力升高2例(2/10,20%);WBC增高8例(8/10,80%);脑脊液蛋白质增高5例(5/10,50%)。MRI可见多部位受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7例(7/14,50.00%);脑干6例(6/14,42.86%);视神经5例(5/14,35.71%);脊髓4例(4/14,28.57%);海马、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室旁各3例(3/14,21.43%);小脑、胼胝体各2例(2/14,14.29%),T_(2)WI、T_(2)FLAIR表现为片状高信号影,可有点片状、结节状或线状强化。10例患者行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其中9例(9/10,90%)异常,8例(8/10,80%)提示双侧视觉通路异常。8例(8/14,57.14%)表现为复发缓解病程。急性期甲强龙冲击治疗和丙种球蛋白调节治疗均有效。5例表现为复发缓解的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后复发均明显减少。结论MOGAD临床表现多样,以视力下降、头痛、发热、头晕最多见。病变常累及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脑干、视神经等部位,T_(2)WI、T_(2)FLAIR表现为片状高信号影,部分病灶可强化。急性期激素冲击治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缓解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源PCV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对仔猪PCV2攻毒的保护效应
3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第4期82-82,共1页
PCV2阴性母猪免疫PCV2疫苗后,可以将母源PCV2特异性淋巴细胞被动转移给仔猪。本研究分析了PCV2特异性淋巴细胞被动转移对仔猪PCV2攻毒的保护效应。与未免疫PCV2疫苗母猪产下的仔猪相比,
关键词 细胞免疫应答 PCV2 保护效应 仔猪 异性 母源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织类型的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自噬活性与免疫细胞水平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许雅丽 李笃妙 +1 位作者 吴强 林俊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511-251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组织类型的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自噬活性与免疫细胞水平的一致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Ⅳ期患者,根据组织分型分成组织结构良好型(FH组,n=44)和组织结构不良型... 目的:观察不同组织类型的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自噬活性与免疫细胞水平的一致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Ⅳ期患者,根据组织分型分成组织结构良好型(FH组,n=44)和组织结构不良型(UH组,n=42),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D3+、CD3+CD8+、CD3+CD4+、NK细胞及B淋巴细胞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神经母细胞瘤内自噬分子LC3、Beclin-1和p62蛋白表达水平;Kappa分析观察血清免疫细胞水平与神经母细胞瘤内自噬分子LC3、Beclin-1和p62蛋白水平的一致性。结果:患儿的身体状态评价结果显示:FH组KPS<70分6例,KPS=70分11例,KPS>70分27例;UH组KPS<70分8例,KPS=70分14例,KPS>70分20例;两组患儿身体状态评分情况未见显著差异(χ^2=1.643,P=0.440)。两组样本中CD3+、CD3+CD8+、CD3+CD4+、NK细胞及B淋巴细胞水平显示UH组显著低于FH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UH组LC3、Beclin-1和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F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FH组中自噬分子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水平具有显著一致性(Kappa=0.431,P=0.002);UH中自噬分子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水平不具有显著一致性(Kappa=-0.081,P=0.598)。结论:与UH组相比,FH组自噬活性与免疫细胞水平具有一致性,其免疫水平与肿瘤细胞自噬水平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类型 小儿神经细胞 自噬 免疫细胞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与神经毒性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
5
作者 石亚群 俞妍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8-271,共4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CAR⁃T)是一种将特定肿瘤抗原的识别能力与T细胞的强大抗肿瘤效应相结合的工程化分子。目前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和...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CAR⁃T)是一种将特定肿瘤抗原的识别能力与T细胞的强大抗肿瘤效应相结合的工程化分子。目前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早期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良好的靶向性、杀伤性、增殖性和持久性。但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的分级及管理有助于指导和改善预后。本综述讨论了CAR⁃T细胞治疗所导致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分级及管理,以及针对这些不良反应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减少不良反应、提高CAR⁃T治疗成功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细胞 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乔祖莎 晋红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3-688,共6页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是一类因自身免疫耐受破坏导致的皮肤病,包括红斑狼疮、皮肌炎等。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之间失衡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可优先激活调节性T细胞,逆转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性T细...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是一类因自身免疫耐受破坏导致的皮肤病,包括红斑狼疮、皮肌炎等。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之间失衡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可优先激活调节性T细胞,逆转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失衡,恢复免疫耐受,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治疗领域中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的免疫调控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为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2 调节性T细胞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效应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急性期视觉诱发电位特点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金晓 孙静 +3 位作者 杨文民 王小月 王昕 杨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急性期的视觉诱发电位(VEP)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病(CNS-IID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MOG抗... 目的探讨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急性期的视觉诱发电位(VEP)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病(CNS-IID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MOG抗体检测结果以及是否存在视神经炎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间VEP特点。结果67例CNS-IIDDs患儿中,MOG抗体阳性组29例(43.3%),15例(51.7%)存在视神经炎;MOG抗体阴性组38例(56.7%),19例(50.0%)存在视神经炎。对所有患儿双眼分别进行VEP检测,MOG抗体阳性组含58只眼,MOG抗体阴性组含76只眼,共获得了134只眼的VEP结果。非视神经炎组66只眼中,MOG抗体阳性组的VEP异常率(14/28,50.0%)明显高于MOG抗体阴性组(9/38,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炎组68只眼中,MOG抗体阳性组的盲及重度视力损害比例高于MOG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OG抗体阳性组58只眼中,不同MOG抗体滴度组之间VEP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OG抗体滴度增高,VEP异常率有增高趋势。结论VEP检查可以较好地发现MOGAD的视神经亚临床病灶。高MOG抗体滴度条件下发生视觉通路损伤的概率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 视觉诱发电位 神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序贯CD19/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8
作者 徐丽 万滢 +2 位作者 陈琳 陈芳媛 丁迎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0-52,共3页
目的总结13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CD19/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严格落实治疗前中枢神经系统评估、规范... 目的总结13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3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CD19/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严格落实治疗前中枢神经系统评估、规范塞替派预处理方案的用药护理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注后28 d内的不良反应监测等护理措施。结果13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均移植成功,中位时间为13 d。随访时间为14.20(1.37~24.17)个月,其中2例患者因多种病毒感染和/或疾病快速进展死亡。患者均未出现3~4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1例出现3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及时发现和处置后缓解。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CD19/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实现长期缓解且毒副作用可控,严格规范的专科护理配合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抗原受体疗法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损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内5-HT_3受体参与神经免疫调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社兰 张小玉 许德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4-417,419,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鼠海马不同部位 5 HT3受体对免疫的调制作用。方法 :通过小鼠腹腔和大鼠侧脑室和海马不同结构内注射 5 HT3受体激动剂 1 phenylbiguanide(PBG)后不同时间 ,用3H TdR掺入法观察对ConA、LPS刺激的脾T和B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的... 目的 :探讨大鼠海马不同部位 5 HT3受体对免疫的调制作用。方法 :通过小鼠腹腔和大鼠侧脑室和海马不同结构内注射 5 HT3受体激动剂 1 phenylbiguanide(PBG)后不同时间 ,用3H TdR掺入法观察对ConA、LPS刺激的脾T和B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 ,并观察选择性 5 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 (tropisetron ,Trop)对PBG作用的影响。结果 :小鼠腹腔注射、大鼠侧脑室和双侧腹侧海马注射 5 HT3受体激动剂PBG后可增强ConA、LPS刺激的脾T和B淋巴细胞增殖效应 ;双侧背侧海马内注射PBG后抑制ConA刺激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 ,而不影响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效应 ;5 HT3受体激动剂对脾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可被同时给予的托烷司琼阻断。结论 :提示大鼠海马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免疫调制 5-HT3受体 细胞 增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43在新生大鼠视网膜及其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齐首楠 苏冠方 +2 位作者 王晨光 王淑荣 刘早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在新生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及在以新生大鼠视网膜细胞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向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在新生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及在以新生大鼠视网膜细胞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向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3d大乳鼠视网膜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GAP-43的表达;提取新生大鼠视网膜细胞总RNA,应用RT-PCR方法检测GAP-43 mRNA的表达。体外培养大鼠BMSC至第3代,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应用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BMSC分化,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诱导后第5天的细胞进行神经元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标志物NSE、nestin、GAP-43、thy1.1鉴定,并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分析GAP-4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新生大乳鼠视网膜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可检测到GAP-43阳性表达;RT-PCR方法检测到新生大鼠的GAP-43 mRNA的表达;第3代BMSC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71(+)、CD29(+)、CD34(-)、CD45(-),经与大乳鼠视网膜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可诱导BMSC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明其表达特异性标志物NSE、nestin、GAP-43、thy1.1,分化后的神经节样细胞内可检测到GAP-43 mRNA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GAP-43不仅参与了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且GAP-43在以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BMSC定向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相关蛋白-4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相关抗体及白细胞介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邱少波 梁燕 刘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05-1208,共4页
重症肌无力(Myathenia gravis,MG)是由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ies,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AchR的一种少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表现为:朝轻暮重、... 重症肌无力(Myathenia gravis,MG)是由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ies,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AchR的一种少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表现为:朝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的骨骼肌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机制 重症肌无力 细胞介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处 相关抗体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患者 血清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在人胃癌细胞株AGS中生物学效应及其信号传导途径 被引量:4
12
作者 俞丽芬 范嵘 +2 位作者 孔雷 乔敏敏 吴云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人胃腺癌细胞株AGS中产生生物学效应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通过MTT法检测IL-6刺激AGS细胞后对其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电泳迁移变动试验(EMSA)和Westernblot观察IL-6刺激前后AGS细胞中IL6相关转录因子Stat3和参...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人胃腺癌细胞株AGS中产生生物学效应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通过MTT法检测IL-6刺激AGS细胞后对其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电泳迁移变动试验(EMSA)和Westernblot观察IL-6刺激前后AGS细胞中IL6相关转录因子Stat3和参与IL-6信号传导功能的蛋白激酶Jak1的诱导活化状态,并确定该细胞中的IL6信号传导通路;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磷酸化Stat3在AGS细胞内的定位。结果IL-6可显著促进AGS细胞的增殖;转录因子Stat3和蛋白激酶Jak1都能在AGS细胞中被IL-6诱导激活,且Stat3的活性与IL6的刺激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磷酸化Stat3的染色定位于AGS细胞核。结论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的活化介导了IL-6对AGS细胞增殖的促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途径 生物学效应 人胃癌细胞 磷酸化STAT3 AGS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JAK/STAT 6(IL-6) Western 胃腺癌细胞 MTT法检测 相关转录因子 信号传导通路 蛋白激酶 细胞介素 时间依赖性 生长增殖 活化状态 传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诱导因子与遗传性听神经病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纵亮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5-257,共3页
凋亡诱导因子(AIF)由AIFMI基因(apoptosis inducingfactor1)编码,这是一种定位于线粒体内膜间隙的黄素蛋白。最早AIF是作为caspase-非依赖性凋亡效应分子被发现的,其在凋亡损伤时由线粒体转运至细胞核,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
关键词 凋亡诱导因子 相关疾病 神经 遗传性 细胞程序性死亡 黄素蛋白 效应分子 非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神经切断术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内表达的变化(英文)
14
作者 张涛 庞有旺 +3 位作者 张富兴 刘涛 董玉琳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下颌神经切断术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Vmo)内表达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技术,观察了下颌神经切断术后3、7、14、21、28、35和42d时Vmo内CGR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下颌神经切断术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Vmo)内表达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技术,观察了下颌神经切断术后3、7、14、21、28、35和42d时Vmo内CGR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阳性物质表达的变化,并采用图像分析法计数了Vmo内存活的CGRP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量。结果显示:神经切断能够引起手术侧Vmo内CGRP样免疫阳性物质的表达在术后3天和35天时呈"驼峰式"上调,且对照侧也有显著变化;定量分析显示神经切断后手术侧Vmo内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几乎没有明显减少,但运动神经元周围GFAP的表达却大量增加。以上结果提示:Vmo内CGRP表达的上调可能对受损运动神经元的急性应激反应和恢复均具有营养作用,且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 星形胶质细胞 三叉神经运动核 周围神经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相关激素的基础研究
15
作者 叶序卷 王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57-959,共3页
关键词 相关激素 树突状细胞 基础研究 神经内分泌系统 神经递质受体 免疫反应产物 神经内分泌细胞 免疫系统 激素受体 胞膜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机制及其常用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燕红梅 巫燕琴 +1 位作者 郑晓杰 董光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3-341,共9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系统性、慢性、复发-缓解交替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代表,主要临床特点是血循环可检出大量自身抗体及多器官受损,其中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系统性、慢性、复发-缓解交替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代表,主要临床特点是血循环可检出大量自身抗体及多器官受损,其中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常见并发症,患病率介于37%~95%之间,仅次于狼疮性肾炎,已成为影响SLE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目前NPSLE发病机制仍有很多未明之处,诊断与治疗仍面临很多挑战[2],加强NPSLE发病机制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将主要从神经免疫界面受损、免疫效应细胞、炎症因子、致病性自身抗体在NPSLE中发病作用研究进展及NPSLE研究常用动物模型进行综述,为阐明NPSLE发病机制和寻找研究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 神经免疫界面 免疫效应细胞 炎症介质 致病性自身抗体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纳米乳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蒙 张本铮 +2 位作者 吴向辉 张志远 徐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9,103,共8页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 nanoemulsion,BP)纳米乳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EAN)的治疗作用。方法:BP纳米乳体外处理巨噬细胞系RAW264.7,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炎症因子白...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 nanoemulsion,BP)纳米乳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EAN)的治疗作用。方法:BP纳米乳体外处理巨噬细胞系RAW264.7,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抑炎因子IL-10、巨噬细胞M2型标记物CD206的表达。构建EAN大鼠模型,给予BP纳米乳处理,测大鼠体重,分析机械疼痛阈值及临床评分,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检测坐骨神经髓鞘病变,免疫组化观察其炎性细胞浸润及病理改变;RT-PCR检测EAN大鼠坐骨神经IL-1β、IL-17、i NO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等炎症因子表达。结果:BP与BP纳米乳体外处理巨噬细胞,均可降低IL-1β、iNOS,同时提高IL-10和CD206的表达,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BP纳米乳干预的EAN大鼠体重下降减轻、临床评分降低,机械性疼痛程度缓解,病程明显缩短。同时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及髓鞘病变显著减轻,IL-1β、IL-17、i NOS、MMP-9表达降低。结论:BP纳米乳可能通过减轻大鼠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及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来缓解EAN的临床病理变化,提示BP纳米乳可作为神经炎性病变的潜在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神经 双膦酸盐 纳米乳 巨噬细胞 炎症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晋秋 邹立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912-918,共7页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axicabtagene cilo⁃leucel、tisagenlecleucel用于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ecurrent/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axicabtagene cilo⁃leucel、tisagenlecleucel用于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ecurrent/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r/r DLBCL)的治疗,但该疗法易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急性毒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和噬血细胞综合征,长期毒性如血细胞减少症和B细胞发育不全,以及少见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介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分级与处理、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同时对血细胞减少症、B细胞耗竭在内的延迟毒性及少见不良反应做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 性综合征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43在发育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帖利军 潘建平 +2 位作者 宋天保 葛玲 周劲松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 (GAP 43 )在发育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生后 5、1 5、3 0d正常雄性新生鼠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对其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皮质GAP 43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生后 5d ,GA...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 (GAP 43 )在发育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生后 5、1 5、3 0d正常雄性新生鼠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对其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皮质GAP 43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生后 5d ,GAP 43主要分布在神经元 ;生后 1 5、3 0d ,则分布在神经纤维网中 ,神经元胞体 (包括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等 )不染色 ;图像分析显示不同日龄新生鼠不同脑区GAP 43灰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AP 43是轴突生长、延伸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RS/ICANS反应的ASTCT共识解读 被引量:5
20
作者 傅琤琤 王如菊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82-1986,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评为2017年最大的研究突破,现正迅速成为治疗血液学恶性肿瘤最有前途的一项新疗法,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等,有时甚至会引起患者的死亡。在不同的多中心试验...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评为2017年最大的研究突破,现正迅速成为治疗血液学恶性肿瘤最有前途的一项新疗法,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等,有时甚至会引起患者的死亡。在不同的多中心试验报告中,以上毒性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是对毒性的评估和分级在不同的临床试验和机构间存在很大差异。2018年发布的ASTCT共识提出了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的分级,本文就该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该领域相关工作的开展及安全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神经 CAR-T细胞疗法 免疫效应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