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及出现GVHD时T细胞β链CDR3谱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新生 周明乾 +4 位作者 马骊 罗微 冯晓勤 温茜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9-532,53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后以及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时,外周血T细胞!链的CDR3谱型变化和特征。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监测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移植前、移植后23d、GVHD时(移植后28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后以及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时,外周血T细胞!链的CDR3谱型变化和特征。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监测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移植前、移植后23d、GVHD时(移植后28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及供者PBSC标本T细胞β链的CDR3谱型变化,基因扫描(GeneScan)和测序分析克隆性增生T细胞TCR分子特征。结果患者移植前PBMC的24个TCR BV家族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部分家族在移植后23d、和GVHD时呈现为寡峰和单峰,同时部分家族消失,单克隆增生T细胞TCR beta链的测序结果显示不同的CDR3区组成,设计特异的CDR3引物进一步分析提示其可能来源于干细胞移植后的分化。结论PBSC移植后23d,PBMC中的多数24TCR BV家族CDR3谱型表现为多克隆,GVHD时,部分家族出现明显的单、寡克隆增生,这些特异T细胞可能在GVHD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移植前后TCR CDR3谱型和特异TCR分子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PBSC移植后免疫重建的评估和出现排斥反应时的特异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CR Vα CDR3谱系基因扫描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克娜 余伍忠 +2 位作者 徐新玉 张璐 邹红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α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 Vα CDR3)谱系多态性,为AS的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34个TCR Vα亚家族,经免疫扫描谱型技术分析AS患者外...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α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 Vα CDR3)谱系多态性,为AS的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34个TCR Vα亚家族,经免疫扫描谱型技术分析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TCR Vα CDR3的谱系漂移情况。结果:5例正常健康对照PB-MC TCR Vα CDR3谱型多数呈高斯分布。所有AS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出现多个TCR Vα亚家族谱型的异常改变,异常峰型包括:单峰、寡峰/寡峰趋势、偏峰和不规则异常峰型。34个TCR Vα亚家族中,共有17个亚家族在少数患者中的扫描谱型呈单峰即单克隆增生。结论:AS患者PBMC TCR Vα CDR3谱系具有显著多态性,表明T细胞在AS免疫发病机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单/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有可能是AS发病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将为AS的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T细胞受体 Vα亚家族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CR Vα谱系多态性分析
3
作者 邹红云 余伍忠 +6 位作者 黄红艳 郭琨 张璐 魏克娜 焦敏 卢静 张琼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α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 VαCDR3)谱系特点及多态性。方法采用RT-PCR扩增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CR Vα34个亚家族,经免疫扫描谱型技术分析34个亚家族谱型。结果 5例正常健康人PB...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α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 VαCDR3)谱系特点及多态性。方法采用RT-PCR扩增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CR Vα34个亚家族,经免疫扫描谱型技术分析34个亚家族谱型。结果 5例正常健康人PBMC TCR VαCDR3谱型多数呈高斯分布,4例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出现多个TCR Vα亚家族谱型的异常改变,异常峰型包括单峰、寡峰/寡峰趋势,偏峰和不规则异常峰型。34个TCR Vα亚家族中,不同亚家族异常峰型出现的频率不同,非正态异常峰型出现频率较高的亚家族有Vα13和Vα17(均为3/4),而Vα1.1、Vα10、Vα20、Vα28和Vα28亚家族均未出现异常峰型。TCR Vα7在HLA-B27阴性的患者(U2)中出现异常峰型,在HLA-B27阳性的3个患者(U1、U3、U4)中并未出现这个亚家族的异常;TCR Vα13则相反,即在HLA-B27阳性的3个患者中均出现异常峰型,而在HLA-B27阴性的患者中正常。结论葡萄膜炎患者PBMC TCR VαCDR3谱系具有显著多态性特点,单/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有可能是葡萄膜炎发病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T细胞受体 Vα亚家族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和序列鉴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微 马骊 +4 位作者 姚新生 邹红云 温茜 阮光萍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为SLE的免疫应答机制和个性化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5例正常献血员的CDR3分布特征及5例SLE患者PBMC中T细胞TCRβ链CDR3的优势利用情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为SLE的免疫应答机制和个性化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5例正常献血员的CDR3分布特征及5例SLE患者PBMC中T细胞TCRβ链CDR3的优势利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的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5例正常献血员PBMCTCRBV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5例活动型SLE患者24TCRBVCDR3家族均出现不同的优势表达,对单/寡克隆性增生T细胞β链CDR3区基因进行测序,证实存在不同的CDR3序列。结论SLE活动期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可能与SLE的免疫发病机理有关,特异应答的T细胞TCRCDR3序列的确定,将为SLE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基因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外周血αβ T细胞TCR β链CDR3多态性和长度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胡云良 杨介钻 +1 位作者 倪莉 姚新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2-498,共7页
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的多态性和长度分布.提取6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24个TCR BV基因家族为上游引物,共同的TCR BC基因为... 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的多态性和长度分布.提取6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24个TCR BV基因家族为上游引物,共同的TCR BC基因为下游引物(荧光标记),6例样品PCR产物的基因扫描分析表明,24个TCRBV家族的CDR3谱型分析在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图上显示1个模糊条带.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各TCR BV家族的CDR3谱型均超过8个条带.GeneScan分析证明,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的24个TCR BV家族的CDR3谱型为标准的高斯分布,各家族的CDR3表达频率相近,呈现不同的CDR3多态性和不同的CDR3长度.多数TCR BV家族产物为框架内重排(相邻2个PCR产物相差3个碱基),少数TCR BV家族表现为两个峰群的重排.该研究对正常人TCRβ链CDR3谱系的详细分析将为T细胞应答、TCR重组等研究提供基础.利用免疫谱型分析技术能监测到TCR CDR3谱型分布特征和表达频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基因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体外诱导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常红 罗薇 +5 位作者 马骊 周明乾 温茜 吴远彬 黄宇贤 郭坤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3-435,438,共4页
目的研究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加入IL-2,常规体外培养,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非特异性杀伤活性;采用免疫谱型分析技术,分析其CDR3长度以判断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3例健康志... 目的研究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加入IL-2,常规体外培养,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非特异性杀伤活性;采用免疫谱型分析技术,分析其CDR3长度以判断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3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对鼻咽癌细胞系CNE2没有杀伤作用;PBMC的TCRVβ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经IL-2体外培养后部分家族出现不同的优势表达。结论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有一定影响,对其非特异性杀伤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T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BV亚家族克隆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克娜 黄红艳 +3 位作者 张璐 邹红云 余伍忠 焦敏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探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TCR BV CDR3谱系特点及多态性,为其免疫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采用RT-PCR扩增TCR BV 26个亚家族CDR3的方法,经免疫扫描谱型技术分析对葡萄膜炎患者P... 为探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TCR BV CDR3谱系特点及多态性,为其免疫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采用RT-PCR扩增TCR BV 26个亚家族CDR3的方法,经免疫扫描谱型技术分析对葡萄膜炎患者PBMC中TCR BV CDR3的谱系漂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5例正常健康人PBMC TCR BV CDR3谱型绝大多数呈正态(或高斯)分布,4例葡萄膜炎患者TCR BV CDR3扫描谱型均出现非正态分布的异常峰型,包括寡峰/寡峰趋势,偏峰和不规则异常峰型;(2)在26个TCR BV亚家族中,不同亚家族异常峰型出现的频率不同,非正态异常峰型出现频率较高的亚家族有BV2和BV17(均为3/4),而BV5.2、BV6、BV15和BV18亚家族均未出现异常峰型;(3)TCR BV2和BV17两个亚家族在HLA-B27阴性的3个患者均出现非正态异常峰型,而在HLA-B27阳性(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并未出现异常。葡萄膜炎患者PBMC TCRBV部分亚家族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该病的免疫发病机理有关,为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T细胞受体 BV亚家族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克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