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性血管炎致冠状动脉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韦卫中 陈绍军 +1 位作者 王宏伟 胡秀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异种动物蛋白所致家兔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特点,为建立川崎病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重复静脉注射复制兔的免疫性血管炎模型,25只幼兔作为实验A组,10只成年兔作为实验B组,10只幼兔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做冠状... 目的 探讨异种动物蛋白所致家兔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特点,为建立川崎病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重复静脉注射复制兔的免疫性血管炎模型,25只幼兔作为实验A组,10只成年兔作为实验B组,10只幼兔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做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分析和相关免疫学检查。结果 经大体标本肉眼观察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实验A组中有6只发现有冠状动脉扩张,实验B组均未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病理检查:光镜下见实验A、B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内皮细胞肿胀、坏死、内皮下组织水肿、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和弹力纤维断裂等改变,实验B组的病理改变较轻,且实验A组中冠脉扩张者比无冠脉扩张者病理损伤重;电镜检查:实验A组冠状动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染色质浓聚、平滑肌细胞轻度变性、线粒体肿胀及内质网扩大等改变。实验B组仅见内皮细胞肿胀和轻度平滑肌细胞变性。结论 首次发现用牛血清白蛋白诱导幼兔免疫性血管炎,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其病理改变与川崎病相似,可作为建立川崎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提供了免疫性血管炎可引起幼龄动物冠状动脉扩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管炎 冠状动脉损伤 实验研究 川崎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兔免疫性血管炎中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及N-乙酰半胱氨酸的干预研究
2
作者 邹润英 贺湘玲 +1 位作者 邹惠 田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7-571,共5页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管炎家兔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幼年家兔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AC治疗组,用牛血清白蛋白复...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管炎家兔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幼年家兔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AC治疗组,用牛血清白蛋白复制幼兔免疫性血管炎的川崎病(KD)动物模型,治疗第7天及第28天检测各组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血管病变。结果免疫性血管炎家兔急性期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NAC可显著降低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P<0.05),并能显著改善免疫性血管炎家兔的血管病理损害。恢复期模型对照组幼兔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可能参与了免疫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NAC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来对抗免疫性血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异前列腺素F2Α 免疫性血管炎 川崎病 幼兔 N-乙酰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穿刺置管对免疫血管炎动物模型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王新婷 曲丽琴 陆莉莉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1期2834-2835,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置管对免疫性血管炎动物模型内皮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家兔免疫血管炎动物模型,实验组在注射静脉放置静脉留置针,对照组在注射静脉放置普通钢针,观察两组在置管不同时间局部血管内皮病理学和细菌学情况。[结果]血...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置管对免疫性血管炎动物模型内皮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家兔免疫血管炎动物模型,实验组在注射静脉放置静脉留置针,对照组在注射静脉放置普通钢针,观察两组在置管不同时间局部血管内皮病理学和细菌学情况。[结果]血管炎动物模型置管后血管及血管周围组织易发生炎症性改变,随置管时间延长,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加重,并有肉芽肿形成甚至化脓灶。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结论]留置针在免疫性血管炎动物模型血管中不宜长时间置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静脉留置针 免疫性血管炎 血管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