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 |
赵冰洁
车虹
胡琏
易文静
肖利
刘培佳
刘松山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2
|
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优势与问题分析 |
李天天
褚雨霆
刘庆
陈信义
|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36
|
|
|
3
|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Toll样受体9 mRNA表达的影响 |
王莉
张连生
柴晔
曾鹏云
吴重阳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
4
|
通脉止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王海燕
王华
姚召
赵莉
耿少怡
焦平
|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
5
|
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D_4^+CD_(25)^+Treg细胞的影响 |
何牧卿
何牧群
郭文坚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16
|
|
|
6
|
rhTPO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罗洪强
钟永根
封蔚莹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
7
|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不同类型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郑朝旭
谭敏
陈流华
余俊峰
林伟斌
吴志棉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
8
|
归脾冲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
傅汝林
刘为民
张雅丽
刘宏潇
王欣
|
《中医药学刊》
CAS
|
2001 |
8
|
|
|
9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型施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
卢学春
朱宏丽
姚善谦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
2008 |
7
|
|
|
10
|
羊蹄跟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
马健康
方芳
李艳
姜勇
|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
11
|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循证治疗 |
邓伟
席亚明
张豪
李明
李培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
12
|
紫癜康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多个细胞因子的影响 |
郝颖
初杰
范颖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
13
|
大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盛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聂甜
蒋文明
彭素娟
张旻昱
杨琳
李仕能
胡妮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
14
|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sFas和sFas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贾瑞萍
赵雪芸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
2011 |
12
|
|
|
15
|
CD4^+CD25^+Treg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张爱梅
徐修才
王宁玲
张翠萍
沈元元
李庆
邬志伟
王会平
翟志敏
|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
16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
方治
张翼鷟
蔡挺
李克强
余静
罗央清
赵海丰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17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协同刺激分子B7-H2和B7-H3与血小板自身抗体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左斌
赵赟霄
杨剑峰
何杨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18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张爱军
侯明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
2006 |
12
|
|
|
19
|
血浆置换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影响因素 |
顾小文
尤建国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
20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 |
王兆钺
|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