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重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伴重度牙周炎1例
1
作者 王琪 陈宇江 +2 位作者 刘佳佳 杜样 吴礼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23,共4页
重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SCN)是一种外周循环血中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小于0.5×10^(9)/L的罕见疾病。因中性粒细胞计数低,细菌感染发生率增高,口腔常表现为重度牙周炎及复发性口腔溃疡。该病例报告1例5岁SCN伴重度牙周炎病例,... 重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SCN)是一种外周循环血中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小于0.5×10^(9)/L的罕见疾病。因中性粒细胞计数低,细菌感染发生率增高,口腔常表现为重度牙周炎及复发性口腔溃疡。该病例报告1例5岁SCN伴重度牙周炎病例,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牙周非手术治疗及定期菌斑控制,并使用微信平台进行4年线上随访和口腔卫生指导,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牙周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牙周炎 口腔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文献报道恶性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系统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会 李婉影 +1 位作者 高清平(综述) 姜道滋(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9-94,共6页
本文通过收集1989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内学者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的文献及参考文献,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40例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合并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autoimmune cytopenia,AIC)病例,包括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 本文通过收集1989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内学者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的文献及参考文献,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40例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合并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autoimmune cytopenia,AIC)病例,包括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及Evans综合征等。虽然各亚型淋巴瘤病例数均较少(n=1~28),但通过系统性分析仍得到部分有意义的发现。除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autoimmune neutropenia,AIN)外,各类AIC均有报道,发生率依次为AIHA>ITP>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PRCA>Evans综合征。AIC见于各亚型淋巴瘤,但各类AIC在不同亚型发生率存在差异。CAS仅见于淋巴瘤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slymphoma,B-NHL)、AIHA、ITP,Evans综合征多见于B-NHL,PRCA则多见于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 cell non Hodgkin′s lymphoma,T-NHL)。相较于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合并ML的AIC抗肿瘤治疗对有效率更高。恶性淋巴瘤合并AIC临床情况复杂,需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身免疫性细胞减少 溶血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冷凝集素综合征 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上市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石远凯 许建萍 +22 位作者 吴昌平 张燕 杨俊泉 周涛 刘峥 茅卫东 张沂平 王嵬 于忠和 邬麟 陈建华 王娟 安永辉 蔡建辉 刘明 陈振东 李青山 任朝英 杨志勇 李宝兰 赵敏 刘哲峰 刘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验,对需接受多周期化疗的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恶性实体瘤患者连续2~4个周期预防性给予PEG-rhG-CSF。结果:PEG-rhG-CSF初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4.76%(13/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1.83%(5/273)、1.15%(2/174)和2.08%(2/96),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11.36%(31/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6.23%(17/273)、2.87%(5/174)和3.13%(3/96)。第1次随访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为0.73%(2/273);FN持续时间中1例为2 d,1例为5 d;第2~4次随访的FN发生率均为0;次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筛选期的25%(7/28),分别降至后续1~3个周期的3.57%(1/28)、0(0/28)和6.67%(1/15),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则从71.43%(20/28)分别降至10.71%(3/28)、14.29%(4/28)和0(0/15)。研究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10.48%(44/420)。结论:每个化疗周期应用1次PEG-rhG-CSF可有效预防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多个周期应用可以显示同样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相关性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雪 邓军霞 +7 位作者 张国成 成胜权 陈彩平 孙新 许东亮 邓跃林 林海波 刘瑞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住院并符合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的患儿280例,对其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65名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住院并符合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的患儿280例,对其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65名正常对照儿童作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较。结果 28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中,3岁以下占78%,男性占62.5%;呼吸道感染占90.7%;全年均可发病,1、3、8月份患儿数量增多。病毒感染是引起儿童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12个月患儿的IgM高于正常对照儿童,IgG低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第1周出现粒细胞减少的占79.7%,使用升粒细胞药物可以缩短中性粒细胞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结论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以男性婴幼儿多见,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随免疫功能紊乱。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及时对症治疗可以缩短其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感染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培非格司亭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乐珊 梅峥嵘 +2 位作者 吴仲洪 曾晓敏 严鹏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7-79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硫培非格司亭(HHPG-19K)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Clinical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万方、中国临床试验注... 目的系统评价硫培非格司亭(HHPG-19K)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Clinical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万方、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3月31日)数据库中有关硫培非格司亭的原始研究,经过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4篇RCT文献被纳入,共6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硫培非格司亭显著降低化疗第2周期(RR=0.37,95%CI:0.21~0.65)Ⅳ度及以上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但在化疗第1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周期(RR=0.56,95%CI:0.31~1.00);但在降低FN发生率方面无差异(RR=0.42,95%CI:0.15~1.19);硫培非格司亭不增加骨痛的发生率(RR=1.10,95%CI:0.48~2.51)。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硫培非格司亭可显著缩短化疗第1周期组Ⅲ度粒细胞减少持续的时间(P <0.000 1),但与rhG-CSF效果相当。结论硫培非格司亭预防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效果优于安慰剂;硫培非格司亭预防化疗第2周期Ⅳ度及以上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优于rhG-CSF,但预防第1周期Ⅳ度及以上粒细胞减少及FN发生的有效性与rhG-CSF相当;安全性与rhG-CSF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培非格司亭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治 被引量:4
6
作者 乔曼 薛胜利 +5 位作者 邹晶莹 戴兰 刘慧文 陈艳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1-1224,共4页
本研究探索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N)的合理化诊治流程及策略。以1例CN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按序检测ELA2、GFI1、HAX1及WASp致病基因突变情况,而后检测其中性粒细胞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的... 本研究探索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N)的合理化诊治流程及策略。以1例CN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按序检测ELA2、GFI1、HAX1及WASp致病基因突变情况,而后检测其中性粒细胞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的表达水平,并评价G-CSFR的突变发生情况。依上述步骤对患者进行临床及病因学诊断并实施随访。结果表明,参照诊断标准该患者诊断为无遗传背景的非综合征性CN;ELA2、GFI1、HAX1及WASp基因测序分析均无突变发生;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G-CSFR表达正常,G-CSFR胞内段无获得性截短性突变。结论:本研究以1例CN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了CN的合理化诊治策略及流程,并证实该患者为无已知致病突变基因存在的散发的非综合征性CN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基因突变致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7
作者 侯佳 王莹 +4 位作者 刘丹如 应文静 孙金峤 惠晓莹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总结2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ELANE)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变化,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 目的总结2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ELANE)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变化,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及其体液、细胞免疫功能,对ELANE基因5个外显子及外显子相邻区域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突变位点,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①例1生后3个月反复肺部感染,例2生后1个月反复规律性口腔黏膜溃疡。②2例外周血ANC持续低于1.5×109·L-1,例1最低为0.01×109·L-1,例2最低为0.09×109·L-1,2例均排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评价:2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均正常,IgG升高,细胞免疫功能正常。③血ELANE基因分析发现:例1存在c.661G>GT(p.G221GX)杂合无义突变,其父母基因检测未发现突变。例2存在c.377C>CT(p.S126SL)杂合错义突变,其胞姐和父母基因检测未发现突变。2个突变位点均为国内首次报道的已知致病突变,例1和2确诊年龄分别为3.25岁和13.5岁。④治疗:例2接受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术后ELANE基因检测未发现突变,免疫重建成功;例1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目前2例均在随访中。结论 ELANE基因是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重要致病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根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粒细胞减少 免疫缺陷病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基因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基因突变和急性白血病转化 被引量:7
8
作者 迟作华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80-1584,共5页
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是一种罕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具有强烈的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的风险,目前发现与SCN相关的异常基因有14种,ELANE是SCN最常见的致病基... 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是一种罕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具有强烈的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的风险,目前发现与SCN相关的异常基因有14种,ELANE是SCN最常见的致病基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有CSF3R突变,可导致SCN转化为AML。深入研究SCN/AML转化机制有助于该疾病诊治。本文就SCN患者的遗传学及表型多样性,G-CSF对SCN的治疗作用及风险,SCN患者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SF3R)突变影响G-CSF信号传导,CSF3R突变是SCN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重要因素和了解SCN/AML转化机制有助于疾病诊治等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基因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血清细小病毒B19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敏 雷尚兵 +1 位作者 柯辉 王晓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清诊断 细小病毒B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湖 高宗燕 +1 位作者 李琳迪 蓝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技术依次分析1例临床诊断为SCN患儿的ELANE、HAX1、WAS、GFI1、CSF3R及CXCR4基因突变情况,并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患儿上述常见...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技术依次分析1例临床诊断为SCN患儿的ELANE、HAX1、WAS、GFI1、CSF3R及CXCR4基因突变情况,并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患儿上述常见致病基因均未见突变,中性粒细胞功能正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可明显提升患儿中性粒细胞水平。结论 SCN是一种与多基因突变有关的遗传异质性综合征,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但仍无已知突变基因的患儿占相当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呼吸爆发 基因突变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丽华 王志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7,共2页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新生儿较多见,特别是在体重<2000g的早产儿更多。为了解早产儿中 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对5年来收治的228例早产儿,进行了回顾性研 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 料 与 方 法   一、 研...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新生儿较多见,特别是在体重<2000g的早产儿更多。为了解早产儿中 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对5年来收治的228例早产儿,进行了回顾性研 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 料 与 方 法   一、 研究对象 1993年~1998年间在我院新生儿病室住院的早产儿228例,男126 例,女102例,其中患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02例。   二、 方法   1.实验室检查:本组早产儿均在入院当天采静脉血1ml,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计数,有 感染征象的早产儿1周后复查一次血细胞计数,并计算出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   2.诊断标准:通过全血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值低于1×109/L确诊为中性粒细胞 减少症。   3.对102例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有无感染征象与早产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率的关系进行了临床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病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冬 祝彪 +4 位作者 陈姣 王春森 万纯黔 肖蓉 张晋林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6 5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32例 ,采用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4 .5 g ,静脉滴注 ,每 8小时 1次 ;...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6 5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32例 ,采用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4 .5 g ,静脉滴注 ,每 8小时 1次 ;对照组 33例 ,给予亚胺培南 0 .5 g ,静脉滴注 ,每 8小时 1次。 2组疗程均为 7~ 14 d。 结果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组治愈率为78.1% ,有效率为 90 .6 % ,细菌清除率为 94 .4 % ;亚胺培南组治愈率为 78.8% ,有效率为 87.9% ,细菌清除率为 94 .7%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在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中疗效确切 ,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巴坦 哌拉西林 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热 治疗中 亚胺培南 静脉滴注 结论 显著性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晨 王丹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生后第一周内有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为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无早发中性粒...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生后第一周内有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为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无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例;同时根据第一周后有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为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无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例。分别对其临床情况进行比较,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108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平均胎龄(30.1±2.2)周,平均出生体重(1188±216)g。其中32例发生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3例发生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孕母妊娠期患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未发生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59.4%比31.6%,P=0.007)。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胎龄小于未发生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29.5±2.3)周比(30.6±2.0)周,P=0.009];出生体重低于未发生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1123±212)g比(1251±201)g,P=0.002];早发感染、晚发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50.9%比30.9%,P=0.034;100%比43.6%,P<0.001)。早发感染患儿中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高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45.5%比25.0%,P=0.045)。结论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不同。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是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早发感染和晚发感染可能是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 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考拉宁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芳 施芳红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S1期171-171,共1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63岁。因'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10 d'入院。入院前门诊给予金水宝胶囊、托拉塞米等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肾穿刺活检入我院肾内科就诊。患者自诉有咳嗽病史3个月,院外一直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具体不详),... 1病例介绍患者,男,63岁。因'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10 d'入院。入院前门诊给予金水宝胶囊、托拉塞米等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肾穿刺活检入我院肾内科就诊。患者自诉有咳嗽病史3个月,院外一直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外院X线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入院后仍有咳嗽咯痰,查血常规:WBC 4.06×109·L-1,N 75.2%,ANC 3.05×109·L-1;肾功能:肌酐235μmol·L-1,尿蛋白定量:8.2 g·(24 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替考拉宁 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血清G-CSF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15
作者 王春森 董巍 +5 位作者 张晋琳 王晓冬 唐义平 祝彪 万纯黔 甘茂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3-374,共2页
检测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P)水平并探讨其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IN患者40例血清G-CSF水平,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血清G-CSF水平... 检测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P)水平并探讨其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IN患者40例血清G-CSF水平,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血清G-CS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及SLE组血清G-CSF检出率分别为11/40和10/40,两者血清G-CSF水平无差别,分别为(27.34±8.00)ng/L及(26.76±7.26)ng/L;CIN患者血清G-CSF检出率为27/40,血清G-CSF水平为(134.04±89.29)ng/L,高于正常对照组及SLE组(P<0.01)。结论:CIN患者可能存在G-CSF利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IN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患者9例分析
16
作者 夏焱 余洁明 +4 位作者 方建培 黄科 周敦华 周媛莉 郭仲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白血病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例白血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疑为侵袭性真菌感染,使用卡泊芬净首次剂量70mg·m-2·d-1,维持剂量50mg·m-2.d-1。其中4例合用脂质体...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白血病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例白血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疑为侵袭性真菌感染,使用卡泊芬净首次剂量70mg·m-2·d-1,维持剂量50mg·m-2.d-1。其中4例合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2mg·kg-1·d-1;持续治疗15~40d;观察用药前后不同时间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胸部CT的变化。结果卡泊芬净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88.8%,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1%,联合用药的起效快,疗程短。结论卡泊芬净治疗9例患儿有效率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白血病患儿发热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白血病患儿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2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鹏 徐晓勇 +2 位作者 马芬芬 张玉 黄怡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个案报道,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基础...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个案报道,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用药、用法用量、用药持续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时间及转归等信息,并利用Naranjo’s评估表判断不良反应的关联性。结果共检索到个案报道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0岁,感染类型多为肺部感染(11例);15例患者使用剂量为4.5 g每8小时1次,平均用药时间为16.8 d,平均累积剂量为211.80 g;经Naranjo’s评估后,5例判定为“肯定”,15例判定为“很可能”,2例判定为“可能”;22例患者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为3~28 d,其中,14例患者在≥15 d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且10例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所有患者在停药或对症治疗7 d左右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致患者出现罕见、较为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应用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常规和关注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临床特征 治疗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生髓方联合rhG-CSF治疗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晶 陈瑞芳 +3 位作者 陈宏亮 胡建英 朱芝玲 曹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9-256,共8页
目的 评价益气生髓方治疗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非盲临床研究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60例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出现以白细胞减少为主的重度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 目的 评价益气生髓方治疗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非盲临床研究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60例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出现以白细胞减少为主的重度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化疗间歇期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injection,rhG-CSF)150μg皮下注射q6-24 h,直至血常规恢复正常;研究组在使用rhG-CSF的基础上加中药经验方“益气生髓方”口服。监测治疗后下次化疗时白细胞总数(white blood cells,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第7天和第10天WBC和ANC水平,记录化疗间隔时间、升白治疗时间和rhG-CSF使用剂量,检测肝肾功能水平,采用癌症生活质量通用量表FACT-G(V4.0)中文版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化疗后第7天和第10天研究组患者的WBC和AN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益气生髓方”是缓解第10天中性粒细胞中重度减少的显著相关因素。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化疗间隔时间分别为(22.31±1.25)天和(25.79±4.76)天,升白治疗时间分别为(4.67±2.11)天和(6.86±2.35)天,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G-CSF使用量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52.6±173.6)μg和(852.6±200.3)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损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FACT的量表总分、生理状况评分、情感状况评分和功能状况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生髓方联合rhG-CSF治疗可以有效升高白细胞,缩短化疗间隔时间和升白治疗时间,减少rhG-CSF使用剂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益气生髓方治疗并未增加患者肝肾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生髓方 中性粒细胞减少 卵巢癌 化疗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薛丽英 南景龙 +4 位作者 张翠英 顾建玲 王珏 张朦 李美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0期1562-1565,1570,共5页
目的:通过比对不同频次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剂量密集型方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进一步探索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更加优化的给药方案。方法:选取接受剂... 目的:通过比对不同频次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剂量密集型方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进一步探索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更加优化的给药方案。方法:选取接受剂量密集型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剂量密集型化疗方案后,PEG-rhG-CSF以100μg/kg,皮下注射,于化疗后第24小时给药。观察组:采用剂量密集型化疗方案后,PEG-rhG-CSF:50μg/kg,皮下注射,于化疗后第24、72小时分别给药。以PEG-rhG-CSF对两组中性粒细胞数值的影响及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发热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为观察指标,2周期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在第1周期及第2周期化疗前其中性粒细胞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1周期化疗后的第3、5、10天及第2周期中的第5、10天其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值较观察组下降缓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周期中,两组化疗后第3 d的中性粒细胞数值比较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7例患者因中性粒细胞数值<2.0×10 9/L推迟第2周期化疗时间,观察组则有5例患者推迟化疗。对照组及观察组中性粒减少症发生率及患者人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对照组及观察组发热的患者人数及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发热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PEG-rhG-CSF低剂量多次给药后可升高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其疗效优于在剂量密集型化疗方案中的单次给药方式,且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相关性发热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乳腺癌 剂量密集型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临床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颖 叶欣 +2 位作者 向句一 夏婷 曾进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38-3643,共6页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CIN)是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与临床患者感染甚至死亡风险直接相关。研究表明,“卫气”的防御作用与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CIN)是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与临床患者感染甚至死亡风险直接相关。研究表明,“卫气”的防御作用与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异常堆积是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关键病理环节,与中医“卫气稽留”病机表征关联。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认识到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卫气稽留”病因病机之根,因卫气虚损,失其慓疾,推动无力,卫气行迟,以及卫虚营损,血少脉道不充,脉道艰涩,营血壅滞,均致卫气稽留,诱发或加重CIN。据此提出“肺脾肾亏虚-卫气稽留-NETs异常堆积-CIN关联”病因病机新假说,丰富中医CIN病因病机的科学内涵,为益气行卫、养血通营方药干预CIN提供新策略、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稽留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 病机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益气行卫 养血通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