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免疫复合物致疼痛与甲醛致炎性痛的大鼠模型比较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两组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锐
李荣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比较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模型与甲醛致炎性疼痛模型的大鼠疼痛行为、局部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不同模型不同部位的表达,探讨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的病理机制。方法成年SD清洁级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醛组及免疫...
目的比较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模型与甲醛致炎性疼痛模型的大鼠疼痛行为、局部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不同模型不同部位的表达,探讨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的病理机制。方法成年SD清洁级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醛组及免疫复合物组,每组5只。分别在大鼠右后足底注入20μL PBS、甲醛及免疫复合物。于30 min、1 h、2 h、4 h、8 h、12 h测定疼痛行为。并于12 h后采血、取大鼠局部皮肤及脊髓测定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表达。结果疼痛行为变化:在甲醛致炎后大鼠立刻出现明显的自发痛,疼痛阈值明显下降,注射足高度肿胀并于1 h达高峰后逐渐缓解。免疫复合物组的疼痛阈值低峰在4 h后,并持续至8 h后逐渐缓解,注射足肿胀不明显。皮肤及脊髓的MIF表达在甲醛组明显增加(P<0.05),在免疫复合物组中无明显改变。结论 MIF参与炎症性疼痛病理过程,但无证据参与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疼痛与甲醛炎性痛病理机制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炎性
疼痛
免疫复合物相关疼痛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免疫复合物致疼痛与甲醛致炎性痛的大鼠模型比较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两组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锐
李荣亨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文摘
目的比较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模型与甲醛致炎性疼痛模型的大鼠疼痛行为、局部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不同模型不同部位的表达,探讨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的病理机制。方法成年SD清洁级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醛组及免疫复合物组,每组5只。分别在大鼠右后足底注入20μL PBS、甲醛及免疫复合物。于30 min、1 h、2 h、4 h、8 h、12 h测定疼痛行为。并于12 h后采血、取大鼠局部皮肤及脊髓测定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表达。结果疼痛行为变化:在甲醛致炎后大鼠立刻出现明显的自发痛,疼痛阈值明显下降,注射足高度肿胀并于1 h达高峰后逐渐缓解。免疫复合物组的疼痛阈值低峰在4 h后,并持续至8 h后逐渐缓解,注射足肿胀不明显。皮肤及脊髓的MIF表达在甲醛组明显增加(P<0.05),在免疫复合物组中无明显改变。结论 MIF参与炎症性疼痛病理过程,但无证据参与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疼痛与甲醛炎性痛病理机制有一定区别。
关键词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炎性
疼痛
免疫复合物相关疼痛
大鼠模型
Keywords
Rat model
Immune-related pain
Inflammatory pain
Antigen-specific immune complex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分类号
Q95-33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免疫复合物致疼痛与甲醛致炎性痛的大鼠模型比较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两组模型中的表达
吴锐
李荣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