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复合物致疼痛与甲醛致炎性痛的大鼠模型比较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两组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吴锐 李荣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比较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模型与甲醛致炎性疼痛模型的大鼠疼痛行为、局部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不同模型不同部位的表达,探讨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的病理机制。方法成年SD清洁级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醛组及免疫... 目的比较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模型与甲醛致炎性疼痛模型的大鼠疼痛行为、局部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不同模型不同部位的表达,探讨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的病理机制。方法成年SD清洁级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醛组及免疫复合物组,每组5只。分别在大鼠右后足底注入20μL PBS、甲醛及免疫复合物。于30 min、1 h、2 h、4 h、8 h、12 h测定疼痛行为。并于12 h后采血、取大鼠局部皮肤及脊髓测定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表达。结果疼痛行为变化:在甲醛致炎后大鼠立刻出现明显的自发痛,疼痛阈值明显下降,注射足高度肿胀并于1 h达高峰后逐渐缓解。免疫复合物组的疼痛阈值低峰在4 h后,并持续至8 h后逐渐缓解,注射足肿胀不明显。皮肤及脊髓的MIF表达在甲醛组明显增加(P<0.05),在免疫复合物组中无明显改变。结论 MIF参与炎症性疼痛病理过程,但无证据参与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疼痛与甲醛炎性痛病理机制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炎性疼痛 免疫复合物相关疼痛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