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圆环病毒2型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瑶 韩伟 +5 位作者 赵辉 杨小蓉 常昊天 付秀花 吴珊珊 王贵华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为获得猪圆环病毒2型(PCV2)候选疫苗株,对疑似PCV2感染猪的淋巴结、脾脏等组织病料进行检测,对阳性病料进行PCV2分离纯化、鉴定、全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并制成PCV2灭活疫苗,进行小鼠免疫原性分析。结果显示;从PCV2阳性病料中成功分... 为获得猪圆环病毒2型(PCV2)候选疫苗株,对疑似PCV2感染猪的淋巴结、脾脏等组织病料进行检测,对阳性病料进行PCV2分离纯化、鉴定、全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并制成PCV2灭活疫苗,进行小鼠免疫原性分析。结果显示;从PCV2阳性病料中成功分离得到1株PCV2毒株,病毒含量不低于10^(6.0) FAID_(50)/mL,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见绿色荧光;该毒株基因全长约1767 bp,全基因核酸序列与PCV2参考序列ON012565.1、KU960933.1同源性最高为99.9%,与PCV3参考序列PP566974.1同源性最低为45.9%,与多数PCV2参考毒株序列同源性在92%以上,经进化树分析属于PCV2d基因亚型;用该分离毒株制成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测得特异性抗体,且效价较高。结果说明,该分离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PCV2疫苗研发的候选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遗传变异 免疫原性分析 疫苗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流行毒株G-H环基因重组口蹄疫病毒的拯救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2
作者 李平花 黄书伦 +11 位作者 张克强 刘锋 孙普 李冬 包慧芳 曹轶梅 白兴文 马雪青 李坤 袁红 刘在新 卢曾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22-5229,共8页
为了研究能有效免疫防控当前流行的O型3个拓扑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疫苗候选株,本研究利用FMDV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通过基因替换,构建同时含当前流行的O型三个拓扑型病毒株结构蛋白基因的重组全长克隆,转染... 为了研究能有效免疫防控当前流行的O型3个拓扑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疫苗候选株,本研究利用FMDV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通过基因替换,构建同时含当前流行的O型三个拓扑型病毒株结构蛋白基因的重组全长克隆,转染表达T7RNA聚合酶的细胞后拯救重组FMDV,分析结构蛋白基因的重构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拯救病毒制备灭活疫苗,免疫猪和牛,用体外中和试验初步研究其作为O型FMD疫苗候选株的潜力。结果表明FMD流行毒株结构蛋白VP1 G-H环基因的替换没有明显影响重组病毒的噬斑表型和复制能力,但不同FMDV G-H环抗原表位对猪诱导机体产生交叉中和抗体水平影响较大,对牛诱导机体产生交叉中和抗体的影响较小,表明FMDV G-H抗原表位是猪免疫优势的表位。本研究为未来FMDV疫苗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环 重组口蹄疫病毒 拯救 免疫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O型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株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平花 白兴文 +9 位作者 孙普 李冬 卢曾军 包慧芳 曹轶梅 付元芳 陈应理 谢宝霞 殷宏 刘在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62-1569,共8页
近年来,O型口蹄疫病毒已演化出多种谱系。目前应用的疫苗已不能有效保护多谱系口蹄疫的流行,这给我国猪口蹄疫的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进一步发展免疫原性好、抗原谱广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候选株,本研究以O/HN/93现用疫苗毒株的感染... 近年来,O型口蹄疫病毒已演化出多种谱系。目前应用的疫苗已不能有效保护多谱系口蹄疫的流行,这给我国猪口蹄疫的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进一步发展免疫原性好、抗原谱广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候选株,本研究以O/HN/93现用疫苗毒株的感染性克隆为骨架,构建了含VP3(58位)和VP1(43、48、137、139、140、141和142位)氨基酸改造的全长克隆。线性化的全长cDNA和T7RNA聚合酶质粒共转染BHK细胞后获得拯救病毒。RT-PCR和乳鼠致病性试验表明拯救病毒遗传稳定,具有与亲本病毒相似的致病性。用拯救的基因工程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猪28d后分别用中国谱系、泛亚谱系和缅甸98谱系猪源毒的流行毒攻击,结果均获得了完全保护(16/16)。O/HN/93灭活疫苗免疫猪能完全保护泛亚谱系和缅甸98谱系猪源病毒的攻击(16/16),但不能完全保护(12/16)中国谱系猪源病毒的攻击。结果表明基因工程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提高了对中国型猪源谱系病毒的免疫保护,拓展了抗原谱,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口蹄疫 基因工程病毒 构建 免疫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仕龙 李兆龙 +4 位作者 林锋强 王劭 程晓霞 朱小丽 陈少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61-464,共4页
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危害养鸭业的一种新传染病。为防制该病,本研究以NDRV JM85株为种毒研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并通过免疫血清学检测及攻毒保护试验评价疫苗效果。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麻鸭二免后... 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危害养鸭业的一种新传染病。为防制该病,本研究以NDRV JM85株为种毒研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并通过免疫血清学检测及攻毒保护试验评价疫苗效果。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麻鸭二免后28d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并能维持较长时间。种番鸭免疫后的子代雏番鸭具有一定的母源抗体,能够抵抗强毒的感染,可用于防制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灭活疫苗 免疫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梭杆菌120ku血凝素相关外膜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洪超 刘晓颖 +5 位作者 冯二凯 朱言柱 万洪理 冯卓 闫喜军 陈立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43-2849,共7页
为了揭示坏死梭杆菌(F.necrophorum)120ku血凝素相关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根据F.necrophorum120ku血凝素相关外膜蛋白基因的抗原表位分布情况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3个彼此重叠、覆盖整个开放阅读框的基因片段p1、p2、p3,分别构建重组表... 为了揭示坏死梭杆菌(F.necrophorum)120ku血凝素相关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根据F.necrophorum120ku血凝素相关外膜蛋白基因的抗原表位分布情况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3个彼此重叠、覆盖整个开放阅读框的基因片段p1、p2、p3,分别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1、pET-32a-p2、pET-32a-p3,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反应原性;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试验兔,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1、P2、P3在大肠杆菌中均得到表达,分子质量分别约为48、59、62ku,能与F.necrophorum阳性的小鼠血清反应,可以刺激试验兔产生特异性抗体,说明F.necrophorum120ku血凝素相关外膜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F.necrophorum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梭杆菌 血凝素相关外膜蛋白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口疮病毒B2L和F1L截短融合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鲜思美 郑维豪 +7 位作者 梁倩 张友 杨倩 顾庆林 包涛涛 青成欣 杜鹏 邱进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为分析羊口疮病毒(OrfV)B2L和F1L截短融合基因表达蛋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分别选取B2L、F1L基因序列的主要抗原区域,采用重叠延伸PCR将二者融合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B2L-F1L,通过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 为分析羊口疮病毒(OrfV)B2L和F1L截短融合基因表达蛋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分别选取B2L、F1L基因序列的主要抗原区域,采用重叠延伸PCR将二者融合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B2L-F1L,通过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获得1080 bp的B2L-F1L融合基因目的片段,测序结果经比对分析正确无误,表明正确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B2L-F1L。将pET-32a-B2L-F1L转化BL21(DE3)后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了39 ku的重组蛋白rB2L-F1L。采用Ni-IDA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获得39 ku的单一特异性条带,表明rB2L-F1L的纯化效果和免疫原性均较好。采用rB2L-F1L纯化蛋白皮下多点注射免疫羔羊,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羔羊血清中的OrfV抗体、IL-2、IFN-γ和IL-4细胞因子。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rB2L-F1L能够诱导羔羊产生OrfV特异性抗体,并可显著或极显著诱导羔羊分泌IL-2、IFN-γ和IL-4细胞因子(P<0.05、P<0.01);与弱毒活疫苗组比较,除在免疫后14 d~28 d时rB2L-F1L诱导羔羊产生的IL-2水平显著低于弱毒活疫苗组外(P<0.05),其他细胞因子在各时段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首次将OrfV优势抗原基因融合表达并分析了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为OrfV的检测技术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B2L基因 F1L基因 截短表达 免疫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疱疹病毒ORF126-ORF27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思源 吕春爽 +2 位作者 安红艳 李全振 赵宝华 《中国水产》 2017年第10期96-99,共4页
根据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囊膜蛋白ORF27基因和糖蛋白ORF126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PCR成功克隆了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ORF27基因和ORF126基因片段,分别将ORF27基因、ORF126基因以及ORF126-ORF2... 根据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囊膜蛋白ORF27基因和糖蛋白ORF126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PCR成功克隆了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ORF27基因和ORF126基因片段,分别将ORF27基因、ORF126基因以及ORF126-ORF27融合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c2x-ORF126,pMAL-c2x-ORF27,pMAL-c2x-ORF126-ORF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疱疹病毒 ORF126-ORF27 HERPESVIRUS 融合蛋白 免疫原性分析 基因片段 原核表达载体 重组表达质粒 扩增引物 受体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EV和PEDV融合S蛋白在乳酸乳球菌食品级细胞内高效诱导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
8
作者 徐波 熊维娜 +3 位作者 周通 刘志文 应碧 郭晓燕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7,共4页
本研究以乳酸乳球菌食品级细胞内高效诱导表达载体pRNA48为基础,构建了含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融合S基因的表达质粒pRNA48-TPs和重组菌L.lactis NZ9000/pRNA48-TPs。SDS-PAGE分析nisin诱导后重组菌表达的... 本研究以乳酸乳球菌食品级细胞内高效诱导表达载体pRNA48为基础,构建了含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融合S基因的表达质粒pRNA48-TPs和重组菌L.lactis NZ9000/pRNA48-TPs。SDS-PAGE分析nisin诱导后重组菌表达的细胞内目的蛋白,然后分别对兔子进行注射免疫和口服免疫,并用Western Blot进行免疫原性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细胞内表达的TPs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注射免疫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胞内TPs融合蛋白,同时发现口服免疫也能产生特异的抗体血清,初步证明重组蛋白具有黏膜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EV和PEDV融合S蛋白 乳酸乳球菌 食品级载体 细胞内高效诱导表达 免疫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全长E蛋白可溶性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龚凤平 冯晓声 +4 位作者 王伟 罗梦萍 马海彬 王贵平 袁建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17,共4页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以产蛋量和采食量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应用RT-PCR方法扩增DTMUV GDHD2014-3毒株的囊膜(E)蛋白全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c5x,构建重组表...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以产蛋量和采食量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应用RT-PCR方法扩增DTMUV GDHD2014-3毒株的囊膜(E)蛋白全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c5x,构建重组表达质粒E-pMAL。将其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在30℃条件下IPTG诱导,可溶性表达重组的全长E蛋白(rf E),大小约110 ku。用Amylose Resin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将纯化的rf 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血清抗体。经Nu-PAGE以及Western blot分析,成功实现rf E蛋白可溶性表达,并能与DTMUV灭活疫苗免疫鸭血清多抗产生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rf E蛋白免疫小鼠获取的多克隆血清抗体能与DTMUV反应。实现了rf E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纯化,并验证rf E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DTMUV的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以及相关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囊膜(E)蛋白 可溶性表达 免疫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DH13株结构蛋白σB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惠湖 黄惠兰 +6 位作者 袁生 李文俊 姚鑫炎 张玉倩 梁昭平 黄淑坚 张雪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04-4212,共9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DH13株重组σB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为NDRV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等提供物质材料。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NDRVσB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σB和pET-32a-σB,将2个重组质... 本研究旨在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DH13株重组σB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为NDRV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等提供物质材料。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NDRVσB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σB和pET-32a-σB,将2个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诱导获得相应的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形式。纯化无His的σB蛋白,并以此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利用Ni2+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含His的σB蛋白,以此蛋白作为检测原,通过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兔源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 blotting鉴定多克隆抗体与重组蛋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大小约为1100 bp的σB基因片段。SDS-PAGE结果显示,高效表达出了2种重组σB蛋白,大小分别约为41和46 ku,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204800,能特异性地识别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表明重组无His的σB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Western blotting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含His的σB蛋白和无His的σB蛋白均与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原核表达得到的重组σB蛋白具备良好的反应原性。本试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出了重组σB蛋白,并证实了重组NDRVσB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该结果将有助于后续对NDRVσB蛋白生物学功能的鉴定、NDRV诊断用抗原的制备及NDRV新型疫苗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σB蛋白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M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11
作者 郑园园 杨延超 +1 位作者 李清扬 赵宝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3期118-124,共7页
为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可溶性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基质蛋白M,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构建了pMAL-c2x-m原核表达质粒,优化表达条件并纯化MBP-M融合蛋白;对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和DDA鉴定;将鉴定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We... 为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可溶性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基质蛋白M,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构建了pMAL-c2x-m原核表达质粒,优化表达条件并纯化MBP-M融合蛋白;对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和DDA鉴定;将鉴定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Western blot鉴定鼠抗MBP-M血清,通过间接ELISA检测该血清效价。结果显示: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可溶性的MBP-M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4 kDa,与预期结果一致;MBP-M蛋白在IPTG为0.5 mmol/L,25℃诱导12 h时上清表达量较高;经Western blot鉴定,MBP-M蛋白可与鼠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阴性对照血清发生反应;ELISA检测血清效价达1:25600。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MBP-M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这为IHNV基因工程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麦芽糖结合蛋白 可溶性表达 免疫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痢疾短螺旋体的检测及免疫原性初步分析
12
作者 费凤鸣 朱明星 +1 位作者 肖新宇 蔡斌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11期58-59,共2页
通过对猪痢疾短螺旋体的检测以及感染情况调查,从而进行免疫原性分析。对兴化市及其周边地区50个猪养殖场中发生猪痢疾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猪痢疾的端螺旋体实施检测,进而培养并进行免疫原性分析。在调查的50个猪养殖场中发生感... 通过对猪痢疾短螺旋体的检测以及感染情况调查,从而进行免疫原性分析。对兴化市及其周边地区50个猪养殖场中发生猪痢疾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猪痢疾的端螺旋体实施检测,进而培养并进行免疫原性分析。在调查的50个猪养殖场中发生感染的病猪占到了6.3%,通过免疫原性初步分析,可以通过免疫重组引起抗体的有效性提高。猪痢疾短螺旋体的检测、感染情况调查及免疫原性初步分析可以为猪痢疾的疫苗制作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痢疾 短螺旋体的检测 感染情况调查 免疫原性初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流行热病毒糖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与抗原性鉴定
13
作者 李志 郑福英 +3 位作者 高闪电 王素艳 岳城 殷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46-2253,共8页
为探索可用来开发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疫苗和诊断试剂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针对BEFV糖蛋白(G)基因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基因片段,PCR产物经XhoⅠ和NdeⅠ双酶切后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上,... 为探索可用来开发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疫苗和诊断试剂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针对BEFV糖蛋白(G)基因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基因片段,PCR产物经XhoⅠ和NdeⅠ双酶切后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上,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480-pET-30、1107-pET-30)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培养阳性菌株D600nm值为0.6-1.0,37℃下用1.0mmol/L 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将其纯化之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免疫原性分析。同时,应用间接ELISA、动物免疫试验及交叉反应试验对目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发现的1 107bp基因片段是分段表达的,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特异性,更适合作为开发疫苗和诊断试剂的候选基因,为今后建立BEFV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及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流行热病毒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产布鲁氏菌的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及其特性分析(英文)
14
作者 Shustov A V Manat Y +2 位作者 Unyshiva G B Sarina N I Eskendirova S Z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研究体外表达了流产布鲁氏菌的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免疫原性分析。扩增编码Cu/Zn-SOD的基因,并将其克隆连接到pET-22b(+)载体中。SDS-PAGE结果显示诱导细菌的裂解物有重组Cu/Zn-SOD表达,分子量为20.8 kD... 本研究体外表达了流产布鲁氏菌的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免疫原性分析。扩增编码Cu/Zn-SOD的基因,并将其克隆连接到pET-22b(+)载体中。SDS-PAGE结果显示诱导细菌的裂解物有重组Cu/Zn-SOD表达,分子量为20.8 kDa。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Cu/Zn-SOD均与鼠、牛的阳性血清反应。由此,说明体外表达的重组Cu/ZnSOD具有很好的抗原性,为今后疫苗开发及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布鲁氏菌 CU/ZN BRUCELLA 特性分析 原性 血清反应 体外表达 免疫原性分析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液囊支原体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的诱导表达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晓怡 胡巧 +6 位作者 张文婷 邓兰兰 郭云清 卢琴 张蓉蓉 张鹤平 罗青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05-210,共6页
为了获得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PdhD)的蛋白表达产物,分析蛋白的免疫原性,采用DNAStar Protean软件分析PdhD的二级结构和主要抗原域。将PdhD基因的第593、731、1712、1833 nt处的A突变为G,使改造成... 为了获得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PdhD)的蛋白表达产物,分析蛋白的免疫原性,采用DNAStar Protean软件分析PdhD的二级结构和主要抗原域。将PdhD基因的第593、731、1712、1833 nt处的A突变为G,使改造成功的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中正确表达;经IPTG诱导后获得约70 ku的蛋白。对PdhD蛋白的622个氨基酸进行二级结构的预测,Garnier-Robson法预测出18个α螺旋中心、12个β折叠区段和17个T转角区段,Chou-Fasman法预测出24个α螺旋中心、23个β折叠区段和37个T转角区段,Karplus-Schulz法预测出42个柔性区域。PdhD的主要抗原域为Gln27-Phe36、Vla38-Val51、Ala89-Ala99、Pro137-Asp159、Gly307-Ile336、Gly369-Gly386、Gly397-Gln416、Ala433-Val447、Ieu486-Tyr504、Ala541-Asn549。免疫原性分析发现,PdhD重组蛋白能与兔源Anti-MS血清发生强烈反应,与兔源Anti-MG血清和兔源血清Blank均不发生反应。PdhD具有免疫原性,可作为候选抗原用于亚单位疫苗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 MS)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诱导表达 免疫原性分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