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免疫分离法检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研究
1
作者 王学令 魏亚东 高崇省 《天津农林科技》 1996年第4期4-5,共2页
免疫分离方法结合了常规分离方法和血清学反应的特点。它是通过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已知抗血清与样品中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使之被吸附在载体之上,加培养基后,经培养得到所需病原菌,达到分离检验的目的。试验证明,该法具有灵敏... 免疫分离方法结合了常规分离方法和血清学反应的特点。它是通过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已知抗血清与样品中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使之被吸附在载体之上,加培养基后,经培养得到所需病原菌,达到分离检验的目的。试验证明,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靠、耗时短的特,点,适合在口岸植物检疫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菌性枯萎病菌 免疫分离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涛 刘凯 +3 位作者 王艳 綦廷娜 叶长芸 熊衍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1-293,315,共4页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分离法(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根据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抗原特异性基因rfbEO157设计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real-time...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分离法(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根据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抗原特异性基因rfbEO157设计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并检测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用O157免疫磁珠特异性捕获标本菌液中的O157∶H7大肠埃希菌,结合real-time PCR对磁珠捕获菌细胞的DN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O157∶H7大肠埃希菌可产生荧光信号,而其他常见致病菌均未见明显荧光信号;采用IMS-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标本,菌液含菌量为3.3×102CFU/mL时即可被检出,检测全过程需时约4h。结论 IMS-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快速易操作等特点,该检测方法能提高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可用于标本的快速诊断、疾病监测和暴发疫情的病原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分离法 荧光定量PCR 大肠埃希菌O157∶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及鉴定 被引量:20
3
作者 贺伟峰 吴军 +6 位作者 罗高兴 易绍萱 黄赤兵 陈希炜 郑峻松 马兵 雷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79-881,共3页
目的 探讨诱导及纯化大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方法。方法 应用重组大鼠rGM CSF、IL 4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大量DCs,经标抗大鼠OX62单抗免疫磁珠... 目的 探讨诱导及纯化大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方法。方法 应用重组大鼠rGM CSF、IL 4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大量DCs,经标抗大鼠OX62单抗免疫磁珠分离纯化后的DCs经形态学观察、表型检测、功能学实验鉴定。结果 大鼠骨髓来源的DC在体外培养 12~ 14d后完全成熟 ,99 3 6%培养纯化后DC表达大鼠特异性表面标志OX62 ;典型的成熟大鼠DC形态上类似于小鼠和人类的DC ,表型为MHCⅡ + + ,OX62 + + ,FcγR(CD3 2 ) + / -,CD80 + / -,CD86+ + ,体外功能分析显示该DC能够强烈刺激MLR并有效递呈可溶性抗原OVA刺激初始型T细胞的增殖。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大量扩增大鼠骨髓DC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分离 纯化 树突状细胞 异种移植 免疫耐受 培养粘附法 免疫磁株分离法 细胞移植 形态学 功能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性别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虹宇 魏雅婷 +2 位作者 李若玺 高留涛 刘深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0-1380,共11页
性别控制是通过人为干预使雌性动物生产出特定性别后代的一项技术。鉴于X精子和Y精子的分离是实现动物性别控制的技术基础,本文基于X精子和Y精子在物理和化学上的特性差异总结和比较了受精前分离精子的新技术,包括流式细胞分离法、免疫... 性别控制是通过人为干预使雌性动物生产出特定性别后代的一项技术。鉴于X精子和Y精子的分离是实现动物性别控制的技术基础,本文基于X精子和Y精子在物理和化学上的特性差异总结和比较了受精前分离精子的新技术,包括流式细胞分离法、免疫学分离法、pH分离法、微流体和纳米技术。免疫学分离法中R848(雷西莫特)激活TLR7/8信号通路是精子分离的潜在方法,旨在为动物性别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控制 X精子 Y精子 免疫分离法 TLR7/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残粒RLP-c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培红 刘伟 徐晓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8期676-677,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脂蛋白残粒RLP-c作为新的脂质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分离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C)、冠心病组(CHD)和2型糖尿病组(T2DM)的RLP-c水平,并比较RLP-c与其他脂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和T2DM组RLP-c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 目的 探讨脂蛋白残粒RLP-c作为新的脂质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分离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C)、冠心病组(CHD)和2型糖尿病组(T2DM)的RLP-c水平,并比较RLP-c与其他脂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和T2DM组RLP-c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1),其水平与甘油三脂(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度相关(P<0.01)。结论 RLP-c可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残粒 RLP-c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分离法 2型糖尿病 T2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阴性选择法纯化培养人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 被引量:12
6
作者 慕宁 高毅 唐力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目的建立体外分选纯化及培养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MAPCs)的方法.方法取健康成人志愿者适量骨髓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后,将获取的骨髓贴壁细胞通过CD45、血糖蛋白A(GlyA)免疫微磁珠(miniMACS)负分选,流式... 目的建立体外分选纯化及培养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MAPCs)的方法.方法取健康成人志愿者适量骨髓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后,将获取的骨髓贴壁细胞通过CD45、血糖蛋白A(GlyA)免疫微磁珠(miniMACS)负分选,流式细胞术鉴定分选后细胞纯度;对传代到不同阶段的细胞进行CD45、GlyA流式细胞分析,初步了解MAPCs在培养、增殖过程中的免疫学稳定性.结果通过miniMACS分选,平均每1×106/ml骨髓贴壁细胞可分选出约(5~10)×104/ml的MAPCs,分选前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6.7±1.7)%和(96.0±2.4)%,无明显差异;自制的培养基培养分选后的MAPCs生长良好,最长传代到第16代;流式细胞仪分析获取的CD45、G1yA-细胞纯度大于98%;流式细胞仪分析传代第4、8、12代MAPCs,CD45-、G1yA-细胞纯度大于98%.结论CD45、GlyA miniMACS负分选可从骨髓中分离高纯度的MAPCs;MAPCs在本室自制的人MAPCs培养基中体外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 免疫磁珠分离法 分离纯化 细胞培养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控精液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群 王骞 +5 位作者 郭铭晖 王硕 李雁冰 黄大鹏 魏国生 李井春 《猪业科学》 2021年第5期115-117,共3页
性别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使家禽家畜生产期望后代的生物技术。基于XY精子的DNA含量、细胞膜上蛋白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使精子在体外进行分离。实现性别预选对加速繁殖育种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动物的繁殖能力,产乳性能,... 性别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使家禽家畜生产期望后代的生物技术。基于XY精子的DNA含量、细胞膜上蛋白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使精子在体外进行分离。实现性别预选对加速繁殖育种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动物的繁殖能力,产乳性能,肉品品质等性状最大程度发挥。高效有力的性别控制手段已经成为改良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介绍了当前主要性控技术的作用机理和应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控精液 性别控制 流式细胞仪 免疫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才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93-4595,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emnant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含量,探讨RLP-c与其他常规血脂指标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HITACHI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测定108例CHD患者血清脂蛋白...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emnant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含量,探讨RLP-c与其他常规血脂指标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HITACHI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测定108例CHD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同时检测TC、TG、HDL-C、LDL-C、VLDL-C等生化指标,各组间进行比对。结果:CHD组RLP-c水平(0.49±0.23)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与TC、TG、LDL-c及VLDL-c升高和HDL-c下降呈较好的一致性;且不同病情组患者的RLP-c水平也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SAP(0.33±0.15)mmol/L<UAP(0.53±0.27)mmol/L<AMI(0.59±0.31)mmol/L。冠心病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与TG、VLDL-c呈正相关,与其他血脂指标无显著相关。结论:血清RLP-c水平升高与TG、V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下降一样,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HD的临床预测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残粒 免疫沉淀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