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e_(3)O_(4)@AuNPs/MWCNTs-COOH纳米免疫传感器快速测定水产品的呋喃它酮代谢产物
1
作者 李亭 何欢歌 +1 位作者 鲁航 李书国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30,共9页
采用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COOH)复合纳米材料固定化呋喃它酮代谢产物3-氨基-5-多酚甲基-2-恶唑烷酮(3-amino-5-met... 采用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COOH)复合纳米材料固定化呋喃它酮代谢产物3-氨基-5-多酚甲基-2-恶唑烷酮(3-amino-5-methylmorpholino-2-oxazolidinone,AMOZ)抗体制备磁性纳米免疫传感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呋喃它酮代谢产物的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制备的纳米Fe_(3)O_(4)和纳米复合材料Fe_(3)O_(4)@AuNPs的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以[Fe(CN)_(6)]^(3-/4-)为探针,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如下:Fe_(3)O_(4)@AuNPs和MWCNTs-COOH体积比为1∶2,电解质溶液pH值为7.0,抗体质量浓度为80μg/mL,孵育温度为37℃,孵育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该免疫响应电流与lg C[AMOZ]在1.0×10^(-10)~8.0×10^(-7)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4×10^(-11)mol/L,在鲫鱼样品实际检测中,加标回收率为92.78%~102.61%,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该法具有前处理简便、检测速度快的优势,可用于实际水产品中呋喃它酮代谢产物AMOZ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呋喃它酮代谢产物 纳米免疫传感器 水产品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鲜肉中马波沙星的检测
2
作者 陈秀金 王雪晴 +5 位作者 李兆周 王耀 张敏 牛华伟 刘恒言 安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9-285,共7页
该文构建了一种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鲜肉中马波沙星残留的检测。用电沉积法在电极表面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然后通过电化学法还原复合膜中的氧化石墨烯,固载抗体。采用循环伏... 该文构建了一种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鲜肉中马波沙星残留的检测。用电沉积法在电极表面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然后通过电化学法还原复合膜中的氧化石墨烯,固载抗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的修饰过程进行表征。用差分脉冲伏安法优化传感器的电化学检测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对马波沙星进行定量检测。响应峰值电流变化量与马波沙星在0.5~4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 ng/mL。传感器对猪肉、鸡肉和牛肉样品的检测限分别为0.09、0.10、0.09μg/kg,添加回收率为82.81%~101.99%,检测结果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用于实际样品中马波沙星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波沙星 金纳米粒子 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鲜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明昊 李利 +3 位作者 高梦祥 刘华 王金斌 曾海娟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近年来,多种新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凭借其简单、快捷、检出限低、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应用于检测转基因作物蛋白、抗生素、违规添加剂、生物毒素等多个领域。本文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发光体系... 近年来,多种新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凭借其简单、快捷、检出限低、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应用于检测转基因作物蛋白、抗生素、违规添加剂、生物毒素等多个领域。本文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发光体系、构建模式及其近几年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食品安全 检测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MWCNTs-GNPs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流产布鲁氏菌 被引量:1
4
作者 迟宇 曹宇 +5 位作者 程浩 曹静文 敖建玥 李海波 马雷 刘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69-1975,共7页
目的构建一种高性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流产布鲁氏菌。方法制备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PB)-多壁碳纳米管(multi 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纳米金粒子(gold nanoparticles,GNPs)纳米复合物,以流产布鲁氏菌作为待测样本... 目的构建一种高性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流产布鲁氏菌。方法制备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PB)-多壁碳纳米管(multi 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纳米金粒子(gold nanoparticles,GNPs)纳米复合物,以流产布鲁氏菌作为待测样本,选择合适的抗体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通过对传感器构建关键因素的考察确定最优条件,最后对传感器进行性能评价。结果明确传感器最优构建条件为:MWCNTs-PB混合比例为1∶5,材料干燥温度为37℃,缓冲体系最佳pH=7.5,抗体孵育时间为1 h,样本孵育时间为30 min;流产布鲁氏菌在10~1×10^(5) CFU/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传感器抗干扰能力、检测重复性与稳定性好,准确度高。结论基于PB-MWCNTs-GNPs纳米材料所修饰的用于检测流产布鲁氏菌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构建简便,性能良好,可为布鲁氏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PB-MWCNTs-GNPs 流产布鲁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清中肺癌标志物CYFRA21-1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峰峰 蒋裕婷 +2 位作者 龚国傲 覃江阳 梅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01,共7页
构建基于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以检测肺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选用有序介孔碳CMK-3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结合,提升电子传递速率,实现电化学信号放大,联合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玻碳... 构建基于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以检测肺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选用有序介孔碳CMK-3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结合,提升电子传递速率,实现电化学信号放大,联合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玻碳电极制得电化学免疫传感器。AuNPs与CMK-3@CMWCNTs均匀复合,并可通过Au-S键与CYFRA21-1抗体结合,为抗体提供大量的生物结合位点,提高了该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而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实现对血清中CYFRA21-1的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显示,AuNPs颗粒嵌入CMK-3@CMWCNTs的表面和空隙中,循环伏安法(CV)曲线的变化趋势表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灵敏有效。采用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血清中CYFRA21-1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0.5~1×10~4 ng·L^(-1),检出限(3S/N)为0.2 ng·L^(-1),血清样品中CYFRA21-1的加标回收率为91.4%~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 金纳米粒子 有序介孔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化石墨纳米片的库仑型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6
作者 王静 高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9-526,共8页
以石墨为原料,1-芘丁酸(PBA)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超声剥离法合成了PBA非共价功能化的石墨纳米片(PBA@GNSs),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将PBA@GNSs撒在刷好的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s)表面,以实现电极的批量化修饰。用活化试剂N... 以石墨为原料,1-芘丁酸(PBA)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超声剥离法合成了PBA非共价功能化的石墨纳米片(PBA@GNSs),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将PBA@GNSs撒在刷好的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s)表面,以实现电极的批量化修饰。用活化试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HS-EDC)活化PBA的羧基,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封闭剂,将PBA@GNSs固定抗体(Ab_1),构建了Ab_1/PBA@GNSs/SPCEs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研究了上述传感器的构建过程,并用库仑法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0~3 000 ng·L^(-1),检出限为3.3 ng·L^(-1)。对样品平行测定5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加标回收率为96.1%~101%。选择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对PS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且于4℃保存18 d后,库仑响应信号仅衰减为初始信号的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片 超声剥离法 库仑法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素内酯原位检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7
作者 卫倩 高原源 李爱学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1期76-88,共13页
[目的/意义]植物激素的调控对于作物生长至关重要。油菜素内酯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内源激素,在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提高以及抗逆性增强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传统的油菜素内酯检测方法不仅繁琐耗时,而且难以实现原位、快速检测... [目的/意义]植物激素的调控对于作物生长至关重要。油菜素内酯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内源激素,在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提高以及抗逆性增强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传统的油菜素内酯检测方法不仅繁琐耗时,而且难以实现原位、快速检测。为了突破这一技术瓶颈,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丝网印刷(Screen-printed electrode,SPE)电极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旨在实现对油菜素内酯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首先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电沉积金纳米颗粒(AuNPs)将其固定在SPE电极表面,然后在电极上滴加氯化铜纳米线(CuCl2NWs),氯化铜纳米线不仅可以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其中Cu2+还可以作为传感器的氧化还原探针。最后选择Mxene和聚多巴胺纳米复合材料(Mxene@PDA)作为SPE电极的修饰材料,因为Mxene具有表面积大和导电性好的优点,可以进一步放大Cu2+的信号。但Mxene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而不稳定。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含有大量的邻苯二酚和氨基等基团,通过多巴胺自聚合后包覆在Mxene的表面,切断氧渗透的路径,使Mxene难以被氧化。Mxene@PDA还可以作为偶联剂在电极表面固定更多的抗体,提高整体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和讨论]传感器具有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0.1μg/ml^(1) mg/ml,检出限低至0.015 pg/ml (S/N=3)。此外,通过SPE电极对小麦内源的油菜素内酯含量进行离体检测和后续的加标实验,计算出其回收率为98.13%-104.74%。在验证该传感器准确性的同时,也展示了其优越的稳定和灵敏性。与其他油菜素内酯的检测方法相比,本研究中开发的免疫传感器有更加出色的分析性能。除此之外,在对小麦叶片的油菜素内酯的原位检测中,传感器也表现出了极佳的实际应用潜力。[结论]本研究首次研制了用于原位检测油菜素内酯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不仅为原位检测植物叶片中的油菜素内酯提供了良好的电化学平台,同时在精准农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原位检测 电化学 金纳米颗粒 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硅表面自组装噻吩磺隆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8
作者 侯建国 周佳宇 +2 位作者 陈文梅 王现利 张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2,共6页
以噻吩磺隆(TFM)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纳米氧化硅(SiO_(2))表面自组装聚合TFM分子印迹膜,组建新型纳米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光谱分析优化了自组装的试验条... 以噻吩磺隆(TFM)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纳米氧化硅(SiO_(2))表面自组装聚合TFM分子印迹膜,组建新型纳米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光谱分析优化了自组装的试验条件。取制备好的纳米SiO_(2) 100 mg,超声分散在50 mL无水甲苯中,迅速加入0.8 mL(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在氮气保护下,于130℃回流24 h,得到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硅产物(APTS-SiO_(2)),用无水乙醇和乙腈分别洗涤3次,干燥24 h。取20 mg APTS-SiO_(2),超声分散在50 mL乙腈中,加入TFM 0.1 mmol、MAA 0.4 mmol、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1.6 mmol、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15 mg进行聚合反应,再用50 mmol·L^(-1)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洗脱模板分子,洗涤,离心得到中性的分子印迹材料TFM@Si-MIP。将TFM@Si-MIP的分散溶液滴加到打磨好的玻碳电极(GCE)表面,用红外灯烘干后即为TFM分子印迹材料修饰的传感器TFM@Si-MIP-ECL。组建的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结合鲁米诺体系实现了对TFM的高灵敏检测。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对目标分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有效避免其他组分干扰。TFM的浓度在1.0×10^(-10)~1.0×10^(-7) mol·L^(-1)内,其对数与电致发光信号强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8.6×10^(-11) mol·L^(-1)。按照标准加入法对环境水样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1%~10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磺隆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表面分子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fion-CNNS复合膜构置免标记的AFB1免疫传感器
9
作者 杨彩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4-481,共8页
本文将氮化碳纳米片(g-C_(3)N_(4) nanosheets,CNNS)分散到一定浓度的Nafion溶液中,滴涂至玻碳电极制备修饰电极,而后将黄曲霉毒素B1抗体、黄曲霉毒素B1(AFB1)先后孵育至该修饰电极上,以鲁米诺溶液为电化学发光探针测定免疫作用前后化... 本文将氮化碳纳米片(g-C_(3)N_(4) nanosheets,CNNS)分散到一定浓度的Nafion溶液中,滴涂至玻碳电极制备修饰电极,而后将黄曲霉毒素B1抗体、黄曲霉毒素B1(AFB1)先后孵育至该修饰电极上,以鲁米诺溶液为电化学发光探针测定免疫作用前后化学发光值,依据前后发光值的差值,构置免标记的用于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结果表明,免疫结合前后鲁米诺溶液的ECL差值与溶液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在1.0量在曲^(-4)~10.0 ng·mL^(-1)和10.0~160.0 ng·mL^(-1)两个区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对AFB1的检出限为0.1pg·mL^(-4),该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不但线性范围广,而且检出限超低,可实现对黄曲霉毒素B1的超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纳米片(CNNS) NAFION 黄曲霉毒素B1(AFB1)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HBsAb膜免疫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梁汝萍 邱建丁 +3 位作者 邹小勇 徐健君 蔡沛祥 莫金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3-797,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成功地将乙肝表面抗体(HBsAb)包埋于Sol-gel中,再滴涂于铂盘电极表面,制成溶胶-凝胶-HBsAb膜非标记免疫传感器.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使敏感膜有效扩散截面积减小的特性,提出了利用铁氰...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成功地将乙肝表面抗体(HBsAb)包埋于Sol-gel中,再滴涂于铂盘电极表面,制成溶胶-凝胶-HBsAb膜非标记免疫传感器.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使敏感膜有效扩散截面积减小的特性,提出了利用铁氰化钾作为氧化还原探针间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新方法.用循环伏安法(CV)对电极逐层修饰过程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对HBsAg定量检测的可行性及其响应机理.采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检测人体血清中的 HBsAg.线性范围5~320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7.该传感器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于4℃干态保存14d,其响应信号基本不变.将其用于108例临床血清检验,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符合率为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体 溶胶-凝胶 HBsAb膜 免疫传感器 表面抗原 伏安检测 临床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免疫和荧光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检测甲胎蛋白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一珂 冯婷 +2 位作者 邓穗敏 王香凤 谢孟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67-1672,共6页
甲胎蛋白(AFP)是常见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在早期诊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分别设计构建了磁免疫和荧光免疫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AFP的定量检测。在磁免疫传感器中,采用免疫磁珠代替传统固相载体,实现了目标物的快速分离;利用标记抗体上的辣根... 甲胎蛋白(AFP)是常见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在早期诊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分别设计构建了磁免疫和荧光免疫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AFP的定量检测。在磁免疫传感器中,采用免疫磁珠代替传统固相载体,实现了目标物的快速分离;利用标记抗体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底物显色,根据底物吸光度值的大小进行定量检测。构建的AFP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3.6ng·mL^(-1),线性范围为10~80ng·mL^(-1)。在荧光免疫传感器中,将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的荧光作为信号输出,并通过同时将多个CdTe QDs连接在纳米硅球表面实现信号放大,通过测量量子点荧光强度实现定量检测。该方法AFP检出限为4.2ng·mL^(-1),线性范围为5~150ng·mL^(-1)。所设计的两种传感器均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为AFP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免疫传感器 磁分离 荧光免疫传感器 碲化镉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A/纳米金/壳聚糖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电位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娜 袁若 +3 位作者 柴雅琴 陈时洪 唐点平 安海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9-773,共5页
将壳聚糖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CS)滴涂于金电极(Au)表面,利用壳聚糖大量的氨基将纳米金(nano-Au)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再利用蛋白A(PA)的定向固定效应将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固定到纳米金修饰的金电极表面,从而制得... 将壳聚糖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CS)滴涂于金电极(Au)表面,利用壳聚糖大量的氨基将纳米金(nano-Au)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再利用蛋白A(PA)的定向固定效应将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固定到纳米金修饰的金电极表面,从而制得高灵敏、高稳定电位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蛋白A为抗原和抗体的反应提供了合理的基础,纳米金的存在提高了抗体在电极表面的固定量,多壁碳纳米管(MWNT)促进了电子的传递,从而缩短电极的响应时问。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响应的电极电位与甲胎蛋白浓度的对数在7.0~190.0μg/L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3.9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碳纳米管 纳米金 蛋白A 电位型免疫传感器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免疫传感器检测三聚氰胺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邵科峰 陈昌云 +2 位作者 颜妍 吴珺 赵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21-225,共5页
构建一种基于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的检测三聚氰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三聚氰胺抗体和三聚氰胺之间特定反应的竞争模式,以K3Fe(CN)6为探针,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监测免疫反应,对溶液中的三聚氰胺进行检测。检测线性范围... 构建一种基于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的检测三聚氰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三聚氰胺抗体和三聚氰胺之间特定反应的竞争模式,以K3Fe(CN)6为探针,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监测免疫反应,对溶液中的三聚氰胺进行检测。检测线性范围宽(5~1500ng/mL),检出限可低至0.2ng/mL。同时,对牛奶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为104.0%~1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壳聚糖 三聚氰胺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石英晶体微阵列免疫传感器检测hCG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波 府伟灵 +3 位作者 蒋天伦 陈鸣 俞凡 陈小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压电石英晶体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免疫微阵列传感器。方法 抗hCG β单克隆抗体采用蛋白A(SPA)法固定在 2× 5的AT切向、基频 1 0MHz的石英晶体微阵列金膜电极表面制成抗体敏感膜 ,构成压电石英晶体hCG免疫...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压电石英晶体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免疫微阵列传感器。方法 抗hCG β单克隆抗体采用蛋白A(SPA)法固定在 2× 5的AT切向、基频 1 0MHz的石英晶体微阵列金膜电极表面制成抗体敏感膜 ,构成压电石英晶体hCG免疫微阵列传感器。结果 构建的hCG压电石英晶体微阵列免疫传感器对hCG的响应特性良好 ,其检测线性范围为 2 .5~ 2 50mIU ml,TSH、FSH、LH对hCG的检测基本无干扰 ;60例临床标本检测结果与荧光免疫检测法符合 (P >0 .0 5) ,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 0 .92。结论 研制的压电石英晶体hCG免疫微阵列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成本低廉、省时、操作简单、不需标记、能在线实时检测等优点 ,对比实验表明其检测结果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微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测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泽忠 王柯敏 +3 位作者 陈永康 肖丹 羊小海 邵国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44-1046,共3页
A piezoelectric immunosensor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 Treatment of a Au electrode with cystamine solution results in cysteamine self assemble monolayers(SAMs). Using ... A piezoelectric immunosensor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 Treatment of a Au electrode with cystamine solution results in cysteamine self assemble monolayers(SAMs). Using a bifunctional cross linker, glutaraldehyde, the antibody was immobilized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The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the reaction time of immunoreac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ntibody etc.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optimiz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 series standard concentration of HBsAg solutions were analyzed in solution. The frequency shift was linear with the antigen mass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0 2-12 0 μg/mL.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wo serum specimen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serum and the negative serum could be distinguished easily. Glycine HCl solution(0 2 mol/L) was used for desorption of the bound antigen. The crystal could be regenerated nearly 8 times without detectable loss of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压电免疫传感器 表面抗原 自组装膜 乙型肝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延新 谢书宇 +5 位作者 陈冬梅 王玉莲 潘源虎 彭大鹏 陶燕飞 袁宗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34-1342,共9页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将传统免疫技术与现代电化学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如今的一大研究热点。该传感器表现出免疫测定的高选择性和电化学分析高灵敏度的特征,此外还具有其他优点,如体积小、便捷、成本低、制备简单、实时在线检测等,并在...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将传统免疫技术与现代电化学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如今的一大研究热点。该传感器表现出免疫测定的高选择性和电化学分析高灵敏度的特征,此外还具有其他优点,如体积小、便捷、成本低、制备简单、实时在线检测等,并在环境监测、医疗临床试验和食品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依次对碳纳米材料和近几年新研发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旨在通过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总结分析以展望其未来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碳纳米材料 食品安全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蛋白膜免疫传感器的研制及临床分析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图治 祝方猛 +3 位作者 杨丽菊 程琼 唐婷 陈建勇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17,共5页
报道了一种可用于临床测定甲胎蛋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蚕丝蛋白膜作为固定甲胎蛋白抗体的载体,Ag-AgCl电极作为换能器,直接电位法测定.研究了蚕丝蛋白膜的制备,蚕丝蛋白膜固定甲胎蛋白抗体的三种方法:盐酸活... 报道了一种可用于临床测定甲胎蛋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蚕丝蛋白膜作为固定甲胎蛋白抗体的载体,Ag-AgCl电极作为换能器,直接电位法测定.研究了蚕丝蛋白膜的制备,蚕丝蛋白膜固定甲胎蛋白抗体的三种方法:盐酸活化法、叠氮法、重氮法,以及这些固定方法用于免疫传感器后的结果及比较.其中以盐酸活化法的效果最好,该传感器测定甲胎蛋白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到5μg/L,标准曲线范围在10~300μg/L,相关系数为0.9997.丝蛋白膜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制备和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电极稳定等优点.在临床分析中,样品的结果与放射免疫法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蛋白膜 甲胎蛋白 免疫传感器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巯基自组装单层膜的日本血吸虫石英晶体微天平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吴朝阳 何春萍湖南大学化学计量学与化学传感器技术研究所 +2 位作者 汪世平 沈国励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2-546,共5页
应用自组装膜技术在压电石英晶振金电极表面自组装一带羧基的巯基丙酸单层膜 ,通过盐酸 1 -乙基 -3 -(3 -二甲基氨基丙基 )碳二亚胺及 N -羟基琥珀酰亚胺共价固定 3 2 KD的日本血吸虫分子抗原 (Sj Ag3 2 ) ,设计了石英晶振微天平免疫传... 应用自组装膜技术在压电石英晶振金电极表面自组装一带羧基的巯基丙酸单层膜 ,通过盐酸 1 -乙基 -3 -(3 -二甲基氨基丙基 )碳二亚胺及 N -羟基琥珀酰亚胺共价固定 3 2 KD的日本血吸虫分子抗原 (Sj Ag3 2 ) ,设计了石英晶振微天平免疫传感器 ,用于测定日本血吸虫抗体 .比较了巯基自组装单层膜与 HEMA-MMA共聚物涂层修饰的石英晶振在溶液中的振荡行为 ,发现巯基自组装单层膜修饰的石英晶振稳定快 ,且稳定性好 .在优化条件下 ,测得 IRS(4 9-2 0 0 0 )的滴度为 1∶ 1 50 0 .此外 ,对不同程度血吸虫感染的兔血清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石英晶振 自组装单层膜 巯基丙酸 日本血吸虫 抗体测定 石英晶体微天平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A定向固定抗体的纤维蛋白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裴仁军 胡继明 +1 位作者 胡毅 曾云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63-367,共5页
将9MHz双面镀金石英晶体浸入蛋白A溶液中,在晶体电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蛋白A薄层,用于定向固定人体纤维蛋白抗体.在蛋白A层上形成一层有序致密的自组装抗体分子膜,研制成一种新型的用于人体纤维蛋白检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将9MHz双面镀金石英晶体浸入蛋白A溶液中,在晶体电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蛋白A薄层,用于定向固定人体纤维蛋白抗体.在蛋白A层上形成一层有序致密的自组装抗体分子膜,研制成一种新型的用于人体纤维蛋白检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比较了3种固定抗体方法的效果,从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重现性等考虑,蛋白A吸附法优于聚乙烯亚胺及牛血清白蛋白固定抗体的方法.研究了蛋白A浓度、抗体效价以及抗原抗体反应时间等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考察了电极的选择性和再生能力.纤维蛋白在1×10-4~1×10-2g/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A 抗体的定向固定 压电免疫传感器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修饰腐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禽流感病毒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7
20
作者 石胜辉 王鑫 +9 位作者 罗彬彬 王亚杰 刘志江 聂青林 马培杰 吕清明 鲁友铭 吴胜昔 赵明富 巫涛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3,共9页
提出了一种使用基于氧化石墨烯修饰包层腐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应用于检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氧化石墨烯通过氢键结合在包层腐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表面上,并通过共价键将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羧基相结合.利用氧化... 提出了一种使用基于氧化石墨烯修饰包层腐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应用于检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氧化石墨烯通过氢键结合在包层腐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表面上,并通过共价键将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羧基相结合.利用氧化石墨烯上吸附的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与禽流感病毒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引起的长周期光纤光栅谐振波长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氧化石墨烯修饰包层腐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免疫传感器对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极限为40 ng/mL,传感器的解离常数为~1.6×10^-7 mol/L,检测范围为40 ng/mL^200μg/mL.通过对禽流感病毒空白尿囊液、禽流感病毒尿囊液和新城疫病毒尿囊液进行检测,表明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临床性.该免疫传感器具有应用于禽流感病毒的快速和早期诊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免疫传感器 长周期光纤光栅 氧化石墨烯 禽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