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不全麻痹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预后意义
1
作者 严治 吴星玥 +6 位作者 姚卫芹 颜灵芝 金松 商京晶 施晓兰 吴德沛 傅琤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7-814,共8页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在新诊断和诱导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探索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疗效、感染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在新诊断和诱导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探索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疗效、感染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4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基线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bortezomib-lenalidomide-dexamethasone,VRD)方案诱导治疗后的变化。免疫不全麻痹定义为未受累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实验室参考值下限,并按其程度对患者分层(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等方法分析免疫不全麻痹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并根据其动态变化,分析免疫不全麻痹改善与疗效、感染发生、预后的关系。结果·初诊MM患者正常免疫球蛋白严重减少。128例(90.1%)患者存在免疫不全麻痹,其中重度及以上免疫不全麻痹占76.1%。有广泛免疫不全麻痹(全部未受累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参考值下限)患者更容易出现重度及以上免疫不全麻痹(P<0.05)。不同程度免疫不全麻痹MM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重度肾功能不全及是否遗传学高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MM分期(P=0.008)和分型(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不全麻痹严重者多处于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R-ISS)Ⅱ/Ⅲ期和IgG型。MM患者受累免疫球蛋白或轻链的水平与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完成诱导治疗后MM患者免疫不全麻痹改善的程度与诱导治疗效果呈正相关(P=0.006)。诱导治疗过程中,MM患者感染发生率(26.8%)较高,免疫不全麻痹与感染无相关性(P>0.05)。完成诱导治疗后,MM患者免疫不全麻痹改善者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中位PFS:当前随访时间下未达到vs 38个月,P=0.025),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显著影响(P=0.450)。结论·MM患者初诊时免疫不全麻痹普遍存在且较严重,免疫不全麻痹程度与疾病分型及分期相关。VRD治疗可部分逆转免疫抑制,免疫不全麻痹改善程度与MM缓解深度呈正相关,并提示PFS获益。感染风险独立于免疫不全麻痹,需综合防控。体液免疫缺陷状态或可作为MM预后评估指标,但其对OS的影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球蛋白 体液免疫 免疫不全麻痹 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