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电击转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魏东 王敏 +2 位作者 庄文超 史吉平 郝健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4期18-21,共4页
针对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TUAC01的电击转化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培养基EDTA的浓度、细胞的生长状态、感受态细胞的密度、电击电压、质粒浓度等参数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适合K.pneumoniae TUAC01的电... 针对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TUAC01的电击转化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培养基EDTA的浓度、细胞的生长状态、感受态细胞的密度、电击电压、质粒浓度等参数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适合K.pneumoniae TUAC01的电击转化方法。结果:K.pneumoniae TUAC01培养基中添加EDTA至终浓度0.7mmol/L;当细胞生长至OD600为0.7时收集菌体,制作感受态细胞;制作的感受态细胞浓度OD600大于30时,使用2mm的电转杯在2kV的电压下转化,转化效率达到最大值,达到8.58×105cfu/μg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电击转化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重组系统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莫隽颖 陶冶 +3 位作者 周佳佳 高黎荣 付水林 宫衡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8期63-66,共4页
通过改造pKD46与pCP20质粒为含四环素抗性标记的pKD46-Tc与pCP20-Tc重组质粒,初步建立了一套能在K.pneumoniae菌株中运用的Red重组系统。以荚膜基因中的高保守基因wzi为敲除对象,导入同源臂为250 bp的打靶片段△wzi::FK,转化后得到6个... 通过改造pKD46与pCP20质粒为含四环素抗性标记的pKD46-Tc与pCP20-Tc重组质粒,初步建立了一套能在K.pneumoniae菌株中运用的Red重组系统。以荚膜基因中的高保守基因wzi为敲除对象,导入同源臂为250 bp的打靶片段△wzi::FK,转化后得到6个重组子,初步确定敲除了K.pneumoniae菌株的荚膜基因wz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荚膜多糖基因 RED重组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群体感应系统缺失对合成2,3-丁二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柳鹏福 王晨红 +2 位作者 储消和 史吉平 郝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7,共7页
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的luxS基因,使其群体感应系统失活,研究突变株在2,3-丁二醇发酵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及对2,3-丁二醇合成的影响;同时检测对其他副产物合成的影响,通过对野生株和luxS突变株发酵合成2,3-丁二醇的结果... 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的luxS基因,使其群体感应系统失活,研究突变株在2,3-丁二醇发酵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及对2,3-丁二醇合成的影响;同时检测对其他副产物合成的影响,通过对野生株和luxS突变株发酵合成2,3-丁二醇的结果进行研究发现,与野生株相比,失去了群体感应功能的luxS突变株利用同样质量浓度的葡萄糖合成2,3-丁二醇的能力提高了47.75%,同时琥珀酸、乳酸和乙醇等主要副产物的质量浓度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2 3-丁二醇 群体感应系统 LUX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生产1,3-丙二醇代谢途径中的酶活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娅君 赵莉 +2 位作者 徐佳杰 付水林 宫衡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1-484,共4页
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合成1,3-丙二醇(1,3-PD)的3种关键酶(甘油脱氢酶(GDH)、1,3-PD氧化还原酶(PDOR)及甘油脱水酶(GDHz))的表观酶活变化。结果显示:这3种酶的酶活变化与Klebsiella.pneumoniae的1,3... 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合成1,3-丙二醇(1,3-PD)的3种关键酶(甘油脱氢酶(GDH)、1,3-PD氧化还原酶(PDOR)及甘油脱水酶(GDHz))的表观酶活变化。结果显示:这3种酶的酶活变化与Klebsiella.pneumoniae的1,3-PD代谢不完全相关。用SDS-PAGE电泳分析上述不同发酵条件下酶活变化,结果显示不同于3种酶的蛋白条带,Mr约为4.0×104位置的蛋白条带有明显的变化,这可能与菌体代谢过程相关,结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甘油脱氢酶 1 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 甘油脱水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发酵甘油产1,3-丙二醇的影响与控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卫涛 钟志辉 +1 位作者 付水林 宫衡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8期81-83,共3页
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发酵甘油产1,3-丙二醇(1,3-PD)的过程中,不同的pH值控制对菌体生长、产物和副产物的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发酵过程中不同pH值控制下的代谢分析,发现pH值较低时菌体生长较慢,有利于副产物2,3-丁二醇的生成;pH值... 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发酵甘油产1,3-丙二醇(1,3-PD)的过程中,不同的pH值控制对菌体生长、产物和副产物的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发酵过程中不同pH值控制下的代谢分析,发现pH值较低时菌体生长较慢,有利于副产物2,3-丁二醇的生成;pH值较高时菌体生长较快,有利于副产物乳酸的生成。通过两阶段pH值控制策略,即在发酵的前14 h控制pH值为7.0、后16 h控制pH值为6.3,有效地抑制了乳酸的生成,1,3-PD的最终浓度达到67.32 g.L-1,甘油的摩尔转化率达到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甘油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PH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条件下pH值调控方式对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发酵的影响
6
作者 吕黎兵 杨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67,共3页
研究了有氧条件下,以粗甘油为底物,由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生产1,3-丙二醇中不同通气量和3种不同的pH值调控方式(NaOH调控、NaOH和CaO联合调控、CaO调控)对菌体生长、1,3-丙二醇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空气通量为... 研究了有氧条件下,以粗甘油为底物,由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生产1,3-丙二醇中不同通气量和3种不同的pH值调控方式(NaOH调控、NaOH和CaO联合调控、CaO调控)对菌体生长、1,3-丙二醇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空气通量为0.2L/min最适合1,3-丙二醇的生产,1,3-丙二醇的最终浓度为17.96g/L;在有氧条件下,通过CaO调控pH值,可获得最高菌体密度,当发酵进行至48h时,1,3-丙二醇浓度可达62.4g/L,明显优于其他2种调控方式的1,3-丙二醇的发酵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PH 有氧发酵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和木糖共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琳 王领民 +1 位作者 金平 凌凤香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28,共5页
以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代谢甘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木糖作为发酵过程中的辅助底物与甘油共发酵生产1,3-丙二醇,以解决甘油单耗过大的问题,并研究了甘油和木糖共发酵过程中相关代谢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可利用D-木糖经... 以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代谢甘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木糖作为发酵过程中的辅助底物与甘油共发酵生产1,3-丙二醇,以解决甘油单耗过大的问题,并研究了甘油和木糖共发酵过程中相关代谢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可利用D-木糖经过磷酸戊糖途径为菌体代谢提供大量的还原力(NADPH和NADH),促进1,3-丙二醇的合成。与甘油单独发酵相比,以木糖作为辅助底物的微氧批次补料发酵中,1,3-丙二醇的质量浓度、甘油转化率及产量分别提高了10.58%,21.11%和10.98%。共发酵生产1,3-丙二醇在降低甘油到1,3-丙二醇单耗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副产物的生成,为克雷伯氏菌发酵多联产工艺提供了可能,从而较全面地降低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工艺的技术成本,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木糖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共发酵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处理改善1,3-丙二醇发酵液过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曾凡佳 郝健 +1 位作者 刘灿明 刘德华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56,共5页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TUAC01产1,3-丙二醇生发酵液不能通过絮凝或过滤的方法得到澄清。研究采取酸处理的方法进行澄清,结果表明,酸处理后发酵液可经过滤进行澄清,同时发酵液还能自然沉降澄清。酸处理最适操作条件为:温度80—100℃、pH值为3....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TUAC01产1,3-丙二醇生发酵液不能通过絮凝或过滤的方法得到澄清。研究采取酸处理的方法进行澄清,结果表明,酸处理后发酵液可经过滤进行澄清,同时发酵液还能自然沉降澄清。酸处理最适操作条件为:温度80—100℃、pH值为3.0、时间30—60 min。发酵液酸处理后滤纸过滤清液OD650降为0.01,降低了99.9%,黏度下降明显,其粘滞系数降为0.001 5 Pa.s;蛋白质质量浓度降低至0.05 mg/mL,降低了98%—99%。该酸处理方法经车间大规模实践,效果理想,可作为带荚膜菌种发酵所得发酵液的澄清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发酵液 过滤 预处理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防控临床病原菌生物被膜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崔焕忠 杨欢 +6 位作者 张辉 杨雨江 杨倩 尹健 杨亮 常晓博 郑鑫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7,共4页
生物被膜(biofilm,简称BF)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材料表面,分泌大量胞外物质,将自身包裹而形成的细菌聚集膜样物.BF是细菌保护其自身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的一种特有的生命现象,常见的形成BF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克... 生物被膜(biofilm,简称BF)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材料表面,分泌大量胞外物质,将自身包裹而形成的细菌聚集膜样物.BF是细菌保护其自身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的一种特有的生命现象,常见的形成BF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等[1],这些病原菌可在医疗器械、导管和食品加工设备上形成BF,增加了病原菌的危害.被膜菌形成的坚实的三维结构对其具.有较强保护作用,常规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不能将其消灭;此外,同浮游细菌相比,BF内细菌对宿主免疫系统和抗生素的抵抗力更强,从而导致许多临床疾病的持续性感染和反复发作,难以治愈[2].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被膜菌成为临床医学及食品工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临床疾病 病原菌 膜形成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噬菌体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细菌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丙二醇发酵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与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朋波 徐佳杰 +1 位作者 付水林 宫衡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45-48,共4页
引入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参数,研究了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发酵产生1,3-丙二醇的工艺,结果发现氧化还原电位的水平与克雷伯氏菌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ORP维持较低水平的时间越长,菌体的快速生长期和1,3-丙二醇的快速合成期也越长,而且在1,3... 引入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参数,研究了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发酵产生1,3-丙二醇的工艺,结果发现氧化还原电位的水平与克雷伯氏菌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ORP维持较低水平的时间越长,菌体的快速生长期和1,3-丙二醇的快速合成期也越长,而且在1,3-丙二醇的快速合成期其合成速度和ORP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了NaH2PO4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较低浓度的NaH2PO4能够降低ORP的水平,较高浓度的NaH2PO4能够延长ORP的相对稳定期。因此,通过控制磷源的补加及调控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可显著提高1,3-丙二醇的最终浓度和甘油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1 3-丙二醇 氧化还原电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二元醇氧化还原酶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赟珍 郝健 +1 位作者 刘宏娟 刘德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61-264,共4页
利用PCR技术分别从克雷伯氏产酸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中扩增出基因yqhD,编码非特异性二元醇氧化还原酶(OX)。并利用强启动子使重组质粒OX1-pDK、OX2-pDK在生产菌株K.pneumoniaeAC01中得到高效表达。DNA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与已报... 利用PCR技术分别从克雷伯氏产酸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中扩增出基因yqhD,编码非特异性二元醇氧化还原酶(OX)。并利用强启动子使重组质粒OX1-pDK、OX2-pDK在生产菌株K.pneumoniaeAC01中得到高效表达。DNA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与已报道的yqhD阅读框同源性分别为80.84%和80.67%。在有氧条件下摇瓶发酵培养,含OX1-pDK的基因工程菌1,3-PDO产量比对照菌株增长了8.18%,含OX2-pDK的基因工程菌1,3-PDO产量比对照菌株增长了1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非特异性二元醇氧化还原酶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控制甘油浓度提高1,3-丙二醇发酵水平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树斌 宫衡 付水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42-1045,共4页
克雷伯氏菌(K lebsiella pneum on iae)分批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D),根据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和补料可将发酵过程分成4个阶段。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底物浓度会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菌体生长阶段(阶段II)底... 克雷伯氏菌(K lebsiella pneum on iae)分批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D),根据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和补料可将发酵过程分成4个阶段。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底物浓度会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菌体生长阶段(阶段II)底物浓度控制在6.0 g/L最适合菌体生长,产物主要生成阶段(阶段III)底物浓度控制在18.9 g/L最适合产物生成,菌浓可达7.83 g/L,最终1,3-PD的浓度为68.5 g/L,摩尔转化率为61%,生产强度为2.21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甘油浓度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两阶段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ebsiella pneumoniae连续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贺璐 赵雪冰 +1 位作者 孙燕 刘德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28,共6页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常用方式是批式流加发酵,但是发酵时间较长,产物的生产强度较低,而连续发酵生产1,3-丙二醇,通过物料不断流动使发酵达到动态平衡,可有效提高生产强度。该文以已建立的批式发酵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对克雷伯氏...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常用方式是批式流加发酵,但是发酵时间较长,产物的生产强度较低,而连续发酵生产1,3-丙二醇,通过物料不断流动使发酵达到动态平衡,可有效提高生产强度。该文以已建立的批式发酵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对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HR526)连续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优化得到了使得产物浓度最大的稀释率参数,并分析比较了不同稀释率条件下的单级和多级连续发酵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最佳的连续发酵方式是二级连续发酵,总稀释率为0.028 h-1时产物浓度达到68.11 g/L,生产强度达到1.89 g/(L·h),与48 h的批式流加发酵相比,生产强度提高了2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连续发酵 工艺优化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1,3-丙二醇菌株的诱变与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广明 徐佳杰 +3 位作者 徐卫涛 李凤辰 付水林 宫衡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提高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产1,3-丙二醇(1,3-PD)的能力,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诱变,建立了一种高效高通量的摇瓶传代连续富集培养筛选抗产物抑制菌株的方法,筛选出了4株抗1,3-PD抑制且高产1,3-PD的菌株,分别命名为KpⅠ、KpⅡ、KpⅢ和KpⅣ,其1... 为提高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产1,3-丙二醇(1,3-PD)的能力,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诱变,建立了一种高效高通量的摇瓶传代连续富集培养筛选抗产物抑制菌株的方法,筛选出了4株抗1,3-PD抑制且高产1,3-PD的菌株,分别命名为KpⅠ、KpⅡ、KpⅢ和KpⅣ,其1,3-PD产量分别为74.80 g.L-1、77.98 g.L-1、76.04 g.L-1、73.50 g.L-1,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4.5%、19.4%、16.4%、12.5%。1,3-PD得率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1%、14.8%、11.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诱变 连续传代富集培养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苑精粹
15
《印染》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海藻酸盐 离子交换技术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伤口感染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研究发现食物样品中有抗生素抗性基因
16
《中国畜牧业》 2018年第10期19-19,共1页
印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细菌能抵抗鸡肉、鱼肉和蔬菜等新鲜食品中最强大的抗生素。科学家们还破译了一个负责使致病菌对强力抗菌药物产生抵抗的基因可以传染给人类的机制。关于存在对黏菌素耐药的细菌有新发现,目前是食品样品中最新的一... 印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细菌能抵抗鸡肉、鱼肉和蔬菜等新鲜食品中最强大的抗生素。科学家们还破译了一个负责使致病菌对强力抗菌药物产生抵抗的基因可以传染给人类的机制。关于存在对黏菌素耐药的细菌有新发现,目前是食品样品中最新的一种抗生素,抗病基因插入细菌,称为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导致人类感染范围)。这两项研究都是阿波罗癌症研究所的阿卜杜勒·盖尔福尔博士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国外 抗性基因 人类感染 抗生素 食物样品 新鲜食品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