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出现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的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一例
1
作者 梅琦敏 戴佳原 +2 位作者 刘业成 沈敏 朱华栋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6-262,共7页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HUS)是一种由补体异常所引发的罕见病,临床表现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急性肾损伤为主要特征。本文报道1例以严重肾功能不全伴双眼视力急进性下降起病的患者,...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HUS)是一种由补体异常所引发的罕见病,临床表现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急性肾损伤为主要特征。本文报道1例以严重肾功能不全伴双眼视力急进性下降起病的患者,病程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排除其他疾病后诊断为aHUS。予以激素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血浆置换联合依库珠单抗治疗后肾脏功能趋于稳定,血小板恢复正常,但视力无明显改善。本文回顾该患者的诊治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 酸性粒细胞增多 肾功能不全 视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脑膜脑炎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
2
作者 吴双 张宸睿 +2 位作者 毕莹 徐艳 何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本文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的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头痛及记忆力减退,查体可见精神紧张,言语稍含糊,认知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提示外周血及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改... 本文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的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头痛及记忆力减退,查体可见精神紧张,言语稍含糊,认知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提示外周血及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改善认知功能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回顾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资料及诊疗经过,探讨以脑膜脑炎为表现形式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鉴别,借此提高临床医师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发脑膜脑炎的认识,为此类疾病提供临床诊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脑膜脑炎 认知功能下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扩张症:一种新炎症类型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石磊 夏茸 +2 位作者 王丹 李芳伟 魏海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2-1028,共7页
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中性粒细胞历来被认为在支气管扩张气道炎症中占主导地位,但近年研究显示,20%~30%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痰液和血液样本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或百分比增加(痰嗜酸性粒细胞... 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中性粒细胞历来被认为在支气管扩张气道炎症中占主导地位,但近年研究显示,20%~30%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痰液和血液样本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或百分比增加(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或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00/μl),被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扩张症(EB)。基于这一新的炎症类型,有学者呼吁将支气管扩张症作为“炎症性疾病”而非“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本文综述EB的发现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特征与治疗,旨在促进对这一疾病的理解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酸性粒细胞支气管扩张 酸性粒细胞计数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艳 何琦 +8 位作者 黄晓军 江浩 杨申淼 路瑾 秦亚溱 师岩 党辉 邱镜滢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54-457,共4页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Eo检出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inv(16),而其余的56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待诊的患者中5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8.9%。根据临床、血液学资料并结合染色体检出结果,5例患者最后分别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检出的染色体异常克隆分别为+14、t(5;12)(q31;p13)、t(8;9)(p11;q32)、t(9;22)(q34;q11)和inv(16)(p13q22)。结论: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染色体的检测是判定克隆性和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应作为常规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食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蜗牛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1例
5
作者 户梦婷 张栋 +8 位作者 贾沛瑶 陆旻雅 周梦兰 郭佳钰 苏慧婷 高羿 席婧媛 朱华栋 杨启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3-1467,共5页
本文报道1例生食蜗牛10 d后出现持续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男性病例。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史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予以阿苯达唑驱虫、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康复。本文梳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 本文报道1例生食蜗牛10 d后出现持续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男性病例。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史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予以阿苯达唑驱虫、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康复。本文梳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寄生虫 酸性粒细胞增多脑膜炎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致周围血管血栓4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7
6
作者 符洋 郭学利 +4 位作者 王子凡 宋燕 张勇敢 白华龙 苗超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9-320,共2页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原因不明,以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伴有一个或多个器官损害为表现的血液系统疾病。IHES因受累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关键词 特发酸性粒细胞增多 周围血管 血栓 激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华 孙立荣 +5 位作者 李学荣 庞秀英 卢愿 宋爱琴 仲任 赵艳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转归,提高对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7年4月住院的1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主要为变态反应性疾病(4例)、恶性肿瘤(4例)...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转归,提高对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7年4月住院的1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主要为变态反应性疾病(4例)、恶性肿瘤(4例)、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3例,病毒感染1例)、药物反应(2例),原因不明1例;临床表现多为发热(86.7%)、乏力(46.7%)、咳嗽(40.0%)、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53.3%);除恶性肿瘤外,经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继发性为主,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恶性肿瘤、寄生虫感染;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儿需进行全身各系统评估,寻找病因,警惕肿瘤,予以积极病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继发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导致肾病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学寅 张玉侠 +4 位作者 王力宁 李艳秋 赵霞 冯婕王敏 张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8-569,共2页
报道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导致肾病综合征,分析其发病机制,并总结其治疗要点。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肾病综合征 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9
作者 钱珂 刘琰 +2 位作者 吴浩清 谢小宝 陆亚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61-166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嗜酸细胞异常增高的4例患者长达3~8年的治疗及观察,结合文献阐明该类疾病的分类、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改变及诊断治疗。方法:临床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原因较多,IHES的诊断是排除继发性及反应性嗜... 目的:通过对嗜酸细胞异常增高的4例患者长达3~8年的治疗及观察,结合文献阐明该类疾病的分类、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改变及诊断治疗。方法:临床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原因较多,IHES的诊断是排除继发性及反应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原因不明者,而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CEL)则病例少见。除非在骨髓中发现细胞遗传学异常,CEL的诊断常常是除外性的,细胞遗传学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点。CEL是瘤细胞呈单克隆性生长,融合基因如FIP1L1/PDGFRα阳性或持续Wilms’瘤基因(WT1)高表达有助于CEL和IHES的鉴别,治疗上激素是常规用药,对于原发、继发均有效。结论:随着伊马替尼、IL-5抗体、IFN-α问世给治疗带来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FIP1L1/PDGFRα融合基因 Wilms’瘤基因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桂莲 姜红堃 +1 位作者 李萍 张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回顾分析3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病因及临床特征。掌握准确的诊断方法,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肺漫润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ISH技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PDGFRA基因异常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艳芳 郤连永 +3 位作者 王化 董菲 赵伟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77-1380,共4页
本研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观察PDGFRA基因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中的异常表达情况。应用FISH技术和4q12三色重排探针,检测1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PDGFRA基因的重排形式,同时选择15例正常对照用于确定4q12探针异常荧光信号的... 本研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观察PDGFRA基因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中的异常表达情况。应用FISH技术和4q12三色重排探针,检测1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PDGFRA基因的重排形式,同时选择15例正常对照用于确定4q12探针异常荧光信号的正常阈值。结果表明:13例患者中有1例纠正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余12例中有2例检出FIP1L1-PDGFRA(F/P)融合基因,检出率为17%,但本研究未发现累及PDGFRA基因的其他易位形式。结论:利用4q12三色探针的FISH检测可同时观察PDGFRA基因的多种易位情况,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荧光原位杂交 PDGFR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并发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 被引量:1
12
作者 柳萍 葛峥 +8 位作者 仇红霞 尤东山 张建富 张智弘 乔纯 吴雨洁 仇海荣 张苏江 李建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5-398,共4页
首次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HED)并发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WM)。患者男,74岁。皮肤科检查:皮损为红斑、丘疹、斑块、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首次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HED)并发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WM)。患者男,74岁。皮肤科检查:皮损为红斑、丘疹、斑块、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剧烈瘙痒。HED诊断依据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4.53x10^9/L(正常值≤0.5×10~9/L),皮损活检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WM诊断依据为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增高、骨髓中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润及流式细胞分析示特征性免疫表型等。经联合化疗后,血清IgM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及骨髓、皮肤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消失相伴随,提示HED和WM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皮炎:酸性细胞增多综合征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心血管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雯洁 张启科 +2 位作者 魏小芳 冯友繁 陈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心血管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为HE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生存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2... 目的:探讨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心血管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为HE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生存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2例HE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53.5(20-79)岁,35例为非心血管损害患者,其余27例合并心血管损害,其中心电图异常22例(81.5%),超声心动图异常18例(66.7%),9例患者为单一心电图异常,5例患者为单一超声心电图异常,13例患者合并多种异常情况。心血管损害患者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肌钙蛋白T、N端B型利钠肽前体、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损害患者(P<0.01),而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均明显低于非心血管损害患者(P<0.0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因学分类、血小板数、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血管损害患者5年存活率为88.9%,非心血管损害患者为100%(P=0.012);心血管损害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59.3%,中位时间为37(21-52)个月,非心血管损害患者5年EFS率为80%,中位时间为63(51-74)个月(P=0.002)。年龄(>60岁)、发病病程(>24个月)、N端B型利钠肽前体(>3000 pg/ml)、肌钙蛋白T(>100 ng/L)、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水平升高与心血管损害患者EFS缩短相关,是E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E非心血管损害患者的EFS率明显高于心血管损害患者,年龄、病程、N端B型利钠肽前体、肌钙蛋白T、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水平是影响心血管损害患者EF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心血管损害 总生存期 无事件生存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套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玲玲 毕云凤 +2 位作者 王晓云 谢红 张佩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8-430,共3页
报告1例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男,57岁。颈部淋巴结增大3年,反复水肿性红斑、丘疹、结节伴瘙痒半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结合皮损组织病理、骨髓活检和颈部淋巴结组织病理,诊断为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 报告1例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男,57岁。颈部淋巴结增大3年,反复水肿性红斑、丘疹、结节伴瘙痒半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结合皮损组织病理、骨髓活检和颈部淋巴结组织病理,诊断为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套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细胞淋巴瘤 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多核巨细胞的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
15
作者 刘业强 熊晓刚 +4 位作者 雷晴 张英 詹太国 汪莹 卢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2,共2页
患者男,40岁。因头面部结节3年余于2009年5月22日就诊于我科。患者2006年5月于左眼睑上方出现一黄豆大暗红色结节,无明显不适,随后在左侧头面部出现多个类似结节。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关键词 血管淋巴样增生 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原发结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嗜酸性结肠炎 被引量:4
16
作者 Turner K O Sinkre R A +2 位作者 Neumann W L 尤晓萍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3,共1页
目前,正常成人结肠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以及嗜酸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尚未明确。本文为明确正常成人结肠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构建了原发结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嗜酸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诊断框架,对159名健康成人的左半... 目前,正常成人结肠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以及嗜酸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尚未明确。本文为明确正常成人结肠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构建了原发结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嗜酸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诊断框架,对159名健康成人的左半结肠、横结肠以及右半结肠黏膜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并从120万例结肠活检病例的资料库里,提取诊断为结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成年患者资料,除复习所有病理切片外,并获取相关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患者其它器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正常成人 结肠炎 结肠黏膜 临床病理诊断 临床病理资料 诊断标准 细胞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变异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基础与临床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若兰 陈同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3-707,共5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血液以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持续性增多,并因嗜酸性粒细胞增殖所产生的炎症物质而造成微环境的改变和慢性不可逆的器官损害。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有无器官受累,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分...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血液以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持续性增多,并因嗜酸性粒细胞增殖所产生的炎症物质而造成微环境的改变和慢性不可逆的器官损害。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有无器官受累,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除家族性HE外,又分为继发性(反应性)、原发性(克隆性)和特发性HE。而淋巴细胞变异型HE是继发性HE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对淋巴细胞变异型HE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其诊断逐渐明确,并且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如抗IL-5单克隆抗体Mepolizumab、抗CD 52单克隆抗体Alemtuzumab也相继出现。文章综述淋巴细胞变异型HE的基础与临床现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变异型酸性粒细胞增多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岚 储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血管肿瘤 淋巴样增生 粒细胞增多 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腮腺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3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窦训武 朱雪明 +3 位作者 尹德佩 杨素娜 樊明月 杨代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5-677,共3页
2009年3—10月收治3例腮腺区肿块的患儿,术前检查可见:腮腺区局限性隆起,表面皮肤呈暗淡紫红色,边界不清,不活动;血清IgE明显升高;B超检查病灶为等回声团,周围有低回声暗带包绕,呈"牛眼征";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为皮下与腮腺之... 2009年3—10月收治3例腮腺区肿块的患儿,术前检查可见:腮腺区局限性隆起,表面皮肤呈暗淡紫红色,边界不清,不活动;血清IgE明显升高;B超检查病灶为等回声团,周围有低回声暗带包绕,呈"牛眼征";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为皮下与腮腺之间的囊性病变。术前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木村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见局部组织内毛细血管增生,伴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证实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由此可见,该病虽然罕见,通过术前查体、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仍可以作出诊断,为相应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腮腺区 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肉芽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在尿源性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何君伟 曹家栋 +4 位作者 王树声 翁湘涛 古炽明 李源 甘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尿源性脓毒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泌尿外科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9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EOS比例=0组、EOS比例>0组与降钙素原(PCT)≥2 ng/m ...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尿源性脓毒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泌尿外科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9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EOS比例=0组、EOS比例>0组与降钙素原(PCT)≥2 ng/m L、降钙素原<2 ng/m L组,比较两组间PCT与EOS比例等指标的差异;99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同时与同期确诊的未发生脓毒血症的100例泌尿道感染患者比较EOS比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86.9%(86/99)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出现EOS比例明显下降,治疗2 d、治疗4 d后、出院前EOS比例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EOS比例=0组PCT定量明显高于EOS比例>0组,治疗前PCT≥2 ng/m L组患者的EOS比例较PCT<2 ng/m L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源性脓毒血症组的EOS比例显著低于未发生脓毒血症的泌尿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EOS比例可评估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监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病情进展,评估感染控制情况。相比PCT检测,EOS检测医疗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源脓毒血 酸性粒细胞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