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MEG3敲低人子宫平滑肌瘤细胞株增殖凋亡、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变化及与miR-93靶向关系
1
作者 马文文 曹晖 +2 位作者 陈茜松 于倩 冬国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6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敲低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MEG3(lncRNA-MEG3)对人子宫平滑肌瘤(UL)细胞株的增殖凋亡、克隆形成、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分析lncRNA-MEG3与微小核糖核酸-93(miR-93)的靶向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UL细胞株SK-UT-1,细胞分为lncRNA-MEG3敲... 目的观察敲低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MEG3(lncRNA-MEG3)对人子宫平滑肌瘤(UL)细胞株的增殖凋亡、克隆形成、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分析lncRNA-MEG3与微小核糖核酸-93(miR-93)的靶向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UL细胞株SK-UT-1,细胞分为lncRNA-MEG3敲低组和敲低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lncRNA-MEG3敲低质粒和敲低阴性对照质粒至两组细胞,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lncRNA-MEG3和miR-93,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67、PCNA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蛋白)及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Wnt3a、β-catenin蛋白)。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MEG3和miR-93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敲低阴性对照组比较,lncRNA-MEG3敲低组细胞lncRNA-MEG3表达降低,miR-93表达升高,48、72、96 h时OD值降低,克隆形成数目减少,G_(0)/G_(1)期占比增加,G2/M期占比下降,凋亡率升高,Wnt3a、β-catenin、Ki67、PCNA、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lncRNA-MEG3能靶向miR-93从而降低相对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敲低lncRNA-MEG3能够抑制SK-UT-1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及Wnt/β-catenin通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生长,lncRNA-MEG3与miR-93存在靶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微小核糖核酸-93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克隆形成 细胞周期 WNT/Β-CATENIN通路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MEG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培养方法用于乳腺癌SK-BR-3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迎 袁胜利 +1 位作者 姜鹏飞 邢世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平板克隆形成实验(PCF)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SACF)用于乳腺癌SK-BR-3细胞学研究的价值。方法接种1×103~6×104个细胞于12.5 cm2培养瓶(设4个平行样本),分别利用PCF和SACF培养,计数形成克隆数、计算克隆形成率。结果 ... 目的观察平板克隆形成实验(PCF)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SACF)用于乳腺癌SK-BR-3细胞学研究的价值。方法接种1×103~6×104个细胞于12.5 cm2培养瓶(设4个平行样本),分别利用PCF和SACF培养,计数形成克隆数、计算克隆形成率。结果 PCF克隆形成率为0.50%~10.64%,其中接种密度≥1.6×103/cm2者细胞间迅速汇合、难以分辨形成的克隆;SACF克隆形成率为0%~0.33%,接种密度<6.4×102/cm2者无克隆形成。PCF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SACF(P<0.05)。结论检测SK-BR-3细胞对药物或其他治疗方式的敏感性时采用PCF优于SA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SK-BR-3细胞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方法对神经干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扎拉嘎胡 于海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克隆形成 培养方法 神经干 干细胞克隆技术 克隆化培养 神经系统疾病 干细胞培养 培养体系 研究资料 纯化培养 临床治疗 步研究 组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液体克隆形成法的建立及在药敏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4
作者 李欣 李崇渔 陈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3期132-133,共2页
在琼脂半固体培养法和极限稀释微孔池培养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微量液体克隆形成法。该培养体系形成的克隆是前二者的3.14~3.49倍,计数克隆省时、客观准确,更便于克隆源性分析;本培养体系在一块8×12微孔塑料培养板上可同时检测4种药物... 在琼脂半固体培养法和极限稀释微孔池培养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微量液体克隆形成法。该培养体系形成的克隆是前二者的3.14~3.49倍,计数克隆省时、客观准确,更便于克隆源性分析;本培养体系在一块8×12微孔塑料培养板上可同时检测4种药物,每种药物可检测5个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形成 微量液体 固体培养法 药物浓度 药敏检测 微孔塑料 细胞毒作用 时相特异性药物 三尖杉 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静脉血内皮克隆形成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丽 常青 李自成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5期7-8,11,共3页
目的体外建立一种简便的人脐静脉血内皮克隆形成细胞(ECFCs)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脐静脉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诱导分化为ECF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生长状况并通... 目的体外建立一种简便的人脐静脉血内皮克隆形成细胞(ECFCs)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脐静脉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诱导分化为ECF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生长状况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荧光双染色对ECFCs进行鉴定。结果 ECFCs培养过程可出现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单层鹅卵石样细胞集落,细胞增殖能力强,连续传十几代细胞形态稳定,ECFCs高表达内皮系细胞表面抗原,而不表达造血系表面标记;可吞噬Dil-ac-LDL并结合FITC-UEA-1。结论通过简单、可靠的实验方法获得了ECFCs,为进一步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克隆形成细胞 诱导培养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肿瘤克隆形成试验(HTCA)测定抗瘤药物敏感性
6
作者 沈炜明 焦怀远 +1 位作者 李良宏 王浴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3期133-133,共1页
为探索HTCA用于测定抗瘤药对肺癌的选择性及鉴别耐药瘤,本实验用人小细胞肺癌株N231及CDDP耐药株N231/CDDP,以培液制得单细胞悬液。将含10%FCS的RPMll640溶液等成份的0.5%琼脂培养基作为底层滋养层。上层为含瘤细胞的0.3%琼脂培养基... 为探索HTCA用于测定抗瘤药对肺癌的选择性及鉴别耐药瘤,本实验用人小细胞肺癌株N231及CDDP耐药株N231/CDDP,以培液制得单细胞悬液。将含10%FCS的RPMll640溶液等成份的0.5%琼脂培养基作为底层滋养层。上层为含瘤细胞的0.3%琼脂培养基,加胰岛素(3u/ml)、门冬酰胺(0.6mg/ml)等。药物选用Cisplatin(CDD)及Ad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形成 HTCA CDDP CISPLATIN 小细胞肺癌 门冬酰胺 琼脂培养基 药物敏感性 瘤细胞 滋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38 MAPK信号通路探讨山柰酚对牙周膜细胞活力、增殖和克隆形成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李召宝 王婧 +2 位作者 郭香君 吴帅楠 王建琪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980-984,共5页
目的 探讨山柰酚在人牙周韧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 PDL MSC)活力、增殖和克隆形成中的作用及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PDL MSC细胞系,分为0μmol·L^(-1)、0.01μmol·L^(-1)、0.1μmol&... 目的 探讨山柰酚在人牙周韧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 PDL MSC)活力、增殖和克隆形成中的作用及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PDL MSC细胞系,分为0μmol·L^(-1)、0.01μmol·L^(-1)、0.1μmol·L^(-1)、1μmol·L^(-1)、10μmol·L^(-1)、100μmol·L^(-1)山柰酚组,SB203580组,10μmol·L^(-1)山柰酚+SB203580组。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5-乙基-2’-脱氧尿苷法、平板克隆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克隆形成及p38 MAPK通路蛋白水平。结果 药物处理48 h后,与0μmol·L^(-1)山柰酚组相比,0.1μmol·L^(-1)、1μmol·L^(-1)、10μmol·L^(-1)山柰酚组细胞活力升高(P <0.05),且细胞形状从细长变成更立方体;药物处理48 h后,与0μmol·L^(-1)山柰酚组相比,0.1μmol·L^(-1)、1μmol·L^(-1)和10μmol·L^(-1)山柰酚组EDU阳性率升高,1μmol·L^(-1)、10μmol·L^(-1)山柰酚组克隆形成数增多,10μmol·L^(-1)山柰酚组p-p38蛋白表达升高(P <0.05);与10μmol·L^(-1)山柰酚+SB203580组相比,10μmol·L^(-1)山柰酚组p-p38蛋白水平、EDU阳性率、克隆形成数较高,而SB203580组p-p38蛋白表达、细胞活力、EDU阳性率、克隆形成数较低(P <0.05)。结论 山柰酚可促进hPDL MSC细胞活力、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且激活p38 MAPK通路是其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柰酚 人牙周韧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活力 增殖 克隆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基因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克隆和小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杨博 郭晓波 +4 位作者 靖昌庆 彭利盼 王金申 石玉龙 李乐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12期929-934,共6页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胃癌细胞中的功能。方法:采用SYBR Green相对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6种不同类型的胃癌细胞系MKN-45、MKN-28、NCI-N87、...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胃癌细胞中的功能。方法:采用SYBR Green相对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6种不同类型的胃癌细胞系MKN-45、MKN-28、NCI-N87、BGC-823、AGS和SGC-7901中VEGF-C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构建VEGF-C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进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按实验组(MKN-45-GV/C)、对照组(MKN-45-GV)和空白细胞组(MKN-45)加以比较。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在6种胃癌细胞中均可检测到VEGF-C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其中在胃癌细胞MKN-45中表达最低(0.45±1.44),SGC-7901中表达最高(31.13±0.75);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加(P<0.001);克隆形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在每平均视野形成克隆数分别为6.23±0.32和1.40±1.67,克隆形成率分别为85%和31%(P<0.05);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细胞组小管数目分别为8.14±1.25、12.76±0.79和18.46±0.72(P<0.01),小管长度分别为98.56±3.71、105.17±1.34和151.62±2.51(P<0.05)。结论:VEGF-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VEGF-C基因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小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细胞增殖 克隆形成 小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非尼酮与仑伐替尼联合应用对人胆管癌细胞系HuCCT1的增殖克隆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丽萍 蒲诗云 +2 位作者 任常谕 周永杰 周后凤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联合仑伐替尼(Len)对人胆管癌HuCCT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人胆管癌HuCCT1细胞经PFD、Len或PFD联合Len处理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联合仑伐替尼(Len)对人胆管癌HuCCT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人胆管癌HuCCT1细胞经PFD、Len或PFD联合Len处理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自噬体数目,蛋白免疫印迹检测AMPK、mTOR、S6蛋白磷酸化水平及自噬标记蛋白LC3-Ⅱ蛋白水平。结果与PFD单药组和Len单药组相比,联合组的细胞增殖活力、克隆形成数目、LC3-Ⅱ表达水平及自噬体形成数目都显著降低,P均<0.05;与PFD单药组和Len单药组相比,联合组的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mTOR、S6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PFD联合Len可抑制HuCCT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机制可能是其通过上调AMPK磷酸化水平,下调mTOR的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仑伐替尼 胆管癌 HuCCT1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克隆形成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毛囊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史明艳 杨学义 窦忠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6-440,共5页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山羊毛囊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克隆形成率来比较2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毛囊干细胞的效率。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K19阳性率分别为52.0%±1.62%6、8.4%±1.82%、7...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山羊毛囊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克隆形成率来比较2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毛囊干细胞的效率。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K19阳性率分别为52.0%±1.62%6、8.4%±1.82%、72.0%±2.42%,integrin-β1分别为52.5%±2.12%、66.3%±1.98%、73.0%±2.16%,而消化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K19阳性率分别为56.2%±3.12%、61.7%±1.17%、64.0%±3.02%,integrin-β1分别为56.0%±1.12%、63.0%±1.12%、68.0%±2.32%;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第1、3、7代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8.4%±0.77%、31.3%±0.88%、44.7%±1.03%,而消化法获得细胞第1、3、7代克隆形成率为22.6%±2.30%、26.9%±0.86%、32.8%±1.05%;在同样培养条件下,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可体外传19代,而消化法可传12代。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分离得到毛囊干细胞并进行传代,但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克隆形成率以及传代能力均显著高于酶消化法获得的细胞(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毛囊干细胞 组织块 酶消化 克隆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毛囊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明艳 高雪 +1 位作者 杨学义 窦忠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79-1683,共5页
采用2.4 U/mL Dispase酶消化和机械切割法分离毛囊隆突部,经胰酶(0.5 mg/mL胰酶+0.2 mg/mLEDTA)消化从山羊耳部皮肤分离得到毛囊干细胞,用自制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并用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探讨毛囊... 采用2.4 U/mL Dispase酶消化和机械切割法分离毛囊隆突部,经胰酶(0.5 mg/mL胰酶+0.2 mg/mLEDTA)消化从山羊耳部皮肤分离得到毛囊干细胞,用自制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并用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探讨毛囊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所分离细胞具备毛囊干细胞特征:体积较小、表面光滑、立体感强,呈现未分化细胞特征;K19、integrin-β1以及p6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第3、5、7代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5.6%±2.6%、31.8%±1.9%和27.0%±3.9%,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角质细胞克隆形成率(P<0.01)。采用配制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可使山羊毛囊干细胞体外维持未分化状态并传代至19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毛囊干细胞 毛囊隆突部 克隆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细胞分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曙光 程大胜 +3 位作者 王良喜 王静 毛学飞 曹淑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12-14,共3页
目的通过优化表皮细胞分离条件,最大程度的获得基底层内的表皮细胞。方法采用D ispaseⅡ酶与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培养表皮细胞。将D ispaseⅡ酶浓度、胰蛋白酶浓度及其作用时间作为实验因素,利用L 16(44)正交表设计实验,优化最佳分... 目的通过优化表皮细胞分离条件,最大程度的获得基底层内的表皮细胞。方法采用D ispaseⅡ酶与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培养表皮细胞。将D ispaseⅡ酶浓度、胰蛋白酶浓度及其作用时间作为实验因素,利用L 16(44)正交表设计实验,优化最佳分离条件。观察不同分离条件对表皮细胞生长情况、贴壁率、克隆形成率的影响。正交设计的计量资料数据用方差分析。结果D ispaseⅡ酶、胰蛋白酶的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对原代分离的活细胞数无显著影响;胰蛋白酶的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对24h贴壁率有显著影响;胰蛋白酶作用时间显著影响克隆形成率。0.125%D ispaseⅡ酶冷消化10h、0.1%胰蛋白酶37℃消化30 m in,分离的原代表皮细胞克隆形成率最高。结论通过优化表皮细胞分离条件,可最大程度的得到有克隆形成能力的细胞,从而为利用表皮细胞作为人工皮肤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 克隆形成 正交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nexin a2对人乳腺癌MDA-MB-231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淑贞 张飞 +3 位作者 赵培起 魏熙胤 杨毅 牛瑞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29,117,共5页
目的研究Annexin a2的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下调人乳腺癌细胞中Annexin a2基因的表达,利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形... 目的研究Annexin a2的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下调人乳腺癌细胞中Annexin a2基因的表达,利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Annexin a2表达水平下降后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利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分析在MDA-MB-231细胞中与Annexin a2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 Western blot证实siRNA干扰后MDA-MB-231细胞中Annexin a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细胞G0/G1期比例增高,G2/M和S期比例下降;免疫共沉淀发现Annexin a2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Annexin a2蛋白水平下降可以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Annexin a2与STAT3相互作用有可能参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ANNEXIN A2 增殖 克隆形成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预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军宁 洪承皎 朱寿彭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应用克隆形成法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辐射诱导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结肠腺癌细胞株LS-T-117和鼠胶质瘤细胞株C6的初始DNA单链断裂数及单链断裂后的修复与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 应用克隆形成法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辐射诱导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结肠腺癌细胞株LS-T-117和鼠胶质瘤细胞株C6的初始DNA单链断裂数及单链断裂后的修复与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依次为K562>LS-T-117>C6;3种细胞系的DNA迁移距离都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同剂量下,辐射诱导的DNA单链的初始断裂数目也依次为K562>LS-T-117>C6;3种细胞系经10Gy X射线照射并在PBS中培养不同时间后DNA迁移距离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依次为C6>LS-T-117>K562,在相同剂量下辐射诱导的DNA单链断裂后的修复能力也依次为C6>LS-T-117> K562。结果显示,辐射诱导的DNA单链断裂及修复与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人体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形成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 辐射诱导 DNA单链断裂 修复 肿瘤细胞 内在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IGF-1对山羊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史明艳 高雪 +1 位作者 杨学义 窦忠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7-129,共3页
采用2.4 U/mL Dispase酶消化和机械切割法分离毛囊隆突部,经胰酶(0.5 mg/mL胰酶+0.2 mg/mL EDTA)消化,从山羊耳部皮肤分离得到毛囊干细胞,并检测了不同浓度的IGF-1对山羊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结果表明,IGF-1对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 采用2.4 U/mL Dispase酶消化和机械切割法分离毛囊隆突部,经胰酶(0.5 mg/mL胰酶+0.2 mg/mL EDTA)消化,从山羊耳部皮肤分离得到毛囊干细胞,并检测了不同浓度的IGF-1对山羊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结果表明,IGF-1对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作用很明显,并且最适IGF-1浓度是10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干细胞 克隆形成 IGF-1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离子辐照哺乳动物细胞引起的旁观者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菊芳 李文建 +5 位作者 周光明 赵静 党秉荣 马秋峰 毛丽敏 冯岩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用经过碳离子辐照V79细胞的条件培养基(Irradiatedconditionedmedium,简称ICM)和与受照射细胞共同培养两种方法,研究了未受照射细胞的旁观者效应。结果表明,ICM法可以明显降低未受照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受照射细胞与未受照射细胞共同培... 用经过碳离子辐照V79细胞的条件培养基(Irradiatedconditionedmedium,简称ICM)和与受照射细胞共同培养两种方法,研究了未受照射细胞的旁观者效应。结果表明,ICM法可以明显降低未受照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受照射细胞与未受照射细胞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克隆形成率比假定没有旁观者效应时的预期值低,细胞微核率和hprt(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基因位点突变率与预期值基本相同。推测受照射细胞可能释放出了能对未受照射细胞生长产生毒性的因子,这种因子对未受照射细胞没有明显的致微核和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观者效应 细胞 碳离子辐照 克隆形成 微核率 突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肿瘤细胞对γ射线辐射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传玲 王菊芳 +1 位作者 李文建 金晓东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选取对数期生长细胞接受0~6 Gy 60Co γ射线照射.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并比较三种细胞的D50(细胞存活分数为50%时的剂量),以衡量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同时,以α/β值作为标准衡量了三种细胞的修复能力并与各自的辐射敏感性进行... 选取对数期生长细胞接受0~6 Gy 60Co γ射线照射.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并比较三种细胞的D50(细胞存活分数为50%时的剂量),以衡量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同时,以α/β值作为标准衡量了三种细胞的修复能力并与各自的辐射敏感性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0~6 Gy剂量范围内,三种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呈现一定差异,在相同的剂量照射下,SMMC-7721细胞的存活分数最高,而A375细胞的存活分数最低.从剂量-存活曲线可以计算出SMMC-7721、HeLa和A375三种细胞的D50分别为2.3、1.9和1.2 Gy;其α/β分别为0.36、2.35和5.6. 表明三种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375、HeLa、SMMC-7721,而其修复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SMMC-7721、HeLa、A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辐射敏感性 细胞克隆形成 细胞存活分数 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4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纯斌 袁琳 +3 位作者 王梅娟 沈福军 黎超 赵明宏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5期10-14,共5页
目的 观察微小RNA-194(miR-194)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A549细胞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16HBE,采用qRT-PCR法检测两种细胞miR-194。常规培养A549细胞,经脂质体分别转染miR-194抑制物、miR... 目的 观察微小RNA-194(miR-194)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A549细胞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16HBE,采用qRT-PCR法检测两种细胞miR-194。常规培养A549细胞,经脂质体分别转染miR-194抑制物、miR-194模拟物(mimics)、对照48h(分别计为A、B、C组),采用qRT-PCR验证转染效果,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JAK2、pSTAT3、活化的Caspase-3蛋白。结果 A549、16HBE细胞中miR-19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0、8.17±0.14,两者比较,P<0.05。A、B、C组miR-19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1±0.11、8.35±0.31、1.00±0.10,A、B组分别与C组比较,P均<0.05。A组转染24、48、72h的OD值分别为0.494±0.069、0.843±0.084、1.111±0.109,B组分别为0.355±0.026、0.510±0.049、0.706±0.087,C组分别为0.427±0.022、0.664±0.068、0.906±0.060,A、B组分别与C组比较,P均<0.05。A、B、C组细胞克隆数目分别为(232.12±10.82)、(43.67±10.97)、(127.33±6.43)个,A、B组分别与C组比较,P均<0.05。与C组比较,A组细胞凋亡现象及数目明显减少,B组细胞凋亡现象及数目明显增多;A、B、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8%±1.01%、21.45%±1.78%、10.23%±1.65%,A、B组分别与C组比较,P均<0.05。A组JAK2、pSTAT3、活化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97±0.24、4.52±0.18、0.11±0.04,B组分别为0.34±0.03、0.21±0.02、7.21±0.79,C组分别为1.00±0.10、1.00±0.10、1.00±0.10,A、B组分别与C组比较,P均<0.05。结论 miR-194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并促进活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94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增殖能力 细胞克隆形成能力 细胞凋亡能力 JAK2/STAT3信号通路 活化的Caspase-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密度与细胞增殖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丰 李青 +5 位作者 秦绪军 王文勇 张丽英 赵一岭 洪柳 聂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23-25,3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密度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五种细胞系BT325、786-0、293、C6和NIH3T3的克隆形成能力,分析细胞密度或细胞数量对这些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细胞密度增加时,明显... 目的:探讨细胞密度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五种细胞系BT325、786-0、293、C6和NIH3T3的克隆形成能力,分析细胞密度或细胞数量对这些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细胞密度增加时,明显降低NIH3T3和786-0细胞系中具有克隆形成能力的细胞数,更高的细胞密度才能导致293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下降。细胞密度的增加对BT325和C6这两种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无明显影响。细胞周期分析表明,细胞密度对于BT325、C6以及293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增加786-0和NIH3T3的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细胞密度可影响这五种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和克隆形成能力,且两者关系密切。结论:可能存在一种与细胞数量相关的因素能抑制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的扩增。另外,在永生化细胞系中,干细胞的扩增频率与细胞的有丝分裂频率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密度 细胞周期 克隆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气传真菌代谢产物的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竟 奚清丽 阚海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1期976-979,共4页
目的 :观察研究室内常见气传真菌代谢产物的细胞毒性。 方法 :MTT比色法和细胞克隆形成率实验观察了室内常见气传真菌代谢产物对中国仓鼠肺细胞 (CHL)的存活和增值能力的影响 ,并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活力、胞内Ca2 + ... 目的 :观察研究室内常见气传真菌代谢产物的细胞毒性。 方法 :MTT比色法和细胞克隆形成率实验观察了室内常见气传真菌代谢产物对中国仓鼠肺细胞 (CHL)的存活和增值能力的影响 ,并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活力、胞内Ca2 + 、K+ 含量 ,观察真菌代谢产物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结果 :随着室内常见气传真菌代谢产物剂量的上升 ,培养液中LDH相应上升 ,细胞内K+ 浓度降低 ,而细胞外的Ca2 + 有内流趋势。 结论 :常见气传真菌代谢产物能够损伤细胞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细胞毒性 MTT比色法 细胞克隆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