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生物量围栏封育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康博文 刘建军 +1 位作者 侯琳 李胜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40-2546,共7页
以自由放牧为对照,采用收获法和土芯法研究了围栏禁牧对蒙占国退化克氏针茅草原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禁牧提高了退化草原地上生物量,以及地带性草原群落优势种克氏针茅的地上生物量比例和重... 以自由放牧为对照,采用收获法和土芯法研究了围栏禁牧对蒙占国退化克氏针茅草原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禁牧提高了退化草原地上生物量,以及地带性草原群落优势种克氏针茅的地上生物量比例和重要值,促进了退化克氏针茅的正向恢复演替;(2)围栏禁牧区与自由放牧区草地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符合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减小规律,围栏禁牧区0~10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占地下生物量比例高于自由放牧区,10~20cm土层的低于自由放牧区,根系有向E层土壤聚集的趋势,有利于在干旱地区对有限降水的有效利用;(3)围栏1~3a禁牧区地下部累计生产力显著高于同期自由放牧区。围栏禁牧是蒙古国退化克氏针茅草原改良的一种措施,但其提高地下生产力和生物量的效应也不是无限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禁牧 生物量 克氏针茅草原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与种群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赵登亮 刘钟龄 +4 位作者 杨桂霞 辛小平 梁存柱 王炜 王立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3,共8页
在内蒙古草原区中部的克氏针茅草原,连续4年(2006-2009年)进行了夏秋季划区轮牧实验;利用摄影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方法,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和种群格局的生态作用效应。摄影图像和测定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实验小区... 在内蒙古草原区中部的克氏针茅草原,连续4年(2006-2009年)进行了夏秋季划区轮牧实验;利用摄影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方法,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和种群格局的生态作用效应。摄影图像和测定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实验小区形成了大小不一、结构不同的群落斑块,并显示出不同放牧强度与放牧周期的植物群落及种群斑块结构的生态梯度格局。在不放牧的围封对照小区内(G5)保持原有的克氏针茅群落斑块和羊草群落斑块,二者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之比、斑块的植物组成与生物量都比较稳定;在不同放牧强度的实验小区(G1、G2、G3),群落斑块的数量、面积、种群结构、植物多度、株丛冠幅、生物量等都形成了相对应的梯度差异。不同放牧强度导致克氏针茅群落与种群斑块的不同破碎化程度和植物个体(株丛)小型化。适度放牧使得斑块结构与生物量表现出中度干扰下植物补偿性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植物群落斑块结构与种群格局的变化是草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拓殖与衰退的基本形式,也是生态演替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放牧强度 摄影图像分析 植物群落与种群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因子对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土壤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谷蕊 潮洛濛 +5 位作者 张立欣 苏力德 万志强 闫玉龙 陈雅丽 高清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9,共9页
作为内蒙古重要的草地资源,克氏针茅草原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土壤呼吸是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通量,是土壤碳输出的主要途径。试验区设置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部毛登牧场内以克氏针茅建群的典型草原;在2011-201... 作为内蒙古重要的草地资源,克氏针茅草原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土壤呼吸是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通量,是土壤碳输出的主要途径。试验区设置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部毛登牧场内以克氏针茅建群的典型草原;在2011-2013年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对试验样地进行模拟增温增雨处理,在生长季(5-9月份)使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LI-COR,NE)对试验样地土壤呼吸强度进行测定;同时监测试验样地气温、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因子,采集土壤样品并室内分析土壤养分特征和微生物生物量,并对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受空气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P<0.05),分别呈现出二项函数和线性相关关系;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在相同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012年增温增雨与增温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60和1.96μmol/(m2·s),2013年增温增雨与增温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38和2.09μmol/(m2·s);增温增雨处理下,克氏针茅草原空气温度的升高和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均对土壤呼吸产生了抑制。土壤呼吸温度敏感度(Q10)在2011-2012年中增温增雨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和控温处理;2011-2013年控温处理都低于对照处理。本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主要受水热条件影响,并且空气温度升高和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均对土壤呼吸有抑制作用,增温增雨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要高于增温处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土壤呼吸 温度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克氏针茅草原土壤有机碳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祁瑜 Mulder J +1 位作者 段雷 黄永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4-1113,共10页
为更好地了解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2011年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的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上开展了模拟氮沉降的控制实验,设置对照(CK)和5个模拟氮沉降(NO-3)处理,分别为2(N1)、5(N2)、10(N3)、25(N4)和50 g N m-2a-1... 为更好地了解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2011年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的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上开展了模拟氮沉降的控制实验,设置对照(CK)和5个模拟氮沉降(NO-3)处理,分别为2(N1)、5(N2)、10(N3)、25(N4)和50 g N m-2a-1(N5)。生长季末,采集每个样地中0—2 cm和2—10 cm深度土壤进行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的分析,并进行实验室矿化培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态有机碳(POC)对氮添加响应敏感,N1和N2处理下的POC含量高于CK,N3、N4和N5处理则低于CK。5个模拟氮沉降处理下的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别不显著。不同氮沉降水平下0—2 cm土层的碳矿化潜势为N2>N1>N4>N3>CK>N5,且N1,N2,N3和N4处理均显著高于CK和N5;2—10 cm土层的碳矿化潜势为N2>N1>N3>CK>N4>N5,N1、N2和N3显著高于CK、N4及N5。不同施氮处理对群落净第一性生产力有明显影响,N5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和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和其它施氮处理,N1的0—10 cm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N5的凋落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模拟氮沉降短期内对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克氏针茅草原 土壤有机碳分组 碳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薛红喜 李琪 +1 位作者 王云龙 吴东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42-1747,共6页
植被和大气之间CO2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以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涡度相关法为主要技术手段,探讨了2008年生长季内克氏针茅草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 植被和大气之间CO2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以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涡度相关法为主要技术手段,探讨了2008年生长季内克氏针茅草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进程可以依据高峰出现的时间分为两种,一种具有一个吸收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另一种则具有两个吸收高峰,在正午前后出现碳释放现象。2008年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最大的CO2吸收速率为-0.4mg·m-·2s-1。克氏针茅草原在4月和10月的NEE昼夜变化比较平缓,在5—9月日间CO2吸收量和夜间CO2排放量都开始增大,出现了明显的CO2日吸收峰值,但各月的日动态格局差异较大。2008年生长季中7—9月白天碳吸收活动最强,6—9月夜间CO2释放量较大。克氏针茅草原碳通量日累积量在2008年出现了3个明显的碳吸收峰;NEE的日最大累积吸收量和最大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38和1.47gC·m-·2d-1,并且出现在植被生长最旺盛的7、8月份。研究表明,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碳通量 生长季 变化 涡度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草原种群特征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8
6
作者 阿拉木斯 敖特根 +2 位作者 王成杰 海兰 萨仁高娃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9,共5页
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力图牧场克氏针茅草原实施控制性放牧试验,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测定了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群落的优势种克氏针茅、羊草等优良牧草的多度... 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力图牧场克氏针茅草原实施控制性放牧试验,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测定了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群落的优势种克氏针茅、羊草等优良牧草的多度在中度放牧区出现最高值,重要值、高度、盖度均明显降低并逐渐被冷蒿、糙隐子草等耐牧性牧草所取代,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种群特征 西门塔尔牛 放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方式下克氏针茅草原退化等级的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包秀霞 廉勇 +1 位作者 易津 包秀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66,共5页
以中国和蒙古国克氏针茅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产性能和生态学两种方法评价草原退化程度。生产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四季游牧和两季轮牧草原均呈中度退化,四季轮牧草原呈重度退化,定居放牧草原呈极度退化;生态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季... 以中国和蒙古国克氏针茅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产性能和生态学两种方法评价草原退化程度。生产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四季游牧和两季轮牧草原均呈中度退化,四季轮牧草原呈重度退化,定居放牧草原呈极度退化;生态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季游牧草原呈轻度退化,两季轮牧草原呈中度退化,四季轮牧草原呈重度退化,定居放牧草原呈极度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退化等级 生产性能评价 生态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群落及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世璜 《内蒙古草业》 1993年第3期1-4,42,共5页
本文指出克氏针茅是以无性繁殖为主。分蘖芽集中在秋季,春季极少和长新根,种子发芽迟,发芽率达74%,幼苗出现第三片真叶后,如不长新根,均已枯死。克氏针茅草原的代表群落是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组成的类型,由于放牧所造成演替趋向:即向旱... 本文指出克氏针茅是以无性繁殖为主。分蘖芽集中在秋季,春季极少和长新根,种子发芽迟,发芽率达74%,幼苗出现第三片真叶后,如不长新根,均已枯死。克氏针茅草原的代表群落是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组成的类型,由于放牧所造成演替趋向:即向旱生化发展和以冷蒿为建群种,由于缓坡覆沙地形向灌丛化发展,克氏针茅草原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呈单峰型曲线,高值在9月份,年度变化是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生物量是内蒙古东部偏高;冷蒿为建群种的群落集中分布于乌兰察布草地,生物量是北部比南部高;灌丛化群落生物量无一定规律。克氏针茅草原地下部生物量为地上部分的22倍以上,根量集中于土层0—15cm,占总根量82%,体积占77.75%,长度达10.38公里,根系系数为0.0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克氏针茅草原 生态条件 基本特点 群落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19
9
作者 高苏日固嘎 斯琴朝克图 +3 位作者 乌兰图雅 赛西雅拉图 张卫青 美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736-9746,共11页
放牧强度引起的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变化是近年来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 放牧强度引起的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变化是近年来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结构逐步向退化方向演替;植物群落高度逐渐降低(P<0.05),密度逐渐增加(P<0.05),盖度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植物群落和原有群落优势种地上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而退化指示物种的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P<0.05);轻度、中度放牧条件下群落物种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5);地上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Simpson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在不同放牧强度下产生不同的响应,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植物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克氏针茅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草原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旭冉 张卫青 +3 位作者 王海茹 卢晓霞 春风 赛西雅拉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309-5316,共8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中各元素间平衡的科学,对于探究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元素循环以及土壤养分限制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克氏针茅(Stipa kirschnii)草原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区为研究对...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中各元素间平衡的科学,对于探究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元素循环以及土壤养分限制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克氏针茅(Stipa kirschnii)草原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放牧强度草场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C、P含量先降低后升高,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土壤C/N先降低后升高、C/P逐渐升高、N/P先升高后降低。C/N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与有机碳相关性逐渐增大、与全氮的相关性逐渐减小;轻牧区的C/P受有机碳作用有所增强;中牧区N/P受全氮作用增强。C/N主要限制因素是有机碳含量,C/P和N/P主要限制因素是全磷含量。不同放牧强度会影响土壤化学计量比与其他物质的关系,也会改变土壤化学计量比各制约因素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放牧强度 克氏针茅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生态位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利萌 张卫青 +5 位作者 徐新影 李金霞 田乾 于红博 李晓佳 春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共11页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地区,探索禁牧、轻度放牧(0.34羊单位/hm2)、中度放牧(0.69羊单位/hm2)和重度放牧(1.53羊单位/hm2)对克氏针茅群落特征和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中大针茅逐渐被克氏针茅替代,银灰旋花逐...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地区,探索禁牧、轻度放牧(0.34羊单位/hm2)、中度放牧(0.69羊单位/hm2)和重度放牧(1.53羊单位/hm2)对克氏针茅群落特征和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中大针茅逐渐被克氏针茅替代,银灰旋花逐渐出现,植物高度、盖度、鲜重、枯落物重量显著降低(P<0.05);重牧草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种数显著高于禁牧和轻牧草场(P<0.05),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也显著增加(P<0.05);轻牧草场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禁牧草场中的大针茅、轻牧草场中的糙隐子草、中牧和重牧草场中的克氏针茅生态位宽度最大。在各放牧强度草场中,物种生态位重叠值主要集中在0.3~0.8区间;与禁牧相比,放牧增加了生态位重叠值0.3~0.8区间的种对数比例,其所占总对数比例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物种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呈线性相关,因此,可根据物种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值控制草场中适口性差的物种数,进而有助于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植物群落 生态位 克氏针茅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牧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表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晓馥 白雪 +3 位作者 张起迪 李淑芬 韩冰 赵鸿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76-3383,共8页
为探究克氏针茅草原禁牧初期表层土壤细菌的变化情况,本文利用2018—2020年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的细菌高通量数据和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对自然放牧向禁牧转变初期的表层细菌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在自然放牧向禁... 为探究克氏针茅草原禁牧初期表层土壤细菌的变化情况,本文利用2018—2020年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的细菌高通量数据和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对自然放牧向禁牧转变初期的表层细菌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在自然放牧向禁牧转变初期,细菌相对丰度发生较大变化,但优势菌种组成没有显著变化,其中,相较于2018年,2019年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增加,2020年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超过了放线菌门。自然放牧条件下,细菌丰度、细菌多样性均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细菌丰度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禁牧初期,细菌丰度与pH、土壤有机质、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负相关。细菌丰度比细菌多样性更容易受到禁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禁牧后表层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禁牧 表层土壤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休牧对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培 萨茹拉 +1 位作者 赛西雅拉图 张卫青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4-28,共5页
文章采用野外植物样方采取及实验室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阿巴嘎旗北部牧户常年放牧和隔年休牧的冬季草场为例,探讨短期休牧对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论如下:(1)两个草场植物群落内植物数量差异不大,主要... 文章采用野外植物样方采取及实验室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阿巴嘎旗北部牧户常年放牧和隔年休牧的冬季草场为例,探讨短期休牧对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论如下:(1)两个草场植物群落内植物数量差异不大,主要差异表现在主要植物的平均重要值及两个草场仅有2对共优种。此外,短期休牧冬季草场的禾本科植物比重提升的同时,一年生藜科植物也显著提升;(2)短期休牧冬季草场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略高于常年放牧冬季草场,但差异不显著;(3)两个草场植物群落处于中等相似水平,植物种间存在分异化趋势;(4)短期休牧冬季草场植物群落总体呈微弱正联结,种间联结松散,处于正向演替阶段,常年放牧冬季草场呈微弱负相关,群落较不稳定,存在一定退化风险;(5)两个草场的植物群落离稳定性都有一定差距,但短期休牧冬季草场植物群落稳定性略好于常年放牧冬季草场。可见,短期休牧有利于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休牧 克氏针茅草原 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和时期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牧草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乌鲁木山.布仁巴依尔 敖特根 +2 位作者 乌依勒斯 谢静 王成杰 《草业与畜牧》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分析比较了不同放牧强度(对照、轻度、中度、重度)和不同放牧时期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牧草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牧草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含量影响较大(P<0.05);对牧草粗蛋白、钙、磷... 分析比较了不同放牧强度(对照、轻度、中度、重度)和不同放牧时期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牧草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牧草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含量影响较大(P<0.05);对牧草粗蛋白、钙、磷含量的影响较少(P>0.05);放牧时期对牧草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灰分、钙、磷含量的影响较大(P<0.05);对牧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较少(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放牧时期 牧草养分 克氏针茅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休牧对克氏针茅草原土壤蔗糖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及pH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乌日查呼 张卫青 +6 位作者 张旭冉 峥嵘 赛西雅拉图 春风 格日勒其木格 王海茹 卢晓霞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0期1-3,共3页
以阿巴嘎旗北部牧户常年放牧和隔年休牧的冬季草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短期休牧对克氏针茅草原土壤蔗糖酶活性及有机质等土壤因子的影响,探索草场资源合理利用方法,为牧业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以阿巴嘎旗北部牧户常年放牧和隔年休牧的冬季草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短期休牧对克氏针茅草原土壤蔗糖酶活性及有机质等土壤因子的影响,探索草场资源合理利用方法,为牧业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短期休牧冬季草场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低于常用冬季草场,土壤有机质含量则略高于常用冬季草场,但差异不显著;土壤pH在2个草场中无显著差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2个草场土壤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pH值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休牧 克氏针茅草原 土壤蔗糖酶活性 土壤有机质 土壤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方式对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物种间关联的影响分析——以中蒙边境两个苏木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敖敦格日乐 罗培 +3 位作者 G. Yumchmaa Ts. Bazarkhand E. Altanbold 赛西雅拉图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第2期91-96,共6页
为探讨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物种间关联对不同放牧方式的响应,文章以中蒙边境两个苏木为例,选用X2检验、Jaccard关联指数、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研究区内两个苏木的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蒙古... 为探讨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物种间关联对不同放牧方式的响应,文章以中蒙边境两个苏木为例,选用X2检验、Jaccard关联指数、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研究区内两个苏木的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蒙古国纳兰苏木相比,中国那仁宝拉格苏木草场的植物群落种间关系联结较为松散,种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互斥现象;那仁宝拉格苏木植物群落内一年生植物比重增加,挤压原生多年生优势种生存空间;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原植物群落物种间关联产生重要影响,不合理的放牧方式可能导致草原种间失联,从而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方式 克氏针茅草原 植物种间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克氏针茅草原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乌力专 李国海 +2 位作者 张娜 李孝荣 崔海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0-235,共6页
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植被及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对额尔古纳河流域呼伦湖周边地区呼伦贝尔克氏针茅草原2002-2006年连续5年的温度和植被进行调查(样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均温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波动型递... 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植被及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对额尔古纳河流域呼伦湖周边地区呼伦贝尔克氏针茅草原2002-2006年连续5年的温度和植被进行调查(样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均温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波动型递减趋势,冬季最高温逐年下降;随着冬季温度的下降,克氏针茅、羊草(Leymuschinensis)、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碱蓬(Suaeda salsa)的重要值呈递减趋势,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呈递增趋势,且其株高、丛数、盖度和重要值与冬季最高温显著负相关,而群落主要优势种克氏针茅和羊草对冬季最高温度的变化反应不明显;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冬季最高温无显著相关性。由此可知,5年间虽有少数植物对冬季最高温度变化反应敏感,但是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气候变化 重要值 草原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方式对克氏针茅草原NDVI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以阿拉腾陶高图嘎查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敖敦格日乐 罗培 赛西雅拉图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3期98-101,共4页
通过对1989—2018年遥感影像进行了NDVI植被等级处理分析,并结合2018年实地植物采样数据,研究阿拉腾陶格图嘎查克氏针茅草原NDVI动态变化对不同放牧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的放牧制度导致牧户放牧方式产生差异,嘎查内经历了自由... 通过对1989—2018年遥感影像进行了NDVI植被等级处理分析,并结合2018年实地植物采样数据,研究阿拉腾陶格图嘎查克氏针茅草原NDVI动态变化对不同放牧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的放牧制度导致牧户放牧方式产生差异,嘎查内经历了自由放牧到固定浩特放牧再到定居放牧方式的转变;(2)不同的放牧方式会对放牧草场植物群落NDVI指数产生重要影响,嘎查内放牧草场的NDVI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3)草场植物群落的NDVI指数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在2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草场退化程度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方式 克氏针茅草原 NDVI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望 张凤杰 +3 位作者 黄泽行 赵丽君 王丽巧 孙安宁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40-43,共4页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典型草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放牧强度对草原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旨在为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样地土壤中Fe、Mn、Cu和Zn元素的含量普遍低于...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典型草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放牧强度对草原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旨在为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样地土壤中Fe、Mn、Cu和Zn元素的含量普遍低于国内正常水平;同等放牧强度下不同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为Fe>Mn>Zn>Cu;放牧强度对土壤中Fe、Zn和Mn元素含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对铜的影响不明显,Fe元素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而锰元素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重牧>中牧>轻牧;同等放牧强度下不同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量元素 放牧强度 克氏针茅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草原主要种类组成与气象要素的对应变化分析研究——以阿拉腾陶高图嘎查草场为例
20
作者 张黎英 赛西雅拉图 道日娜 《内蒙古草业》 2013年第2期44-50,共7页
克氏针茅草原是旱生禾草草本群落,其旱生适应性强,在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的锡林郭勒盟草原有着广泛的分布。本论文通过分析,2000-2010年阿巴嘎旗北部那仁宝拉格苏木气象站的观测气象要素数据与定居牧户浩特的草场调查三个年度的样地资... 克氏针茅草原是旱生禾草草本群落,其旱生适应性强,在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的锡林郭勒盟草原有着广泛的分布。本论文通过分析,2000-2010年阿巴嘎旗北部那仁宝拉格苏木气象站的观测气象要素数据与定居牧户浩特的草场调查三个年度的样地资料数据,探讨了其主要气象要素与草场群落的对应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上一年冬季降雪量和下一年春夏季降水量多而均匀,有助于多年生植物的生长,反之上一年冬季降雪量少而下一年春季较干旱,甚至到6月以后集中降水,则有助于一年生植物的大量生长。2)从温度来看,研究区温度高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间接加速影响土壤水分蒸发量,使裸露土壤容易干旱,不利于常规植物的正常生长;反而温度低推迟植物春季返青和维持裸露地面的持续状态。3)风速与地表植被覆盖、土壤湿度等条件相关,一般对植物的返青幼苗产生机械损伤、加速其被沙埋速度和间接导致增长地表蒸发量,减少土壤的水分而限制植物生长。总体上来说,明显影响退化草场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降水量,从而克氏针茅草原的植物种类组成与降雨量及其分配状态有突出对应关系,而温度和风速一般起间接的作用来改变对其植物种类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主要种类组成 气象要素 对应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