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四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和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韩秀峰 胡志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了解某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耐药性和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2014年临床分离的233株SAU标本分布与药敏结果,并进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试验(D-试验)。结果共分离233株SAU,标... 目的了解某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耐药性和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2014年临床分离的233株SAU标本分布与药敏结果,并进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试验(D-试验)。结果共分离233株SAU,标本来源以痰为主,其次是伤口分泌物;科室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内科为主。药敏结果显示233株SAU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5.71%、90.99%;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3.26%、67.81%、47.21%、43.78%,均>40%;对四环素、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3.48%、27.04%、26.18%;对万古霉素100%敏感。233株SAU中MRSA检出率为30.47%,2011—2014年MRSA检出率分别为39.78%、34.43%、17.95%、15.00%;D-试验阳性菌株13株,占总菌株的5.58%。结论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利用D-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试验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属中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 被引量:7
2
作者 关幼华 周金凤 +1 位作者 陈梅 区云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0-542,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为临床医生正确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方法检测葡萄球菌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按照CLSI/NCCLS推荐的D-试验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情况。结果 1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为临床医生正确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方法检测葡萄球菌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按照CLSI/NCCLS推荐的D-试验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情况。结果 152株葡萄球菌中有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7株)呈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其中31株D-试验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株),检出率分别为45.2%、45.9%,其他药敏表型未检出D-试验阳性菌株。结论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发生率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应常规进行D-试验,报道克林霉素诱导型结果,为临床医生正确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属 霉素 克林霉素 诱导 D-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颖 宋明胜 +2 位作者 周建党 李翔 漆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2004年推荐的D试验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葡萄球菌,同时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目的:了解我院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2004年推荐的D试验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葡萄球菌,同时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310株临床分离葡萄球菌中,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中D试验阳性的MRS、MSS分别为6.6%(12/183)、18.1%(23/127),MSS菌株明显高于MRS菌株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x^2=9.99,P<0.01)。51株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中,D试验阳性菌株35株,检出率为68.6%(35/51)。对于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除复方新诺明和万古霉素外,MRS对其余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开展D试验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应报告分离株对克林霉素耐药,可避免不适当使用克林霉素导致临床上的治疗失败,有助于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并且MRS的耐药性较高,对各类抗生素多重耐药,需加强其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霉素 克林霉素 诱导 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株葡萄球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汤瑾 王坚镪 蒋燕群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克林霉素诱导耐药分布情况以及纸片距离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分离到的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和中介的葡萄球菌临床株71株,其中金葡菌1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55株...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克林霉素诱导耐药分布情况以及纸片距离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分离到的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和中介的葡萄球菌临床株71株,其中金葡菌1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55株。双纸片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耐药(D试验),对D试验阳性菌株再次用纸片边缘距离分别为10~15mm,16~20mm,21~25mm,26-28mm4组测定D试验结果,了解纸片距离对D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比例为45.1%,其中金葡菌组68.8%,CNS组38.2%,P〈0。0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纸片距离大于26mm会对D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结论实验室必须加强对葡萄球菌诱导耐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霉素 葡萄球菌 诱导 D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纸片法检测葡萄球菌中可诱导的克林霉素耐药 被引量:14
5
作者 应春妹 汪雅萍 +2 位作者 甘如饴 杨海慧 刘立成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发生率。方法KirbyBauer法检测2004年5—7月我院268株葡萄球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双纸片法检测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结果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抗菌活性最强,136株金... 目的了解我院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发生率。方法KirbyBauer法检测2004年5—7月我院268株葡萄球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双纸片法检测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结果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抗菌活性最强,1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24株为红霉素耐药,其中115株为持续性克林霉素耐药,7株为可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13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有106株为红霉素耐药,其中67株为持续性耐药,16株为可诱导性克林霉素耐药。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须加强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克林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 被引量:8
6
作者 宋涛 张平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0-431,435,共3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A)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检出的SA。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双纸片法(D-抑菌圈试验)分析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A)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检出的SA。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双纸片法(D-抑菌圈试验)分析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发生情况。结果共检出779株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74.20%。SA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有195株,占25.03%,其中D试验阳性147株,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75.38%,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D-抑菌圈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8.62%和61.11%。结论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较高,选择克林霉素治疗红霉素耐药SA感染时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克林霉素 霉素 诱导 D-抑菌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两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邹明祥 武文君 +4 位作者 曾娇辉 梁伟 邬靖敏 刘文恩 范学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金葡菌的耐药性及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评价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及K-B法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双纸...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金葡菌的耐药性及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评价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及K-B法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双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受试的23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大于50.0%的药物品种达14种。其中,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均为97.0%;其次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1.7%和68.7%;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其次对呋喃妥因、氯霉素和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的敏感率分别为95.0%、93.9%和88.9%。MRSA和MSSA各为63株(63.6%)和36株(36.4%)。对红霉素耐药和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共10株,且D试验均为阳性,占所有菌株的10.1%。所有D试验阳性菌株微量肉汤稀释法也均为阳性,两者符合率为100%。结论临床分离金葡菌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D试验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均可用于检测金葡菌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D试验 微量肉汤稀释法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地区奶牛源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与红霉素诱导的克林霉素耐药检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强 黄攀 +5 位作者 王倩倩 陈培华 马莉 房丹 金文杰 秦爱建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7-81,共5页
为指导江苏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用药,本研究对2015-2018年江苏地区部分奶牛场的牛奶样品进行细菌分离,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和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葡萄球... 为指导江苏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用药,本研究对2015-2018年江苏地区部分奶牛场的牛奶样品进行细菌分离,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和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葡萄球菌进行了葡萄球菌D环实验,并且使用PCR技术检测了D环实验阳性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218株细菌鉴定为葡萄菌属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60株;药敏试验表明,能耐三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64.22%,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青霉素,有82.11%分离菌株耐药,耐药率最低为头孢西丁,无分离菌株对其耐药;共有6株葡萄球菌分离株D环实验阳性,同时PCR结果显示,耐药基因D环实验阳性菌株携带的均为ermA基因。本研究为临床用药与研究菌株流行趋势提供可靠数据,对临床选择合适药物和奶牛乳房炎监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诱导 克林霉素 霉素 D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链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6
9
作者 冯现维 韩文瑜 +2 位作者 雷连成 江文正 王世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6,共3页
采用试管稀释法和纸片法测定 9株乳房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性 ,通过PCR反应检测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基因 ,并进行测序比较。发现克林霉素对乳房链球菌的抗菌活力较强 ,克林霉素耐药基因同时存在于乳房链球菌的染色体和质粒上。
关键词 乳房链球菌 克林霉素 基因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霉素与其他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药敏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云宁 李小凤 +3 位作者 汤建华 张鹤鸣 刘金禄 刘晓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研究磷霉素(FOS)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某院重症医学科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经微生物室筛选出MDR-PA 50株,采用琼脂稀释... 目的研究磷霉素(FOS)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某院重症医学科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经微生物室筛选出MDR-PA 50株,采用琼脂稀释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制作含FOS琼脂平板,药物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和250μg/mL;在含药平板上粘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药敏纸片,常规培养。结果FOS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无协同作用(均P>0.05),与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有协同作用(均P<0.05)。FOS+美罗培南组合、FOS+环丙沙星组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S+美罗培南组合、FOS+阿米卡星组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S+环丙沙星组合、FOS+阿米卡星组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MDR-PA,FOS与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有协同作用,FOS+美罗培南和FOS+环丙沙星组合协同作用优于FOS+阿米卡星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素 铜绿假单胞菌 联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诱导粪肠球菌耐药及其对氯霉素协同敏感相关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瑶 徐雯雅 +5 位作者 周翠 吴庆 陈栎江 徐春泉 叶建中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8-234,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庆大霉素诱导粪肠球菌耐药突变株对氯霉素协同敏感(collateral sensitivity,CS)的相关特性,为基于协同敏感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庆大霉素通过梯度浓度平板对3株庆大霉素敏感的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和1株粪肠... 目的通过研究庆大霉素诱导粪肠球菌耐药突变株对氯霉素协同敏感(collateral sensitivity,CS)的相关特性,为基于协同敏感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庆大霉素通过梯度浓度平板对3株庆大霉素敏感的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和1株粪肠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2进行体外实验诱导耐药(experimental evolution);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庆大霉素诱导后耐药突变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分析抗菌药物间交叉敏感性;PCR检测诱导耐药菌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情况;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庆大霉素诱导耐药(evolved gentamicin-resistant)菌株和亲本菌株对其协同敏感药物(氯霉素)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最后,测定氯霉素对庆大霉素诱导耐药菌株和亲本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结果显示4株粪肠球菌亲本菌株经过庆大霉素诱导后,对庆大霉素MICs升高了16~64倍,并对阿米卡星表现出交叉耐药;诱导耐药菌株及其亲本菌株均未检出aac(6’)-Ie-aph(2")-Ia。此外,研究发现诱导后菌株对氯霉素表现出协同敏感。氯霉素对庆大霉素诱导耐药粪肠球菌及其亲本菌株的MPC均大于1024μg/mL,突变选择窗较宽;时间杀菌曲线显示当氯霉素浓度为亲本菌株的1/2×MIC或1/4×MIC时,庆大霉素诱导耐药菌株的生长被有效抑制,而亲本菌株则不能被抑制。结论基于协同敏感性制定抗菌药物治疗策略可能有助于有效清除耐药病原菌并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协同敏感 庆大霉素 霉素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林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程 吕健刚 +3 位作者 李芳琼 叶佐武 鲁春芳 李功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PLS)回归算法的克林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CRSA)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性模型,为指导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季度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为自变量,以同期和非同期CRSA的检出率为... 目的: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PLS)回归算法的克林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CRSA)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性模型,为指导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季度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为自变量,以同期和非同期CRSA的检出率为因变量,分别建立PLS回归模型,分析CRSA检出率比抗菌药物使用的滞后性。根据各变量的VIP值,筛选对CRSA检出率影响较显著的品种。结果:CRSA的检出率滞后于抗菌药物的使用2个季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头孢呋辛的DDD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LS回归算法能同时分析CRSA检出率与多种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可为CRSA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回归 抗菌 频度 克林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燕 蒋晓飞 +4 位作者 朱德妹 胡付品 陈渊成 吴湜 杨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药敏试验方法测定万古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临床分离的61株MRSA,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E试验法对MRSA进行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的测定。根据CLSI 2014年版标准进... 目的比较不同药敏试验方法测定万古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临床分离的61株MRSA,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E试验法对MRSA进行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的测定。根据CLSI 2014年版标准进行结果判断。采用SPSS软件对3种药敏试验所得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分析。结果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未见万古霉素不敏感株。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50和MIC90值均为1 mg/L,采用E试验法测定的MIC50和MIC90值均为1.5 mg/L。3种药敏试验得到的MIC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01(微量肉汤稀释法)、0.96(琼脂稀释法)和1.30(E试验法)。结论 3种药敏方法检测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虽一致,但由于万古霉素MIC值的细小差异在临床疗效上有着显著差异,故实验室为临床提供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结果时,需要明确指出采用的具体药敏试验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微量肉汤稀释法 琼脂稀释法 E试验 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对耐氯霉素大肠杆菌菌株的体外药敏试验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自然 朱文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氟苯尼考 大肠杆菌 霉素菌株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体外诱导猪链球菌耐药机制研究
15
作者 姜成刚 李艳华 +1 位作者 佟恒敏 蔡雪辉 《中国兽药杂志》 2008年第3期8-11,共4页
2004年在病猪体内分离到一株猪链球菌,通过平板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药敏试验表明这株链球菌对红霉素敏感。采用这株猪链球菌进行体外诱导试验,在低浓度药物组第165代和高浓度药物组第180代的菌液对红霉素M IC值均达到中介水平。它们的耐... 2004年在病猪体内分离到一株猪链球菌,通过平板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药敏试验表明这株链球菌对红霉素敏感。采用这株猪链球菌进行体外诱导试验,在低浓度药物组第165代和高浓度药物组第180代的菌液对红霉素M IC值均达到中介水平。它们的耐药表型均为内在型,而且都扩增到了ermB耐药基因。其中180代菌的23S rRNA碱基1387位A突变成G;它们的核糖体蛋白L4,165代菌碱基104位、585位和633位,分别T突变成C、A突变成G和A突变成G,180代菌碱基283位和651位,分别A突变成G和T突变成G;核糖体蛋白L22,165代和180代菌碱基109位和468位,分别C突变成A和T突变成A,并且165代菌碱基还在426位G突变成A。这些碱基的突变可能是引起猪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霉素 体外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何其励 杨维青 +6 位作者 张丽华 张丽 王欣 黄娟 陈军剑 郑碧英 张芳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东莞地区孕产妇携带的GBS对大环内酯类的主要耐药表型及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D试验筛查51株孕产妇携带的GBS对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采用PCR方法检测GBS红霉素耐药基因erm TR、erm B、mef A/E及克林霉素耐药基... 目的研究东莞地区孕产妇携带的GBS对大环内酯类的主要耐药表型及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D试验筛查51株孕产妇携带的GBS对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采用PCR方法检测GBS红霉素耐药基因erm TR、erm B、mef A/E及克林霉素耐药基因lin B,进行基因测序及BLAST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51株GBS经D试验筛查,35株为c MLSB耐药表型,7株为M耐药表型,9株为L耐药表型,未检测到i MLSB耐药表型;PCR检测到erm B 40株、mef A/E 23株、lin B 5株,未检测到erm TR耐药基因;c MLSB耐药表型中37.14%(13/35)GBS同时检出erm B和mef A/E基因。结论 东莞地区孕产妇携带的GBS菌株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以c MLSB为主;erm B编码的23S r RNA甲基化酶是介导红霉素耐药的主要耐药机制;检测到新型耐药基因lin B。东莞地区c MLSB耐药表型高而M耐药表型低,提示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二线药物在该地区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 霉素 克林霉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及红霉素耐药基因多重PCR快速检测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革 周晓红 +2 位作者 蒋文玲 荣卡彬 赵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3-536,共4页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以了解耐药基因mecA、ermA、ermC在广州地区的流行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全自动仪器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克林霉素耐药试验检测...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以了解耐药基因mecA、ermA、ermC在广州地区的流行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全自动仪器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克林霉素耐药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耐药,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建立多重PCR反应并应用于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mecA、ermA和ermC。结果成功构建四重PCR快速检测体系,临床评价所分离的1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ecA、ermA、ermC检出率分别为59.7%、50%、33.9%;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菌株主要是ermC基因;苯唑西林耐药菌株中均能检测出mecA,红霉素耐药菌株中97.7%携带耐药基因ermA或/及ermC。结论所构建的多重PCR检测体系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快速而有效的菌株耐药基因检测手段。mecA、ermA、ermC是本地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重PCR 基因 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禽巴氏杆菌链霉素耐药株及耐药机制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最 孔令严 +3 位作者 邵华斌 卢琴 罗青平 杨玉莹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96-100,共5页
为了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对链霉素(Streptomycin,Str)药物敏感性变化及其耐药机制,采用体外诱导法对禽源Pm亲本敏感株(C48-1)进行诱导后成功获得Str耐药株,并对Str耐药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生化特性、生长... 为了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对链霉素(Streptomycin,Str)药物敏感性变化及其耐药机制,采用体外诱导法对禽源Pm亲本敏感株(C48-1)进行诱导后成功获得Str耐药株,并对Str耐药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生化特性、生长曲线、耐药稳定性、耐药基因点突变以及耐药逆转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亲本株相比,Str耐药株生化特性与生长曲线无显著差异,MIC值由8μg/m L上升至1 024μg/m L;发现耐药基因Str A、Str B,且核糖体基因rps L编码的氨基酸发生了Lys43→Thr突变;耐药逆转性试验中羰基氰氯苯腙(CCCP)将Str耐药株MIC值降为16μg/m L。逐步递增药物浓度可以诱导禽源Pm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其耐药机理为磷酸转移酶类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构的修饰作用,核糖体靶位点突变和外排泵的过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 体外诱导 霉素 基因 位点突变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亚萍 郭普 汪华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探索以亚胺培南为基础用药,对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体内外抗菌方法。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棋盘法测定7株临床分离的MDR-AB对亚胺培南、磷霉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 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目的探索以亚胺培南为基础用药,对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体内外抗菌方法。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棋盘法测定7株临床分离的MDR-AB对亚胺培南、磷霉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 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合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用时间杀菌曲线法判断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的杀菌效果。选取菌株AB6624、AB0153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使用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生物膜细菌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亚胺培南及磷霉素单药与联合用药对细菌活性氧(ROS)表达的影响。建立大蜡螟感染模型,记录亚胺培南及磷霉素单药与联合用药时大蜡螟存活率。结果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5株MDR-AB具有协同作用;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菌株AB6624、AB0153分别在4、8 h的菌落数较单药组降低>2log 10 CFU/mL;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抑制菌株生物膜形成并对菌株AB0153生物膜结构具有破坏作用;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可以提高菌株AB0153胞内ROS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处理组大蜡螟生存率提高(中位生存时间96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MDR-AB具有协同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生物膜形成及提高细菌胞内ROS水平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鲍曼不动杆菌 亚胺培南 霉素 生物膜 大蜡螟 联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葡萄球菌vga(A)_(LC)基因与克林霉素耐药分析
20
作者 吴伟元 潘小梅 +4 位作者 卢月梅 吴劲松 程锦娥 甘志彪 李红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调查溶血葡萄球菌vga(A)LC基因与克林霉素耐药特点。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对63株溶血葡萄球菌的MIC,PCR技术检测vga(A)LC及其他克林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23株受试菌对克林霉素耐药,其中2株对红霉素敏感(MIC均为0.... 目的调查溶血葡萄球菌vga(A)LC基因与克林霉素耐药特点。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对63株溶血葡萄球菌的MIC,PCR技术检测vga(A)LC及其他克林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23株受试菌对克林霉素耐药,其中2株对红霉素敏感(MIC均为0.25mg/L),对克林霉素耐药(MIC均为8mg/L),vga(A)LC基因检测均阳性;6株结构型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菌素B类(MLSB)耐药,15株诱导型MLSB耐药,均未检出vga(A)LC基因;1株结构型MLSB耐药菌携带ermB基因,5株结构型MLSB和15株诱导型MLSB耐药菌均携带ermC基因;10株克林霉素耐药菌携带linA/linA′基因。结论我院发现携带vga(A)LC基因的溶血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葡萄球菌 克林霉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