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黩武帝”“光绪帝”与“包皇帝”——克拉邦德中国文学改编中的君主形象研究
1
作者 饶贝蕾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72,共10页
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克拉邦德于1915—1925年通过改编创作中国题材的诗歌、小说与戏剧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其对于德国君主威廉二世的立场变化与政治想象。以李白、杜甫等人的战争诗为蓝本改译的诗集《沉鼓醉锣》(1915)标志着克拉... 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克拉邦德于1915—1925年通过改编创作中国题材的诗歌、小说与戏剧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其对于德国君主威廉二世的立场变化与政治想象。以李白、杜甫等人的战争诗为蓝本改译的诗集《沉鼓醉锣》(1915)标志着克拉邦德对黩武君主从拥护走向批判的立场变化;“仿中国小说”《末代皇帝》(1923)对“光绪帝”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家对君主“还权于民”的政治期待;改编自元杂剧的同名戏剧《灰阑记》(1925)中兼具诗人与法官气质的“包皇帝”形象则承载了作家对君主重视文化与法制的冀望。以克拉邦德于1917年针对德皇发表的政论文《致威廉二世皇帝的公开信》为现实切入点,对其不同创作阶段中的君主形象进行系统性分析,有助于揭示中国文学在德国作家表达政治理念及情感诉求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邦德 君主形象 《沉鼓醉锣》 《末代皇帝》 《灰阑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