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中石英胶结物成因机制
1
作者 王健 李振坤 +3 位作者 操应长 杨海军 莫涛 汪顺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中常见石英胶结物,通过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薄片鉴定资料分析、激光微区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石英胶结物的微观特征、分布特征以及成因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偏光显微镜下石英胶结物干净... 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中常见石英胶结物,通过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薄片鉴定资料分析、激光微区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石英胶结物的微观特征、分布特征以及成因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偏光显微镜下石英胶结物干净无杂质,通常以加大边或充填孔隙的形式存在,还常见其在裂缝中形成自形—半自形石英。按照阴极发光特征可将石英胶结物分为两期,第一期在阴极射线下几乎不发光,呈蓝黑色,第二期发光略亮于第一期,呈紫黑色。横向上,石英胶结物主要分布在克深和克拉3段,在大北段东部其含量也较高;纵向上,石英胶结物主要分布在靠近不整合处。第一期石英胶结物Li、Al含量普遍高于石英颗粒,Ti含量低于石英颗粒。第一期石英胶结物的物质来源主要为溶解的长石,成岩流体为大气水。白垩纪末研究区发生构造抬升时,大气水淋滤溶解了大量长石而富含H_(4)SiO_(4)、Na^(+)、Ca^(2+)等物质,当H_(4)SiO_(4)达到一定活度时,石英即发生沉淀。第二期石英胶结物成因可能和有机酸充注有关,也可能和黏土矿物转化有关,有机酸沿构造裂缝充注到储层中,溶解了附近的长石并发生石英沉淀,黏土矿物转化释放的SiO_(2)被泥岩排出的地层水带到附近裂缝中产生石英胶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胶结物 成因机制 巴什基奇克组 克拉苏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有利岩相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储机理——以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二段为例
2
作者 莫涛 潘永帅 +4 位作者 范坤宇 柳波 朱文慧 黄志龙 王媛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940,共20页
克拉苏构造带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发育大套厚层砂体,但目前对其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岩相差异及成储机制方面的精细研究还较少,严重限制了勘探成功率。因此,本研究基于岩芯、测井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开展了巴... 克拉苏构造带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发育大套厚层砂体,但目前对其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岩相差异及成储机制方面的精细研究还较少,严重限制了勘探成功率。因此,本研究基于岩芯、测井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开展了巴二段有利岩相特征及优质储层成因研究。结果显示:①巴二段广泛发育含泥砾的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体系,储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垂向可分为5个砂组,单砂组由底至顶依次发育富含泥砾块状中—细砂岩相、含泥砾块状中—细砂岩相、块状中—细砂岩相、层理状粉—细砂岩相和块状泥岩相;②巴二段砂体整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水下分流间湾微相中发育的各种岩相类型的物性、孔隙结构和流体可动性较差,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下控制的岩相类型较好,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两种储集空间类型,局部发育微裂缝和粒内溶蚀孔;③大套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形成的中—细砂岩是巴二段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不同构造位置和不同类型储层经历的成岩改造存在差异。其中,早—中期的胶结作用和晚期的快速埋藏压实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上覆厚层膏盐岩保孔、早期大气淡水溶蚀、晚期有机酸溶蚀以及剧烈构造运动伴生的微裂缝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由北向南,巴二段储层致密化时间逐渐变晚,整体属于“边成藏边致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有利岩相 优质储层 巴什基奇克组二段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背斜储层物性演化及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储层为例
3
作者 汪顺宇 王健 +3 位作者 李勇 王阿瑞 陈美伊 刘可禹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5,70,共17页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逆冲断层相关褶皱为研究对象,分析断背斜储层的粒间体积分布特征,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模拟断背斜的形成过程与物性演化,评价构造挤压与流体流动对储层物性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断...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逆冲断层相关褶皱为研究对象,分析断背斜储层的粒间体积分布特征,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模拟断背斜的形成过程与物性演化,评价构造挤压与流体流动对储层物性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断背斜形成过程中,储层处于压应变状态,受外弧扩张作用和逆断层的影响,断背斜的枢纽和后翼是高孔隙度储层的优势发育部位。晚期构造挤压型超压对储层储集空间的保护作用有限,保护孔隙度为0.25%~0.47%和0.18%~0.43%的断背斜枢纽和后翼免受构造挤压应力的破坏。压应变演化路径控制储层孔隙度演化,早期强压应变导致孔隙度快速下降,后期外弧扩张作用抵消部分压应变,早期损失的储层孔隙度不能完全恢复。该结果为挤压背景下的断背斜优质储层分布及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演化 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构造 流体 断背斜 有限元 白垩系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中钠长石胶结物成因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军 王健 +5 位作者 莫涛 李振坤 朱文慧 汪顺宇 丁海燕 冉逸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4,共10页
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薄片鉴定资料分析、激光拉曼、激光微区分析多种手段,对钠长石胶结物的微观特征、分布特征以及成因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偏光显微镜下钠长石胶结物十分干净,通常以加大边或长条状单晶体的形态发育,在... 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薄片鉴定资料分析、激光拉曼、激光微区分析多种手段,对钠长石胶结物的微观特征、分布特征以及成因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偏光显微镜下钠长石胶结物十分干净,通常以加大边或长条状单晶体的形态发育,在正交光下常见聚片双晶。横向上,钠长石胶结物主要分布在克深段南部、大北段西部和南部以及博孜段东部和北部,在大北段北部和克拉3段北部几乎不发育;纵向上,钠长石胶结物在靠近不整合处含量较高。储层中的钠长石胶结物纯度极高,拉曼光谱特征显示为低温钠长石,其微量元素特征与发生溶解的长石颗粒相似。钠长石胶结物的物质来源为溶解的长石,亲缘流体为大气淡水。白垩纪末研究区构造抬升期,大气淡水淋滤溶解了大量长石而富含H_(4)SiO_(4)、Na^(+)、Ca^(2+)等物质,大气淡水在越靠近地表的部位作用越强烈,因此在靠近现今不整合处沉淀了较多钠长石。大气淡水中的Na^(+)、H+活度比和H_(4)SiO_(4)活度在低地貌地区较高,有利于钠长石发生沉淀,钠长石胶结物富集在古地貌较低的地区。开放环境下钠长石含量较低的不整合附近或古地势较高处为优质储层的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长石胶结物 成因机制 巴什基奇克组 克拉苏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晗宇 张海祖 +4 位作者 莫涛 程斌 陈乃东 王云鹏 廖泽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80,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浅层–深层储层中广泛产出轻质油/凝析油气藏,其油气相态变化大,母质来源多样,油气充注与成藏过程复杂。本研究对克拉苏构造带上58个轻质油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母质来源、热成熟度及油气成藏过...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浅层–深层储层中广泛产出轻质油/凝析油气藏,其油气相态变化大,母质来源多样,油气充注与成藏过程复杂。本研究对克拉苏构造带上58个轻质油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母质来源、热成熟度及油气成藏过程。结果显示,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中正构烷烃以中、低碳数为主,烷基苯相对含量较高,全油稳定C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29‰~-26‰之间。姥植比(Pr/Ph)、甲基环己烷指数(I_(MCH))、甲基菲比值等地球化学参数显示,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主要来自湖相腐殖型、沉积于偏氧化环境烃源岩的贡献,经历了多期次油气充注成藏。其中,克深1-2段轻质油热成熟度普遍高于大北段,主要来自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的贡献,经历了“早油晚气”2期烃类充注;大北段轻质油热成熟度偏低,主要来自侏罗系恰克马克组和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的贡献,主要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与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凝析油 成藏过程 克拉苏构造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天然气勘探 被引量:71
6
作者 雷刚林 谢会文 +4 位作者 张敬洲 王月然 黄少英 叶茂林 张国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6-820,835,共6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构造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区域逆冲断裂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特点。依据区域断裂、构造样式的不同,从北向南可划分为4个带,从西向东可划分为5个段。断裂控制构造的...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构造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区域逆冲断裂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特点。依据区域断裂、构造样式的不同,从北向南可划分为4个带,从西向东可划分为5个段。断裂控制构造的发育和差异性,而断裂特征受古构造背景、滑脱层及挤压应力强度的影响,造成成藏和保存条件的不同。克拉苏构造带优质储层发育、盐层相对较厚、远离断裂多期活动区,是理想的前景区,而大北、克深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和分段性 盐层流动变形 走滑断层 成藏地质条件 勘探领域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结构模型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92
7
作者 漆家福 雷刚林 +1 位作者 李明刚 谷永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6,共8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是一个NEE-近EW向的冲断褶皱带。由于地表条件和构造变形的复杂性导致该构造带的地震资料品质较低,造成构造解释的多解性。本文在综合分析地面露头、区域构造背景、钻井和地震资料基础上,讨论了克拉苏构造带可能的...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是一个NEE-近EW向的冲断褶皱带。由于地表条件和构造变形的复杂性导致该构造带的地震资料品质较低,造成构造解释的多解性。本文在综合分析地面露头、区域构造背景、钻井和地震资料基础上,讨论了克拉苏构造带可能的构造解释模型,认为浅层为盖层滑脱褶皱、深层为基底卷入的楔状叠瓦构造的"分层滑脱、垂向叠置"模型能合理地解释现有可靠的构造信息。浅层构造是以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岩层为核或以侏罗系煤系地层为核的滑脱背斜,并被逆冲断层破坏;深层是基底卷入的中-高角度区域性反转正断层,并且在反转正断层下盘发育楔状叠瓦构造。新近纪-第四纪天山隆升产生的自天山深层向库车坳陷的斜向向上的挤压作用导致先存区域性正断层的反转位移,并控制克拉苏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释 收缩构造 楔状叠瓦构造 反转正断层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超深复杂气田井全生命周期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 被引量:25
8
作者 田军 刘洪涛 +3 位作者 滕学清 蔡振忠 张辉 曹立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73,共9页
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总资源量丰富,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区块。受强烈造山运动的影响,克拉苏构造带地质工程条件极为复杂,呈现出"一深(垂深7000~8000m)、三高(高温130~190℃、高压116~136MPa、高地应力130~180MPa)、两... 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总资源量丰富,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区块。受强烈造山运动的影响,克拉苏构造带地质工程条件极为复杂,呈现出"一深(垂深7000~8000m)、三高(高温130~190℃、高压116~136MPa、高地应力130~180MPa)、两低(孔隙度4%~8%、渗透率0.01~0.1mD)、两厚(巨厚砾石层5500m、巨厚盐膏层4500m)、一陡(地层倾角87°)"的特征,导致安全、效益勘探开发难度巨大。为了实现克拉苏构造带的优快钻井与改造上产,立足于实践地质工程一体化,建设多学科一体化研究团队,创新一体化工作模式,开展了超深复杂气田提速、提产、提质攻关研究。采用关键层段精准预测、个性化钻头设计、油基钻井液体系研发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全井段安全快速钻井;根据甜点预测、裂缝评价与分类,建立了基于天然裂缝可压裂性的改造提产优选策略;结合地层特点、流体性质、工况条件等因素进行系统屏障设计,确保了井筒质量。经过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的不断发展完善,超深井钻井周期从"十二五"期间的336天降至2017年的277天,单井平均增产4~5倍、井完整性完好率不断提升,为克拉苏超深复杂气田井安全效益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苏构造带 超深复杂气田 地质工程一体化 组织模式 实践 提速 提产 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及其勘探启示 被引量:23
9
作者 马玉杰 卓勤功 +5 位作者 杨宪彰 方世虎 唐雁刚 郭小文 王媛 姜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9-254,268,共7页
综合运用多种成熟度参数以及岩石显微观察、储层沥青测试、颗粒荧光分析等技术,剖析了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热演化程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克拉苏构造带的原油由成熟和高成熟油组成,油气充注过程为"早期成熟油、晚期高成熟... 综合运用多种成熟度参数以及岩石显微观察、储层沥青测试、颗粒荧光分析等技术,剖析了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热演化程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克拉苏构造带的原油由成熟和高成熟油组成,油气充注过程为"早期成熟油、晚期高成熟油和高—过成熟气",早期形成的盐下古油藏受新近纪晚期断裂的破坏和高—过成熟油气的驱替,部分原油向上进入盐上浅层背斜圈闭汇聚成藏。随着膏盐岩盖层塑性增强,穿盐断裂消失,盐下圈闭再次聚集高—过成熟的油和气。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同时应重视浅层背斜油藏的勘探。因此厘定油气的成熟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对查明盆地油气构成和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 气洗分馏 成藏过程 勘探领域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砂岩埋藏成岩环境的封闭性及其胶结作用分异特征 被引量:25
10
作者 韩登林 李忠 +3 位作者 韩银学 刘嘉庆 李维锋 李莎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51-2362,共12页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研究层段,分别通过层间泥岩硼元素含量和碳酸盐胶结物流体包体显微测温,对不同成岩期地层流体盐度进行示踪对比。由于自沉积初始至埋藏成岩期碳酸盐胶结阶段,研究层段经历一段较为稳定的构...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研究层段,分别通过层间泥岩硼元素含量和碳酸盐胶结物流体包体显微测温,对不同成岩期地层流体盐度进行示踪对比。由于自沉积初始至埋藏成岩期碳酸盐胶结阶段,研究层段经历一段较为稳定的构造时期,再加上沉积及构造疏导体系的缺失,地层流体始终缺乏大规模交换与改造,不同成岩场之间水-岩体系在这一阶段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特征,使得研究层段在碳酸盐胶结期孔隙流体盐度时空分异较好地延续了同沉积期水体盐度的分异规律,这种延续性不仅体现在平面上,也体现在垂向上。研究层段在碳酸盐胶结期后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但由于断层的封堵并未对流体介质进行有效的疏导,先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分异规律因而未受到明显干扰,从而呈现出同沉积地层水体盐度时空分异特征造就了埋藏成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的时空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克拉苏构造带 白垩系 砂岩 成岩环境 封闭性 胶结作用 时空分异特征 structure sandstone reservoir controls environment and 碳酸盐胶结物 时空分异规律 成岩期 水体盐度 地层流体 同沉积期 巴什基奇克组 硼元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积深度法对克拉苏构造带中部盐下构造的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谢会文 尹宏伟 +4 位作者 唐雁刚 汪伟 魏红兴 吴珍云 李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3-1040,共8页
因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前景,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构造成为该地区研究的重心,深层地震信息的模糊和复杂的盐下构造又使得研究工作困难重重。本文结合最新地震剖面,将面积深度法应用于大北-克深区域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层,完善大北-克深盐下层的... 因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前景,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构造成为该地区研究的重心,深层地震信息的模糊和复杂的盐下构造又使得研究工作困难重重。本文结合最新地震剖面,将面积深度法应用于大北-克深区域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层,完善大北-克深盐下层的构造模式,研究其构造特征,并得出以下结论:1.大北-克深地区盐下层构造分布以克拉苏断层为界线,克拉苏断层以北主要发育基底卷入的高角度逆冲构造,断层以南主要发育滑脱构造;2.大北-克深盐下滑脱构造的区域滑脱面深度约10 km左右;3.从大北至克深,盐下滑脱构造的区域缩短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由11~14 km增加到16~21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与恢复 面积深度法 克拉苏构造带 滑脱构造 滑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西部构造变形规律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杨海军 孙雄伟 +5 位作者 潘杨勇 唐永亮 李向云 屈元基 金江宁 吴俊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7,共7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变形较复杂,深层地震资料成像不理想,圈闭发现与落实难度大,油气勘探开发程度低。为了加快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最新的钻井信息、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克拉苏构造带不同...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变形较复杂,深层地震资料成像不理想,圈闭发现与落实难度大,油气勘探开发程度低。为了加快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最新的钻井信息、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克拉苏构造带不同区段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构造带构造差异变形的规律、构造变形特点及构造样式,剖析了克深断裂带突发构造集中发育的成因,并指出了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塑性膏盐岩、区域挤压应力、基底先存构造等3因素分段主控构造差异变形规律;②大北段主要受双盐湖的影响,发育楔形冲断叠瓦构造;③博孜—大北区段受斜向挤压、双盐湖及古隆起等3个因素的影响,发育完整突发构造样式、雁列式大规模推覆构造样式及楔形冲断叠瓦构造样式;④博孜区段主要受古隆起阻挡,发育破碎型突发构造样式;⑤阿瓦特—博孜区段构造转换带主要受应力斜向挤压及单盐湖的影响,发育楔形冲断叠瓦构造样式。结论认为,克深断裂构造带、拜城断裂构造带内普遍发育的突发构造群、雁列式圈闭群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是该区重要的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苏构造带西部 博孜区段 基底先存构造 膏盐岩 挤压应力 构造转换 雁列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段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60
13
作者 能源 谢会文 +2 位作者 孙太荣 雷刚林 徐丽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构造段已发现了KL2、KS2、KS1等多个含油气构造,由于该段位于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复杂,构造模型争论较大。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表露头、钻井资料,对克深构造段三维地震资料进行T—Q全层位解释,重新建立了该构造... 克拉苏构造带克深构造段已发现了KL2、KS2、KS1等多个含油气构造,由于该段位于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复杂,构造模型争论较大。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表露头、钻井资料,对克深构造段三维地震资料进行T—Q全层位解释,重新建立了该构造段构造解释模型并对该段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克深构造段具有垂向分层、南北分带的变形特征,垂向上可分为盐上构造层、盐岩层、盐下构造层与基底构造层4层结构。该区域主要发育逆冲断层及相关褶皱、盐收缩构造及走滑构造3种构造样式,其中盐下构造层构造样式自北向南逐渐由高角度基底卷入构造样式转变为盖层滑脱构造样式。克深构造段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中晚期,经历了二叠纪晚期—三叠纪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坳陷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弱收缩挠曲盆地及上新世—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4个演化阶段。勘探实践表明,该区带具有好盖层、厚储层、大构造、强冲注、晚成藏等有利条件,是库车山前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苏构造带 克深构造 解释模型 石油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断背斜裂缝带发育模式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能源 李勇 +4 位作者 徐丽丽 周鹏 王斌 尚江伟 曹淑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8,共8页
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埋深大于6500 m的断背斜圈闭,白垩系砂岩储层内部裂缝普遍发育且分布复杂,对储层产能影响较大,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裂缝发育模式指导裂缝带建模。本文通过钻、测井资料及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盐下断背斜内裂缝类型... 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埋深大于6500 m的断背斜圈闭,白垩系砂岩储层内部裂缝普遍发育且分布复杂,对储层产能影响较大,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裂缝发育模式指导裂缝带建模。本文通过钻、测井资料及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盐下断背斜内裂缝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1)盐下深层断背斜裂缝带可以分为"挤压剪切型、拱张型与调节型"三种成因类型,挤压剪切型裂缝带主要分布于断背斜翼部,受推覆作用而成,平面呈近EW走向或NW-SE走向。拱张型则主要发育于背斜核部,受控于断背斜拱张作用,平面近EW走向,调节型裂缝带则发育于断背斜的构造转换部位,呈近SN走向;(2)物理模拟实验证明拱张型裂缝带受褶皱褶曲度控制,剪切型、调节型裂缝带则受逆冲断层断距控制,根据断背斜拱升角及垂直断距变化可以预测裂缝带的平面分布;(3)地质资料和物理模拟实验证明"调节裂缝带"及"拱张裂缝带"张开程度最大,有利于改善超深层储层的储集性能,这类裂缝带的单井天然气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分布规律 成因类型 物理模拟 克拉苏构造带 超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成因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传庆 徐同 +3 位作者 邱楠生 张海祖 王祥 王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0-261,共12页
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成因的分析对油气成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成因的研究有助于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特征复杂,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系统缺乏系统研究... 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成因的分析对油气成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成因的研究有助于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特征复杂,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流体系统缺乏系统研究。为了明确克拉苏构造带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流体系统,对地层水的溶解性总固体(TDS)、离子比例系数及压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克拉苏构造带地层水以高TDS的卤水为主(平均值为154.92 g/L),按照苏林分类主要为CaCl_(2)型,按照舒卡列夫分类为Cl-Na型和Cl-Na·Ca型,为典型的沉积埋藏水。地层水的脱硫系数较低(平均值小于1.2)、变质系数较高(平均值大于6),表明地层的封闭性较好,地层水经历了较强的水岩反应。参照地层压力场、岩性特征及地层水特征,将库车凹陷克拉苏构造带划分为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侏罗系及下伏地层四套流体系统。结合研究区岩性组成、构造演化特征及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地层水的成因为白垩系原始沉积水与侏罗系烃源岩生烃时排出的有机物转化流体、沉积水及古近系膏盐层高盐度流体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文地球化学 流体系统 巴什基奇克组 克拉苏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膏盐岩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宪彰 雷刚林 +1 位作者 张国伟 赵丹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1-204,共4页
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膏盐岩特征研究后指出,古近系膏盐岩对该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一是区域分布的巨厚膏盐岩为盐下圈闭提供了优质盖层;二是膏盐岩密度小、热导率高、隔热性差、塑性流动性强,能够有效释放侧向挤压应力等特性,有... 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膏盐岩特征研究后指出,古近系膏盐岩对该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一是区域分布的巨厚膏盐岩为盐下圈闭提供了优质盖层;二是膏盐岩密度小、热导率高、隔热性差、塑性流动性强,能够有效释放侧向挤压应力等特性,有利于深层储集层保持较好物性,使盐下超深层圈闭成为现实勘探目标;三是膏盐层塑性流动性避免了构造挤压对盐下构造圈闭的破坏作用,大型圈闭得以保存,膏盐层聚集区与大型构造圈闭互为依存。精细研究刻画该区膏盐层空间展布、岩石物理特征对于扩大该区油气勘探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克拉苏构造带 膏盐岩层 盖层 储集层 构造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维波 李江海 +2 位作者 王洪浩 黄少英 能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1010,共10页
在解释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三维地震剖面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通过六组模拟对比实验,探讨挤压背景下应变速率大小和作用时间、盐岩展布形态、先存盐底辟、基底先存断裂以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对... 在解释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三维地震剖面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通过六组模拟对比实验,探讨挤压背景下应变速率大小和作用时间、盐岩展布形态、先存盐底辟、基底先存断裂以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的影响。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应变速率大小,应力作用时间对冲断带变形的影响更为显著,变形缩短率相同时导致挤压隆升幅度更大,可达70.25%,向前传播距离均更远,横向上变形范围可达73.82%,盐下层叠瓦状逆冲断裂倾角更小。先存底辟主要影响挤压端垂向变形规模,使得隆升幅度更大。先存断裂主要影响挤压端水平方向变形范围,挤压变形水平传播更远。基底古隆起和盐岩展布形态对克拉苏构造带变形也具有重要影响,基底隆起前沿形成应力集中带,盐岩在此聚集形成构造三角带。由于盐岩的分隔作用,盐上层变形相对较弱,靠近挤压端发育背斜和冲断构造,向盆地方向逐渐变为宽缓的向斜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 离散元数值模拟 克拉苏构造带 影响因素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的构造改造作用与油气勘探新发现 被引量:31
18
作者 魏国齐 王俊鹏 +4 位作者 曾联波 唐永亮 王珂 刘甜甜 杨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0,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群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埋深超过6000 m,储层基质渗透率低,裂缝普遍发育,构造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明显,但博孜9井的勘探突破反映出不同区带间构造改造作用差异较大、非均质性极强,重新认识构造对储层的改造作用...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群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埋深超过6000 m,储层基质渗透率低,裂缝普遍发育,构造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明显,但博孜9井的勘探突破反映出不同区带间构造改造作用差异较大、非均质性极强,重新认识构造对储层的改造作用对于预测超深层储层、指导油气勘探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钻井取心、构造平衡恢复、裂缝充填物同位素测年、区块应力数值模拟等资料,结合流体包裹体、声发射古应力、铸体薄片等实验分析方法,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研究了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群超深层储层的构造改造作用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北部天山造山带及南部古隆起控制了该构造带储层的沉积格局及差异构造变形,形成巴什基奇克组储层“西薄东厚”的分布特征;②博孜区段古应力最小,构造变形主要为正向挤压、逆冲传播,局部井区为斜向压扭;③大北区段主要为斜向压扭,古应力较小,构造变形为逆冲叠置;克深区段古应力最大,构造变形主要为正向挤压、后缘逆冲抬升、前缘滑脱收缩;④差异构造变形使同一构造带不同构造变形样式的构造减孔量呈现出较大的差别,且控制了不同区段造缝期与成岩胶结的叠加影响、中晚期裂缝网络与油气成藏期的配置关系,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区段间产能差异的基础改造因素;⑤现今构造应力的大小及方向影响裂缝有效性,南部为强挤压应力区,背斜相对高部位裂缝走向与现今应力交角较小,裂缝有效性最好;⑥构造成岩环境决定了构造裂缝充填物的类型,北部区块以淡水—半碱水介质成岩环境为主,裂缝充填物类型为方解石,有利于对储层进行酸化压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苏构造带 早白垩世 超深层 盐下储集层 古地貌 构造变形 差异性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储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以克拉苏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潘荣 朱筱敏 +1 位作者 张剑锋 李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6-380,共5页
以油气储集层为评价目标,选取与储层质量密切相关的因子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确定了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储层质量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大北203井15... 以油气储集层为评价目标,选取与储层质量密切相关的因子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确定了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储层质量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大北203井15组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碎屑岩储层样品的质量进行评价,选取的11个因子分别为粒度C值、粒度比值、成分成熟度、泥质含量、碳酸盐含量、岩石视密度、裂缝状况、平均孔喉半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视溶蚀率等,并对15组储层样品的储层质量进行排序,将评价结果与样品物性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储层的实际物性质量有很好的符合性。说明主成分分析方法在碎屑岩储层质量评价中具有可信度及可行性,能够客观的评价储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质量 碎屑岩 主成分分析 评价模型 克拉苏构造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法研究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变形机理 被引量:12
20
作者 段云江 黄少英 +3 位作者 李维波 张慧芳 马小丹 廖斐然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419,共6页
为研究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挤压变形演化过程及其主控因素,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阿瓦特段、大北段和克深段3条主干地震剖面的盐构造变形演化过程。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挤压背景下盐岩层表现为塑性变形特征,具有较... 为研究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挤压变形演化过程及其主控因素,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阿瓦特段、大北段和克深段3条主干地震剖面的盐构造变形演化过程。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挤压背景下盐岩层表现为塑性变形特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盐上层、盐岩层和盐下层为整体挤压、分层变形的构造特征;盐下层发育一系列由北向南的冲断构造,盐上层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和滑脱变形构造;先存断裂主要控制盐下层构造变形和应力的传播范围;先存盐底辟主要影响盐上层构造的隆升范围,盐岩展布形态和基底古隆起主要影响盐上层构造变形。研究结果揭示了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有利于提高对盐构造变形机理和演化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克拉苏构造带 构造 离散元数值模拟 构造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