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克拉维乌斯的二重双假设法求解公式的一致性
1
作者 刘迪 赵继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0-976,共7页
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Fibonacci,C.1170-C.1250)在《计算之书》(Liber Abaci,1202)中首次利用多重双假设法求解多元线性方程组问题,成为之后三百多年欧洲数学家处理此类问题的标准算法。德国数学家克拉维乌斯(Clavius,1538-1612)在《... 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Fibonacci,C.1170-C.1250)在《计算之书》(Liber Abaci,1202)中首次利用多重双假设法求解多元线性方程组问题,成为之后三百多年欧洲数学家处理此类问题的标准算法。德国数学家克拉维乌斯(Clavius,1538-1612)在《算术实践概要》(Epitome Arithmeticae Practicae,1583)中运用二重双假设法求解三元线性方程组问题时,发现了求解公式的一致性,开始对斐波那契的方法做出重要简化。该文通过对比二者求解的异同,对克拉维乌斯的方法如何简化运算给出了量化分析,解释了克拉维乌斯双假设法求解公式一致性的数学原理,并进一步提出,他可能是基于对4个特殊三元线性方程组问题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发现了求解公式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双假设法 斐波那契 克拉维乌斯 一致性 线性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之理”与“几何之用”:利玛窦“数学观”的历史探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宏晨 纪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49,共10页
明末由利玛窦所主导的西方数学的引入,开启了中西两种异质数学思想碰撞与交融的历史。本文将利玛窦所著《译几何原本引》与克拉维乌斯1574年版《原本》的《导言》内容进行比对,发现两篇文本内容相关,利玛窦的数学观可以溯源到乃师克拉... 明末由利玛窦所主导的西方数学的引入,开启了中西两种异质数学思想碰撞与交融的历史。本文将利玛窦所著《译几何原本引》与克拉维乌斯1574年版《原本》的《导言》内容进行比对,发现两篇文本内容相关,利玛窦的数学观可以溯源到乃师克拉维乌斯。利玛窦引用并拓展了克拉维乌斯论述"几何之用"的部分,在"几何之理"方面却遮蔽了克拉维乌斯所持有的柏拉图哲学色彩的先验观点,转而采纳中国传统的"格物穷理"学说。利玛窦"数学观"的继承与变异与其所秉持的"易佛补儒"传教策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克拉维乌斯 数学观 易佛补儒 几何之理 几何之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